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4800000033

第33章 司法实践与理论探讨(20)

(3)关于对产品整体进行改进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对这种外观设计专利来说:首先,很明显地,其“专利设计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并非专利产品的整个装饰性外观,否则它和整体外观绝对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就没有区别了。其次,其“专利设计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也并非仅仅指改进的那个设计元素本身。举个例子:比如原告拥有一项将传统的直板手机的整体外形从近似于长方体改为波浪形,而其他装饰性设计元素包括形状上的其他设计元素没有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并且该手机专利产品的其他装饰性设计元素包括形状上的其他设计元素对产品整体的装饰性外观也起了很大作用;被告的手机产品在整体外形上也是波浪形,但手机的其他装饰性设计元素包括形状上的其他设计元素与原告的专利完全不同。在这个案例中,被告应当是不构成侵权的,否则相当于极不恰当地将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将手机的整体外形改成波浪形”这一无须具体产品作为载体的设计理念保护了。综上,我们可以确定其“专利设计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就是指将该创新的设计元素与特定的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所以,对于这种外观设计专利,“与专利设计中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对比属于没有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是指:在与专利设计的其他设计元素无明显差别的外观场合下,使用了与专利设计的创新设计元素没有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

(4)关于组合型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通过对上面三种类型的外观设计专利所进行的分析,到这种外观设计专利时,理由已经是水到渠成,无须重复了,可以确定:其“专利设计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并非专利产品的整个装饰性外观,也不是指专利设计的各个属于已有技术的装饰性组合成分本身,而是指对各个属于已有技术的装饰性组合成分进行的创新组合设计。所以,对于这种外观设计专利,“与专利设计中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对比属于没有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是指:分别与专利设计的各个装饰性组合成分无明显差别的几个组合成分以与专利设计的组合方式无明显差别的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内容。举例来说,在进行组合型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时,被告的产品不具备原告专利设计的任何一个装饰性组合成分的,既使其他装饰性组合成分对产品整体的装饰性外观已经起了很大作用,也不构成侵权。

综上,我们围绕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宗旨,根据不同类型的外观设计专利所作出的不同创新贡献程度分别确定了适当的、对等的保护范围,体现了专利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合理平衡。

第四步:在上述第三步所得出的结论中,还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没有明显差别”的含义。

首先,在判断“没有明显差别”的视界标准上,可以沿用以往理论(包括混淆理论和《审查指南》修改后的“显著的影响”判定标准)中的一般消费者的视界标准,即基于被比外观设计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眼光和审美观察能力来进行评价,理由是外观设计的目的就在于以创新的产品外观来吸引购买者并给使用者以愉悦,而这二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消费者。

其次,关于对“没有明显差别”的具体判断。事实上,关于“没有明显差别”是不可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临界点存在的,但它又不是随意的。数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一堆数量很多(一万粒或十万粒都没关系)的米,一次拿走一粒,拿多少次时可以让一般旁观者感觉到和最初时发生了明显差别呢?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但任何人也都知道一直拿下去,米是一定会被拿完的,在拿完之前的某个时候,已经足以使一般旁观者感觉到和最初时发生明显差别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去追求“没有明显差别”的准确临界点,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不断地丰富一些辅助的判断原则,比如笔者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辅助判断原则:无论是一万粒米还是十万粒米,我们都没有办法准确知道拿到那一次时一般旁观者感觉到了明显差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要使一般旁观者感觉到明显差别,对十万粒米的那一堆拿的一定要比一万粒米的那一堆多,这就是“比例原则”。根据比例原则,对于装饰性创新内容越多的外观设计,与其对比要达到“明显差别”所要求的外观差异的绝对量也就要越大。所以,对于已经由视图所固定的一个具体的外观设计专利,在它属于整体外观绝对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时的权利保护范围要大于它属于改进型创新的外观设计专利时。

(三)对新判定标准的验证

我们已经提出了新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也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化,那么用它来进行侵权判定所得出的结论到底合不合理,它又能否解决混淆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呢?我们不妨用本文中已经介绍的几个用混淆理论难以解决(或会出现矛盾)的案例来验证一下:

案例一:以上“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采用混淆理论存在的问题”之“存在判定结果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中介绍的“电话亭”案例。在该案中,被控侵权产品是专利产品的对称组合体,当然属于“已经包含了专利设计中的装饰性创新内容”,故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构成侵权。而本文在该部分也已经分析过,构成侵权的结论是合理的。

案例二:以上“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采用混淆理论存在的问题”之“存在判定结果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中介绍的“沙发”案例。在该案中,被控侵权产品虽然添加了对比极其强烈的图案花纹,但是原告、被告对“已经包含了专利设计中的装饰性创新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争议的,故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构成侵权。而本文在该部分也已经分析过,构成侵权的结论是合理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两个案例中,适用“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甚至于不需要用到该判定标准具体化后的细化规则,就可以得出合理结论。

