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由来
42公里195米,这是马拉松比赛的距离,这个数字的由来,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个事件有关,当时,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打了一场大仗,雅典人胜利了,统帅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派一个叫斐迪辟的士兵回去报信,斐迪辟是个有名的飞毛腿,战争开始前,他送信请求援兵,240公里的路程两天两夜就跑到了。这次回雅典送捷报,路程只有42公里多一点,但由于上次送信回来没有很好休息,这次又跑得很快,身体受到了损伤。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上气来,只说了一个“我们胜利了”便倒地死去,为了纪念斐迪辟,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斐迪辟送信跑过的路程——42公里195米,作为比赛距离。
红十字的由来
原来,红十字的标志来自瑞士的国旗。1859年4月,意法联军对奥战争爆发。索尔费里诺战役双方伤亡达数万人,断臂残肢的伤兵在死尸和腥臭的血污中挣扎呼救,无人过问,这一悲惨景象,被一位瑞士的旅行家亨利·杜南所见。三年后,他写了《索里费尔诺回忆录》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向世界呼吁成立一个战地伤兵的救护组织。文章发表后,日内瓦有个公益会立即响应,并推举亨利·杜南等5人着手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64年8月,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开会,规定交战双方承认医院和医务人员中立。伤兵员有不分国别受到治疗的权利。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并以白底红十字为标志,表示向首先发起和全力支持该组织的瑞士致意。1880年,该组织改称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此以后,红十字也就成为全世界医院和医务设备的标志了。
“席梦思”的由来
“席梦思”是一个人的姓。就是他,发明了席梦思床。
100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商人叫扎尔蒙·席梦思。他很会做生意。1870年,席梦思产生了做铁丝编结的床绷子的念头,经过努力,终于在1900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用布口袋包起来的床垫子——弹簧垫子。这种弹簧垫子就是现今“席梦思”的祖先。
又过了10多年,席梦思请人称“天才机械师”的约翰·加利设计一台生产弹簧垫子的机器。三年后果然实现了。机器生产的一只只弹簧床垫子造出来了。它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开始人们叫它为“睡得美”,后来贴上了正式商标,用的就是老板的姓——席梦思。
明信片的由来
1865年,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代表大会上,不少代表指出,写封套的信有许多不便。当时有一代表提出,为了方便,使用一种不用信封的信——明信,对这一建议,代表们争论不休,未获通过。三年以后,1869年,澳大利亚一家刊物发表文章,建议把明信片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不久澳大利亚邮政部同意将明信片作为印刷品,同年,维也纳邮政局也正式发行明信片,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发行。
甲骨文的由来
什么是甲骨文?甲是指龟甲,骨是指兽骨,“甲骨文”就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原来,古代贵族或民间向鬼神祈问吉凶的方法叫做“卜”,其方法是先在龟骨或兽骨上挖孔(圆形称“钻”、棱形称“凿”),然后放在火上烧灼,待孔周围爆裂成“卜”字形的纹路(这纹路称为“兆”,是预兆的意思)后,由占卜士或巫师来破解可否行事、凶吉如何等等。事后,还把行事的结果连同占卜时日、卜者姓名同刻在一块甲骨上,向鬼神和祖宗祭告,这些文字就是“甲骨卜辞”,即甲骨文。
我国已在河南殷墟发掘了十万片以上的甲骨,上面刻写的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是这样被发现的:1899年,河南安阳县西北洹水河边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耕翻土地时,发现了一些甲骨。当时,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把这些甲骨当作药材卖给了药店。药店的老板误把它当作“龙骨”而出售给了抓药者。同年,有个叫王懿荣的学者从买来的中药中发现“龙骨”上面刻有文字,认为这是古物,于是便把药店中凡是刻有文字的甲骨全都买了下来。消息传开后,争购甲骨一时成风。后来,有组织的发掘了10多次,出土了大量的甲骨,经过考古,人们才弄清了有关甲骨文的情况。
《千字文》的由来
《千字文》编撰于南北朝梁武帝时候,至今将近有1500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推崇爱慕,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1000个各不相同的字,并叫散骑侍郎(官名)周兴嗣按照回言韵清的形式,把这1000个字连缀成为一篇通俗文章。周兴嗣经过巧妙安排,将这1000个各不相同的字编撰了《千字文》,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
检举箱的由来
“检举箱”古已有之,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曾令工匠铸铜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箱子,四面开口分类,东面的叫“延恩”,专供投诗词文章,是为自荐求仕的人开的。南面的叫“招谏”,专为上书评议朝政得失的人开设。西面的叫“伸冤”,专为有冤屈的人开设。北面的叫“通玄”,专为研究自然灾变及提供军情的人开设。北面的叫“通玄”,专为研究自然灾变及提供军情的人开设。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今天的“检举箱”“意见箱”。
小提琴的由来
1000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的散步。
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悦耳的声响。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索,试验,终于根据乌龟壳内的空气受震动而发声的原理,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
保温瓶的由来
1892年,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物理化学家詹姆士·杜瓦,为了贮存液化气体供科学研究之用,研制成功双层玻璃真空容器瓶。为了纪念保温技术的新发现,人们将这种容器称为“杜瓦瓶”。随后,人们又进一步研究改进,在夹层玻璃上镀上一层硝酸银,瓶口改成人们所需要的形状,并配上一层美观、大方的外壳保护瓶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保温瓶。保温瓶于19世纪末,最先由英国厂商制造供应市场,以后逐渐传至欧洲各国及世界。
