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68200000046

第46章 广播剧(4)

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力求脱离陈旧地讲故事的套路,而用新时期的思想对其重新进行解读。像被评为全国优秀剧目的黑龙江台的《将军府》,表现的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拒绝汉武帝赐给他私人府宅的恩赏的故事。编导通过这个题材传达了带有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特色的历史观。

总的来说,新时期的广播剧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时代气息强烈,其积极的社会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2)传统形式广播剧日趋完美

所谓传统形式,就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戏剧式的结构形式,传统的音乐、音响运用形式。传统广播剧是我国广播剧的基本形式。在新时期,我国的电影、戏剧及小说都有观念更新的倾向,广播剧当然也要发展。但是,扩展观念、更新观念要由表现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不是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新而更新。传统形式广播剧有自己所擅长表现的题材内容,所以它并不陈旧。新时期的传统形式广播剧,其艺术的各个方面发展更为深入了。如新时期较早的一部广播剧《二泉映月》,就是将语言、音乐、音响综合得较有意境的广播剧。它用音响表现环境,剧中的音乐像是从主人公阿炳心里流淌出来的,这种写意的手法是广播剧艺术手法在传统中的发展提高。又如广播剧《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一部科幻题材作品,它用音乐、音响表现幻想中的环境、情景,是很有创造性的。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科幻题材广播剧。

(3)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新时期参与广播剧创作的人员猛增。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统计,截至目前,从事生产广播剧的电台有70多家,各个地区、风格迥异的编导创作的不同题材的广播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就以抒情来说,既有委婉细腻的《二泉映月》、《南宫玲霞》、《暖流》、《一座雕像的诞生》等;也有史诗风格鲜明或讲究情感力度的,如《史圣司马迁》,《向警予》、《秋瑾》、《黑骏马》、《解忧公主》等;另外,还有从平凡生活当中捕捉生活情趣、朴实感人的作品,如《爱迪生的童年》、《三个孩子去蛇岛》;此外也有《书记推磨》这种小戏风格情调的喜剧作品。

(4)新样式广播剧在探索中佳作迭现

1986年,中央台播出了系列广播报道剧《普通人》。该剧播出以后,就像一石击起千层浪,掀起了听众极大的收听热情,很快就收到两千多封来信。这部广播剧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吸取了新闻报道结构手法;二是无明确空间环境;三是把实录人物和塑造人物统一起来。

广播剧离开传统的戏剧结构,一般来说走向三个方面:一是趋向散文式结构,讲究诗情或生活情趣,某些音乐广播剧也属于这一类;二是走向心理结构,侧重人物的心声、隐秘的情感,较少有戏剧式的外部冲突;三是走向纪实报道风格。

此外,我国也在探索其他新的广播剧形式。如1987年获得国际“未来奖”的《减去十岁》,就是一部带有荒诞色彩的广播剧。所谓荒诞,是一种故意违反现实情态的写法。它把人们的某些幻想用现实形式表现出来,曲折地传达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由于它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变了形的反映形式,所以依然是时代的镜子。它同西方的某些非理性作品是不同的。

(5)广播连续剧迅速发展

《居里夫人》是“文革”结束后中央台制作播出的第一部广播连续剧,共8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台和各地方台的广播连续剧不断涌现。1986年我国的“丹桂杯”评奖就是专门选评广播连续剧。参加评选的有53家电台的60部作品(含475集),其中《瓜棚风月》、《我不是骆驼祥子》等20部作品获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系列广播剧以它独有的魅力占据了广播剧舞台,如上海台的《刑警803》、广东台的《关西人家》等。为什么在这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播连续剧会得到如此迅速发展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反映生活的需要,“连续”,当然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第二,广播连续剧的形式更能满足听众收听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它比剧场艺术、电影都有优势。运用这种形式,是广播剧工作者扩大广播剧影响的一种努力。广播连续剧采取每天固定连续播出的方式,具有故事性强、通俗的特点,受到更广泛听众阶层的欢迎。像上海台的《有特殊身份的警官》(11集),中央台的《居里夫人》、《夜幕下的哈尔滨》(长达35集)、《人生》及1986年获得“丹桂杯”奖的20部作品都拥有众多听众。

(6)古典题材广播剧在数量和艺术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

这类广播剧,并不是一般的历史题材剧目,而是从历史名著、古典戏剧或优美感人的历史故事当中选取题材制作的,是着重讲求文学性、欣赏性的,给人以审美熏陶的广播剧作品。代表作品如“文革”前的《杜十娘》,新时期又有《红楼梦》、《窦娥冤》、《陈妙常》、《桃花扇》等。

这类广播剧是用现代新艺术形式表现优美的古典故事,既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又有新鲜的社会气息,如音乐作品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类广播剧是对我国古典戏剧、古典文学的发扬光大,又是丰富现代人审美情趣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这种类型的广播剧在我国是有稳固地位的。

