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黑火药威力有限,短火铳枪管更短,威力就小了。但是纪纲与龟二的距离不过数米,子弹还没有飞散,就全部击中在龟二的头部范围。
威力再小也是热兵器,数颗水滴状的子弹深深地嵌入龟二的头部。龟二连吭都没有吭一声,就倒在了地上,捂着脸部的手也滑落了开,露出了血肉模糊的脸。
山名玲子被这种恐怖的画面吓的捂住了嘴,不敢去看。她的内心更是震撼无比,在她看来,龟二凶狠的就如同一匹恶狼,但是这个她认为不能硬碰的恶狼,被纪纲随手一枪,就只能躺在地上抽搐。
所有人都被这种变故给吓住了,一时之间都没有回神过来,惊诧地看着纪纲手里的枪。
龟二虽然已经不省人事,但是他的身体依旧在不停地抽搐。那血肉模糊的脸部,一个被打瞎掉出眼眶之外的干瘪眼球,还有那不停冒血的脖子上的血洞,就连山名氏利都不忍去看。
纪纲用脚蹬了一下龟二的身体,耸了耸肩说道:“家主,万分抱歉,让你损失了一个武士。”
山名氏利这才反应了过来,惊诧地问道:“纪统领手中是何物?可是火铳?”
纪纲点了点头,又举起了手中的火铳,吓的那些武士连忙将山名氏利围在了中间,一个个胆战心惊地看着纪纲。
不,应该是望着他手中的枪。
纪纲笑了笑,将火铳重新塞回了马鞍的夹层,给两个手下使了一个眼色,让他们看好这把枪。
如今的短火铳,特别是这种自来火的,还处于保密阶段,他可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让东瀛人得到这把枪,学会这方面的技术。
虽然东瀛目前不能制造出这种枪管,但是他们学会火帽的制作技术,防制出这种火帽,不是一件难事。
放好了枪,他才又空手面对着山名氏利笑道:“这是我大明如今刚出产的火铳,我的家主赏赐了我一把,今日拿来试验一下。”
山名氏利有些激动地说道:“久闻大明有火器,威力非凡,将骑在马上的蒙元人打的大败。不过那种火铳还需要火绳点火,纪统领这一把却不用点火了。”
纪纲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因为制作不易,所以才珍贵异常,鄙人视若珍宝。”
山名氏利推开了身前的武士,走到纪纲的面前,神情有些紧张地问道:“此物可否能买到?若是能买到,鄙人将不惜代价!”
纪纲摇了摇头说道:“此事倒是难做,不过我可以帮家主问问,那种火绳枪,应该还能少量购买到。”
“那也足够了……”山名氏利的眼睛望纪纲的马匹那里望了一眼,有些恋恋不舍地说道:“此事我就委托统领了,要是能买到,山名家族的女人,任你挑选。”
山名家族是东瀛著名的大内氏分支。在南北朝统一前夕的明德年间,西国拥有大守护大名山名氏自山名时义死后,其子山名时熙与分家满幸、氏清的对立被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巧妙的利用并于明德2年同意山名时熙出兵讨伐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
战乱的结果就是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败死,曾经被称作1/6殿在西国乃至整个日本曾经无比强盛的大守护大名山名氏的势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大内义弘在此次明德之乱中因功而被封除其本领的周防、长门、石见三国外丰前、和泉、纪伊共计六国的守护职。
一直到了永乐元年,义弘死后,大内氏的家督由义弘的弟弟大内盛见接任,大内盛见为大内弘世六子,其母为弘世正室三条氏。
他在获得了足利义满的支持后,并因此而保住了大内氏周防、长门二国的守护职。
作为分支的山名家族,通过上层的博弈,又才从京极家族手里要到了石见国的守护权。
但是此地被京极家族通知了一段时期,山名家族统治力并不强,加上国内国人层林立,京极家族的分支尼子氏也不断从出云发起进攻,很早便把石见东部纳入统治,而安艺国的毛利氏对此地一直也是虎视眈眈。
