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简介
目前,“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大幅提升。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时境外仅有130家媒体与会,第二届扩展到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媒体,第三、第四届论坛时扩大到海外约300家媒体参会。到2009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与会的境外华文媒体达到350家,来自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加上国内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及知名媒体和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200余人,整个论坛会议规模达550余人。第五届论坛与前四届相比,规模更大,邀请范围更广,参会人数大幅超过前四届;传媒类别更加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一应俱全;参会人员层次更高,与会的均是境外华文媒体的社长、台长、总裁或总编辑等领军人物。
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对“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给予足够重视。中宣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部委的主要领导或相关负责人每次论坛大会都参会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人钱其琛、俞正声、唐家璇、许嘉璐、万钢等曾亲自与会接见论坛大会代表并发表讲话。
几届论坛分别就“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海外华文媒体的沟通、合作、发展”、“全球‘中国热’中的海外华文媒体”、“华文媒体与和谐世界”、“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华文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与上海世博”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先后探讨了华文媒体在世界舆论格局重新调整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华文媒体发展新趋势、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客观准确地报道中国新闻、海内外华文媒体如何加强交流合作等课题,分析了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除代表作专题演讲外,还开辟了部长演讲、专项座谈、“媒体高端论坛”、摄影展、征文活动等专题,举办地媒体分别与海外华文媒体签署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每届论坛与会者都会在会前递交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主办者将论文汇集成册出版并提交给论坛,会后还编写会刊和报道集。由中新社组织编写、每两年更新出版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同时在论坛上发布,该《年鉴》集资料性、实用性、学术性、权威性于一体,填补了年鉴类辞书的空白,受到与会者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目前“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在港澳台、海外华文媒体及中国内地的国际传播、侨务领域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已成为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每两年一次的交流合作的盛大聚会。海外华文媒体已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纷纷以参加此会为幸、为荣。现在这一峰会已逐渐成为海内外同行的专业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所提供的定期交流机制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境外华文媒体踊跃参会,同时国内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及部分有影响的地方新闻机构也纷纷参会,使论坛大会真正起到了“联谊、交流、合作”的作用。境内外媒体在论坛大会中的零距离接触,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对对方需求的认知,促成了许多合作成果,达到了合作、双赢、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策划案简介
以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例,策划方案主要包括报道安排和活动安排两部分。现摘录其中一些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论坛报道安排
1.新闻发布
论坛开始前在北京和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扩大活动影响力。第一次于2007年4月在成都举行,邀请四川省内主要媒体参加,由组委会发布在成都举办论坛的新闻;第二次于2007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邀请主要中央媒体参加,为论坛开幕造势;第三次于2007年9月在成都举行,邀请出席“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中外记者参加,由组委会宣布论坛开幕。
2.宣传报道
论坛首次采用网络视频直播,大会发言由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新浪网、新民晚报网同步视频、图片、文字直播。境内外媒体对本届论坛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各驻蓉新闻机构均以较大篇幅或较长时段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及四川当地的电视台派出阵容强大的摄制组对论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作专题播出,及时向境外媒体发布信息,扩大论坛影响。
第二部分:论坛安排及重点活动
论坛会期3天,主要活动包括:第一天:论坛开幕式、领导人会见、论坛主题报告、高端论坛、记者招待会;第二天: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学者论坛;第三天:部长论坛、闭幕式、代表访问当地主要新闻机构并开展交流活动、参观考察。
1.媒体高端论坛
论坛新推出“媒体高端论坛”,由七位媒体高层人士进行精彩对话,深入探讨华文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式活泼生动。除大会演讲外,海外媒体代表就“华文媒体与和谐世界”这一主题分四个会场进行广泛、深入研讨,共谋华文传播事业发展、共商宣传西部崛起大计。
2.专题讲座
针对当前华侨华人和海外媒体关注的北京奥运筹备情况、台海两岸形势,“部长演讲”专题邀请中国奥委会、国务院台办领导发表专题演讲。此外,大会特邀请大陆知名学者易中天就中华传统文化发表演讲,并进行互动。
3.摄影展
论坛新设“海外华文传媒眼中的世界”摄影展,共收到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华文媒体、74名记者及编辑共441幅作品,共评出新闻事件、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自然环境等四类奖项,共55幅照片获奖。
4.征文活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球华人征文活动启动,官方网站也同步开通。
5.形象雕塑揭幕
“世界华文传媒形象雕塑”揭幕,该雕塑落户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成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永久性纪念。
6.论坛宣言
论坛通过了《成都宣言》,作为论坛的成果和与会代表的共识。宣言表达了华文传媒同业的心声与追求:全球华文媒体要为构建一个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华文媒体要为华侨华人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与所在国人民和谐相处提供融洽友好的环境。各国各地区华文媒体之间,海外华文媒体与所在国主流媒体之间,华文媒体与祖国大陆媒体之间,应加强合作,和谐共处,互补互惠互利,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共同维护海外侨社的和谐、繁荣和发展。
(四)案例分析
1.抢占先机,填补空白
