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仙今何在?大道如青天!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华夏!神秘无比!神话、玄学不可思议!奇人异士、飞升的传说层出不穷。谁敢称自己了解华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
那么我们华夏的神话、修仙、到底有没有关联?
凡人修仙与上古神话中的仙有什么区别?修道成仙与神话中的天庭又是不是一个世界?
华夏上古之时有女娲、帝俊、西王母、等神灵,黄帝之时有神秘的炼气士。
传说当时居于崆峒山的仙人广成子精修养生之道,年一千二百岁而未尝衰老,黄帝有寻仙求道之心,黄帝则前去问道。黄帝在崆峒山深得广成子之道,勤加修炼,最后悟道,乘龙飞升。
春秋时期的老子西出函谷关。留下旷世之作:《道德经》
华夏先秦诸子、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道德经》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
“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是:物质、精神、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
“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衍生。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
“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
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
“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
“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
《大道歌》:乌飞金,兔走玉,三界一粒粟
山河大地几年尘,阴阳颠倒入玄谷,人生石火电光中,数枚客鹊枝头宿,桑田沧海春复秋,乾坤不放坎离休,九天高处风月冷,神仙肚里无闲愁,世间学仙者,胸襟变清鸦,丹经未读望飞升,指影谈空相诳嚇,有时驰骋三寸舌,或在街头佯做哑,正中恐有邪,真里须辨假,若是清虚泠澹人,身外无物赤洒洒,都来聚气与凝神,要炼金丹赚几人,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身外有身身里觅,冲虚和气一壶春,生擒六贼手,活嚼三尸口,三尸六贼本来无,尽从心里忙中有,玉帝非惟惜诏书,且要神气相保守,此神此气结真精,唤作纯阳周九九,此时方曰圣胎圆,万丈崖头翻筋斗,铅汞若粪土,龙虎如鸡狗,白金黑锡几千般,水银朱砂相鼓诱,白雪黄芽自无形,华池神水无泉溜,不解回头一看子,冲风冒雨四方走,四方走,要寻师,寻得邪师指授时,迷迷相指可怜伊,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非存思,非举意,非是身中运精气,一关要锁百关牢,转身一路真容易,无心之心无有形,无中养就婴儿灵,学仙学到婴儿处,月在寒潭静处明,枯木生花却外香,海翁时与白鸥盟,片饷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时成,执著奇言并怪语,万千譬喻今如许,生也由他死由他,只要自家做得主,空中云,也可缚,水中月,也可捉。
一气结成物,气足分天地,天地本无心,二气自然是,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即是金丹理,世人多执著,权将有作归无作,猛烈丈夫能领畧,试把此言闲处嚼,若他往古圣贤人,立教化人俱不错,况能蓦直迳路行,一条直上三清阁,三清阁下一团髓,昼夜瑶光光烁烁,云谷道人仙中人,骨气秀茂真磊落,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刮开尘垢肯豁开,长啸一声归去来,神仙伎俩无多子,只是人间一味呆,忽然也解到蓬莱,武夷散人与君说,见君真个神仙骨,我今也不炼形神,或要放颠或放劣,寒时自有丹田火,饥时只喫琼湖雪,前年仙师寄书归,道我有名在金阙,闲名落世收不回,而今心行尤其乘,那堪玉帝见怜我,诏我归时未肯哉。
在华夏关于修道的诗词多不胜数,为何修道之人所言的尽是那传说中的神仙世界和人物?
敢问华夏之内,有谁不知秦皇汉武?!
传说“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室利防等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可始皇怎么会被佛法感化?
始皇一生,五巡天下,三次登临琅琊台!秦始皇在琅琊台两次接受徐福上书,遣徐福发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一生追逐的只有长生不老!始皇为何坚信世间有长生之法??
汉武帝同样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强盛!汉军之勇武!大汉之威名,远扬在外!大汉打的匈奴元气大伤!远走北疆!
这一切的成就与汉武帝是分不开的,而汉武帝晚年开始迷恋神仙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访山东蓬莱,南海诸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出神仙,求得长生不老药!
佛教传入华夏始于汉朝时期,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遣使求法,立白马寺于洛城雍门西。到了唐朝佛教发展至巅峰,著名法师玄奘远赴印度取经。早期的唐僧取经壁画,上面有毛头毛脑的猴行者。华夏出土过齐天大圣的石碑!福建在一座山顶的小庙里发现有一座齐天大圣的石雕像。
在宋代的时候,华夏流传着一部名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西游故事,这部书本是宣扬佛法,那是里面唐三藏的大徒弟还不叫“孙悟空”而是叫“猴行者”。
虽然历史上的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有所不同,但是这无数的巧合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华夏沿海分为渤海、东海、南海,始皇帝在东部沿海设东海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就在东海郡内,到了明朝时期东海郡称为淮安府。
明朝文人吴承恩的家是淮安府,也就是曾经的东海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属于淮安府,也就是连岛、云台山一带,后此地因港得名,称连云港!而花果山就在连云港,连云港在古代名为海洲。大羿射九日,淮安府还有一个射阳县!吴承恩号射阳山人!传言吴承恩曾与朋友在花果山上饮酒谈诗…………
吴承恩为什么会去花果山饮酒?这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西游记也许并非全为虚构!
