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商品与图书混搭出售,这在超级市场已司空见惯,但在正规的书店里如此操作,读者会接受吗?在纽约曼哈顿一家全美知名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Noble)内,消费者们很容易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橱窗中摆设着的不是图书,而是一些诸如印花精美的婴儿毛毯、高质量的文具、飞机模型状的钟表和精品信纸等等与图书相差甚远的商品,或许从这一点已经可以看出这家全美最大的连锁书店的经营方向和未来。
在过去的40年里,巴诺书店一直占据着美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市场。1970年,巴诺书店曾一度以减价销售硬皮包装图书的创举彻底改写了印刷业的销售方式。1990年,巴诺书店率先开拓了大型图书超市,以其综合性强、图书覆盖率高的特性成为图书销售业的龙头老大,战胜无数对手。时至今日,巴诺书店已经拥有了1362家连锁书店,其中719家为大型图书超市,总经营面积超过了188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13个棒球场那么大。
但不得不面对的是,如今横扫媒体世界的电子革命也在以不容置疑的速度书写着图书销售业的经营方式和规则,即使是像巴诺书店这样的图书销售业巨头也面临着被打倒的危机。
电子书势头了得
众所周知,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全美国来看,电子图书目前还处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初期,虽然它现在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有3%—5%,但却无疑成为传统印刷图书的最大威胁,并且在传统印刷类图书的产业链中,已经要求零售商、出版社、作者等各方面都做出适当的应对举措。
一家印刷顾问公司的总裁迈克说:“在2012年底,电子图书将占有图书零售市场20%到25%的份额,并且这一预测还很保守。而在此基础上,网上图书销售的一般份额都将被电子图书所占据。”
受电子图书的销售大潮冲击最为严重的无疑是传统书店,以巴诺书店为例,曾花费了很大精力收集各类图书,其引以为自豪的最大的经营优势就在于其书店所拥有图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但如今,消费者们很容易便可在网络上购买到以前很难在传统书店里买到的图书。
此外,对于这些传统书店来说,由于电子书的畅销所带来的危机远不止此,更深层次的影响则在于书店成本管理和赢利,鉴于电子图书不需要纸张、印刷、库存、运输等等各项费用,其价格往往是同样传统图书的一半,这直接导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惨淡,甚至入不敷出。
有些人猜测,书店会不会走上当初电子音乐刚出炉时传统音像店走过的老路?
但有所不同的是,目前来看图书产业似乎还没有感受到特别大的压力。
纽约一家电子图书出版公司的总裁亚瑟对此介绍道:“很公正地来讲,曾经许多大型的经营商都并不看好电子图书,始终不认为这会是个赚钱的买卖。但自从电子图书阅读器大张旗鼓地上市后,瞬间便改写了人们对电子图书销售前景的预测,让许多人也同时认识到了电子图书时代的到来是现实的和必然的。”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苹果公司iPad的正式发行。苹果商用软件iTunes的可查用户有1.25亿之多,使电子图书的销售市场明朗化且颇具魅力。“可以说iPad的上市把电子图书的销售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家知名市场分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如是说。而更令人期待的是,谷歌也将加入到这场竞争大潮之中,并声称将全面推出自己的电子图书。
传统书店的好日子不再
巴诺书店的主席伦纳德先生说:“传统式的书店经营方式的确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处于压力之下,在接下来的3到4年内,巴诺书店也许将转型为一家普通的、真正意义上综合性更强的商店,届时在巴诺书店内将销售各种与图书、文化相关的产品,并且书店将成为一个电子产品的展示厅。”
可以想象的是,伦纳德先生很突然地便置身于一片巨大的压力下。而巴诺书店的投资者之一贝高先生则表示,他非常期待和看好巴诺书店接下来的转型措施,反而还加大了对该品牌的投资数额。
不过,并不看好传统式书店转型前景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迈克说:“很不幸,我认为传统式书店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无法看出它们的经营除了继续衰败还能有什么更有效的出路,甚至我认为它们的衰败将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的。”
有数据对迈克的这一预测进行了补充,全美第二大的传统图书连锁店Borders在2010年某一个月的店内销售额已经降低了40%。更惊人的是,仅在2009年一年内,Borders便解雇了884位雇员,可见其经营压力之大。与巴诺书店“同病相怜”的还大有人在,目前生存下来的传统书店大多是以改变自身经营方式在“挣扎”,比如加拿大非常知名的连锁书店Indigo Books&;Music的总裁也表示:“那种只要把书店大门打开便可高枕无忧经营的好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图书几乎“颠覆”了图书销售产业。在iPad发行之际,苹果公司推出了一个新的电子书定价方式,2010年年初,电子书出版商和零售商之间签订了一个全新的协议,以7∶.3的比例来划分销售额。通常一本畅销电子书的定价为9.99美元,而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图书会定价为13.99美元—14.99美元。
对于一些电子图书的零售商来说,这一新协议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比如从前,卖一本25美元的硬皮图书,零售商要付给出版商相当于原有纸介质图书一半的价格来购买该书的电子版本,而如今对于单纯的电子图书的销售,零售商们不再需要从出版商手里先购买图书,而只是为出版商提供一个销售的平台,便可以获得销售额的三成,与之前相比可谓收获颇丰。
