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妃宫中。
“你说什么?你让我告诉你父皇,香囊是我身边那三位死去的侍女身上的?”听完拓跋嗣的计策,刘皇妃惊愕地问道。
“是的,母妃!这是目前唯一能救三弟的最好办法!”
“你让我想想!”刘皇妃说道。
沉思半晌。刘皇妃抬起头说道:“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王素她想出来的?”
“不是素母妃!”
“那是谁想的?你府上的杭先生?”
“不是杭先生!”
“那会是谁想的?”
“是……是荟儿姑娘想的!”
“她……”刘皇妃有点出乎意料。
“没想到吧!母妃!荟儿姑娘不但勇敢,还足智多谋。”
“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女孩子。她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恢复得差不多,再过三四天应该能痊愈!”
“到时接她到我宫里来坐坐。”
“好的!母妃!”
“我现在去见你父皇,你在这里等我。”
“母妃!我跟你一起去吧?”
“不!还是我一个人去好一点。”
御书房中,魏帝对着案前一份紧急军情蹙眉。军情上说燕国十万大军进逼邺城。而邺城这一带一向由王建负责防范。
“皇上,瑶夫人求见!”来公公禀报。
“让她进来!”魏帝道。
“瑶儿!你怎么来了?这两天休息得好吗?”见到刘皇妃,魏帝问。
“谢陛下关心,回宫这两天,臣妾休息得很好!但昨天听到一些不好的传闻,它让臣妾无法静下心来!”
“是熙儿的事吧?”魏帝皱眉道。
“陛下,熙儿我从小看着他长大,他是个好孩子,臣妾遇刺之事,应该与他无关。陛下,你放了他吧!他是冤枉的。”
“我知道你心疼他,朕其实也不想这么做,只是证据摆在那,朕也没办法。”
“陛下所说的证据可是刺客身上的那三个香囊?”
“嗯!那三个香囊是他阳平王府的东西。”
“陛下!那三个香囊确实是熙儿府上的东西,但却不是刺客身上的东西……”
“什么?……”魏帝惊愕。
“陛下,那三个香囊其实是臣妾身边那三个死去侍女的佩戴之物。”
“你说什么?”
“陛下,臣妾前段时间生病,咳嗽严重,熙儿送了三个香囊给臣妾,接着臣妾的病…”
“你不用说了……”魏帝做了一个让刘皇妃不必说下去的动作。低头沉思。
沉默半晌,魏帝再次望向那份军情。抬头对刘皇妃说道:“瑶儿,要是朕后宫里其他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说完,魏帝提笔下旨释放了拓跋熙。
接着又下旨派王建前往邺城防范燕军。
收到拓跋熙释放的消息,齐王马上派人通知了王皇妃,王皇妃一听高兴坏了,立马启程赶往阳平王府见拓跋熙。
“荟儿,来日进宫见瑶姐姐,也要到我那里去坐坐。”离开怡清苑王皇妃对荟儿说。
“熙儿……你受苦了!”阳平王府,王皇妃抚摸着拓跋熙哭道。
“母妃,你别哭了。我这不没事了吗。”拓跋熙道。
“母妃,听说是瑶母妃救了我。这次我们得好好谢谢皇兄跟瑶母妃!”
“嗯!除了他们,我们还得感谢一个人。”
“谁啊?母妃!”拓跋熙问道。
“蕴霞观里替瑶姐姐挡刀的那位荟儿姑娘!”
“她……”拓跋熙疑惑不解。
“熙儿,你瑶母妃在皇上面前说得那些话,那个救你出天牢的方法,应该是荟儿想出来的!”王皇妃道。
“真的吗?”拓跋熙问道。
“虽然这个姑娘不愿意承认,但我觉得这个方法就是她想出来的!”
“我明白了。母妃!荟儿姑娘是个聪明又懂事理的姑娘。我一定好好谢她。”
“熙儿!你这次有瑶夫人他们相助,逃过一劫!下次就不一定了。拓跋绍这个人阴险狡诈。熙儿,你还是避开他一阵子好一点!”王将军担心道。
“怕什么!”王皇妃不服气。
“妹妹!经过这次事件,皇上对熙儿已经有了看法。这阵子还是离开平城好一点。最近邺城那边,燕国军队有所动作,皇上派我前往防范。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明早我奏请皇上,让熙儿随军历练。”
“好啊!舅舅!我看那么久的兵书早就想上战场看看了。”
“可是熙儿,战场……”
“母妃!你放心,我会小心的,跟着舅舅怕什么,舅舅可是常胜将军。”
“别夸了。常胜这两字我真不敢当,战场强能人异士多的是。我只不过比别人小心谨慎了些,外加运气好些!”
“舅舅,你太谦虚,谁不知道你……”
“你还是准备准备吧,明早皇上一同意,后天我们就启程。”王将军想起庾岳,心里有点堵。
一切如王将军所想,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让阳平王拓跋熙随军。
这天午膳,魏帝特意把拓跋嗣、拓跋绍、拓跋熙三兄弟宣进宫,一同用膳。
“嗣儿,绍儿,熙儿你们三兄弟多久没在一起用过膳了?”魏帝道。
“大哥每天帮父皇你处理政事,忙得很,三弟身体不大健朗,每天在府里看书。我呢!是挺有空的,经常邀请他们过去我府上。可无奈每次都不能如愿。”拓跋绍率先回答道。
“父皇,以后我会经常跟二弟、三弟会面,请教他们对于政事的看法。”拓跋嗣道。
“父皇,我……” 拓跋熙想说什么。
魏帝打断道:“行了。都不用说了。此次让你们三人过来,是因为几天前你们瑶母妃遇刺,为了追查凶手,你们三兄弟产生了点不快。好在现在误会澄清了。关于凶手,朕已让于里继续追查,相信很快就能给你们母子一个满意的交代。嗣儿!”
