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9700000057

第57章 现场2(12)

第二集

(画面依次为:连绵起伏的秦岭、大巴山,奔出夔门的长江,古蜀道上的栈道、石梯。北宋京都东京的繁华市容、王府等;陕西凤翔的地理环境及风物等。)

解说词

多少年里,走出盆地,都是四川人从未放弃的梦想和百折不挠的冲动。一面是李白的“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面是杜甫的“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古老的四川是闭塞的,古老的四川人是不甘心于闭塞的。走出盆地,于是成了希望的开端,未来的起点。

公元1056年3月,21岁的苏轼第一次走出了盆地。他与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进京赶考。从此以后,苏轼经历了一次次不同层次的科举考试,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求才若渴的仁宗皇帝和大臣欧阳修的器重,终于在1061年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意味着,他成为了陕西凤翔府的知府助理,有权与知府联名签署奏折和公文,审理案件。

这一年的十一月,苏轼冒着严寒来到凤翔。这里与首都东京相距一千一百多公里,与当时位于甘肃的西夏国交界,是一个边防重镇。20多年前,西夏军队多次入侵,与宋军在这里反复交战,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重的战争创伤。虽然,宋朝最终用大量的白银和绢帛换来了西部地区暂时的安宁,但是,多种税收和差役的沉重负担,却压得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喘不过气来。

寒冷的渭水沉默着。

积雪的秦岭沉默着。

年轻的苏轼独自一人远离妻小,远离家乡,在异地当一个八品判官,难免感到有些寂寞。夜里,下了一场雪,早上起来,苏轼被那从枝头上纷纷飘落的雪花吸引住了。他骑上马,跨过小桥,沉浸在雪后格外清新的空气中。这时,远处山村的破茅草房子扑进了他的眼帘。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穷苦的百姓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他们又冷又饿,只有默默地坐待天亮,有谁怜悯过他们?想到这一切,苏轼心头不由涌上来一阵阵悲凉。

(画面依次为:凤翔衙门外景、汛期的渭水、黄河,在波涛中挣扎的木筏、苏轼的画像等。)

解说词

更让他痛心的,是那些亟待改革的弊政。当时,北宋朝廷加派给各地许多项差役,其中一项就是让各地老百姓分担运送官府所需的物资的任务。朝廷规定,服役的人如果不小心毁坏或丢失了这些官府的物资,必须用家庭财产赔偿。凤翔府负责的任务,主要是砍取终南山的竹木,编成木筏,从渭河流放至黄河,经过险象环生的三门峡,运到京城开封。这不仅是一段艰苦的行程,更是一段危险的行程。而那些分管这项差役的官员们,高高在上,不调查实情,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送方案,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往往在河水暴涨的季节要求发运,逼得运送木筏的人们冒险上路,结果往往是倾家荡产。昏聩的官员与奔腾的渭水、咆哮的黄河一起,无情地将老百姓置于死地。

苏轼感到这沉重的差役,就象是压在自己的心头。他怀着急切的心情给宰相韩琦写信,反映了凤翔的情况,沉痛地指出,这种差役制“破荡民业,忽如春冰”,希望中央予以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他又走访了各个方面的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缓解的办法。那就是修改衙规,由服役的人们自己考察水情,自行决定木筏运送时间,抢在黄河、渭水汛期之前发送,尽量减少灾害。在苏轼的主持和推动下,这一改革措施迅速得到落实,使这一差役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减少了一半。

苏轼的内心,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画面依次为:风沙扑面的西部大地、干旱的土地、庄稼。求雨的人群。大雨中的田野山林湖泊。“喜雨亭”等。)

解说词

干旱的西部,干旱的三月。漫天飞扬的黄色尘土,将仅有的一丝春色也撵走了。隐隐的雷声滚过,却不见一滴雨落下来。土地焦渴得裂开大嘴,用它嘶哑而又微弱的声音呼喊着:水!水!水!

没有水,到处都没有水。井干了,河也干了。一群一群求神的老乡,一支一支乞雨的队伍,将无边无际轰轰隆隆的祈祷的声音,传送到四野八荒,传送到神仙居住的上界天庭。

这就是北宋的中国,这就是封建的中国。不要惊异于祖先的愚昧,不要轻易对这种场面投以嘲笑和轻蔑的眼光。那个时代,岂止是中国,整个欧洲都还在中世纪的黑暗中摸索。要等到大约300年以后,显示文艺复兴思想萌芽的但丁和他的《神曲》,才会在意大利诞生。