案例三:以上“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采用混淆理论存在的问题”之“存在判定结果自相矛盾的情形”中假设的另一个“沙发”案例。在该假设的案例中,原告专利设计的创新内容在于对比强烈的图案,而被控侵权产品中没有该图案,所以,被控侵权产品中没有出现与专利设计中的全部装饰性创新内容对比属于无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不构成侵权。在将本案例与上述案例二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适用“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在这两个案例的理由和结论之间完全不会出现适用混淆理论时会出现的自相矛盾之处。

案例四:以上“对混淆理论的反思”之“从纯粹的判定技术层面出发的反思”中介绍的“冰箱”案例。在该案中,被控侵权的冰箱产品没有使用与专利设计的创新局部(门把手部分)无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不构成侵权。而本文该部分也已经分析过,不构成侵权的结论是合理的。

案例五:以上“对混淆理论的反思”之“从纯粹的判定技术层面出发的反思”中介绍的“手机”案例。在该案中,被控侵权的手机产品没有使用与专利设计的创新设计元素(波浪形的整体外形)无明显差别的设计内容,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不构成侵权。而本文该部分也已经分析过,不构成侵权的结论是合理的。

案例六:以上“对混淆理论的反思”之“从纯粹的判定技术层面出发的反思”中介绍的“将已有设计A、B的各自一部分进行创新组合获得的外观设计专利C”的案例。在该案中,由于被控侵权产品中不存在与专利设计的一个组合成分b无明显差别的组合成分,根据“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应当不构成侵权。而本文在该部分也已经分析过,不构成侵权的结论是合理的。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所有这六个用混淆理论难以解决(或会出现矛盾)的案例,适用“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都能很容易地得出合理结论,在理由与结论之间也不存在难以解释的自相矛盾之处。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将“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与“混淆”判定标准的适用结果作比较,适用“包含创新内容”判定标准并不会一概地扩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或一概地缩小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是将适用“混淆”判定标准时可能会不合理地扩大或缩小了的保护范围予以匡正。比如,上述案例一、二中就是将适用“混淆”判定标准时可能会不合理地缩小了的保护范围予以匡正,上述案例四、五、六中就是将适用“混淆”判定标准时可能会不合理地扩大了的保护范围予以匡正。

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举证责任研究

施国伟

所谓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举证责任,实际上是我国关于方法发明专利举证责任中的一种。作为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为数不多、明文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之一,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的举证责任是明确的。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1年7月1日施行的专利法(下称现行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即对于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同一性问题,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实务的法律人,大多确信(或者不如说是希望确信)法律规范是明确、具体而无歧义的。事实上,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笔者对我国关于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举证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也抱有上述态度。但是随着一起案件的审理,已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和怀疑,并试图求助于专家著述。遗憾的是,在对同一问题的法律理解及适用往往存有诸多分歧、争执的知识产权领域,学界及实务界对此却似乎保持着理念上的高度统一。通说多认为在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主要因素系原告存在举证困难之虞,而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条件为所涉产品为新产品及被告制造了相同产品。鲜见有人从举证责任研究的角度对现行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分析,哪怕是些许试图撼动已有观念的有益尝试。涉及这一问题的专业文章更多地将分析、论证的重点放在了举证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上。而致力于举证责任研究的诉讼法学者们,与此有关的争论则关注于举证责任倒置本身正当性的法理分析。

在此要声明的是,笔者无意于全盘推翻现行法律规定及已有研究成果,而且也完全赞同在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侵权诉讼中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必要性及专家学者们对此作出的精彩阐述。但是出于对细节的执著,笔者始终认为,由于支撑现行法律规定的相关理论未能从举证责任研究的角度完整阐明在此种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根源及适用条件,致使实践中的司法活动偏离了其应有之义。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对于澄清认识,准确适用法律,实现司法正义有着急迫的现实意义。

一、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对其概念的定义离不开对其含义的理解。

关于举证责任,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自其产生之日,举证责任即与作为国家司法救济活动的诉讼如影相随。通过考察人类诉讼法制史可知,举证责任及其分配问题始于古罗马法。当时的法律就已强调双方当事人的对抗及对所主张事实的证明。但是直至19世纪,关于举证责任的含义仍停留在向法院提出证据的层面上。

1883年,德国学者尤利乌斯·格尔查在其著作《刑事诉讼导论》中率先提出了证明责任概念的分层理论。格尔查将证明责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形式上或主观上的证明责任,二是实质或客观的证明责任。第一层含义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诉讼活动,是对其所主张的事实以证据或证据以外的方式进行证明。因为这层含义上的证明责任不涉及诉讼结果,而仅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故又称之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第二层含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某种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律规定的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对其不利法律判断后果的一种负担。这种证明责任是属于结果意义上的,又称之为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客观证明责任不是诉讼意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独立的风险分配。纯粹诉讼上的责任属于主观证明责任”。假设法律要件为T,法律效果为R,具体事实为S,则以逻辑推理的角度。