“谢父皇!”拓跋嗣道。
“绍儿,前段时间你辅佐你皇叔追查凶手,辛苦了。”魏帝继续道。
“这是儿臣的本份,不辛苦。”拓跋绍道。
“熙儿,朕不明真相就把你关进天牢。你不会怪朕吧!”魏帝道。
“父皇秉公办事。熙儿不怪父皇。”拓跋熙道。
“熙儿,你明天随军去邺城,一切可准备妥当?”魏帝看向拓跋熙。
“儿臣早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走。”拓跋熙回答。
“嗯!绍儿,朕听说前天你同熙儿在阳平府上,差点吵了起来。”魏帝问向拓跋绍。
“回禀父皇,当时我同三弟在关于香囊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产生一些不同看法,双方据理力争而已。对了,大哥当时也在场,可以证明。”
“是的。父皇!二弟同三弟是争了几句。不过,很快和好了。”
“绍儿,要多像你大哥学学,待人处事要温和谦恭。”停顿了一下,看向拓跋绍,魏帝接着说,“有人跟朕说,你前段时间强征了一个女子为侍妾。”
“父皇,这是谁胡说的。事情其实是这样的,那女子父母早逝,同他哥哥相依为命,平时在外城做点小生意,半个月前来平城,在城外树林里,遇到了强盗,强盗抢了他们的财物,还要掳走她,刚好儿臣路过,杀退了那些强盗。当时他哥哥受了伤,我就带他们回府。那女子感激我从强盗手中救了她,对我以身相许。我看他们可怜,就把她留在府里,还给她哥哥安排了一份差事。父皇明鉴,我从没强征她为侍妾啊。”拓跋绍辩解道。
“当真如此?”魏帝置疑道。
“千真万确。儿臣哪敢欺骗父皇。”拓跋绍回答。
“罢了!今天跟你说这事,是希望你洁身自好,注意自己的行为,别坏了皇家的名声。”魏帝道。
“儿臣明白,儿臣一定洁身自好,严于律身。”
“嗣儿,绍儿,熙儿。我们这大魏江山来之不易。北边的柔然,西边的姚秦,南边的刘宋,西边的燕国一直都对我国虎视眈眈。朕希望你们兄弟三人能戮力同心,抵御外侮,守卫这大魏江山。”魏帝勉励他们三人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三人一起回答。
一个时辰后,午膳结束,三兄弟不欢而散。
“三弟,听说你明天就要去邺城。这战场可不比王府,记得多带点香囊,别到时哮喘病发作。”皇宫大门外,拓跋绍讥讽拓跋熙。
“你……”
“二弟,你还是多关心一下自己吧。既然纳了人家姑娘为妾,就要好好对待人家,别始乱终弃。被父皇知道了不好。”看见拓跋绍挤兑拓跋熙,拓跋嗣上前对拓跋绍道。
“皇兄教训的是,我一定以皇兄为榜样,做一个像皇兄一样的人。”拓跋绍话中有刺。
拓跋嗣假装听不懂,不理他。
“大哥,半个月后,你跟青芫姐姐的婚礼我是参加不了。我祝你跟青芫姐姐桃李同心、白首齐眉。”说完故意看看拓跋绍。听到拓跋嗣跟慕容青芫的婚礼,拓跋绍的脸上阴沉了一阵。
“三弟,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去邺城?我送送你。”拓跋嗣问拓跋熙。
“巳时左右,在西城门,大哥你明天能把荟儿姑娘带来吗?我听母妃说,我这次能出天牢,荟儿姑娘也帮了点忙,我想当面谢谢她。”拓跋熙道。
拓跋嗣迟疑了一下。说道:“好的。我明天带她过来送送你。”说完,两兄弟携手离开。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拓跋绍气得咬牙切齿。
“殿下,皇上真的把阳平王放了,还让他随军去邺城?”清河王府,拓跋绍身边的军师靳先生问道。
“没错!我这昏庸的父皇是这么做了。我们的努力都白费了,功亏一篑。”说完,拓跋绍把手中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唉!大名鼎鼎的枯叶先生宇文落设下的妙计就这么夭折了,确实可惜,本以为可以除掉王建,再不济也能恶化拓跋嗣跟拓跋熙的关系。没想到啊!”靳先生叹息道。
“恶化关系?现在他俩的关系比以前还要好。”拓跋绍怒道。说完这话,他脑海中浮现出刚刚不久拓跋嗣跟拓跋熙的对话,“结婚……相送……”。
“风雨雷电!”拓跋绍突然叫道。
“主人!”四个身着黑衣的男子出现在拓跋绍跟前。
“明天巳时,齐王会到平城西门给阳平王送行,之后返回齐王府,经过一片树林,你们在那里等他,好好侍候我这位大哥。”拓跋绍特意把侍候二字强调了出来,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遵命!”四人齐声应道。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