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保养气血,莫让流年在暗中偷换
第一章 气血:掌握人体的生杀大权
1 气血不足,五脏就闹饥荒
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经历出生,发育,壮盛,衰老,死亡的几大阶段。
中医学对人生历程就有详细的描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真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老,形骸独居而终矣。”
这就形象地概括了人处于各阶段的生理变化,论述了气血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它掌握着人体生杀大权,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工作起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的时候,干劲就足。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也就等于给脏器饿饭,就容易疲软,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长了,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没吃饱,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心脏特别想休息,就出现了间歇,心跳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若不管不顾,或者只是给它吃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没有改善。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长了,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
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量就开始萎缩,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没干劲了,一斤肉它只能转化七两,余下的三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
肾脏也是一样,没吃饱,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素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留在血管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血的重要性是中医食疗养生的核心内容,只要食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血量充足。
那么什么是气呢?气之于人体的重要性何在呢?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学对气的解释是这样的: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着,中医学以气的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故《庄子·知北游》谓:“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的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
明白了什么血,什么是气,你对于生命就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