处于两大势力的中间,山名氏利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势不如人,只能委屈求全。
但是如果有了火铳,山名氏利就有了能跟尼子氏和毛利氏对抗的底气。
他想的倒是好,但是纪纲不认为太孙会在这个时候把火铳卖到东瀛来,增强倭人的实力。
不过太孙也曾经跟他说过,要扩大对东瀛各大名的势力支撑,让他们打的更火爆一些,伤亡更大一些,仇恨更深一些。
所以,如果只是卖那种火绳枪,太孙可能真的会答应下来。
如今的东瀛各大名之间,伤亡几十人的战争,都能称得上是一次大战了。
但是如果有了火枪,随随便便一次战争的伤亡,就能扩大一倍以上。
让山名氏成为了一支凶狠的恶狼,对于整个东瀛西部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他又犹豫了起来,因为等到时候,石见银山开发出来,要是山名氏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现在将他们的势力增强的越大,以后对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威胁就会越大。
他也有些掌握不好这个尺度了,所以准备把这件事交给太孙去苦恼。
不过山名氏势力再大,也不过只有不到一百武士,不到三千民夫,对大明来说,这只是一只小蚂蚁而已。
龟二的身体又发出了一阵剧烈的颤动,随后戛然而止。
山名氏利装作有些沉重地说道:“龟二虽然不得人心,倒是对我山名氏忠心耿耿,吾不忍他暴尸荒野,还是挖个坑将他埋下去吧。”
如果不是火铳的这个意外,他肯定还要讹诈纪纲一番。毕竟他损失了一个人手,还是一个得力人手。
而纪纲在他眼里不过是大明一个大家族的护卫统领,这个大家族富可敌国,比他们石见国可要有钱多了,要点好处不成问题。
可是这一下被火铳吸引住了心思,想到自己要是能买到火铳,就能北抗出云国,东扛安艺国,再也不用怕他们,所以对索要一点好处也没有兴趣了。
这龟二平时不得人心,喜欢欺压其他武士,众人对他的死也没有太多怜悯。
四个武士抬起了他的尸体,进入了密林之中。他们将龟二扒了个精光,有人分了他的倭刀,有人分了他的鞋,还有人直接将他的衣服穿在身上。
他的身上还有一些铜子,也被几个瓜分,然后给了几个挖坑的民夫一人几块铜板,所有人都是皆大欢喜。
而纪纲与山名氏利在一起又聊了一些大明的风情,这也是山名氏利最感兴趣的话题。他年幼的时候曾经到过一次宁波府,对那里的繁华至今是记忆犹新。
也是因为心慕中华,所以才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等埋了龟二的武士们出来,他才让这些武士护送粮草去出云城,自己带了两个武士,跟着纪纲又一起返回了大田。
纪纲口中跟他聊着闲话,心里也一直在想以后该如何对待他。
一直以来,他都想的是干掉山名氏利,甚至是干掉他们的大部分继承人,然后自己利用山名家族女婿的身份,接管石见国。
但是这种方案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作为一个异族,幕府是不可能会承认他的守护权的。
除非是大明将东瀛打败,然后要求割据石见国作为据点。
但是那个时候,他出风头机会不多,而且他也很难管理这里的百姓。
他不仅想要名正言顺的统治这里,更想让纪家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所以,采用怀柔政策,似乎更有利于他以后的统治。
这个时候,他又有些头疼了起来。
虽然他文武双全,但是反过来说,他也能说是文不成武不就。
学文,他连进士都没有考上,学武,除了骑射尚可,其他方面基本都是依靠自己身体素质与人争斗,算不上高手。
与人争强斗狠,耍阴谋诡计他是一把好手,但是论起更高层面的权力博弈,他就感觉自己力有未逮了。
