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有六坎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六坎,踏踏实实、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道坎,是做人的关键。
20岁之前谈梦。人自母体分离出来,初谙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谙世事并不意味着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有些近似童话。所以,这个季节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往往与现实离题万里。在这段花季年华里,一切都是浮动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20岁以后谈理想。20岁是迈入大人行列的第一道门坎,以前的彩色梦幻渐渐淡化,在现实面前,开始走向成熟,也开始有了人生的目标。但20岁的抱负却又气吞山河,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我们说人到20已经长大了,但绝对不意味着已经成熟。总之,20岁时,已经有了向前跋涉的目标,少了很多梦幻色彩。
上了30岁谈责任。三十而立于今人来说也许为时尚早,以现代平均寿命计,人生尚未过半,少年得志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多数。但30岁已是成熟的人了,至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基点。在这阶段,世界会把很多的重担压在你的肩头,你无可逃遁也别无选择地要背着这些重压往前走。人生由此便多了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责任,因之人生的内涵也丰富起来。结婚了需要有个爱巢栖息爱情,儿女出世了要拼力哺育,父母老了要尽赡养之责,还有,工作的担子也加重了……这一切责任,都得30岁的你一个一个地去履行,没人能够替代你。这个时候,一切言谈行为都变得那么实在。
40岁谈事业。迈过30岁的沟坎,人已如日中天了,此刻有志者已经事业有成,即使是平凡之辈,积蓄也开始殷实。人的生理心理也已熟透,万事都有主张,一切责任也因为时光流淌而减负了。也许父母已经过世,儿女也快自立。这个时候,人通常会像爬上一道高坡一样,长长地舒口气。然而当回头看时,才发觉前些年为自己活得太少。于是,发展自己便成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50岁开始谈经验。古人道“五十而知天命”,此刻对于人来说应该是尘埃落定的时候了。优胜者已经胜出,淘汰者已经出局。那么,优胜者便领受尊敬的风光,淘汰者也只好独尝出局的悲哀。无论优或劣,都会明白成败的原因。而大局已定已难更改,优胜与淘汰的总结成了宝贵的经验,化作了后人的财富。
60岁以后谈往昔。衰老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老了就力不从心了,即使想大展宏图也难于展翅了。此刻的成功者可以享受他自己创造的成果,失败者也只好独饮他自酿的苦酒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也好,蹉跎一生不堪回首也罢,岁月刻在自己身上和心上的痕迹是无法抹杀的。夕阳苦短,来日无多,不再思想前景的辉煌,但回首昔日的风光或坎坷,多少能激活生命的潜力,保持旺盛的活力。
一辈子就这样走过来了,不管辉煌还是平凡,都得一个一个坎地迈过,当然,怎样迈,迈得成功与否,听听60岁以后的诉说就知分晓。
2.保持适度的欲望
脚踏实地做人,切勿好高鹜远,保持适度的欲望是最合适的。
被称为现代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汤姆逊科学大纲上叙说了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的事情,他养了几个猩猩、猴子作实验。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猴子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猴子何以不能领受别人的指教呢?只为它两眼只看见花生米,一心只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要学习,它两眼必须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和瓶子的倒转才行。然而它竟也不会。猴子的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这个实验很发人深省。可以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人确实也如那只摇瓶子而求花生米的猴子一样,被眼前的诱惑局限了视野。
现在,我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物质的,精神的,到处都是。比如票子、房子、车子;比如名声、地位、荣誉;比如时尚、炒作、捧场;比如感观的声音、色情、口腹。就是各种各样的诈骗,利用的也是人们的欲望;求钱的,求名的,求地位的,诱惑无奇不有。所以有人说,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大特点是浮躁,人们都在追求浮在社会表层的东西,深刻迷失了。这话自然有些过分,却有其道理。
先说说追逐名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里,某地一个记者询问那个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表演钻筒的小演员彬彬:“你是个天才吗?”古时候就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话,中国人确也重视人的名声(不过,也还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话)。对一个孩子如此发问,这不是在害他吗?幸好,彬彬回答说:“不是,我是练出来的。”话说回来,社会上追逐名声的事也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所以才有一个记者的已经麻木的意识。而且,现在名声也已经被物质利益扭曲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都成了公关的附属品,一些商业广告靠的更是名人效应。
再说说物欲的诱惑。一个很有一点名气的国有企业领导因受贿而被判死刑,刑前他说:“我何必要那么多的钱呢?”他这话很清醒,很正确,很深刻。可惜,却是以生命为代价,发生在人生尽头的时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月亮下面的金钱,从来没使劳碌的人类有片刻的安静。”这话也够深刻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前提就是肯定人的多种欲望,并刺激新的欲望,以此来推动生产、扩大消费。这个过程是以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形式进行的,谁赚得更多的货币,谁的欲望就得到更多的满足,谁就是成功者。所以,在特定的角度上,市场经济就是以物质利益调动人的热情,让所有的人都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追求金钱的获得,追求物质的消费,追求各种各样的享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是以多么巨大的力量推动、鼓动、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由此有了经济的发展,也有了物质的诱惑,还有了文化的变形和为追求物欲而产生的犯罪。在这样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经济中,如果没有哪怕稍微强一点的自我认识,那就一定会被这个强大的引力场吸走。人异化成非人,不再是人自己,而成了那只猴子,只知道摇花生米。
应该说,人有欲望是正常现象,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欲望,而在于怎样实现这些欲望。享受的欲望会变成纵欲的追求,纵欲的追求会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是找不到出路的,它只能是一种对社会群体利益的无助摆脱,最后落入自己挖掘的陷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段话,他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而所得的满足却是短暂的,分量也扣得很紧。何况这种最后的满足,本身甚至也的假的,事实上这个满足了的欲望,立即又是一个新的愿望,前者是一个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后者是一个还没有认识到的错误。”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痛苦就成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一种无法逃脱的命运。自然,他的结论是痛苦,但从他的话里,却可以悟出我们应该认识到的道理。
不管什么事情,都有舍有取。人生也是这样,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什么也丢不得。什么也不丢的人,他什么也得不到。艺术是遗憾的艺术,人生也是遗憾的人生。基纳国际广告评委莫康孙说:“内地的广告创意设计人想收入高一点,生活好一点,可广告创意不是一条线,而是要划100条线。我们现在还没看见一个这样的人。”所以,真的懂得收起欲望、保留遗憾,我们才能活得明白。人在小的时候会有各种爱好,到后来,爱好越来越少,人也就成长起来。你不能不舍弃,不能不集中精力做你非常需要或者乐于投入的事情。所以,欲望不可过多,欲望多了就什么也实现不了。任何事情都有一度,凡是过度的都会适得其反。欲望也是这样。
3.做人要从小处着手
踏实做人,还要从小处着手,从小的地方就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坪绿地,鲜嫩可爱。有些过路的人,为少走几步,省些脚力,便从草坪上斜插过去,踩出一道小径。后来人们也跟着他的脚印经过,时间一长,竟踩出一条大路。
虽然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不讲文明的人,因此也有了吕坤的一蕃感慨。吕坤说,有修养的君子在众人为不打紧的事大惊小怪时(比如街上有什么事,许多人跑去围观看热闹),一点儿也不为所动,但如事情才有少许触犯礼仪,君子便会脸色严肃、心里不安起来,就好像犯了刑法一样,担心坏了礼仪的提防,一个小小的漏洞也不能开。吕坤感叹道:君子这种行为常被众人嘲笑为“迂”,认为君子小题大做,不识轻重。但要知道,天下许多不好办的大麻烦,常常都是从小处随便的人那儿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