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均衡表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坚决反对包括奥巴马在内的任何外国政要会见达赖,中方这一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他说: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想再指出,我还记得奥巴马在他上任后的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他非常感激林肯总统,因为没有林肯总统,他就不会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另外他也说过,林肯总统在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问题上,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那么达赖是一个什么人?达赖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总头目。他所从事的活动是分裂祖国,是破坏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希望奥巴马总统比其他任何一位总统都能够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黑人总统,他知道林肯总统推动的废奴运动的重大意义。而在达赖统治时的旧西藏实行的是黑暗的、封建的农奴制度。1959年,中国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这和当时林肯总统废除美国的黑奴制度性质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想,奥巴马总统更能够体会到中国政府反对“西藏独立”、反对达赖在国际上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立场。
二、积极修辞的象征性运用——以周年纪念的新闻稿为例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其不可规避的意识形态属性,而意识形态建构和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语言的象征形式。这里将通过一个实例的修辞分析,来看美国白宫发言人如何通过象征性的积极修辞来实现意识形态的渗透对于这一案例的分析。
我们选择“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以下简称50周年)为研究主题,选取白宫发言人在2007年3月11日和2009年3月9日针对西藏“纪念日”发布的两篇演讲新闻稿进行修辞分析。
在微观层面,言语者的传播意图主要通过词汇和句式的选择来实现。词汇选择能够决定“我”、“他”的特定身份,这些词汇的频繁使用除了起定义作用外,还会建构出一个彼此身份的结构性和特定的意义体系。我们按照文本描述的主体身份和词性这两个纬度,对两篇政治语料进行了定量的词频统计分析。
高频词汇的统计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a.2007年至2009年,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关于西藏“纪念日”的根本立场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修辞上则表现得愈发激烈。对于“纪念日”主题的阐述,尽管发生了从“民族起义日”到“达赖喇嘛被迫出走50周年纪念”的转变,但其使用的核心词汇,在四大词类和四大主体身份的界定上,几乎未发生大的变化。
b.美国白宫话语对于“藏人”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为了捍卫自由和宗教信仰,勇敢地牺牲生命,离开故土并受尽冤屈与折磨的囚徒;对于“达赖喇嘛”的描述除了包括如上“藏人”的描述外,还具备着和平、领袖、贡献与非暴力的特质,其中强调最多的是“出走”、“非暴力”和“领袖”三个要素;相比于此,“中国政府”则被描述为如上一切“追求”和“美好”的残酷镇压者,而“美国政府”则是自由的捍卫者,“藏人”的坚定支持者。
从上述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出美国主流政治话语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同时可以从修辞分析中了解美国建构这一话语神话的结构秩序,即隐喻。约翰·费斯克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说不是写实而是想象:它不受意义在同一层面的相邻性原则的束缚;相反,按照联系性原则,我们在明显不同的层面中找出相似性”。库珀则说得更为形象,“隐喻是一种语言的意外收获”,“在言说者彼此之间以及言说者与其世界之间,隐喻言谈能够引起一种‘亲近感’或‘密切性’,这一点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隐喻有助于使人感觉‘在家里’”。美国白宫话语正是通过隐喻的“关联”效应实现了对民意的操纵。譬如白宫发言人南希在讲话中使用的“甘地隐喻”,即是一个既隐蔽又效果强大的修辞运用。她在2009年3月9日发表的公开演讲中说:
The welcoming by India of the Tibetan refugee community is a testament to the close ties between the Indian and Tibetan people.It is a friendship rooted in a mutual admiration for the philosophy of non.violence as practiced by Mahatma Gandhi and the Dalai Lama.
用隐喻的手法将达赖喇嘛等流亡藏人得以“避难”于印度归因于“甘地”与达赖在所谓“非暴力理念”上的一致。费斯克指出,“人们非常容易把隐含的价值读成明示的意义……而日常会话中的隐喻比文学隐喻更具意识形态和隐匿性”。
“原型沉淀”或“集体记忆”通过斯图尔特·霍尔所称的“优先解读”(preferred readings)得以实现,他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首先接受话语中的支配性价值,而取消其潜在的“革命意义”。当美国公众面对所谓“达赖出走”的话语时,盎格鲁-撒克逊的“平民”心理、“自由市场”、“新教精神”等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结开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当这些对“自由”的断言不断被关联在“西藏问题”上,便会强化人们对“Tibet”与“Freedom”的封闭性解读。于是,“自由”成为可以不假思索的“自由”,谁说得越多、谁的声音越大,谁便是这个词语理所当然的拥有者。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建构的话语秩序中,“自由”所对应的领域中,几乎找不到“China”的影子。
同样可以发现词语强烈的命名和激活作用,并通过不断地重复固化这种联想。表中所有加粗斜体字均为在2007和2009年新闻稿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可见美国白宫对“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看重。正如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所说,“词变成老生常谈,并作为老生常谈而支配演讲和写作。于是,无休止重复的专有名词将意义牢牢地嵌入听众的头脑之中,听众没有想到对名词进行根本不同的(可能是真实的)解释”。
“周年纪念”是政治传播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制造神话、释放意义与激活集体记忆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在争夺“命名权”的话语斗争中,“知己知彼”这句古训仍然具有警示意义。正如罗宾·洛克夫所说,“谁进入言辞的中心,谁就有可能赢得最多的朋友,影响最多的人”。当修辞成为政治传播研究与实践的一个范畴,首先便意味着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提供话语传播的方向和动力,政治修辞训练亦当成为国家公关宏观战略中的应有之物。“自由”、“平等”、“民主”、“信仰”一类的名词,在中国同样可以具有解释力,但前提是我们不放弃并认真对待每一次“命名”的机会。
【案例分析】
比较中美两篇新闻稿
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华南虎调查结果
2007年12月4日上午10时
主持人: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努力实现生态的和谐和环境的友好是我们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国家林业局承担着重要职责,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先生介绍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任务和目标及有关情况,我在这里说明一下,原来确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局长出席发布会,因为他今天上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不能到会了,也请各位记者见谅。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卓榕生先生;国家林业局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先生。现在请祝列克先生作介绍。
祝列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的文明形式。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森林和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林业肩负着森林保护和培育、湿地保护和恢复、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木材生产和生态文化建设的重任。林业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又要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
二、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了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改善中国的生态状况、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较大贡献,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林业三大功能,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到2020年力争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郭卫民):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
[案例相关资料]
【网友评价】五柳村编者按:在2007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各路记者提出了陕西省林业厅公布的华南虎照片是真是假和林业局是否进一步对照片的真假予以鉴定等问题。发言人没有对照片是真是假表态,对鉴定则仍称不能越位。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保留是可以的,但既然国家林业局不能越位,何以陕西省林业厅又已越位?对此,新闻发言人说了许多话,但就是没有回答。
【专家评价】葛剑雄:我主要觉得地方政府不像话。关键是哪些事是政府该管的,哪些是不应该管的。一开始是姓周的提供照片,即使是弄虚作假与你(政府)没有关系,或者是谜也没有关系。这是民间的事,政府不应该管。该不作为,不能作为,但是你作为以后,就不能等到大家质疑了,两个副厅长就用乌纱帽来罩住。最不像话的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居然把它与英国的尼斯水怪比,说英国的尼斯水怪很多年也有个真假问题,但是关键是尼斯水怪问题政府并没有表态。
【事件背景】昨天(2007年12月2日)下午,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影像鉴定中心邀请了数码专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等各路专家对40张华南虎照片进行了鉴定。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研讨之后,专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照片中的华南虎影像是不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