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涵,其实,你提到修行,其实,你是可以跟随我学点阴阳的。”张老三盯着晓涵,然后,蹲在地上边比划边说,“所谓天地也就是乾坤,他们之间有一条红线。这是啥子呀,是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从以上方圆数字图再看各卦的排列,规律就一目了然。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所以说学习先天易学,就在熟读此图,默记此图,能够在胸中运转此图。做到心中有图,身不离图。此图中外面是圆图,里面是方图,取外圆内方,天圆地方之义,方图是空间,圆图是时间。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则问题,圆圈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譬如一家工厂,一天出品一万只杯子,其中的某一只卖到某一地方,在某一天刚好斟茶给某一来访的大官喝,你知道吧。这样的话,这只杯子很神气,而另外的杯子,卖到另外的地方,也许用来放脏的东西了。宇宙间只有一个数——,没有更多的。什么是二?一加一等于二,再加一为三,再加一为四,都是用一加出来的,一才有象,一从哪里来的?从0来的0就代表没有,代表本体,代表没有数亦代表无穷数,包括了很多很多,等于一个房间,里面一样东西亦没有,一个空房间,说没有用也就一点用都没有,可是它的价值无比,因它可以做电影院,可以做舞厅,可以做课堂,所以0代表没有代表无穷亦代表天体太空。这样说,你能听懂了吧。”
“嗯,是的。”晓涵点一下头,“其实,我也喜欢这个易学的,三叔,游魂之卦,这是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现在又是外在的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到了第八变,名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现在,我只是觉得自己有些魂不守舍的。”
“那是因为你在爱情上受到了挫折吧。”金枝叹息一声,“其实,我觉得在爱与被爱的选择中彷徨,在接受与拒绝当中矛盾。孰不知,我们终究是做出决定的那个人,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且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为什么要将就呢?很多时候我称自己为矛盾体,但是矛盾过后,我发现我还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的。晓涵姐,你要知道生活是个大舞台,有主角就有配角,有红花就有绿叶,每个角色不同,都同等重要,不要用攀比心来生活,先要看自己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硬实力,是不是货真价实。有时,我会想起咱们以前那些过去的日子,那个时候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没有什么娱乐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养成了孤独的性子。只是觉得人多嘈杂的地方是非就多,特别是人生逆境时,内心肯定烦躁不安,情绪想要得到释放,虽然那里可以排解一时无聊,可要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只会令你消极沉沦,永无出头之日,还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那段灰暗的时光中,我们不要去借酒消愁,多做些人生反省,思考未来,而不是只身挤入人多嘈杂的环境里,如果迷途不知返,下场一般都不会很好。现在,物质生活是好的,可是,现在的孩子,都玩些什么呀。绝大多数孩子会强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买手机,他们寒暑假的生物钟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上午睡觉,下午起床继续玩。要知道一块屏幕可能会让农村孩子突破阶层,但也可能成为毁了农村孩子的利器。特别是咱们墟圩了吧,一些留守儿童趁父母回家过年,偷偷拿手机玩游戏充值,最多的充了多少钱呀。这是手机病呀,现在已经非常严重。现在绝大多数孩子会强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买手机,他们寒暑假的生物钟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上午睡觉,下午起床继续玩,是吧。更有甚者,有孩子沉迷手机后,成绩从第一学期的排前到排后,再后来再也没有及格过。现在乡村孩子沉溺机的背后,是早已存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觉得一块屏幕也可能成为毁了农村孩子的利器呀,乡村的穷人更喜欢和更容易沉溺于屏幕和电子产品,而富人们崇尚不玩手机,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的生活,这是不是手机成瘾呀。真的,这个问题也刺激了我的神经。现在,乡下的孩子父母缺位,年轻人出去了,把孩子留下来,主是隔代教育,缺少玩伴和寄宿制度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乡下的基础设施匮乏,娱乐生活单调乏味,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农村的孩子就无处可去。从前,乡村孩子的童年,是逮鱼抓虾掏鸟窝,弹珠跳绳捉迷藏,后来,电视的普及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上山下乡孩子们慢慢的也不看电视了,毕竟那块屏幕里什么都有,而且还能见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在自然中嬉戏的孩子们,现在,都干什么呢。晓涵姐,如果说现在的孩子如今却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吗?是的,现在孩子大多处于盲目模仿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自我约束力低下的时期,一旦几个孩子开了玩游戏的头,就很容易形成示范效应。家里的几个孩子总是围在一起,端着手机,熟练地走位团战有人开口带带我就会有人出来充当大哥,网络的虚拟世界承载了农村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构建了他们对于外界的想象。但在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游戏,也造成他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过度沉溺于游戏同时有可能助长农村孩子的反学校心理,他们会在课堂上制造各种混乱来表达对学校的抗拒,以此来表示瞧不起作为知识代言者的农村老师,这种反学校心理具有屌丝和土豪的双重属性。还有一个问题呀,那就是现在的孩子爱撒谎,在学校调皮捣蛋,和老师唱反调,回家偷手机玩,口无遮拦得开玩笑,还偷了寺庙给新人的钱,带着朋友通宵上网。或许是因为愧疚于长时间不在女儿身边,或许是因为离开女儿太久一时不知如何管教,刚回来的妈妈在看到女儿的陋习后,没有直接训斥女儿,而在不断发现女儿的坏习惯后,她的忍耐也慢慢到了极限。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问题,很普遍。可是,有多少人有焦虑感?乡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要求很简单:走出去,养活自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子女的未来未必就有更开放和豁达的心态,看似开放的教育理念或许是因为他们长期不在孩子身边陪伴,心有亏欠。