(7)立体声广播剧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是广东台于1981年录制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中央台在1984年先后录制了《海迪》、《红楼梦》等立体声广播剧。立体声广播剧一般是双声道的,它增强了声音艺术的表现力和独特魅力,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有较长远保留价值的古典题材广播剧《红楼梦》、《窦娥冤》、《陈妙常》、《桃花扇》等,都依赖立体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国第一部获得“未来奖”的广播剧《减去十岁》,运用立体声效果产生强烈的方位感、层次感,使剧情更明朗、更富于趣味。

总体来说,新时期的广播剧,在20世纪70年代活跃,80年代繁荣发展,它以数量和质量,以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自己的特色和美学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2.新时期广播剧事业的兴旺

新时期广播剧事业的兴旺发展,用几个数字、几个具体情况来表明就会很清楚了。

(1)开展全国性的经验交流活动

1980年底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剧交流会,成立了广播剧研究会,之后地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1982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有15部广播剧获奖。此后,全国性的广播剧评奖活动不断,名目增多。如1981年以后,中央台连续举办了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活动。1984年开始举办广播剧“丹桂杯”大奖赛,设有剧目综合奖,导演、演播、音乐、音响、录音合成、立体声效果、编辑等单项奖。黑龙江台的《序幕刚刚拉开》在首次“丹桂杯”大奖赛中名列前茅。

(2)广播剧在新时期走上了国际交流之路

《李自成闯石门寨》首次被译介到联邦德国播出。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在联邦德国举行的广播剧“未来奖”评选;1987年,广播剧《减去十岁》获“未来奖”大奖。

(3)广播剧的教学、学术研究活动活跃

在新时期里,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从1980年起开始讲授文学编辑业务课,涉及广播剧理论,后又确定专门开设广播剧课。北京广播学院最先着手进行广播剧史论的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怎样写广播剧》(宋家玲编)、《广播剧艺术论》(王雪梅著)、《广播剧论文集》(王雪梅编)及广播剧的选集若干种,为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1年,全国广播剧创作座谈会召开。

1984年7月,全国广播剧音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研讨了广播剧中有关配乐的学术专题。

1985年,全国首次广播剧音响效果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研讨了广播剧音响效果等有关学术问题。会上请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在这方面卓有成绩的从业人员作了重点发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1988年,“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著评奖”有四篇广播剧方面的论文荣获三等奖:马友骏的《声音蒙太奇是待采的富矿》、杨若声的《论广播剧音乐》、于卓的《论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王雪梅的《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

1990年,“第二届广播电视学术论著评奖”有三篇广播剧方面的论文分别荣获一、二等奖:王雪梅的《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思考》、戍雪芬的《论广播剧的听觉感受特性——广播剧基本特性研究之一》和陆群的《非剧化——广播剧发展的一种趋向》。

新中国的广播剧事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扶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其力度空前加大。早在1988年,广电部党组就已经批准开展广播文艺国家级政府奖的评奖活动,广播剧的这一奖项从1990年的“蜀秀杯”就开始了,要比其他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早四年。每年一次的政府奖评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播剧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1996年开始,广播剧被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第五届)。这一届就有《孔繁森》等13部广播剧作品(其中含连续剧和单本剧)获奖;第六届(1997年)有《地质师》等29部广播剧作品获奖;第七届(1999年)共有45部作品获奖;第八届(2001年)共有47部作品获此殊荣;第九届(2003年)共有25部广播剧获奖。广播剧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可以说为被其他传媒冲击得日渐不景气的广播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之陡然精神起来。

已经流失的从业人员重新组合起来,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编导队伍的培养,资金的相应倾斜,使得几乎被受众遗忘的广播剧艺术大喘了一口气。广播剧的从业者无不为之欣慰,并愿投身其中。

3.新时期广播剧理论的深入发展

广播剧研究在理论上的深化,择其要点如下:

第一,关于广播剧的本质特征问题,比以前更明确地认识到了广播剧不仅仅是一种“看不见的戏”,“用耳朵听的戏”,它是吸收了戏剧的营养,形成的一种“特定艺术样式”。

第二,对广播剧接受美学的研究深入了,在对听众的心理、广播剧内容与听众欣赏心理的沟通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第三,对广播剧的观念、艺术样式、表现手法等,展开了比较活跃的研究。对于许多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剧目,理论界和评论界都给予关注,总结其中的某些美学经验。

第四,对广播剧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技巧手法问题,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配乐艺术、音响艺术等都有一定的研究。

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在《喜听广播剧〈陈妙常〉》一文中发表了关于广播剧的重要见解,分析广播剧的美学特征:其一,广播剧更像“诗”,更有诗的感情;其二,广播剧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内容想得更多,把人的感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其三,它仅靠声音渗进人的灵魂,让人回味。这是关于广播剧美学特征的很深刻的见解,引起了我国广播界的重视。

新时期广播剧的繁荣兴旺是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取得的,是党的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推动,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是活跃的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推动。但是广播剧发展到今天,我们又感到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广播剧对生活反映的敏感性和深刻性还不太令人满意,在形式上创新精神、探索的勇气还不足。广播剧在日本和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都有专职的广播剧剧作家,有的成为著名剧作家,而我国专职的广播剧剧作家应当说是人数太少了。1984年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议上,上海台同志总结了他们初步打破关门办广播剧的局面。把广播剧的创作从编辑部、从电台推向社会,这是个重要的经验。从全国来看,广播剧的创作(主要指编剧)还并未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文学艺术家所关注、参与的事业。这是影响我国广播剧打开新局面的重要问题。一种文艺样式要赢得社会的极大热情,必须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激发人们共同参与创作研究、评论的热情等。在学术研究上,我国广播剧理论的创见还较少。我们学习外国经验仅仅是开始。

