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问天听完张良所讲的《封神演义》明白了华夏的这本书中所写的内容。
唐问天说道:“封神,封了出了三百六十五个正神,也我不知道你们所处宇宙的道都是什么道,也许真的有可以成仙的道!但是这三百六十五个神可能没有达到大帝境界!一位大帝的诞生,至少需要五千年的时间!封神中的圣人暂时不去评估,但那些阐截两教的弟子我猜测他们的身份应该是你们华夏某个历史时期的修者”!
张良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有的是虚构,部分是民间神话或者现实中存在的人,他们被古人写进了一本书里”。
唐问天:“我认为那些和盘古同时诞生于混沌中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他们跟盘古同时诞生于混沌世界,同样有开天辟地的能力,就不会选择留在地球,地球最古老的存在应该是盘古!存在于盘古而开辟出的世界里的人。修为不会超过盘古!在盘古之后出现的人物倒是有几分真实存在的可能,或者说其他人都是在盘古之后出现的,那些在你们历史中存在的人就是真实存在的修者”!
张良:“前辈是说只要盘古开辟天地是真的,那么其他的存在便都是后来才出现的”?
唐问天回答说:“不错,正是此意”!
张良说道:“这些人物或者神灵在民间也有一些传说,虽然和书中叙述的有不同之处,但结果差不多都是成神成仙,封神演义的神话体系来自一本叫做《西游记》的神话故事。
《西游记》比《封神演义》成书早了几十年,虽然《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更早,但是其神话体系来自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的作者著作之时曾参考过西游记,封神演义的背景只不过是架设在了西游记之前罢了”!
唐问天没有想到华夏居然有两本同样神话体系的书。如果在两本书之间相互推敲,可能真的可以揭开华夏的修道史!
他问道:“哦?西游记”?
张良:“是的,就是西游记,他是华夏神话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学著作中的一抹惊鸿。
唐问天问道:“西游记讲的是什么?可与证道修道有关”?
张良说:“这个不好说,书中有修行神通之术一说,但是没有证道,也算是追求成仙,只不活书中的角色最后成了佛”。
“成佛”?
“是的,成佛”。
“你将书中所言,道来我听”。
张良:“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事之超绝而稀有者,称为殊胜,东胜神洲的众生人身殊胜,因此以胜为名,东胜神洲有一国,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石猴学爬学走,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天庭的玉帝,天帝聚集仙卿,命千里眼查看后得知凡间有一石猴出世。
石猴因为成功闯入一片叫做水帘洞的福地洞天,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见族中有猴子死去,知生灵皆难逃生死轮回,便产生求道的念头。
为求长生不老,猴王漂洋过海前去求师,美猴王在西牛贺洲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悟空离家之时已经活了三百年,寻师用了十年,在菩提处十年。其中,打杂七年,真正学艺三年。
孙悟空学会了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孙悟空认为自己修道有成,已经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只要渡过天劫就可长生不死,哪知被阴差黑白无常勾去阴曹地府,孙悟空在地府把猴属名字从掌管生死轮回的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阎王去天庭告状,玉帝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
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
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
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
玉帝本欲遣兵捉拿孙悟空。太白金星谏言,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
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这次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饮玉液琼浆,八珍百味也被孙悟空偷吃了。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仙丹。
原著中说孙悟空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
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君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
孙悟空吃了金丹随即酒醒,他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便逃离天宫,偷偷下界。玉帝得知一切后,再派李天王率十万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孙悟空,双方争持不下之际,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观音菩萨要用玉净瓶将孙悟空砸伤却被太上老君阻止,当时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面;李天王与哪吒,擎照妖镜,立在空中;二郎真君把孙悟空围绕中间。
观音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
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能助他”?
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瓷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
菩萨道:“你有甚么兵器”?
