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良排队等候购买的,正是名为“盘飧市”的卤菜,而这店名就是取自于杜甫的这首诗中。“盘飧市”的招牌雅致,刚开业时,很多食客便是先闻其招牌,再到店里品尝各种卤制品的。所以这成都小吃的精髓,实为文化。离了乡土,便毫无意义。
这里的卤制品,用料精细,火候讲究,卤好的小货筋软适口,色香味俱全,见者无不食指大动。邓国良买了一些鸡翅、鹅掌、胗、肝等等,打好包,又骑上车,飞驰而去。
直至穿过了小半个市区后,邓国良来到了文庙前街的石室中学校门口。如今,这里已经改称“成都市第四中学校”了。他把自行车架起,掏出一支烟点上。待吸了一小半时,就看到一个身材挺拔、眉清目秀的男生走出校门,他连忙开口叫住。
男生转头看见邓国良后,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邓叔叔,您怎么在这里?”
邓国良也笑笑说:“叶成煊,我是专程过来请你吃饭的。”
春去秋来,花落花开。转眼间已到十八岁的叶成煊,正拥有着散发不尽的青春活力。而作为四中的学生们,更是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这也不由得他们不骄傲,当时的社会还是男女分校,进了四中的男生就如一只脚已经迈进大学的门槛,人人都要高看一等。而今天的叶成煊也分外高兴,因为他刚从华美女子中学回来。
中午的时候,他的班主任突然叫住他,让他帮忙送一份试卷去给女中的一位老师。叶成煊遵命前往,没想到却在女中大出了一回风头。他到了女子中学后,告诉传达室的门卫找某某老师,门卫便没拦他,让他直接上了教学楼的办公室。等他送完试卷走出办公室后,恰逢下课铃响,各个班级一下涌出许多女生,她们突然看见有个男生在学校出现,不禁大为惊讶,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叶成煊。
而叶成煊走下楼梯,走过操场,转头看看课室楼上,嗬!好多女生们正倚着楼道的栏杆,笑吟吟地从远处打量着他呢。他突然想起古代一个故事来,说晋朝时的美男子潘安驾车过洛阳城,引得沿途的妇女纷纷向他投掷鲜花。待他穿城而过时,车厢上的鲜花堆得满满的。叶成煊心里那个得意啊!他想,等上了大学,那就不用再男女分校了,想到这,他更有些盼望起考大学来。
下午放学,叶成煊见邓国良在学校门口等着叫他吃饭,倒有些意外。他想,邓国良一定是有事要跟他说的,但不知会是什么事?叶成煊对邓国良很有好感,因为这几年中,他可没少帮他们家的忙。想到此处,几年来的往事一下历历在目。
叶成煊记得,大约是在小弟成珂不幸去世后的一年,他们还住在温江。有一天,母亲突然告诉他要回成都了。叶成煊很高兴,毕竟在乡下待着不如在城里热闹。他哪里懂得,母亲决定搬回成都,也是无奈之举。
中央政务院不久前刚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新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出现了,这就是粮票的诞生。之所以用票证,是因为物资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只有城市户口的,才能每月按定量领到粮票。农村人口都是自己种地,待收成之后留出口粮,其余缴公。而如此一来,城市与农村户口的差异开始逐渐显现,到后期所有的政策更是向城市倾斜,在具有城市户口的前提下,才有机会招工、提干。农民们只有被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唯一的改变机会,大概就只有高考,或者参军提干了。
从此,中国城乡二元化制度形成。此后的国人,开始以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为骄傲。而很多市井之徒,虽然无才无德,一无建树,却只因为一个城市户口,就显得比乡下人高上一等。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黑色幽默!中国人民刚刚翻身得解放,可一个小小的粮票制度肇始,就让占据中国人口比例最多的农民阶级,又沦为下等公民。
许慧宜不能在农村待着了。好在叶成煊即将读高中,他们索性搬去了上南大街,回娘家住着。许家祖上留下的房子倒还宽裕,有相邻的两座院落。其时,许母已经去世,大哥许慧宽虽然对他们母子俩热心照料,可毕竟他自己也有一大家子人,公私合营后,每日也得朝九晚五,为生计操劳。
许慧宜内心颇感歉疚,虽比邻而居,她尽量少麻烦大哥一家。但许慧宜仍然没工作,母子俩靠着所剩不多的积蓄勉强维持生活。
自叶成煊和母亲搬回城后,二哥叶成溢时常回家,辅导他的功课。叶成煊感觉到,二哥上了大学以后,人变得不一样了。他不再像中学时代那般沉默,而时常会和弟弟高谈阔论。叶成煊很喜欢听二哥讲话。那日,做完功课后,兄弟俩一块儿闲聊。叶成溢说,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强调阶级出身了,简直就是狗屁!他们系里有一个教数学的讲师,就那么丁点儿水平,给他提鞋都不配,却因为出身好,竟然评上副教授了。这叫什么术业有专攻?还有,国家不早就公私合营了吗?家里的商铺、大舅的工厂,如今不都归国家所有了,我们还算哪门子资产阶级?要是这样下去的话,早晚,以前父亲置办下的家业,我还得把它要回来……
许慧宜正巧这时来到兄弟俩房间,听到叶成溢的说话后,吓了一跳。连忙推门进去,大声喝止。叶成溢略略不服,但见母亲神色严厉,不敢回嘴。
叶成煊此时已决意报考成都市第四中学。他还记得小时候,外祖母带着他从文庙街经过时,指着校门给他讲过的故事。民国年间,这里住着的都是四川有名的人物。连清代四川省唯一的状元,也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那时候石室中学古朴大气的校门,给幼年的叶成煊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惜到了五十年代后,成都市所有的中学,全部改成以数字命名。如川西成都女子中学改名为成都一中;川西成都中学改名为成都二中;华阳县中学改名为成都三中;石室中学改名为成都四中;成都市女子中学改名为成都六中;成都县中学改名为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改名为成都九中……
这时,四中在成都还是一枝独秀,高高在上。到1963年之后,成都市教委正式批准了五所重点中学:成都四中、成都七中、成都九中、川师附中、盐道街中学;自那时起,四、七、九之名,才开始并驾齐驱。
从此,这几所中学便成为少城子弟青少年时期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无论你上或不上,他都将在你父母的嘴里念叨着。几十年来,一直成为所有成都家长对儿女的寄望。
叶家子弟的国文水平,似乎带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天生就好。叶成溢在数学方面又给予叶成煊很大帮助,所以,叶成煊很顺利地考进了这所名校。只是,几年高中下来,叶成煊明显感到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窘迫。有一回,母亲甚至起了要去给别人洗衣服挣钱的念头,被二哥知道后,回家在母亲跟前大哭一场,说他就快大学毕业了,到时就能够分配工作,养活家里,这才劝住母亲。
后来,邓国良就出现了,他似乎和母亲早有过交往,跟舅舅许慧宽也相识。邓国良常常会给他们家送些吃的来,母亲本不愿收,邓国良总是说叶成煊正在长身体的时期,不能饿着了,硬要母亲收下。
这样,叶成煊青春期的发育才没受到影响,高二的时候,个头已超过一米七。而班里很多同学都因为家境不好,面有菜色。所以,叶成煊很感激邓国良。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邓国良还是他母亲青年时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