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偏殿中,李宣端坐在案几之后,身后站着典韦,身侧站着吕辛,对面的矮几后坐着的却是大秦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诸葛亮。
李宣看着面前的千古名臣,心中感觉甚是奇怪,不过,他没有兀自感叹多久,因为此时有一件让他颇为头痛的事情需要解决。
“孔明,你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李宣收回了思绪,开口问道。
诸葛亮似乎稍有顾虑,不过良久,还是开口道:“依卑职之见,此事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削弱打压,二是明确地位。”
李宣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诸葛亮继续道:“削弱打压,卑职想到两条途径,一是适当宣传那些道教的不法甚至恶劣行为,逐渐丑化道教,同时扶持其他教派,分化道教的信众,减少道教在百姓中的影响。卑职在江南学艺的这些年,亲眼目睹百姓对道教的笃信,已经近乎于痴迷丧失本性的境地,在大秦,想来也一般无二,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倘若如此强大的力量落到心怀不轨之人的手中,将给天下带来灭顶之灾,当年黄巾之乱便是前车之鉴。”
李宣点头赞同。
诸葛亮又道:“这第二条途径便是在科举之中做些手脚,利用考录的内容,逐渐清洗道教在政治集团中的力量,起码是遏制他们的力量壮大,等到儒、法、道、墨的政治力量平衡之后,道教便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去与其他教派抗衡,无暇顾及他们的野望,如此,必然大大削弱道教在朝堂中的影响,同时因为道家力量的削弱,他们会更加依赖与殿下,绝不会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激怒殿下。”
李宣点头道:“恩,方法可行,明确定位又是什么意思呢?”
诸葛亮道:“殿下颁旨,明确道教是干什么的?他们的定位为养生、修性,大肆宣扬,鼓励那些道家积极进行修仙,只要他们有这样愿望,殿下可以下旨将那些名山封给他们,让他们使用信众的香火钱到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修建庙宇,鼓励他们与世隔绝,精修道术,得道成仙。到那时,道家醉心修仙,便会渐渐的远离朝廷喧嚣之地,届时,道家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弱。”
李宣眼睛一亮,笑道:“好,此计甚妙,就这么干吧!”随即看向吕辛道:“去吧,吩咐下去,就照着孔明的方法做!”
吕辛忙躬身领命而去。
李宣又看向诸葛亮道:“最近在看什么书?”
诸葛亮一愣,却不知道李宣这话中之意,眨了眨眼,道:“太史公的史记。”
李宣点了点头,道:“恩,看史书好,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却不知孔明对于如今的大秦有何看法?”
这就是大殿奏对的节奏了,不过诸葛亮可是早有准备,清了清嗓子就说道:“卑职认为我大秦如今过于穷兵黩武!”
偏殿中下巴掉了一地,有典韦的,当然还有李宣的,好在吕辛已经离开,否则他的也跑不了。
诸葛亮看着面前李宣的表情,似乎很满意,不等李宣同意,便开口道:“夫,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掌握好火候,不可过火,但如今我大秦坐拥万里之地,却依旧在谋求扩张,实为不智,当以怀柔手段应对外强,以雷霆手段诛灭各路诸侯,平定我大汉国内局势,让数年来备受煎熬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正道!”
李宣此时已经平静下来,问道:“然后呢?还政于大汉,交给刘虞,或者是辽东那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诸葛亮眉头皱了皱,没有说话。
李宣微微一笑道:“大汉气数已尽,想必鬼谷先生也向你提过,这世界如果没有我,也会有别人来打翻这个破烂不堪的国家,建立一个或者几个新帝国,之后,又是无休无止的战争,然而,内乱固然可怕,却是不敌外患之一二,毕竟国人之间争斗不过是兄弟之争,虽然也残酷,但是对于整个中华来说,却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外患不同,外敌不会视我华夏儿女为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城灭族之事,多不胜数,看看如今的天下,与百年之前,千年之前之大地,种姓变迁之巨大,让人不寒而栗啊,这些忽然一日消失于世界的种族去了哪里,不言而喻,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我华夏一族吗?非也,我华夏礼仪之邦,善待周边各国各族,岂会做下如此恶事?是那些异族番邦,是他们,在不停入侵、屠杀、消灭着他国、他族,手段之残忍、行事之卑劣,罄竹难书,如今我中华内忧外患,倘若孤不这样做,那么受苦的便是我边地百姓,是我华夏儿女,试问,比起国内那些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跳梁小丑的所谓诸侯,孤更应该将刀口冲着谁?!”