太上老君道:“有,有,有”。老君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太上老君把金刚镯从南天门扔下击中悟空,猴王被擒。孙悟空被绑在降妖柱上,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烧、雷部正神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
玉帝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太上老君把悟空置八卦炉融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因躲在巽宫,有风无火,遂无伤,却炼得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出来后在天宫大打出手,诸神莫能与之争锋!玉帝下旨请来如来佛祖,如来手掌化作五行大山,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
如来佛祖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
于是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上寻一取经人,去往西天取经,以大乘佛法劝化众生。
观音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打破琉璃盏被贬下界的沙悟净、调戏仙子被贬下界的猪悟能、大闹天宫被镇压的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徙弟,又度龙王之子小白龙给取经做脚力。
孙悟空本领最强,一路上降妖除魔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将唐僧护送到灵山大雷音寺取得真经。最后孙悟空师徒四人终成正果,孙悟空被设封为斗战胜佛。
唐问仙听后忍不住感叹:“好一个齐天大圣!修行短短年月竟能大闹天宫,靠一己之力压制诸天神灵!竟然能挫败哪吒与二郎神战平,若是不被太上老君打中,谁胜谁负还有待证明”!
张良则说:“我们华夏一直把西游记当做故事来看,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取经路上的经历,我们华夏一直有个疑惑,甚至有人质疑写书的吴老先生”。
唐问天说:“哦?什么疑惑”?
张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无人可敌,如来佛祖亲自出手才将他镇压,而面对取经路上的厉害一点妖怪,孙悟空居然还要上天庭或者其他地方搬救兵!九九八十一难,搬请救兵的次数不下十几次”!
唐问天闻言随和一笑:“因为他的境界被压制了”。
张良愕然:“西游记难道会是真的?西游记也跟修道有关”?!
这时唐问天说:“可能是你们地球大道消失的原因,你们都忘记了修道,只将西游记当做神话来看,而在我眼中你们的神话故事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孙悟空若非虚构,他便是一个万古罕见的奇才!修道一年胜过他人近百年修炼!只是不知道天地蕴生的他是什么体质”!
张良:“据西游记所言,孙悟空是灵明石猴”。
唐问天听后称赞道:
“灵明石猴!好一个灵明石猴!你口中的吴老先生想必也非俗人,不是修者就是接触过凡人不曾得知的存在,灵明二字形容孙悟空是恰到好处!道体石胎,空灵明慧,聪颖灵明!
还有斗战胜佛这个称号,天生道体!斗战无双!“胜”字与孙悟空更有说不清的因果,你们华夏的历史可能远远比神话复杂”!
张良说:“西游记与修道到底有没有关联,我也不知道,但是书中中有两首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描写: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唐问天这位大成准帝闻言后,惊讶的说:“孙悟空果然是道体”!
唐问天对张良说:“孙悟空是混元体?你将西游记的内容讲详细一些,我来分析一下”。
张良闻言便将西游记的详细内容和细节讲给唐问天听…………
唐问天说:“封神演义像是将一些修者写成了故事,西游记像是一本孙悟空的传记”。
张良:“前辈认为西游记更可信”?
唐问天点了一下头说:“首先封神演义参考西游记来写的,所以西游记比封神演义更可信,而有关修者的传记天枢大陆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帝的传记,这点你应该清楚”。
张良回复说是。
唐问天接着说:“西游记里面细节很详细,却没有提及境界,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你们地球没有境界划分,只有五种仙的划分,同样的仙有也高低,写书之人不在意这些,或者不清楚孙悟空的境界,毕竟短短数载就能大闹天宫,他的修为让人难以捉摸。
二是你们的修道历史有断层,没有形成真正的修道体系,也就是说你们华夏的修者没有形成规模,只有少数人有所成就,而且这些人没有同处一个时代,不能与其他人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修者不注重所谓的境界,只求结果,路不同,结果不同,境界只是附赘”。
张良说:“能将仙和现实联系起来的只有“道”。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就是道德。
道散则为炁,聚则为神。
传说中的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都以济世度人为自己的宗旨,可神话中的天庭也是人间那般有君臣佐使之分,他们管理着人间。
华夏的修者修行内丹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炼气化神就是炼炁化神,指的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炼?化神是内丹修炼的一个过程,华夏修者必须炼?才能成就仙道。
那些修道的境界和仙的分类,究竟是真是存在,还是人们附加,难以言明,因为境界的划分太多,可能是多方所言、出处不一!所以不能归于一系”!
