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于朝中的大臣并不了解,不过,这都不是事,人不熟悉,时间久了便自然会知道的,现在重要的是等着朝中的主要大臣前来劝进。
劝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新任的继承人为了天下苍生而放下悲痛,承嗣大位。
按照惯例,继承人必须要数次表示自己无才无德,难当此重任,并且要几番推辞,以此来向天下万民表现自己的伟大和谦虚。在这样几劝几辞之后,再从容入宫。
大臣们都在等着去信王府里迎接帝国的新皇帝,代表有:英国公张惟贤,内阁大学生黄立极和施凤来为首的一班大佬。
当这些自命清高的朝臣来到信王府时,却被告知,即将登基的新天子已经被魏忠贤派人接到宫里去了!于是便不得不失望离开。
这或许是还没有真正登基成为新皇帝的朱由检做的不太明智的决定。在朱由检家中还有一个新婚不久的王妃,从平民家中嫁过来的信王妃一直老实本分且节俭,性格内敛不张扬,喜好读书,她关心的只是自己丈夫的安危。
或许是太渴望早点登基,朱由检才如此冒失,可是此时皇帝的寝宫“乾清宫”暂时还被大行皇帝的死尸所占领着,而朱由检也并没有取得正式皇帝的身份。
暂住文华殿的这一夜,朱由检永生难忘。
诡异的是,这文华殿偏偏又是一座相当空旷的院落。
孤零零的朱由检想哭,却不敢哭,想喊一声,却又不知道喊什么,只能孤独的枯坐在书案旁,想伴着烛火就这样熬过这一夜。
巡夜太监让朱由检凉凉的心暖了一下,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其中一个巡夜太监腰间挂着一柄剑,如果有一柄剑在手上那会有安全感许多。
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有一个准皇帝的头衔,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登基成为皇帝,还存在着变数,万一要是有一个不要命的家伙冲进来把他这个信王杀了,也不是不可能。
朱由检壮着胆子叫住了这个巡夜的带剑太监,道:“你把这把剑拿过来放到这几案上!”
巡夜太监也很听话,毫不犹豫就把别在腰间的剑取了下来,走上前去,交出了剑。
看到自己的话有了回应,朱由检很满意,于是胆子便又壮了一些,看着这个年轻的小太监道。
“你叫什么名字?快如实说来!”
这个叫李乾的太监早就听说信王朱由检已经入了宫,不久就会登基,而大明也会迎来一个新的皇帝。
全身跪地的李乾诚惶诚恐地说道:“回禀信王,奴婢名叫李乾,是都知监的巡夜太监。”
明朝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等这内十二监都是由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
为了表达自己的仁慈,朱由检道:“也别跪着了,站起来说话!”
宫里的太监那么多,并不是每一个都有机会见到皇帝,所以李乾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你的剑,非常漂亮,本王收下了,本王会好好赏赐于你的!”
“王爷赏脸,已是奴婢莫大的荣幸,又怎么敢贪图什么赏赐,奴婢实在不敢!”
李乾虽然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太监,却非常会说话,这些话说的让朱由检心里很舒服。
为了博取这个即将成为大明新皇帝的王爷的欢心,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乾,见到朱由检面色有些憔悴,便提出要给信王按摩按摩。
“王爷,面色憔悴,不如让奴婢给王爷按摩按摩,也好放松放松,漫漫长夜,难免孤独啊!”
朱由检心里嘀咕:这小太监倒是机灵聪明,但是还是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宫里许多都是魏忠贤的人,朱由检不敢大意。
李乾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再过两三天,自己想要找机会接近,也不会有机会,现在实在机会难得。一旦巴结上新皇帝,自己就飞黄腾达了。
外面的风呼啸着,不时有巡夜的队伍喊着稀稀拉拉的口号路过。觉得无聊透顶的朱由检一边满足了李乾想要尽孝的想法,一边道:“你们每日巡夜,很辛苦吧?工资多少,够生活吗?”
如此关切的问话,让李乾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感动道:“宫中管吃管住,生活没问题,总比饿死要强!多谢王爷关心,不过…奴婢们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为了皇宫的安危,奴婢们辛苦一点又算的了什么!”
有如此的觉悟的话,出自一个小太监之口,令朱由检很感动,感动归感动,朱由检打算来一点实在的东西。
“你们每日巡夜实在辛苦,这些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皇宫的安危,本王要好好犒劳你们!”
估摸这时间点,正是吃夜宵的时间,朱由检便道:“本王要犒劳巡逻的军士和太监,该向谁下令呢?”
对于宫中的业务很熟的李乾道:“祭祀、朝会、宴乡酒澧和膳馐之事都由光禄寺主持!”
朱由检道:“那好!你就到光禄寺跑一趟,就说是本王说的,让光禄寺准备酒食犒劳巡逻军士和太监。”
李乾道:“奴婢代巡更守夜的弟兄们谢皇上恩典!”说罢,李乾出殿传令去了。
“皇上”二字传到朱由检耳朵中,朱由检不禁为之一振,仔细玩味这两个字,说不出的舒服。
天空逐渐逐渐出现了一丝光,夜马上就要过去了,一夜未眠的朱由检,异常的疲惫,可他却不敢睡。
整整一夜,枯坐在文华殿的书案旁边,滴水未进,一粒米也没有吃。此时朱由检才想起家中的周王妃在自己袖口塞过一点糕饼,用手一摸,已经全凉了。要是在平时,这糕饼实在算不了什么,可是现在能有口吃的便已经非常不错了。
家中的周王妃此时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自己?出身贫民家庭的周王妃是苏州人,父亲名叫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
周王妃出身贫寒,成为周王妃后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没有丝毫的架子,这点让朱由检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