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生老病死士人之常态,可以说就算是刘秀这样的明君也逃不过如此的结局,而刘秀不像是历代汉朝帝王一样在往年追求所谓的虚无缥缈的长生之道。
他从来不养所谓的方士为自己炼丹,他相信人终有一死,所以他早早的将自己的身后事都安排好了,不过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已经成了气候的东汉王朝,可以说这已经成了他的跗骨之蛆,毕竟自誉为汉朝正统的西汉缺失了关键的传国玉玺。
王莽为何被天下认定为正统,要不是他自己玩脱了,不然新朝也可以延续下去,因为他得到了始皇帝即位后使用的正统象征传国玉玺,虽然这玉玺被王天后砸坏了一角,但是它还是得到了天下的承认的。
毕竟在神州九鼎都被大周收入囊中后,始皇帝当然会另辟捷径,不然不就被天下认为秦帝国得国不正了吗,所以和氏璧做成的玉玺从始皇帝开始就成为了天下正统的象征,而很可惜的是大魔导师,位面之子的正统凭证被窃走了,或者说被汉元帝的正统继承人继承了。
可以说不管刘秀做的再好,他的西汉从他开始都成了白板帝国,就算是他执政能力再强也咩有用,这也是为什么作为做宽厚的西汉开国皇帝刘秀也不削于力和东汉死掐。
回顾刘秀的一生,,西汉的外交其实也是非常成功的,早在汉朝时期,日本列岛已经有国家向
中国奉贡朝贺了。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最早对日本作出具体记载的是《三国志·魏书》的《倭人传》。该传认为在中国汉朝时,倭国已开始遣使交通,“汉时有朝见者”。[62]刘秀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接见日本使者的帝王。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也是刘秀在位的最后一年,刘秀接见倭国使者,使者表示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并向倭人“赐以印绶”之事。使者又求汉皇赐封,刘秀又赐其为“倭奴王”。当时,日本想借着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因此举国大喜。1784年在日本九州地区福冈县的志贺岛上,一个名叫甚兵卫的农民发现了一件古物——一枚中国汉朝时期的金印。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三行五个字的金印,便是中国《后汉书》里记载的刘秀所赐印章。
该金印被认为是刘秀授予当时日本倭奴国主作为藩属国的认证。而刘秀之所以赐给委奴国王蛇钮金印,以诸侯王的规格相待,说明汉朝对于委奴国遣使的高度重视,广言之,也就是对于与日本列岛交往的重视。
但是再尊贵的帝王也是会有生命的尽头,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朕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不久,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曰光武皇帝。
可以说大魔导的一生走完了,给儿子刘庄留下了一个看上去还比较强大的西汉帝国,但是为了维持军费,刘秀不得不向看上去由越国控制的汇通银行借款,可以说这就是埋在西汉的一颗定时炸弹。
而作为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四日,刘庄生于常山郡元氏县,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庄少时聪悟,十岁时就通晓《春秋》。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庄受封东海公。当时,朝廷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
各个州郡的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光武帝刘秀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他就问陈留吏这是什么。陈留吏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是在雒阳的长寿街上得到的。这时,帐幄后面只有十二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刘秀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庄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刘秀于是让虎贲将诘问陈留吏,陈留吏所言果然和刘庄一样。自此以后,刘秀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愈加青睐。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庄进封爵位为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刘秀派大将臧宫等率兵围剿。由于单臣、傅镇他们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又死伤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刘秀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悬赏以攻城。只有刘庄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让叛军可以突围,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
结果真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都被平定、消灭。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并拜博士桓荣为师,学通《尚书》。[9]当时的乐人创作歌诗四首,以赞颂太子刘庄之德,分别为:《日重光》、《月重轮》、《星重辉》、《海重润》四篇。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刘庄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东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严加惩处。比如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永平二年(59年),窦林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刘庄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将窦融罢官。后来,刘庄之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可见刘庄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肃然。(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