苏轼走在求雨队伍的前头,忧心如焚。

他明白,民以食为天。今年春天,又是整整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眼看要颗粒无收。百姓吃什么?农民怎么活?身为官员,他耽心人们一旦饿极了,会铤而走险,抢劫行凶,社会出现动荡。然而,他也拿不出更高明的办法,他也只能向老天爷求援,只能非常虔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求雨。为此他登上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写下了情词恳切的《祈雨文》:苍天在上,黎民百姓将无以为生,你一方山神怎能心安理得的坐视不救?他幻想自己巧遇龙王,跨上天马,呼风唤雨,解救人间的干旱。

也许真的是诚心感动了上苍。就在那个三月的下旬,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大雨连续下了三天。只见雨水涨满了池塘,禾苗挺起了腰肢,小麦、玉米地里重又变得碧绿一片。人们在雨地里奔跑,在雨地里欢叫,在雨地里鼓盆而歌。田野沸腾了!这种情绪感染了同样兴高采烈的苏轼,他兴奋地将自家后花园刚刚修好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并且挥毫写下了一篇《喜雨亭记》。

面对充满忧患的大地,苏轼除了一声深沉的叹息之外,他还有溢满心头的喜气,他是为天下之喜而喜,为民众之喜而喜。古老民族的前进步伐,往往显得缓慢而沉重,甚至常常面临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没有一颗赤诚的心,没有一颗满怀希望因而乐观豁达的心,就很容易被历史和传统压得灰心丧气,甚至压得抬不起头来。那不是苏轼。

是的,真正的苏轼只是一个心灵,一个高尚的心灵,进取的心灵,一个丰富而自由、豁达而乐观的心灵。

这个心灵,靠的是文化的支撑,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的支撑。

(画面依次为:三秦大地上的建筑及文物景观、凤翔的“八观”、秦代石鼓、吴道子、王维的真迹,等)

解说词

在凤翔,在陕西,苏东坡一再为民众的困苦和政治的弊端而惊叹,也一再为文明的悠久和文化的丰厚而惊叹。

凤翔,是长期在秦文化浸染之下的有名的古都。以秦刻的石鼓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点,组成了闻名遐迩的“凤翔八观”。公务之余,苏轼常常独自一人,游访名山古刹,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在山里面转。渭水流域,终南山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当他第一次见到闻名已久的秦代文物——石鼓时,他一边抚摸着上面玄妙的石刻文字,一边仔细揣摩起来。据说,这个石鼓和上面的文字,是周宣王时代的遗迹,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沧桑。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它曾经神秘地失踪。唐代初年,遭逢盛世,它又重新出土,复现人世。它的经历,正是整整一部历史呵。想到这里,苏轼禁不住发出感叹:“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石鼓不朽,历史不朽。更让苏轼高兴的是,在凤翔的普门寺和开元寺,他见到了著名画家王维、吴道子的真迹。苏轼从小喜爱绘画,尤其酷爱王维、吴道子的作品。他了解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画风,更懂得吴道子在绘画史上的地位。眼前的两幅作品,画的都是佛教场面。他被王维画中释迦弟子淡泊超然的气质所打动,更为吴道子笔下释迦牟尼灭度的壮观叫绝。从性情上说,苏轼更接近于吴道子的雄伟奔放。因此,在《书吴道子画后》这篇文章中,对吴道子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给予了高度评价。

两位大师,尤其是王维的作品,征服了苏轼。人们常常见他一大早就骑上一匹马,匆匆赶往寺院,观赏王维的画,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有一回,是一个元宵之夜。苏轼点上灯在寺院里琢磨王维的真迹。昏黄的灯光下,他忽然觉得画上的僧人一个个都动了起来。苏轼的心灵,恍恍惚惚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幻化的世界。这时,他忽然悟到:与吴道子比较起来,王维的画,更为飘逸、更为飞动。吴道子能准确精妙地描绘事物的形态,做到形似,那只是画匠的技艺;而王维却能反映出事物的内在精神,表现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做到了神似,这才是真正艺术家的手笔。而且,王维的画,更有一种旁人难以企及的气质与境界。后来,他多次在自己的诗文中发出对王维的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苏轼在这里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对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的追求。

(画面依次为:干旱的田野、干涸的渭水河床、黄河河床,在河上拉纤的穷苦农民,苍凉暮色中的西部大地,等)

解说词

沉浸在艺术中的苏轼是愉快的。但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不,国家的贫弱和人民的穷苦,就又把他推进无边的愁闷之中。怀着一腔济世的热情,一心要实现自己的远大政治理想的苏轼,几乎无时无刻不体味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他刚来凤翔时处理的那个差役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实行了“自折水工,以时进止”的改革措施之后,的确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一旦出现紧急事件,朝廷根本不可能考虑差民的具体困难,仍然强迫命令起运物资,灾难又重新降临到老百姓头上。1058年3月,宋仁宗去世,十月将葬于永昭陵。凤翔府接到差令,为修筑皇帝的陵墓紧急运送大批木材。可是,这时正逢大旱,河道干涸,木料根本运不出去。朝廷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无可奈何,只有让民工在浅水中拉纤,将木料运走。五个月里,苏轼为应付这个差事操碎了心。最让他坐卧不安的是那些拉纤的民夫们,烈日当空,腹中空空,他们背着沉重的纤绳,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看到这种情景,苏轼连饭都吃不下。