唐问天说:“神仙可曾渡人?世间可有杀戮冤孽”?
张良:“不知,神话和现实难以分辨!若无仙怎么有修道,世上有修道境界和神仙之分,却不见神灵。华夏民族多灾多难,历朝历代有杀戮,不见仙佛渡世人!试问神话如何当真”?
唐问天:“无妨!既然如此便抛开境界和渡人,你们华夏的神话中总是有昆仑、天庭、蟠桃,这一点值得深思!假如天庭如同此时的我们一样就存在于虚空中,只有修者可以出入,那么神话也不一定就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普通人是发现不了天庭的,只有修者的修为达到一定境界后才能发现,修者从一名凡人修炼到可以进入天庭,这算不算是飞升成仙?再吃一些蟠桃算不算是长生不老”?
张良说:“肯定算是”。
唐问天:“蟠桃是可以存活续命的关键!你将与蟠桃的有关的传说都讲出来”。
张良说:“蟠桃也叫寿桃,它是我们华夏一种长寿的象征,送寿桃是汉族传统民俗,每当年长之人过寿时,做晚辈的都要送寿桃给长辈。无论在神话中还是现实中桃代表了长寿。
《神农本草》曰“玉桃服之,长生不死”。
《神异经》说“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
《洛阳伽蓝记》曰:“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
《齐民要术》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
《博物志》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
《汉武帝内传》记载: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传说汉武帝时期,西王母曾与汉武帝相会,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
西王母又指东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据说东方朔是天庭的太白金星,他曾三次偷蟠桃。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汉武故事》云:东郡送一短人,长五寸,衣冠具足。上疑其精,召东方宛朔至。朔呼短人曰:“巨灵,阿母还来否?”
短人不对,因指谓上:“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也!
短人谓上曰:“王母使人来告陛下,求道之法.惟有清静,不宜躁扰”。言终弗见。
巨灵神曾对汉武帝透露东方三偷蟠桃的事情,而且还汉武帝说活求道之法。
西游记中则说东方朔是东华帝君身边的童子。
西游记中记载:行者纵祥云离了蓬莱,又早到方丈仙山。这山真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
方丈巍峨别是天,太元宫府会神仙。紫台光照三清路,花木香浮五色烟。金凤自多盘蕊阙,玉膏谁逼灌芝田?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仙人信万年。
那行者按落云头,无心玩景,正走处,只闻得香风馥馥,玄鹤声鸣,那壁厢有个神仙,但见:
盈空万道霞光现,彩雾飘飘光不断。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福如东海寿如山,貌似小童身体健。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孙行者觌面相迎,叫声:“帝君,起手了”。
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请荒居奉茶”。遂与行者搀手而入。果然是贝阙仙宫,看不尽瑶池琼阁。方坐待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
他怎生打扮:身穿道服飘霞烁,腰束丝绦光错落。头戴纶巾布斗星,足登芒履游仙岳。炼元真,脱本壳,功行成时遂意乐。识破原**气神,主人认得无虚错。逃名今喜寿无疆,甲子周天管不着。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
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
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
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取茶二杯。
唐问天说:“这么说来悟空还见过东华帝君和东方朔。原来不止孙悟空偷吃过蟠桃,这个东方朔也做了同样的事!无论东方朔是太白金星还是东华帝君的童子都不奇怪,奇怪的是玉帝为何同意让孙悟空去管理蟠桃?难道真的是无意之举?这一切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唐问天话锋一转问道:“汉武帝是何人”。
张良:“汉武帝是我们华夏的一位人间君王,他的祖先刘邦开创了汉朝,我们华夏十之八九的人是汉族,我和刘昊就是汉人”。
唐问天:“那汉武帝吃了蟠桃可增加了寿命”?
