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公元194年),这一年便这样过去了,这一年刘备成了一穷二白、寄人篱下的过气诸侯,袁绍差点也步了后尘,曹操被人背后捅了刀子,袁术却是徘徊在攻击还是防守之间,刘表收留了刘备,可是喜是忧还要时间来检验。唯有李宣,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不疾不徐地前行着。
春节将至,今日又是祭祖之日,蔡邕在这一年中,为此时做了颇多准备,甚至将李宣祖祠直接搬入高庙,这在如今依旧是大汉王朝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然而,这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李宣除了只是名义上的秦王外,与皇帝还有多少区别呢?当他入住未央宫之时,其实,这一切已经无足轻重了,而今年为何如此隆重,那便是因为赶往长安城北祭祖的李宣,将要使用驰道。
这件事无论是对于李宣还是对于天下诸侯,都是一件大事,按照旧制,这驰道是天子之道,也就是除了皇帝其他人是不允许使用的,即使有天子的诏书,准予使用,也只能在驰道的边上走,不过今日李宣将要做的便是走上驰道,让长安城乃至天下百姓都看到,他李宣,如今才是有实力走这条路的人,那样,之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如果你认为,为了走一条路冒这样的风险,值得吗?李宣认为值,有一句话叫名不正而言不顺,在汉献帝刘协死后,李宣已经执政几年,但他一直是以王之名,而非天子,这样的影响力,在百姓的心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你占着大汉最大的土地,但你仍旧只是一个王爷,而非皇帝。
可以异姓取代皇族,老百姓的心中还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的,走驰道,便是第一步,你今日可以走上驰道,那么日后登基称帝之时,百姓们或许已经觉得事情本就应该如此了。
关东诸侯那边,当然会有反应,但是,李宣相信,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走了一条驰道,关东诸侯便会放弃到手的利益,而来与自己争长短,他们只会加紧扩张,壮大实力,只有那样,才有资格来迎战自己的最后一击,这是必然,也就是他们的宿命。
李宣并没有乘坐宿命御辇,而是策马疾驰在驰道上,身后跟着十几位亲卫,以及已经可以独自骑马的王子李蓉。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长安的百姓对此竟然毫不介意,只是在两旁遥遥向李宣施礼。
李蓉虽然只有九岁,但跟着王后姬如月,早已习得一身的童子功,再加上李宣的悉心教导,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文武全才。这也让那些对于其母亲是一名异族女子稍有微词的大臣们,纷纷闭上了嘴。当然,闭嘴,不代表就要承认,在那些思想依旧不够开化的臣子心中,王子李蓉的母亲是姬如月,而非长孙木兰。
在蔡邕的主持下,一番祭祀礼仪之后,李宣带着儿子李蓉,来到偏殿,在殿中央高悬着云台两个大字,李宣要在这里祭祀那些为了大秦的社稷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功臣们,如今在上首位置,便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个灵位-贾诩。如今,这个云台还不能大白于天下,但是李宣相信,那一天不会很远,到那一天,他要天下人都知道,奠定大秦国本的第一人,就是贾诩。
至于后人评说,李宣已经想明白了,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如何洗白贾诩,便交给那些大秦的史官了。
“父王,可以和儿臣讲一讲开国公(贾诩追封的爵位)的事吗?每年儿臣都陪父王来祭奠他,可是还并不了解他!”
李蓉已经随李宣来拜祭过贾诩几次,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开口询问贾诩的事迹,李宣回头欣慰地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已经渐渐长大了。于是笑着将自己与贾诩之间的事情告诉了他,只是略过了最后赌上性命谋害献帝的事情,这事,毕竟还不到说的时候。
李蓉听后,点了点头,竟然主动恭恭敬敬地给贾诩上了一炷香。
李宣笑着问道:“蓉儿觉得开国公配这第一人吗?”
李蓉点了点头,随即道:“对于大秦来说,他配得上!”
李宣一愣,李蓉加的这个定语,似乎另有深意,不过他也没有追问,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在心中建立起自己的标准的。
父子二人走出高庙,已经日近午时,二人翻身上马,准备返回未央宫,却见荀彧兴高采烈地来到二人面前,见礼之后,向李宣禀告道:“他们都回来了,正在偏殿等待着殿下召见呢!”
李宣点头笑了笑,李蓉却是眼睛一亮,道:“二叔、三叔、四叔呢?有回来吗?”
荀彧忙答道:“都回来了!”