难道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没有一点意义?难道这一切真的就无法改变?苏轼在痛苦中反复地问自己。他找不到答案。中国的命运,中国人的命运,常常就是这样让读书人找不到答案。苏轼不明白,许多单纯的读书人不明白,天下之事已是积重难返。仅仅有勤勉的官吏是不够的,仅仅有廉洁的官吏也是不够的。封建专制的北宋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制度带来的许多弊病,不仅无法疗救,而且日益加重,就象一条有许多大大小小漏洞的巨轮,想要修理,也无从下手,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刻,年轻的苏轼怀着矛盾的心情乘坐在这艘巨轮上。这条船还要勉强撑持着往前走,还要完成看起来相当豪华壮丽的航程。苏轼也要往前走,继续走完他跌跌撞撞而又洒洒脱脱的一生。

忧患,欢乐,都还只是刚刚开始。

第三集

(画面依次为北方的原野、江河、山岳,以及曲折的山路和宽广的驿道。江南的景色: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无边的稻田、水车、风车、河湖港汊、芦苇荡等。)

解说词

路,脚下是走不尽的路,曲折的路,笔直的路……

自从踏入官场,苏东坡就觉得自己一直在路上。从京都返四川,又从四川回京都。春天走在赶往河南的路上,冬天又走在通向陕西的路上。每一次赶路,都意味着骨肉的离别,亲情的触发。尤其是与20多年朝夕相随的弟弟苏辙的分手,使苏东坡特别感伤。兄弟二人匆匆分别,匆匆赶路,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想到这里,苏轼不由得在寄给弟弟的诗中写道: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弟弟呵,不要忘了我们相知相得、相亲相爱的兄弟之情。要知道,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是不值得贪恋的!

一次次的别离,不断的赶路,使年青的苏东坡开始渐渐感悟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就在往陕西凤翔上任的路上,他来到河南渑池,在一座寺庙里借宿。五年前,他和弟弟也曾在这里借宿,得到了寺中老和尚的热情款待。兄弟二人还在寺院的墙上题过诗。这一回旧地重游,却是物是人非。老和尚已不在人世,寺院的墙壁已经坍塌,面对此情此景,苏轼心头不由升起一股惆怅之情,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那天夜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提起笔来,给远在陕西商县做官的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

在苏东坡眼里,整个世界生生灭灭,整个人生也是生生灭灭,都在变化中,都没有常性。主宰着一切的,只有两个字:无常。就象那茫茫的雪地上空,一只鸿雁匆匆飞过,它偶然一起一落,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星半点的痕迹。然而,一刹那间,那只鸿雁已飞得不知去向,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也很快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所掩埋。

一切都会消逝。

一切都没有了踪影。

惟有大地苍茫依旧,广袤依旧。

路,继续在脚下延伸,把时间抛在后面,向前面的时间延伸。

公元107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于是北宋官员苏轼踏上了通往江南的路。从北方到南方,从夏季到冬季,整整走了四个月。

(画面依次为:古代杭州城热闹的街景、雷锋塔远眺、钱塘江潮及观潮之盛况、秀美的西湖、白堤、苏堤、柳浪闻莺、三潭映月等风景名胜。)

解说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最早是通过元代一位写曲的作家口中传出来的,也就是说,唐宋时代,这句话就已经在人群中口头流传了。

一脚踏进杭州,苏轼的心都醉了。

他为江南水乡的秀气所醉,为钱塘江潮水上涨时的豪气所醉,更为西湖和西湖边上吴侬软语的书卷气所醉。西湖,与四周青黛的山融为一体;西湖,与娇小的杭州融为一体。杭州就与妩媚整个融为一体。呵,杭州。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瓦格纳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瓦格纳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艺术小殿堂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艺术小殿堂

    本书系统介绍了生活中的各种艺术,以及艺术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艺术对人的情感和修养的影响。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话说手机产品设计

    话说手机产品设计

    手机功能的集成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及休闲方式。为了更好地把握手机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本书从重新认识手机的价值和如何进行规划、实现并提升手机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分为绪论篇、环境篇、产品篇、形象篇和营销篇,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手机设计、结构、工艺知识和技能,手机产品形象塑造方法,以及国内外手机品牌营销成功的实例等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末日坠天使