但是对于巴诺书店来说,这份针对电子书销售方面的新协议依然无法掩盖以传统图书销售为主的零售巨头所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原来销售精品包装图书的赢利大大高于如今销售电子图书所带来的赢利,这势必导致公司年收入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现实,改变公司经营模式已迫在眉睫。在此局面下,巴诺书店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
连续17年营业额上涨的历史纪录一直以来都是巴诺书店的骄傲,但在2009年它第一次经历了营业额的大幅下滑,2010年,巴诺书店又发布了连续第二年赢利下降的预测。伦纳德直到现在还不能适应这种180度的大转变,长久以来的领先者地位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高科技带来的“逆境”。
但历史承认伦纳德先生始终是站在图书销售前端的从业者。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书初露端倪之际,巴诺书店是第一个引进电子书销售的零售商。但2003年,巴诺书店在经营决策上出现了一个目前看来最大的失败,它放弃了对当时一家电子阅读器厂商的投资,从而使自己在电子阅读器的开发上注定无法拔得头筹。现在伦纳德也在反省,究竟错误是在于自身的判断失误还是因为当时电子书的市场并未成熟呢?不得不承认,如果当时巴诺书店继续投资电子阅读器的研发,也许目前还可以利用初期建立起的电子图书销售市场来赢得巨大利润。
而目前仅为追随者的巴诺书店在2009年才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电子阅读器Nook,但此时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留给巴诺书店的空间小之又小。
纸介质图书仍有生存空间
2010年3月,巴诺书店换了一个新总裁林奇先生。在上任后林奇立刻便对经营模式进行了改变,首先他更新了管理阶层,从许多知名的电子商业公司聘请了一整个管理团队,他甚至把巴诺书店形容成为一个同时兼具零售商角色的科技公司。
他的经营方法之一是利用巴诺书店旗下所拥有的719个巨型商店,转型成为一个最权威的自有电子产品展示厅和平台,并且还预想在店内设置无线上网设施和咖啡厅供顾客们休闲。此外,巴诺书店在林奇的领导下还与全美最大的电子电器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达成了合作,在1000家百思买店内销售属于巴诺书店自主研发的电子阅读器Nook,以此期望能够抢占到更多的电子阅读器的市场份额。但明眼人都不难看出,巴诺书店在电子阅读器的市场竞争中实际上所面对的是一些诸如苹果、亚马逊等高科技公司的“巨人”,Nook的销售在众多电子阅读器的竞争中前景并不容乐观。
其实归根结底,巴诺书店的未来将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消费者是否真的会像喜欢电子音乐那样喜欢电子图书呢?对此,伦纳德先生始终坚信:“我不认为传统的图书会消失,因为传统阅读方式很难消除,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都依然是书店的常客,家长愿意孩子多来书店,孩子也对传统图书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兴趣。”
另外畅销书作者詹姆斯也表示:“书店仍然是激发灵感的最佳场所,目前报纸上对于图书的评价越来越少,想要找到好的新书依然还是要去巴诺书店,并且书店还会提供一些电子书上的帮助,我认为书店还是有未来的。”
传统报刊当自强
据统计,在过去10年间,15个欧盟国家的报纸发行量减少了1200万份,但报刊阅读量却增加到了空前水平。报刊网络版吸引了大批读者。
虽然现在社交网站如日中天,但自称为“消息网站”的博客网站依然无法取代在线报刊。纸介质媒体是主要信息提供者,它们过去为广播和电视提供信息,现在还要为互联网提供信息。
记者弗朗西斯科·阿马拉尔说:“博客作者大都没有进行过调查,民间记者同样没有。博客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它不是新闻。”
纸介质报刊没有忽略博客的影响,同时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交网站。为了扩大读者基础,英国《卫报》通过社交网站向读者征求意见。目前该报在推特网(tuitter)上已经拥有300多位记者和超过200万追随者。但《卫报》管理层强调,推特网并不会替代传统的消息讲述方式。
挪威《世界之路报》可能是赢利最多的报纸之一。该报负责人认为,报刊业永远不会一成不变,而他们的秘密就在于“用户的经验”。“报纸与读者已经有200年的交往经验,它知道人们买什么报纸以及为什么要买。这是互联网尚未做到的。”
几年来,网络报纸《JanJan新闻》对日本墨守成规的媒体构成了威胁,它刊登读者来稿,主题涉及一些禁忌话题,例如捕鲸等。但该网站从未吸引足够的读者和广告,因而在2010年被迫关闭大多数业务。
《JanJan新闻》是4家刊登读者来稿的网络报纸中的最后一家。这些网络报纸都是大张旗鼓地开始,但在过去两年里却不得不缩小规模或最终关闭。
不仅是所谓的民间新闻网站在日本运营失败,而且截至目前还没有哪种网络新闻方式能对日本坚如磐石的新闻媒体构成重大威胁。
由于各种各样文化上和经济上的理由,数字改革并未在日本给新闻媒体带来灾难。
媒体界仍被少数大亨所主导,这些大亨已经把控行业数十年。像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这样的巨头,每天的发行量超过1500万份。
个人博客在日本很兴旺,购物网站和聊天室也是如此,这些网站吸引了不同的群体,例如宠物爱好者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新闻网站却只有很小的立足之地,大多数还是靠主流媒体的分支来运营,并通常被看成是附带产物。
民间新闻网站在日本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挑战媒体禁忌和批评日本媒体俱乐部上处于领先位置。
网络媒体人指出这些网站失败的许多原因,首要因素就是广告收入太低,不足以维持网站基本框架建设。此外,由于不太重视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文化,日本可能不是欢迎“从读者变成记者”这种模式的国家。
(金点子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