鸡毛信的由来
在信上粘鸡毛,表示十分火急,必须急速送到,这就是旧时使用的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是抗战时期我军传递情报的动人故事,但鸡毛信的使用却远在汉、唐两代就较为常见了。在我国佤、拉祜、景颇等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类似的鸡毛信。如情况特别紧急,鸡毛外加小木炭;佤族的鸡毛信,遇十分紧急情况,不加木炭,而是加辣椒。这些少数民族的鸡毛信没有文字,只是在竹片上刻上三条刀痕。
望远镜的由来
15世纪时,荷兰米德尔堡市有个名叫普尔斯哈依的眼镜匠。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们也都爱上了眼镜制作这一行。
一天,普尔斯哈依的几个孩子拿出好几块镜片上楼玩弄,有一个孩子别出心裁地说:“我在想,一块镜片能把眼前的东西变得很大,如果把两块镜片重叠起来,眼前的东西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于是,他们很快把几块镜片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果然,镜下的东西迅速变了模样。他们又推开窗户,拿着镜片进行远视。这一瞧,把远方的树木、河流、教堂、别墅等自然景象和建筑群一下子拉到自己眼皮底下,孩子们高兴得叫喊起来。
从这以后,普尔斯哈依像着了魔似地研究起这些重叠的镜片来。不久,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
鲁迅曾写过一篇散文,名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是记叙他小时候的生活。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在绍兴读书的地方。开办这间私塾的是寿镜吾老先生。书屋里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山舟所书,圆润古朴,别具风格。为什么“书屋”题名为“三味”呢?许多人都不解其意。据寿镜吾的后人寿洙邻先生解释:“三味是指读经(四书五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嬉海,意为调味品)。”
西洋油画的由来
文艺复兴时期,各种艺术都随着这汹涌的时代浪潮,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是一个资本主义迅猛向前发展的时期,无论绘画、雕刻、建筑、应用艺术都随时变化,有新的面目。
由于官方和教廷的需要,壁画在当时已很普遍。但壁画的颜料不是用油来和的,它用的是蛋白以及一切有胶质不易脱色变色的东西,名称叫“谭比拉”(Temera),译意是用蛋白或胶水调和颜料的一种画法。实际使用最多最合适的是蛋白,它干得很快。这种作画法到15、16世纪才起革命性的变化,画家不仅向壁上或器皿上作画,而且开始在画架上作画了。这些首先使用画(家)架的画家,使美术史发生了不少变化。第一个用油画颜料绘画的画家,据说是荷兰人艾克,1422年~1424年他曾在海牙为贵族作画,后来变成宫廷画家,到1441年才去世。现在还有作品存于墨尔本,画的是宗教画;在布鲁支保存一幅他妻子的肖像。他被称为早期尼特兰画派的一位大画家。
自从荷兰有了油画之后,很受各方面的欢迎,然后缓慢地传到意大利,并很快树立起优势。意大利画家郭左里曾到佛朗特尔,成为把油画颜料的用法最初传到意大利的人而载入史册。
裁判哨子的由来
1875年,在伦敦举行的一场足球赛中,发生了一场球赛事故。双方队员为一个得分球是否有效,争论不休,直至动了拳头。观众们出于偏爱,也参与了争论。霎时,球场乱作一团。
无巧不成书。担任这场球赛的裁判员,是一位名叫约翰的警察。他看到纷乱不堪的场景,不由自主地掏出了口袋中的警笛,使劲地吹了起来。不料这一吹,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参与闹事的观众,以为触犯了警察,便纷纷退回了原席,球场秩序很快安定下来。从此以后,哨音便取代了裁判员的吆喝声。
十六两秤的由来
现在的秤1斤是10两,为什么过去的16两才是1斤呢?传说是这样的:
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正好是十六星,定为一斤(这也是人们把秤上的刻度叫“秤星”的由来。)。若要谁在秤上亏人,少一两就少一星,是要短寿缺福的,至今人们还说:“秤上亏人不得好报”。
“米”和“码”的由来
长度单位“米”,人人熟知。可是,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它是1791年由法国科学家以地球经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通用长度单位确定下来的。当今“米”作为长度单位,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大至山高、海深,小至原子直径,都可以用米的单位进行计算。
另一个国际上较为通用的长度单位“码”,其历史比米还要久远得多,几乎有900年了。它是由英王亨里希一世设置的。一天,亨里希一世坐在宝座上,伸直手臂,翘起大拇指,对大臣们说:“看见没有,从我的鼻尖到大拇指的距离,就以此作为基本长度单位。”从此以后,“码”作为长度单位在英美等一些英语国家一直沿用至今。
折算一下,一码等于0.9144米。
生、旦、净、丑的由来
京剧角色中的“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反其义而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义为“生”。
“旦”,指旭日东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净”。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取其名为“丑”。
龙的由来
为什么说古老的中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原来,早在远古时代,“龙”便是华夏氏族的图腾形象,它由蛇的形象演变而来。后来,由于华夏族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图腾形象也逐渐演变为以蛇为主而接受其他氏族部落图腾形成“龙”的形象:虎的脚,狗的爪,马的尾,鱼的鳞和须。于是,“龙”便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又称为“龙”的传人,古老的中国又称作“龙”的故乡。
“钱”的由来
在我国,货币俗称为“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漫长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最早是用牲畜作一般等价物。由于牲畜大小、肥瘦不等,而且不能分割,不易携带、保管,后来就逐渐被谷、帛所代替。可是以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会出现“温谷以要利,作薄绢为市”的投机现象,且因它们品质不一,作价往往引起麻烦。于是,人们又以武器和生产工具等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我国古代有一种农具,当时称为“钱”,最初曾仿其形状铸为货币。由于它在较长时间里被当作交换媒介物,因而货币也就通称“钱”了。
钞票的由来
据古籍记载,早在11世纪的北宋中期,贸易市场上已开始使用一种叫“交子”的纸币。“交子”又称“钱引”,据考证是北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发行的。这是人类使用纸币最早的记载。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