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马克思和燕妮的生活十分贫困,二人并没有因贫困而抱怨生活,与之相反,他们以各自的爱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燕妮以一个女人的温情给予了马克思无限的爱,使他在各种挫折中始终向着事业前进的方向迈进。
正是在燕妮的支持下,马克思才成为了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伟大理想的一代伟人。
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历史名人之所以有伟大的成就,都归功于妻子的鼓励与支持。
孙中山革命的后期,他的第二任妻子宋庆龄女士给予他极大的帮助。有不少人这样说过:如果宋庆龄在孙先生年轻时已经和他成为夫妇,孙中山会更有作为。
周恩来称宋女士为“国之瑰宝”,而他的夫人邓颖超更赞誉她为“人中之杰,女中之杰……比荷花更高洁,比青松更坚贞”。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使一个懦夫变成一个勇士,但有时也会使一个勇士变成一只温顺的绵羊。
约瑟芬既不美丽也不算年轻,但她所值得骄傲的,是因为自己拥有一份极宝贵的资产,这资产却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拥有的——那就是,她懂得如何驾驭男人。
约瑟芬根本不认识拿破仑,如何才能见到他呢?
聪明的约瑟芬想出了一条妙计。她差遣她那12岁的儿子先去拿破仑那里,问他是否拥有他死去的父亲的一把刀。自然,拿破仑也是聪明人,他明白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一定有很深的主角,所以就答了一个“有”字。
第二天,约瑟芬满脸泪痕地去见拿破仑,感谢他的美意。
这真使拿破仑深深感动。她坦率的行动,特有的风情,富有魅力的身姿,异乎常人的言谈——她的一切,都令他迷恋、动情,他并且深信她的学识高过自己。
当约瑟芬请拿破仑吃茶点的时候,约瑟芬说:“我相信,在将来,你一定可以成为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将军。”
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拿破仑在新婚48小时后,便重返意大利前线指挥作战。
虽然他的军队素质良莠不齐,且久战疲惫,但在拿破仑“只许前进,不准后退”的命令下,经过几次激战以后,竟获得了最光荣的胜利。
这次胜利使得全欧洲的人,莫不惊服于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并认为这一战,是欧洲一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激战。拿破仑的威名,也就传遍了全世界。
我们不否认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正是在约瑟芬的激励下,才使他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约瑟芬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女人,她深知如何去激发一个男人的巨大潜力,可以说她在婚姻上选择了拿破仑,而拿破仑也选择了约瑟芬,这种结合无疑是完美的。
当你选择了另一半,就意味着对其感情和事业负责,你就要不断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虔诚。当你选择了对方,就要尊重、支持其事业,并舍得把更多的爱倾其一身,以成就其完成更高的目标。
玛丽·居里出生于多难的波兰,是位羞怯、腼腆的女子。她因为发现新元素——钋和镭,而成为世界上妇孺皆知的科学女杰。
她在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及数学时一贫如洗,曾因饥饿而昏厥。她以杰出的科学成就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第一次是1903年与丈夫一起获物理学奖,第二次是1911年的化学奖。
到巴黎3年后,玛丽结婚了。夫婿和她非常匹配,虽然他才35岁,但已是法国一流的科学家。
过了3年,居里夫人着手准备提交博士论文,她决定把新发现的问题——铀为何能放出辐射线?——作为她的题目。
皮耶·居里停止了自己的实验,帮助妻子共同研究这种新元素。终于,居里夫人将这个放射性金属命名为“镭”。
居里夫妇工作最大的动力是他们之间的“敬爱”——如果没有这份感情,人类世界的医学史与科学史要改写了。
婚姻是心、身、灵与经济的联系……当一对夫妇心灵肉体一致,目标一致,舍得宽容彼此,这个无价的结合可以令他们飞向无限的高峰。
舍弃束缚幸福的“绳子”
幸福的婚姻是靠夫妻双方满足彼此的需要来维系的。当一方的需要不能在婚姻中得到照顾和满足时,发展中的婚姻就容易触礁。也许结婚前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结婚后才发现相差太远,于是感叹婚姻如围城。虽然婚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它也并不可怕,只要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舍弃束缚幸福的“绳子”,就能坦然迎接婚姻中的风风雨雨。