    末日坠天使

    尘墨是一只很特殊的天使,在人间末世降临前,他选择了坠落。尘墨(一脸认真):“你好,我是天使”某个基督教狂热分子:“天使?真的是天使来拯救我们了?可是你怎么没有翅膀?你是米迦勒?加百利?还是拉斐尔?你,你不会是路西法吧?!”尘墨(认真):“是的,我是来尽我所能拯救你们的,我的翅膀被我扯掉了,我也不是你所说的那几位大天使长和撒旦路西法,我是尘墨”“尘墨?没听过,不像西方天使名字……”尘墨(认真):“因为这是东方国度,所以我用了中文名,我的另一个名字是‘布林撒迦拉温铎’”“……没听过”PS:本书涉及【EVA】、众多国度神话、虫族,描写上会类似,但不会完全一样,包括宗教什么的。
  • 我磕的cp超甜

    我磕的cp超甜

    萝莉陈锦,是一位靠剪辑视频出了名的up主。一线明星吴锡,是一位经常上网冲浪的高冷大叔。八辈子打不着杆的人,因为一首MV合体,于是‘晨曦’cp横空出世。某日小萝莉坐在沙发上,双眼直勾勾的盯着电脑屏,看着某‘冰块’那溢出屏的魅力,终于忍耐不住,伸出罪恶的小手。‘Wuli晨曦’系列视频逐渐席卷小破站。日常上网冲浪的吴锡自从看了第一个‘wuli晨曦’视频后,便沦陷于小破站无法自拔。直至清晨,熬出两个黑眼圈的中年大叔突然惊醒,不对啊,他怎么磕上自己的cp了!后来大叔遇到萝莉,想尽办法想要套路萝莉,却反被萝莉套路。甚至活了三十年的大叔还反被土味情话给攻陷了。‘大叔,我命中缺一。’‘缺一点你。’‘要不凑合了吧。’直至后来,吴锡多了一句口头禅——凑合过呗,咋滴,还能离不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盛宣怀,字杏荪,号次沂、止叟,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他生于1844年11月4日,正是鸦片战争后《中英汇宁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之时。他死在1916年4月27日,终年73岁。这时民国成立,清朝已被推翻。他的一生十分矛盾:一方面是清朝腐败封建统治的支持和维护者,反对革命,曾做到邮传部尚书;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主张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成为我国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开创者之一。
  • TFBOYS之人生

    TFBOYS之人生

    星星温柔泛滥,人间至善,你是我唯一的救赎。【请勿上升真人,纯属小说,请勿上升真人!!!】
  • 哥哥万万岁

    哥哥万万岁

    高考生李想在一场车祸中改变了人生,从选秀节目中崛起,努力成为娱乐天王,同时,他还是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的哥哥,温馨的家庭让他永远不会迷失在纸醉金迷中。另有完本小说《与萌娃的文艺生活》,其中的萌娃唐糖入选了2018年度十大角色。
  • 胜却人间半场春

    胜却人间半场春

    演艺圈顶级艺人曹笙她是实力派演员、她是小满贯影后、她是后辈心中的大姐头,前辈眼里的好学生。她更是一名与你一样的女性。在遇到年龄危机需要平稳转型时,朋友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她被偷拍的私密视频,只因她不满流量小花肆意妄为,被幕后资本势力抹黑。当她不顾个人荣辱捍卫女性尊严时,却被所谓的“女权”恶意中伤?!职场遇到危机,爱情苦苦无果。她迷茫的不知道该寻找什么作为救命稻草,在诽谤与抹黑之中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定自己。究竟为非作歹的资本势力阴谋得逞,还是坚韧地女性精神能够始终挺立,那便是这本书要写的内容。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女性,尤其是那些遭受过性别歧视、性别暴力的女性。不要放弃,不要沉沦。你会成为自己的光,使污秽的、龌龊的无处遁形。
  • 穿越之贱人走着瞧

    穿越之贱人走着瞧

    一招不慎,唯贱人所害,灵魂附体,报仇雪恨,虐贱人千万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为主角操碎心

    我为主角操碎心

    阿多在诸天万界贩卖系统,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超级老爷爷,结果却遇见了一个极品御姐……他本以为终生都会成为狗系统的仆人,结果误打误撞,竟然翻身奴隶把歌唱……他原以为能和他的主角们携手并肩,勇闯天涯,结果主角们各有想法……阿多仰天长叹,主角啊,我为你们,操碎心哇……
  • 网游之创世刺客

    网游之创世刺客

    一个家破人亡,至亲至爱惨死自己眼前的可怜人。受尽世间苦难与厌恶,一次机缘巧合。或者刻意的安排下。他进入到划时代虚拟游戏“创世”中阴谋,爱,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难道真如被圈养的畜生般吗?“世界为何如此肮脏,世人为何如此病狂。谁能告诉我?”“杀,唯有杀,用血来清洗世间的污秽与肮脏,用杀来拯救这个世界”“从此天下无我不可杀之物,无我不可刺之人”神刺之路,刺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