李蓉一听,换了一副恳求的目光,看向李宣道:“父王,儿臣也好想去见见咱大秦最出色的男人们!”
李宣揉了揉李蓉的头,笑骂道:“这是什么人给你灌输的想法,大秦最出色的男人们,最出色的不见得就是他们这些个武将,你这个老师,还有咱大秦三省六部的那些上官都是最出色的男人。”
李蓉尴尬地笑道:“是,父王教训的是!”
李宣呵呵一笑,回头对荀彧道:“走吧,我们一起去见见!”
偏殿中的文武臣僚,如今正打着嘴炮,这是张飞惹出来的祸事。
一众武将回家过年,今日是定好的面见李宣的日子,因为李宣还未上朝,于是便在三省六部临时办公的偏殿等着,可偏偏张飞是个不安分的主,他有事没事就对那些眉头办公的文官指指点点,什么闭门造车、什么虚头巴脑、什么说话淡出个鸟,等等等等,不干不净还略带羞辱的话是一阵接着一阵,终于,田丰第一个开火了。
他批评张飞鲁莽无礼、有失官威,大放阙词、信口开河,一通文绉绉的话将张飞说得稀里糊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大概猜出不是什么好话,于是夹枪带棒的话立刻顺嘴溜了出来,田丰大怒,正要再说,却听内官来宣,李宣在前殿要召见群臣。
众人便各个气鼓鼓地向着大殿赶去。
李宣端坐宝座之上,看着殿中的众人,本是非常兴奋,突然发现气氛似乎有些异样,便问道:“众位,发生了什么事吗?”
“大哥,哦,殿下,俺们武将在外拼死拼活,这些个文官各个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俺看着来气,不过开了几句玩笑,便被他们文绉绉地一通辱骂!”
“殿下,文武分工不同,文官也没有低人一等,何至于无辜受武人编排!”
接着叽叽喳喳的大殿中再次响起了吵嚷之声。
李宣眉头一皱,不去理会他们,从桌上拿起奏折,自顾自的去翻看。
这时一片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这时通过特殊途径送来的,而非三省呈送,上面署名为诸葛亮。
为什么说是特殊途径呢,是因为这是以道教的内部传递途径送来的,而且是从鬼谷子那里直接送来的。
这说明,道教之人可以不通过李宣设定好的规则来接近他,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让李宣如鲠在喉的事情。
李宣疑惑地看着殿中的众人,文臣武将,还有那些侍从。
这是殿中的文武也吵得差不多了,大家其实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什么政治分歧,不过是一时意气之争,而且尚在李宣的控制之内,并不能影响大局,至于武人重要还是文人重要,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题目,这要看国君的理想是什么,李宣不会在这里可以的打压武人,也不会抬高文人,两种方法都会打破平衡,让这种争斗演变为打嘴炮之外的其他形式,那时,问题就严重了。
李宣看了看殿中渐渐安静下来的众人,微笑道:“吵出个结果没?文官重要还是武将重要?!”
殿中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李宣哈哈一笑道:“你们都不如百姓重要,只要想着为百姓做事,你们就重要,如果你们有一天忘了这个初心,那么无论文武,都不重要!”
众文武闻言凛然,纷纷躬身告罪。
李宣摆了摆手,道:“好了,快过春节了,今日便不谈公事,叙旧为主吧!”
众人眼睛一亮,都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
随即李宣说道:“云长,说说西域的情况吧,这个估计元皓也非常感兴趣,可惜被翼德一搅和,估计都不好问了!”
张飞和田丰二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歉然地笑意。
关羽出列冲着文官抱拳道:“翼德是个粗人,刚才冒犯了,某这一年多,倒是非常的感谢各位同僚,在西域能够让数万将士们打胜仗,那是我等将军的功劳,可若说是为将士们打胜仗提供的基础的,那无疑是各位了。将士们吃得饱穿得暖没有后顾之忧,如何能不用命,而这些都要依赖各位同僚。”
众文臣一听,忙抱拳回礼。
气氛顿时和谐了很多啊。
关羽继续道:“西域各国在将士们的努力下,已经完全臣服于大秦,各国解除了武装,将军权统一交于大秦,各国留下必要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武丁。臣回转的时候,各国国王均表示春节后将派使节来朝贡!”
李宣欣慰地点了点头,西域,可以不起兵戈的收归大秦,这可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时,李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开口问道:“仲康在西域驻扎多年,可曾听说过佛教?”
李宣为何对佛教感兴趣?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