又或许是在他们狭窄的眼界里,孩子长大之后如果能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老师,这就已经是一件足够向乡里乡亲夸耀的事情了。读书无用论一直肆虐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之中,换句话说,家里越穷,越觉得读书无用。贫穷限制了家长的想象力,也早早地给孩子的命运进行了无情的宣判。家长的想法最直接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既然读书无用,那么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就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完成课业,甚至会无故扰乱课堂纪律。为了避免意外伤害,现在的中小学很少组织大型的学生出游活动,手机游戏巧妙地填补上了课余时间的空档,孩子们可以在游戏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以此缓解农村生活的无聊和对父母的思念。我觉得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是的,现在我们在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和时代。社会的洪流滚滚袭来,我们这一代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这个断裂的时代。也许,清浅提出的建立一个图书馆的事,真的是一个好事呀。是的,如果真的建立起来,我会支持的。说到断裂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整个阶层无法被包容到整体的社会结构之中,他们被迫成为漂泊者,成为社会的病症和问题。现在乡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了上个世纪打工潮时代的遗留病症,我亲眼看到一些孩子孤僻乖张敏感孤单焦虑迷茫。如果把孩子带走,会是什么样呀?尽管户籍制度已经有所松动,但长期以来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顽固,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进城农民工却无法轻易获得城市户籍,也不能享受和城镇市民的同等待遇,如医疗保障权和子女受教育权等。子女就近入学难、城市消费水平高,种种原因使得大多数农民工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交由其祖父母或者亲戚抚养。城市—农村的断裂,由此成为了留守儿童社会联结断裂的开端。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摆脱艰苦的农村生活,选择离开他们到外地打工,两个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孩子放纵自我、沉迷游戏,有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手机、微信等通讯工具实时和孩子及其老师沟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亲子互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不足,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也会相应的偏弱,“家庭—学校”的断裂接连而来。一旦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力度下降,留守儿童就易产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清甚至厌学的状况。当家长不能完成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基本监管时,学校教育理应弥补上这个缺失,可实际上,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人力与物力资源缺乏,一个班主任通常要管几十个学生,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情绪。留守儿童在原生家庭中的归属感,因为父母的缺位而被人为地弱化,当他们自然而然把这种归属感转移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时,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极易让其产生挫败感和迷茫情绪。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遗忘的断裂时代。现在,乡村的孩子大多在城市—乡村和家庭—学校这两大断裂带上艰难地抉择,自己是要勇敢面对,还是消极逃避,勇敢面对者或者还能像刘媛媛那样成为北大才女,面对镜头向亿万中国人讲述自己寒门贵子的经历,而消极逃避者只能扣动着那块透着莹莹绿光的屏幕,却不知道也不愿意想象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当然,手机游戏并不一定就是洪水猛兽,学者王磊光就认为手机对于缓解农村原子化危机有好处,计划生育和农民工大量进城导致中国农村的原子化状况尤为严重,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原有的集体性文化活动也消失殆尽,大人们很少再走家串户、举办大型宗族祭祀活动,小孩子们也不再一起爬树掏蛋下河捞鱼。手机为孩子们参加集体性活动提供了机会,成了孩子们沟通交流的媒介和渠道。唯有重新创造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生活,才有可能将孩子从手机中解放出来。这些年来,家长和社会也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手机游戏上面,设立游戏分级制度,设置防沉迷系统,由远程的家长监测孩子的上网打游戏情况,随时对孩子进行管教。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手机依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生活的负面作用。但在电子竞技已经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现代社会,一味地妖魔化网络游戏也是不可取的。游戏工业在农村孩子手机上瘾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环境的变迁,而不是电子产品或游戏本身的问题。孩子沉溺手机和游戏,主要是教育、家庭、环境影响等问题。相比起富人,穷人更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这样的调查结果很容易使人陷入阶层固化的紧张情绪之中,是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是不是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隔阂早已为我们划分了社会阶层?也许,你们觉得我说的有些多了,也许我类似的担忧实在不宜过度。真的,是不是有些可笑呀。”
“金枝,你是有些激动了。”晓涵笑到,“你是不是对于玩手机,特别敏感?金枝,如果按照心理学来分析的话,你可能见网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