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大秦的天下已经烽烟遍地了,现在真的是一片末世的模样,这很好理解在嬴政被埋入秦岭后赵高和胡亥进入所谓的自嗨模式,这可以说是没有人管的自我放逐,胡亥在后宫胡作非为,而赵高在宫外胡作非为。
可以说在两人的联合作死下,大秦帝国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而现在赵高这样的阉人权倾朝野,成了人人害怕的内相,可以说赵高的的一身也颇为传奇。
赵高身世有争议。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嬴政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随后就是公元前210年十月那场大事,年逾半百的始皇嬴政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秘方且“讨厌别人谈到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
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国事,毕竟秦始皇嬴政是躺进了休眠仓的,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的赵高假意允诺着,但是由于太子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合,担心,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自己的个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七月丙寅,赵高看始皇未爬出这金属棺木,以为始皇帝暴毙,而为防止嬴政爬出,还让工匠打造了一个青铜罩子覆盖了棺木。随后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实际上是赵高所说)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青铜棺置于辒辌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实还没凉透),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后说道:“公子,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孤知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道:“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老奴明白,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嬴政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在弄走了宇文宏后,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皇帝,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从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丞相,陛下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道:“老夫怎可行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
赵高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利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更何况当年的宇文旧事,大公子一直对自己的师公的死耿耿于怀!”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他知道是他害了宇文宏,而扶苏是非常欣赏宇文宏的,所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自此只要扶苏身死可以说不管是胡亥还是赵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说两人的算盘打得非常的清晰,只要两个人配合那天下终将会大乱的,可以说扶苏的表现正中两人的下怀,因为他们知道扶苏是一个孝顺的人。(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