诸葛亮咽了口唾沫,李宣的话让他茅塞顿开,但有让他一事难以完全消化,华夏,华夏这一概念,古已有之,但是随着秦国的一统,比起华夏这个概念,国人更加认同的是秦人或者是汉人的说法,但如今李宣的话让他突然看到一片新天地,是啊,无论是秦人、汉人,亦或者之前的周人、商人,其实说来都是华夏一族,而且严格来说,如山岳、羌人,也可以算是华夏一族,既然都是同族,李宣当然也将他们也视作自己的兄弟姐们,而各朝各代的兴衰更替,也不过是华夏一族内部的矛盾而已,并无灭族亡种之忧,然而如果被周边异族趁乱而破我中华,那边是山河破碎之日了。
想到此处,诸葛亮起身离开矮几,来到李宣面前,端端正正地给他行了一礼,才道:“殿下高瞻远瞩,卑职只看到内忧而不见外患,短视了,受教!”
李宣松了口气,微笑道:“好了好了,孔明的想法也有可取之处,如今孤就很头疼这江山一统之事,孔明不妨说一说你对攻灭各路诸侯的想法。”
诸葛亮端端正正地立在李宣的面前,此时他可没有颜面在李宣面前坐着了。
只见他微微想了想开口道:“如今我大秦已经具有定远、并州、凉州、西域、益州以及大部分的司隶地区和小部分的幽州地区,在整个中华大地来说可以说强盛之极,然而我大秦所拥之地多为蛮荒贫瘠,特别是凉州、并州和西域,别说是农业,即使是牧业,水草也并不丰茂,而如今大秦的子民却多大两千万,可以说负担不轻,好在殿下慧眼识珠,发现了东北之地,而且有兵锋所致,坐拥了关中、汉中和巴蜀这些富饶之地,更皆我大秦农科发达,技术领先,使得土地产量成倍于他处,这才既坚决了大秦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且还可以足额供应庞大的军队,然而,在西域刚平,西南尚乱的情况下,再考虑出兵关东,国力必然难以维持,到时候大秦百姓虽不至于食不果腹,但是生活品质下降却是必然的,因而,依卑职之见,暂时不应挑起与关东诸侯之间的战事。”
李宣点了点头,诸葛亮的说法,他认同,虽然他财大气粗,但是粮食是个硬通货,说没有,就是没有,有钱也没用,而据户部统计,这两年,大秦除了自己繁衍生息之外,还接收了大量的各地流民,甚至还有丁零、高句丽和三韩的百姓偷偷的逃入大秦,如今人口早已突破两千万,更何况,大秦还拥有近四十多万的军队,特别是那十万骑兵更是吃粮大户,这还没有算那四位练军都督麾下的近十万各色预备役军队以及各州郡的十多万郡兵,大秦财力,支撑这些以及有些吃紧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开辟一条东方战场,李宣都可以想到大秦立刻会穷成什么样。
李宣收回思绪,看着诸葛亮道:“既然孔明知道这一条路走不通,想来是有别的想法吧?”
诸葛亮抱拳道:“确实如此,臣认为有两个途径,一为阳谋,一为阴谋。”
李宣顿时来了兴趣,他却是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典韦已经听得快要睡着了,那硕大的脑袋一点一点,如同小鸡吃……哦,不对,应该是捣蒜,就在典韦即将进入梦乡的时候,李宣突然提高声音道:“孔明快说说何为阳谋,何为阴谋?”典韦醒了,无奈地揉了揉眼睛。
诸葛亮开口道:“这阳谋便是坐山观虎斗,任他们闹去,如今便是一个良机,袁术无能,之下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早已失却民心,败亡只是时间问题,这情况绝不可能只有咱们看到,想来曹操、袁绍,甚至一向与袁术相安无事的刘表,此时怕是都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对袁术下手了,那么三虎竟食,岂能相安无事,大动干戈是必然的,因而我军只需冷眼旁观,便定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李宣听罢,哈哈大笑,道:“孔明这阳谋倒是于丞相的想法不谋而合啊,既然如此,看来此计可行,那么阴谋呢?”
诸葛亮抿了抿嘴,开口道:“臣请殿下下令主办咸阳文会!”
究竟诸葛亮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