海外华文媒体分散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性比较弱。在全球化时代,这些媒体之间有很强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它们需要有一种力量把它们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可以说,和全球经济一样,这些媒体迟早将走向统一和联合——哪怕是形式上的统一和联合。作为中国半官方、面向海外华文媒体供稿的国际传播媒体,中新社是被动地等待被统一、被联合,还是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抢夺对海外华文媒体的主导权呢?事实证明,中新社抢占了先机、填补了空白。“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内地从此取得海外华文媒体中的主导地位。“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国内的多次成功举办,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充分显示出来,表明对海外华文媒体的主导权从此移向中国内地。
2.服务大局,灵活运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日益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日益需要一个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需要争取全球华人华侨的支持。这其中,整合全球华文媒体的力量,争取其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其放大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一个很重要、很管用的抓手。中新社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上增强自己声音的迫切需求,并抓住时机,以论坛的形式逐步掌握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主导权,实现了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突破。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成功实现了政策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是中新社具有民间身份,二是论坛这一形式比较灵活,不是正式机构,这两点能够淡化活动的政治色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论坛除了做宣传层面的工作以外,还担负了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即做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的团结统战工作。论坛与会者都是海外华文媒体的社长或总编辑,他们亲眼看到祖(籍)国的发展与进步,增强了作为中华儿女在海外的自豪感,增强了全球华文媒体对母体文化的认同和凝聚力。做好这些高层人士的工作,将影响到众多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态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3.强化合作,借船出海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使中新社的主流新闻业务得到飞速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合作共赢的又一个典范。中新社在海外的用户市场得到有效拓展,供稿、供版的签约客户大幅增加,扩展了新闻业务交流合作领域,并通过论坛这一平台团结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此外,为了巩固和深化论坛的作用,中新社在“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出成立“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的倡议,得到与会媒体积极广泛的响应,在“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正式成立。它是世界各国各类华文媒体自愿参加的全球性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最广泛、参与媒体最多的华文媒体组织,它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促进了海外华文媒体之间的沟通联络和资源互动及其与中国内地传媒界的合作,改善了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发展条件。目前,其成员单位已达六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余家华文媒体。“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中终于有了一个“由我引导”、以民间面貌出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代表最广泛的华文媒体组织,实现了国际传播领域的一大突破,受到海外华文媒体的广泛好评。
【策划者手记】
在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这一百多年历史中,共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各种媒体五百多家,它们中除为数不多的大报之外,大部分财力有限,生存不易。长期以来,它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无组织的“飘摇”状况,像是一盘散沙,散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各自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会所”。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之前,台湾和香港都有报业协会,但都是地区性的,而像传媒论坛这种全球性的平台还没有。它们长久盼望有这么一种机会,很希望有个属于它们自己的松散性的团体,组织它们开展一些交流、沟通、联谊、合作活动,但是不知道哪一家机构有能力把它们聚集在一起。
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为港澳台、海外华文报纸提供文字、图片、网络、视频、版面等多种新闻产品,用户遍及六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策划者考虑能否利用中新社优势,把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比较分散的华文媒体的老总聚集到一个平台来,就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一些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同时也能拓展中新社在海外的供稿市场、扩大供稿的市场份额,从而有效扩展中新社在海外华文媒体及传媒领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基于以上构想,中新社从2000年起开始筹办2001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自中新社“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五届以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无形中成了海外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和“贴心组织”。两年一次在国内召开的论坛大会成为它们心中的热切期盼和盛大节日,海外华文媒体参会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表明它们对中国向心力的增强。中新社作为论坛的发起者和举办者,也逐步发展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引领者,在团结、联络、争取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地发挥了整合、涵养海外华文媒体资源的作用。中新社有责任在更好地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各种新闻产品服务的同时,坚持每两年举办好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更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为更好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话语权,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服务。
(中国新闻社办公室杨燕芳)
思考题
1.媒体为什么要举办国际传播活动?国际传播活动与强化媒体报道议程设置有什么关系?
2.国际传播媒体活动通常具备哪些特点和功能?与一般的国际传播活动有什么区别?
3.不同媒体所具备的特点对国际传播媒体活动策划提出了哪些特殊要求?
4.国际传播媒体活动的策划,应当符合哪些原则与要求?同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技巧以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