张良说:“汉武帝吃了蟠桃后并未像西游记中所写那样可以长生不老,得道飞升,有人说汉武帝想求道就让东方朔去请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本来就不容易请的动,而王母娘娘那时去了灵山,于是东方朔找人假冒王母娘娘糊弄了汉武帝。
《汉武内传》上说武帝刘彻求道于西王母,死后尸解成仙,不知道这是传言还是秘辛”。
唐问天说:“如果说是东方朔是东华帝君身边的童子或者为太白金星,他为何会去凡人世界?东方朔和汉武帝是什么时代的人”?
张良:“东方朔是西汉人,活动于华夏公元前154年到公元前93年,也就是两千一百到两千二百年前”。
唐问天:“那孙悟空又是什么时代出世的”?
张良“史书上根本没有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唐僧叫玄奘,史料记载玄奘取经的时候是贞观一二年,西游记中是贞观十三年,按西游记推理的话,孙悟空被镇压了五百余年,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待了四十九年,大闹天宫和扰乱蟠桃会的时间不详,在天庭看管蟠桃园大概有一百五六十年,原著中孙悟空的手下说过:“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
孙悟空说:“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
孙悟空看管天马的时间是“半月有余”也就是不到二十年,孙悟空活了三百四十二岁,加上这些经历,大概是活了一千五六十岁到一千二百岁之间,若从贞观元年开始推算,孙悟空大概在华夏的公元前四百到五百年之间出世,是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
唐问天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间大概是什么时期”?
张良说:“秦汉时期!好像就是汉武帝当政之前”!
唐问天:“地球的灵气在西汉时期不是已经非常稀薄了吗”?
张良说:“好像是的”。
唐问天:“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地球的大道和灵气在那个时期即将消失。天庭也受到了影响,天庭中的某些仙想掌控可以增加寿元的蟠桃。刚好下界出现了一个孙悟空,让其来看守蟠桃园,让他监守自盗,再故意任他打乱蟠桃会”。
张良:“难道孙悟空被人算计了”?
唐问天:“这只是假设。以孙悟空的心性即使没人算计,他还是会吃蟠桃,玉帝曾说过: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也许他是想让孙悟空犯些小错,然后将其治罪,看有哪位仙会帮孙悟空,从而得知孙悟空背后的存在,所以他才任由孙悟空胡为,又或者他也没有想到孙悟空会如此大胆,直接大闹天宫”。
张良:“那这一切到底有没有阴谋”?
唐问天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神仙也好,修者也罢,都是如此。人与人、事与事,就像是一条条交织的线,这些线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无论是谁,有意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就可能让这张网变成一个死结”。
张良:“前辈是说这一切可能就是偶然?孙悟空的出现注定了这种结果”?!
唐问天:“正是,他既然修道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无拘无束超脱三界之外,一种是加入天规森严的天庭,他本来可以走第一条路,但是他勾了生死簿,就注定了会有后面的事,他出现在天庭就会有大闹天宫的事,这是一种冲突,不受约束的孙悟空在有天条束缚的天庭,肯定会有矛盾,这是因果,他修道的时候这一切已经注定了,因为生死簿上有他的名字,他有了勾销的能力,他若想长生,就会触动这个因,也就有了后面的果。菩提老祖知道孙悟空的心性和能力会惹出是非,只是掌握分寸的教了他一些本领”。
张良说:“前辈真的认为孙悟空修行数载便能大闹天宫?那显得其他的神仙也太弱了吧”?
唐问天说:“首先孙悟空是天地间的灵石所化,他肯定经历了灵气最丰沛的时代,其二,那要看他所拜之人究竟是谁,其三,他天生聪颖加上厚积薄发而已”。
唐问天对张良说:“那位神秘的菩提老祖究竟是何人”?
张良说:“关于菩提老祖在我们华夏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是他是如来所化,一种说他是接引道人的师弟——准提道人,还有一种说他是如来座下弟子须菩提,最后一种说法是太上老君。
《封神演义》是参考《西游记》来写的。如来和接引的关系十分复杂。有人说接引道人是如来的师傅,他是阿弥陀佛。而还有一种说法是阿弥陀佛为如来的前世身,如来收服了孔雀大明王,而接引收服了孔宣。这么说是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封神演义成书在后,根本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