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的家长聊。这位家长是典型的焦虑症。
首先从上一周的一次交流开始:小朋友连续两个单元考了70多分,然后她异常焦虑的和我聊她的担忧,她的彷徨,她的夜不能寐,食不能下咽……我和他说了,首先要修炼自己。可以焦虑,可以急切,可以担忧,可以彷徨。但是起码这份焦虑要埋藏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因为她的孩子已经有一点考试焦虑症的倾向。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考试焦虑症严重的话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最后甚至会产生极度自卑和抑郁。
允许自己焦虑,允许自己不安的情感,甚至允许自己的怒火——接纳它,看清它。自然而然也就能够观照自己的模样。自己是美是丑,一目了然。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所以我只是让他允许自己焦虑,然后不要在孩子面前焦虑。
当然做完家长的工作之后,我又做了孩子的工作。对这个看似谦虚实则自卑的孩子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当然这个肯定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放空炮,说大话。是针对具体情况给予表扬鼓励肯定。
最后结果就是这次她妈妈告诉我,孩子进步很大。
其实我没有教他什么东西,我只是在孩子考试前的一夜给她做了心理工作。你要说我给他什么知识,抱歉,一点也没有。
这次他妈妈来,我们又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聊了聊。
他妈妈说话的语速依然很快。开始从逻辑角度对我上次的建议提出了缺点。他说孩子考试差的原因是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做母亲的给出一些要求是正常的。
如果没要求,那不是和放养没有区别吗?
她的逻辑我认同。
是的,没有反对。这本身就没有错。
一个人的内心是显化在外面。她的逻辑没有错。但她的急切焦灼依然很明显。他的语速原本就非常快,自然而然就更快了。这就导致他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燥的,噪的。请注意,这里是感觉。
为什么对二年级或者说123年级的孩子,我们强调感觉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感知能力极强。你的情绪场稍微的波动,他都能够感知到。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妈妈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而然就非常大。情绪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一旦妈妈焦虑,作为一个好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压力。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甚至会产生反弹。反弹的结果是这孩子厌学或者说敷衍学习。按照老师说的话,就是这个孩子学习态度不对。学习不用心,效率低。而后又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不反对妈妈的逻辑,但是那份逻辑不能落地,不能落地的教育都是空谈。就像现在很多教育书籍里面一套一套的空谈。
所以我再次建议家长,让自己的心里平静,甚至要学会放慢说话。然后,做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表扬+引导。
表扬肯定认同孩子的好,这个表扬肯定认同是具体的实际的细致的——至少它是能够让你自己踏实的。踏踏实实的表扬,孩子只有在踏踏实实的表扬鼓励认同中才能踏踏实实的成长。如果你对孩子的表扬,连你自己都感觉不踏实,虚伪,那你的孩子会怎么想呢?
这才是真的表扬。
但是如果只做着一半是不成功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成长的,或者说成长是没有方向的。
所以说你接下来要引导。
打个比方:
场景:孩子练完字。
你说:这个字写的真好,这一勾的笔锋很明显很到位,整个字非常紧凑,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也很恰当(当然,你不能说得太多,挑出最好的一两个就好,否则孩子就不能聚焦,成长不能聚焦自然而然就胡乱生长了)。
你接着说:你再看看,能不能再修改几个字,写出和这个字一样好的字呢?(这就是引导)
后半句就是引导。引导不是教孩子做,而是教孩子学——自己学。
让孩子自己找出几个,然后修改。这就是教孩子自我检查,自我提升。
孩子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我想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希望这个宝贝和她妈妈包括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一直在成长的路上。
既然为了孩子,那就改变。
此花不败,此心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