从广播剧的历程来看,广播剧的发展沿着“自律”上升,也受“他律”的影响。就其“自律”来说,我国广播剧脱胎于舞台话剧,产生后不久就有离开舞台剧的强烈欲望(这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当它的技术手段转成磁带录音技术之后,它似乎翅膀长硬了,独立的欲望就更强烈。它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对许多艺术营养(如小说、诗、纪实报告文学、电影等)都有所吸收,而在自身当中消化。特别是广播剧在注重研究声音艺术的规律和特定的受众接受心理之后,它独特的审美方式就更加明显了。广播剧的发展历程清楚地证明,它越来越走向相对独立了。广播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有独特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样式。

同类推荐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王志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浓缩了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地理常识,内容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之最、地理之谜、地理趣闻等,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地理书籍。希望本书能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加广博的地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地理给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后,按预先规定的绝对数额定期支付的。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热门推荐
  • 无赖大小姐:校草请别走

    无赖大小姐:校草请别走

    刁蛮可爱大小姐在学校遇到两个无赖校草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感动温情的青春纯爱故事。由一场胶水引起的大战,从此他们两风波不断。"宫子谦,我和你势不两立。”他是她的幸运男神,每次遇到他总会化危险为安,她对他的感情越来越深,但又放不下那个无赖的他,他们三人之间到底该何去何从?
  • 第一嫡女

    第一嫡女

    穿越而来的她,本想低调度日,过着米虫般的逍遥日子,可那群该死的嫔妃宫女非让她不好过,那本姑奶奶就陪你们耍耍!这一耍不要紧,为毛引来妖孽皇帝的日日关注?更过分地是居然提出要她侍寝?买噶,她凌乱了!
  • 红尘初装

    红尘初装

    红尘初装,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破国之仇,灭族之痛,下蛊之恨。原本,他注定要背负着仇恨,在阴暗中度过一生。直到,她的出现。她在师娘肚子里时,他被师尊收留。她出生那天,漫天大雪,冰封千里,也冰封了他的蛊毒。她开口说的第一个词是他的名字,满眼的笑,仿佛一抹光亮照进他灰暗的人生。她抓周时,什么也没抓,只是爬了好远,爬到他脚下,双手伸着要他抱。她学会走路时,便整天迈着小短腿做他的小跟屁虫。他虽早已学会御剑,却几乎从未使用。她会的第一个术法,是他经常逗她玩的。她幼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嫁他为妻。她及笄,他弱冠,她真正属于他一个人。他,杀敌,破军,一统天溪,世人皆知其雷霆手段,却不知他对心尖上那人的柔情腻死人。他始终,不曾放开她的手。
  • 绝色神医

    绝色神医

    她是青楼小老鸨,是绝色美人,是隐于市井的妙手神医。他是皇子,冰冷桀骜,一心周旋于帝位争夺之间。他是武林泰斗的接班人,他温润笑容之下的勃勃野心深藏不露。一生纠缠,一世牵绊。终究,是谁愿意为她弃江山而独爱美人。
  • 古荒邪

    古荒邪

    上古十大神器的聚首,是万年的等待,还是千古以来的注定。万年轮回,血腥飘摇,背负血海,只为伊人一笑。看一个被遗弃之子,如何仗刀快意情仇,热血破苍穹。
  • 逝去的光彩

    逝去的光彩

    消失千年的主神遗物再次临世,天族与魔族的战争将何去何从?所有发生的一切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巨大的阴谋?前进的路上,多少羁绊和艰难,最后的结局:毁灭?解脱?还是重置?
  • 侠岚之清风涟漪2

    侠岚之清风涟漪2

    一段新的旅程,一个新的身份。当红发少年赤冀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又会给玖宫岭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呢。失踪的辗迟,消失的上古侠岚这一切有什么关联吗?
  • 无敌大少的回归

    无敌大少的回归

    一个豪门少爷,因为遭到同门的欺负,因为在同辈人中最低的地位,毅然出门闯荡,五年而归,家族争相拉拢,他却起了报复之心,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为了我的公平而战……
  • 魔剑幻世录

    魔剑幻世录

    “火龙战体”随着亚瑟的怒吼,火焰如血液般从亚瑟的身体的无数毛孔内溢出,附着在亚瑟的身上和亚瑟的魔剑:帝龙上,并伴随着苍凉的龙吟声。此时亚瑟如火神降世,熊熊燃烧,被火焰附着的鲜红头发更显的妖异醒目。亚瑟剑指前方,嘶吼般的声音从亚瑟嘴里挤出:“天,都杀不了我,更何况是你!”
  • 修武神帝

    修武神帝

    幸运之子,天赋无双。看他如何武破苍天,晋阶成神。等级:武士,武师,武灵,武王,武皇,武尊,武圣,武帝,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