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遇到伯乐王,守得云开见月明
——实力足够的时候,机会总会光顾
张曼玉在演艺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跨越了她演艺生涯的“三重门”,《旺角卡门》让她对演戏“开了窍”,《阮玲玉》使她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演员,《花样年华》成为她的骄傲。走过“三重门”后,她已破茧成蝶,成为享誉全球的明星。提到《旺角卡门》和《花样年华》,便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上述两部片的导演,是张曼玉的启蒙老师,也是对张曼玉有知遇之恩的伯乐,此人便是王家卫。
《旺角卡门》中张曼玉真实再现了一个女人恋爱中的细腻和激情。影片结尾,张曼玉在车站与男友刘德华诀别时脸上流露的表情至今让人震撼,两位主人公码头深情一吻成为香港电影里最值得回味、最经典的镜头之一。而这“深情一吻”却是经过多次反复重拍通过的,期间也少不了王家卫的指责与批评。当然《旺角卡门》也成为开启张曼玉演艺之门的启蒙之作。不可否认,是王家卫让张曼玉开窍了。
关于自己的这一次开窍,张曼玉曾说:“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导演要求我一下子就要迷住人,人们要求我具备一种即刻、即兴的表演风格。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我认识到自己是电影中的一个人,这个人要由思想到动作之间的连接所构成。我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努力去做。王家卫先是琢磨演员、眼神、服装色彩、物体形态、视觉效果,然后再从这些出发去构思他的作品。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个研究对象。这种拍电影的方式在香港不常见。在香港,电影被飞快地拍,飞快地看,速度毫无节制,因为人们不喜欢停顿、沉默以及缓慢,因为人们拒绝接受沉思延续的目光、慢慢演变的面孔。然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演员,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王家卫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所以他常常一边拍戏,一边根据演员的特点而改戏。在与张曼玉合作的时候,他发现张曼玉不善于语言对话,而特别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细腻的情感,于是他删去了许多关于张曼玉对话的情节,而增加她的肢体语言部分,这就让张曼玉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把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与众不同。善于发现演员本身的特点,并根据演员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使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导演都可以做到的。
张曼玉对王家卫充满了敬佩与感激,对于王家卫给自己的帮助也一直记在心上。在拍完《花样年华》后,张曼玉又忆起王家卫对她的影响:“王家卫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出现,他让我有了自信。10年前,我开始想突破自己,但需要有一个适合的人去配合。而王家卫就是那个人。因为他没有剧本,你就没有办法,只能用心去演。……和王家卫拍片,我觉得很有安全感。他永远会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王家卫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他使我明白:表演不仅仅是一种陈述,而是要发自内心,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脸部或眼睛。”
或许有人会把张曼玉的成功归功于发现她的导演。其实王家卫成就了张曼玉的同时,张曼玉也成就了王家卫。王家卫之所以能成为伯乐,前提是张曼玉的确是一匹“千里马”。如果张曼玉仅仅是“花瓶”,如果她本身没有足够的实力,如果她不能够静下心来进入人物内心细细揣摩角色,机会也不会光顾她。
在生活中,当各种条件都成熟时,一个人取得某种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这种情况是“机会”。其实,有时候机会里面确实有天时地利的因素,而有的时候,天时地利也不能影响事情发展的趋势,这种情况就叫 “实力”。
拥有实力的人,机会唾手可得,随处可以彰显自己的能力,随时可以表现最佳的状态给大众和外界;而迷信机会的人,恐怕连抓住机会的实力都没有。
机会随时都可能出现,问题是在机会当空划过的那一瞬,你准备好了没有?你的实力足不足以抓住那个机会?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场上你遇到一个分值很大的难题,而且就在前一个星期你还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如果你做对了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遗憾的是你当时由于偷懒没有做;领导准备派你出国学习,但你自从大学毕业离开校园以后就再也没有碰过英语,现在的英语口语一团糟,无奈眼看着别人顶替了你。
对于那些能够把握机遇并且充分利用机遇的人来说,机遇时刻都存在着,他们对机遇就像有经验的船夫利用风一样,两者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而对于那些对机遇毫无知觉也不会很好利用的人来说,即使机遇来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时抓住。
小编点评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别人那样的机遇。可是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获得一些机遇,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抓住机遇。因为“实力”毕竟是内因,“机遇”只是客观条件,再好的客观条件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如果你询问失败者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会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遇,没有人帮助、提拔他们。而能够成功的人却不会这样找借口。他们默默地奋斗,从不怨天尤人。他们稳扎稳打,靠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