而山名玲子骑着矮马,跟在纪纲和自己父亲的身后,眼睛里满是崇拜。
以前她迷恋纪纲,只不过是因为纪纲高大英武,床上能将她折腾的死去活来,享受非常。
但是现在,在她心里最凶狠的龟二都如同一条死狗,被他一下子解决。在她的心里,一颗崇拜的种子,已经开始慢慢发芽,成长了起来。
到了大田,穿过低矮的平民区,来到了山名家族的守护府。
大田的城市并不大,也就相当于一个大村子,大约有两三千人。
在整个石见国,也不过只有不到一万人。这个势力在大明来说,就是一个乡下土财主,但是在东瀛,却自立一国。
山名氏利这次比以往更加热情地接待了纪纲,还亲自带他去海边的汤迫温泉去泡温泉,并且又给他安排了两个娇小少女伺候。
虽然名义上纪纲也算他半个女婿,但是双方都没有在乎这个身份,不仅一起无遮拦大会,还比试了一番。
身材矮小,又缺乏锻炼的山名氏利当然不会是纪纲的对手,最后让他俯首称臣。
喝了一顿好酒,又享受了山名氏利的安排,纪纲这才装作不经意地说道:“家主,据我主家传来的消息,大明出兵惩治幕府和支持倭寇的大名,出兵就在最近了。虽然受到京极家族的威胁,你们不得不出兵去守护出云城,但是尽量还是不要直接跟大明作对的好。否则等大明打过来,你们出力越大,以后受到的惩罚就会越大。”
山名氏利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山内氏既没有当倭寇,也不会作为主力抵抗大明,大明即使要清算,也不一定会对付我。何况,我东瀛有八岐大神庇护,大明的大军一来,恐怕就有大风暴来保护我们。”
蒙元连续两次东征,都失败了,现在的东瀛人几乎人人都认为东瀛是有神明保护的,不会失败。
纪纲笑了笑也不再劝,他刚才也有些想通了,最少短期来说,山名氏利活着比死了更好。
山名氏利活着,可以帮他管理百姓,也能帮他抵抗其他势力的侵袭。要是他死了,这些事以后都变成他的了。
但是山名氏利如果在要自己找死,他也不会再劝。
纪纲虽然也对这件事有点心虚,因为这件事的确太邪门了。但是他跟太孙接触多了,更相信太孙的强大。
别的不说,光凭大明士兵手里的火铳,东瀛这些小矮子就根本不可能有赢的希望。
等到大明两百多万军人人手一支火枪,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消灭任何一个国家。
傍晚时分,纪纲带着玲子又回到了石见银山山脚下的别院,将玲子安顿下来之后,他来到了书房,点亮了油灯,开始给朱瞻基写信。
这次没有新的情报,明日太孙就会挑起大战了,该做的事情也都做的差不多了。
这封信也算是私信,他细致分析了出云国,石见国,安艺国,还有几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然后也坦诚地跟朱瞻基说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得到朱瞻基的指点。
他现在也算是摸透了朱瞻基的脾性,知道自己想要得到重用,就必须要开诚布公,太孙有一种少见的大气,他不在乎人有私心,只在乎会不会因私废公。
他想自立门户太孙不会反对,因为这也是太孙给他安排的后路。所以,现在老老实实将这些事说出来,至于如何选择,就让朱瞻基帮他决定了。
不管怎么样,在石见银山开发完之前,他的作用还是有的,太孙也不会过河拆桥。
当他在书房愁眉苦脸地斟酌着给朱瞻基写信的用词的时候,大明的十万大军却已经集结完毕,做好了随时攻击的准备。
这次大明出动了三万火枪手,加上朱瞻基的近卫营六千人,擅长山地作战的三千滇兵,还有医师,內监等人就有四万多人。
再加上重新集结的八万海军,原本驻留在济州岛的一万大军,驻留在对马岛的三万大军,足足十六万余人。
一次作战当然用不了这么多人,忙了几日,朱瞻基才安抚好手下将领,留下一部分后备军,带上了十万大军,进入了东瀛海域。
(对不住大家了,等我回家后,会多更新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