客观证明责任的提出,提高了证明责任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经过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客观证明责任理论对大陆法系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独有偶,1890年,美国学者赛耶也在其论文《证明责任论》中指出证明责任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提出任何事实的人,如果该事实为对方所争执,他就有承担特殊责任的风险——如果在所有的证据都提出后,其主张仍不能得到证明,他就会败诉。”第二层含义是指:“在诉讼开始时,或是在审判或辩论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首先对争议事实提出证据的责任。”尽管现在英美在表述证明责任的两种含义时均使用burden of proof一词,在使用上有所混乱,但对于两种含义的存在是没有异议的。

同类推荐
  •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热点问题出发,有机结合《行政处罚法》与《行政复议法》及其相关条例、司法解释,采取“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和相关法理。
  • 青少年学法用法读本(以案释法版)

    青少年学法用法读本(以案释法版)

    本套普法教材系列丛书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读者群分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公民、社区居民、农民和企业职工、青少年,根据不同读者群的不同法律需要精心编写而成。本套丛书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套丛书书用通俗的语言,专业的法律知识,解答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使法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本套丛书旨在帮助各位读者认识和了解法律,促使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套丛书旨在帮助各位读者认识和了解法律,促使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
  • 办公法律好帮手

    办公法律好帮手

    《办公法律好帮手》一书正像一个能随时随地指点、帮助您的法律顾问,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帮助及时解惑。本书从如何组建公司、企业开始,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介绍企事业单位经常涉及到的也是最关键的法律知识,包括: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处理合同纠纷、如何让经营、交易秩序合法发展、怎样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如何讨债、还债、防作以及涉外经营要注意的问题等。每个章节都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探讨,可以说是一部办公法律大全。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6章所规定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热门推荐
  • 再见霍格沃茨

    再见霍格沃茨

    十七岁的孩子们,将欢笑永远留在这里,霍格沃茨,霍格沃茨,这里是他们不变的回忆,尽管遗憾,可我们曾一起快乐,直到一切消失,走到生命的尽头。若能回到最初的最初,我只想做那个能够和你们一起,坐在湖边看夕阳的少年。“月亮脸,虫尾巴,大脚板,尖头叉子,自豪地献上活点地图!”那个年代,还存在吗?
  • 特工冷妃性本狂

    特工冷妃性本狂

    她是二十一世纪完美的军人。因为抓捕一名国际犯毒团伙而殉职。她为人冷傲,机智她是异世界轩辕大陆四大家族的废物嫡女。因为犯花痴而逝世。她为人呆傻,愚笨。两个不同世界,两个不同身份,两个不同死因,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却在命运的玩弄下交换身体。
  • 于西之门

    于西之门

    神与人共存的世界,讲述于西与命运抗争,展开复仇的故事
  • 姓妖名有道

    姓妖名有道

    天元大陆一个科技比我的地球世界还还厉害的世界!居然还有神奇的道!可修炼成神仙的世界!科技能力高,修炼文明武力强,我靠这么牛逼要我何用?
  • 位面大穿越之叶良辰

    位面大穿越之叶良辰

    叶良辰,一个正直的不良少年,无意中获得了上古大神留下的东西。于是,他开始了穿越在无数位面中。升级的他又来到了仙侠的世界,但是谁能告诉他,为什么那里人都认识他?卧槽,我没抢你老婆,别打我。靠,你闺女是谁啊,表揍我…看他,如何在位面中升华,飞升…
  • 去诸天万界当BOSS

    去诸天万界当BOSS

    主角死亡时,获得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他选择一种身份重生。主角选择成为诸天世界的BOSS。每进入一个新世界,他都必须完成系统给他的任务,如未能完成,就会死亡。为了活下去,主角决定不做人了……DNF,黑暗之魂,守望先锋,阴阳师……炮姐,fate,斩赤红之瞳,火影,海贼,西游记……美漫……额,总之后面你说,我来写!
  • 末世重生之创世记

    末世重生之创世记

    有人说末世预言只是一场闹剧,有人说世界末日马上来临。我们,该信谁?如果末世来了,又该怎办?坐着等死?但是,末世真的回来吗?一个25岁美丽女人在被害死后带着怨气回到了15岁,且看她如盗宝!看她如何征服世界!
  • 双生道

    双生道

    仙道茫茫!一场阴谋?还是一场布局?陆成是一个被带到修真界的婴儿?还是被抛弃的婴儿?被捡到的陆成一步步的寻找着自己的身份,而又卷进一场又一场策划出的布局。
  • 骆驼鱼

    骆驼鱼

    此地无可留恋,我便随他去罢载人终究是兽,驮仙我亦是仙想的倒是不错,谁知道他撕碎了天地因果,却叫骆驼鱼替他收拾这烂摊子!
  • 未清之灵摆

    未清之灵摆

    无意中她从奶奶那里得到了一个灵摆,本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吊坠,谁知却牵起了她与他的红线。“别怕,有我在。”“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