要知道,你才是撑起自己的唯一,只有你自己真正独立强大起来,才能构造坚固的幸福堡垒。依靠别人给你幸福,难免会如沙滩蚁穴,狂风巨浪濒临时必将毁于一旦。如果你不能将自己撑起,别人也不可能一直将你撑起,因为任何力量都无法胜过自己内心的强大。所以,最保险的幸福就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幸福寄托在自己身上。人生的幸福并非是由别人给予的,而是由自己定义并书写的。
陈卡娜最近刚刚失恋,一脸憔悴,年纪轻轻的她竟整日穿着黑色的风衣、黑色的裤子,戴着墨镜。她还说她不想活了。
陈卡娜是个内向的女人,一直暗恋自己的上司。上司沉稳干练,深深地吸引着陈卡娜。起初,上司并没有对她的种种暗示作出回应,甚至好像还有意无意地回避她。但越是回避,陈卡娜对上司的感情就越是强烈。终于有一天,当陈卡娜有机会和上司单独在一起时,她向上司表达了爱意。出乎意料的是,已经有老婆的上司并没有拒绝她的示爱,反倒向陈卡娜诉说了自己婚姻中的种种不幸,说陈卡娜的出现让他有种初恋的感觉。上司的表白让陈卡娜受宠若惊,还从来没有人让陈卡娜感到自己是那么重要!她不在乎上司有妻子,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甚至不在乎父母的坚决反对,这种种障碍反倒更使陈卡娜充满信心、充满斗志。
然而事情并没有向陈卡娜期望的方向发展。一年后,上司告诉她自己不能离婚,并且提出断绝来往。陈卡娜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上司不再爱她了。
没有了爱,陈卡娜觉得非常空虚,非常孤单,她觉得生活是那么暗淡,她绝望了。
人们在失去爱情时,总是会说一句这样的话:“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他,我不能再活下去。”
很多人都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好像找到了一个相伴过日子的人就找到了幸福。实际上,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依赖对方来支撑自己幸福的墙垣,是一种错误。一旦“寄生”关系结束,一旦情感的靠山倒了,你就无法独自站立。
人总是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旦找到那棵“树”,就不惜把自己所有的希望甚至一生一世的幸福都寄托在那个人身上,希望对方将自己当做生命的全部。
哪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因为太过依靠别人,只能让自己陷入不自信中而患得患失。所以别光想着依靠对方给你幸福,假如对方真的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事情也未必就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也许你会被置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因为对方的出类拔萃,带来的可能是“夜不归宿”、“红杏出墙”,然后会像扔一件破衣烂衫似的,将你扔得远远的。
那个你用全身心来寄托的人,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座山,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不是你梦幻里的一棵大树,不能为你撑住天、撑住地、撑住心灵也撑住身体;他不是救世主,亦不是无所不能的先知……你可能会说:“他答应我,要给我幸福,要一辈子照顾我的。”你可知道,有时候,一个人的诺言真的很轻很轻,一个人的耐力真的非常有限。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诺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人可以保证能承载对方一辈子的幸福,一旦别人不经意间卸下了扛在肩上的你的幸福,那么损失最惨重的人还是你自己。
从生理学的观点来讲,人从剪断脐带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每个人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有时候,感觉幸福缥缈不定是因为我们最大的错误来源于本身对“绳子”的过分依赖,我们的幸福藏在自己手里,如果过分依恋那根“绳子”,只会迷失幸福的方向。
依赖是一种束缚,依赖别人可能会使你幸福,但也可能为你带来痛苦。比尔·盖茨曾说:“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人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只有靠自己取得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幸福感。”
如果你现在已经感觉到依赖束缚了你的幸福,那就快快剪断那根桎梏你的“绳子”吧,只有这样,你才能迈开轻松的脚步去追求自由畅快的幸福。要记住:你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就是主宰你自己的上帝。
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人,给自己重新选择的机会
有一种爱,叫做无可奈何;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爱,很美,也让人很痛很累。但是相遇是一种缘,相识相恋更是一种缘,缘起而聚,缘尽而散。当一段感情消逝,放手才是真爱!