在华夏,黄帝治世之时的修者叫做炼气士!周朝至汉朝多称为方士!自汉朝之后,又叫做修士!明朝佛道合流后,方名修真!也许修行成仙近在咫尺,也许又远在天涯…………
华夏的修道历史神秘而久远,修者和普通人处在同一个世界,怎能秋毫无犯?修者曾经也是普通人,世上总有他们留下的事迹和传说…………
东汉,阴长生者,新野人也,汉皇后之亲属。少生富贵之门,而不好荣贵,唯专务道术。
闻马鸣生得度世之道,乃寻求之,遂得相见,便执奴仆之役,亲运履之劳。
鸣生不教其度世之法,但日夕别与之高谈,论当世之事,治农田之业,如此十余年,长生不懈。同时共事鸣生者十二人,皆悉归去,唯长生执礼弥肃。
鸣生告之曰:“子真能得道矣。乃将入青城山中,煮黄土为金以示之。立坛西面,乃以《太清神丹经》授之,鸣生别去。长生乃归,合之丹成,服半剂,不尽即升天。乃大作黄金十数万斤,以布惠天下贫乏,不问识与不识者。
周行天下,与妻子相随,一门皆寿而不老。在民间三百余年,后于平都山东,白日升天而去。著书九篇,云:
“上古仙者多矣,不可尽论,但汉兴以来,得仙者四十五人,连余为六矣,二十人尸解,余并白日升天”。
《抱朴子》曰:“洪闻谚书有之曰:“子不夜行,则安知道上有夜行人?’今不得仙者,亦安知天下山林间不有学道得仙者”?
阴君已服神药,未尽升天,然方以类聚,同声相应,便自与仙人相集。寻索闻见,故知此近世诸仙人数耳。而俗民谓为不然,以己所不闻,则谓无有,不亦悲哉。夫草泽间士,以隐逸得志,以经籍自娱,不耀文采,不扬声名,不修求进,不营闻达,人犹不能识之,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阙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阴君自叙云:“汉延光元年,新野山北子,受仙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付之名山,如有得者,列为真人,行乎去来。何为俗闻?不死之要,道在神丹。行气导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延年,不能度世,以至乎仙。子欲闻道,此是要言。积学所致,无为合神,上士为之,勉力加勤,下愚大笑,以为不然,能知神丹,久视长安”。
于是阴君裂黄素,写《丹经》一通,封一文石之函,置嵩高山。一通黄栌之简,漆书之,封以青玉之函,置太华山。一通黄金之简,刻而书之,封以白银之函,置蜀绥山。
一封缣书,合为十篇,付弟子,使世世当有所传付。又著诗三篇,以示将来。
其一曰:“惟余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纡,余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仕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龙驾浮,青风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波不濡,消遥太极,何虑何忧,傲戏仙都。顾悯群愚,年命之逝,如彼川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俦,奔驰索死,不肯暂休”!
其二章曰:“余之圣师,体道之真,升降变化,乔、松为邻。唯余同学,十有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年,中多怠堕,志行不坚,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没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流俗,富贵所牵。神道一成,升彼九天,寿同三光,何但亿千。”
其三章曰:“惟余束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悉放五经,避世自匿,三十余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奉事圣师,承欢悦色,面垢足胝,乃见褒饰,遂受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白已成,货财千亿,使役鬼神,玉女侍侧。今得度世,神丹之力”。
为何华夏的修者口中始终向往着飞升?那些道书上的内容又非常的相似?
汉朝阴长生说自汉朝建立以来算上他自己共有四十六人成仙!
当时很多人向马鸣生求道,可马鸣生只讲一些乱七八糟的时事,有时候讲的是农田之事。
他根本不提道法,更不像一个道法高深的人。其他的人失去耐心后都走了,只有阴长生一人留了下来。
阴长生道成之后,写出了《丹经》,他把《丹经》藏在了华夏的大山之中。
庄子说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樁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已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夫?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秋枯之花草岂知寒冬有梅?也许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真的有人能够存活下来。
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
华夏神话中的天仙、神仙数不胜数,更有十万天兵天将,如果天庭真如唐问天所说是隐匿在虚空之中的一个空间的话,那么是不是所有关于天庭的神话都可以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