可以说张角传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九节杖,即权杖之义,传道之具,也来源于《太平经》。
《太平经》卷四十二说: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谓九人,即其无形委气之神人,职在理元气;大神人职在理天;真人职在理地;仙人职在理四时;大道人职在理五行;圣人职在理阴阳;贤人职在理文书,皆授语;凡民职在理草木五谷;奴婢职在理财货.《太平经》卷七十一说:道有九度。……一名为元气无为,二为凝靖虚无,三为数度分别可见,四为神游出去而还反,五为大道神与四时五行相类,六为刺喜,七为社谋,八为洋神,九为家先。
一事者各为九,九九八十一首,殊端异文密用之,则共为一大根,以神为使……
其上三九二十七者,可以度世;其中央三九二十七可使真神吏;其下三九二十七其道多耶。就是说,九节杖就是类似于权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即职可理九人九气之事,可以统摄天地万物;可以度人得道。
张角事奉黄老道,在传道的过程中,他以黄老善道教化天下。黄老道成了张角宣传民众、组织道徒的工具。其时,东汉朝野多有信黄老道者,许多统治者也都相信他是以善道教民,以至青、符、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①。经过十余年的传教,张角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其奉祀的神为黄老,也尊奉中黄太乙.太乙又作太一.《史记·天官书》说太一居紫微宫北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守节《正义》说:泰一,天帝之别名也。秦汉时期,太一被认为是紫微宫北极天帝或天帝大皇,是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史记·封禅书》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两汉时期,太一又被视为比北斗神黄帝更高明的神仙。《汉书·王莽传》引《紫阁图》文:太一、黄帝皆仙上天。纬书《春秋合诚图》又有黄帝问太乙长生之道之说。在《太平经》中也出现太一信仰,并有太一位于中央的观念。《太平经》说: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受符而行,周流洞达六方八远,无穷时也。①太平道在太一之前冠以中黄二字,当与五德终始说有关。东汉光武帝得赤符称帝,以火德自居。五行相生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次序,火可生土,五行中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太平道以土为吉,信仰中黄太一,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的张角太平道即将取代主运火德的东汉王朝,建立黄天太平社会的愿望。张角自称黄天,头裹黄巾,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奉中黄太一为尊神,原因就在这里。
张角除了在家乡冀州传道以外,还派出八名弟子分赴到各地传道。短短的十余年间,全国十二个州当中就有八个州的百姓参加太平道,道徒达几十万人之多。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张角把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道徒编为以方为单位的教区组织,全国共设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方均设渠帅总领其事。
这样,张角经过十余年的创教活动,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几十万教徒,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州府的庞大的道教组织——太平道。
西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冀州巨鹿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
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中平元年(公元184甲子年)初,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取得了很大胜利。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3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5万多人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后来因作战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也投降。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