人生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失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失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坏事,它会让你更清醒、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感情,也会让你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你应该明白,找一个最适合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记住,下一个他(她)更适合你。
有一个女孩子,一向保守,但由于一时冲动,和男朋友有了婚前性行为。她恼怒、悔恨,却也安慰自己:“没关系,他是爱我的!”
后来,他男朋友对她实在是不好,她天天找人诉苦,却又离不开他。她妹妹劝她:“别再傻了,快些离开他吧!别再和自己过不去。”
她说:“不可以,他是我的第一个男人,也是我的初恋!”
现在,她仍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偶尔流着眼泪诉苦,偶尔安慰自己:“他总会知道我是真心对他好的!”
也许,女孩想要的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她很会劝别人分手,最会讲的便是:“别傻了,快离开那个男人,别再白白受苦。”这么会劝别人的人,最后却劝不了自己,终究也只能令自己受苦。
为什么有些人失恋时,悲恸欲绝,甚至踏上自毁之路?为什么有些恋人在遭遇挫折,不能永远在一起时,会有双双殉情自杀的行为呢?
爱情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生的经验,有顺境有逆境,有欢笑有悲哀。所以,当和一个人相爱时,会觉得快乐,觉得幸福。但当分手时,或者遇上障碍时,会自我安慰地说:“这是人生难免的,合久必分,也许前面有更好、更适合我的人哩!”于是他们会勇敢地、冷静地处理自己伤心失落的情绪,重新发展另一段感情。
有另外的一些人,会觉得一生里最爱的就是这个人,不相信世界上有更完美、更值得他们去爱的人,所以当这段恋情出现波折时,他们就会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也对自己的自信心和运气产生怀疑。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就等于自己是不值得别人去爱的。这段关系遭受外界的阻力,就等于“天亡我也”。如此,他们就会有比较极端和消极的想法,有可能会选择自杀的道路。
伤心的人们,请你们注意:其实,现实人生里,很少有人是像电影小说、流行歌曲所形容的可以一次恋爱就成功,永远不分开的。大多数人都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挫折,才可以找到一个可长相厮守的人。
所以当你失恋时,当你们不可能永远在一起时,你应该告诉自己:“还有下一次,何必去计较呢?”无论你这次跌得多痛,也要鼓励自己,坚强起来,重拾那破碎的心,去等待你的“下一次”。
佳玉有一天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她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佳玉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佳玉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以为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离开校门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自己一生,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许多人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一旦你经历了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就会发现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人生是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人们大都要经历若干级人生阶梯。这种人生阶梯的更换不只是职业的变换或年龄的递进,更重要的是自身价值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在“又升高了一级”的人生阶梯上,人们也许会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看待生活,选择生活,并用全新的审美观念来判断爱情,因为他们对爱情的感受或许完全不同了。
这种情况在某些影星生活中常可见到。英格丽·褒曼在其自传《我的故事》中叙述了自己的三次婚姻的始末。她的初恋在当时的境况下是一次满意的恋爱。然而,这位天才少女的奋斗历程和她的价值观念是同步成长的,当她蜚声影坛时,褒曼才找到了她的生活位置和人生价值:她完全成熟了。因而,她水到渠成地做了第二次选择:与同行罗伯托结合。这次选择,对于作为超级影星的褒曼来说,应当说是合情合理的。尽管生活逼迫她做了第三次选择,她的女儿曾断定母亲“不善于选择丈夫”,但褒曼的一生的爱情光轮都是围绕着与她志同道合的罗伯托男爵的。
这种人生的“阶梯性”与爱情心理中的审美效应的变化关系,在许多历史伟人的生活中也可看到,比如歌德、拜伦、雨果等。他们更换钟情对象“往往表现了他们对理想的痛苦探求,同现实发生冲突所引起的失望,和试图通过不同的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某些特点的结合”。
我们在经历了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历尽沧桑之后,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美好、快乐的事情会改变,痛苦、烦恼的事情也会改变,曾经以为不可改变的,许多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改变了。而改变最多的,竟是自己。不变的,只是小孩子美好的、天真的愿望罢了。所以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人,给自己重新选择的机会,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