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93300000007

第7章 山东秧歌(3)

“渔灯秧歌”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传在鲁南台儿庄运河两岸。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3、渔灯秧歌的角色及舞步

(1)多样的角色

“渔灯秧歌”的演员有二十多人组成,有渔翁、渔婆、货郎、憨丫头、小姐,还有锣鼓配乐,其他人打着渔灯跟着鼓点走秧歌步。

(2)姿态曼妙的舞步

根据人物的性格,主要演员舞步各有不同,渔翁多用横跨步,动作利索;渔婆用小碎步,左右摇摆;货郎多用单腿退步,滑稽、幽默;憨丫头一般夸张地扭秧歌十字舞步,略自由,表现憨、傻的情态;小姐走小碎步,表现出一种娇柔的形态。舞蹈整体给人一种似在船上波动起伏的感觉。

4、“渔灯秧歌”的服装特色

“渔灯秧歌”在服装上更有特色,演员基本穿的是古装戏衣。小姐上身穿的是大襟绣花袄,下身穿裙子;憨丫头穿的是翻开的大花袄,表现出喜剧的效果。

5、“渔灯秧歌”的音乐表现

(1)“渔灯秧歌”主要的音乐运用

渔灯秧歌主要用击打乐。击打乐分里外场两部分:

外场是专门负责伴奏的人员,有五人,由大锣、小锣、大叉、小叉和大鼓组成;里场是扮演人物的演员兼乐手,有四男四女,四男演员演奏腰鼓,四女演奏小锣。

(2)“渔灯秧歌”喜庆欢快的曲谱

渔灯秧歌的曲谱包括曲调和唱词两部分:

曲调是喜庆欢快的传统民间小调,唱词不受限制。秧歌队演唱时,在外场的锣鼓收住,演员中的四鼓四锣可随唱词打出节奏。其中二人领唱众人应,也可每人唱一句众人应。

唱词一部分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谣,也有一部分是根据不同情况即兴创作,换词不换曲。

第五节花篮秧歌

1、“花篮秧歌”的历史溯源

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清朝末年,当地的村民经常要到三皇庙去烧烧香、拜拜佛,以求吉祥平安。不知是哪位村民发现庙里壁画上有十位仙女拿花翩翩起舞的图像,于是就有人模仿壁画上仙女拿花的样子,扎成十束花枝子,男扮女装地拿花扭唱起来,起名叫“十女鲜花”,也叫“花鼓子秧歌”。后来,艺人们又仿照荷花灯的样子,扎成花鼓灯,改名叫“花篮秧歌”。解放后,表演的换成了青年妇女,逐渐又增加了肩挑花篮、篮中扎灯,形成了现在这种端花篮和挑花篮混合表演的形式。

2、“花篮秧歌”的表演形式

“花篮秧歌”的演员少则40人,多则数百人,半数挑花篮,半数端花篮,场面十分壮观。表演形式有“串街”、“花场”、“献花”三种。

【扭花场】扭花场是“花鼓秧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队形复杂多变,有“龙盘柱”、“四门斗”、“单海眼”、“大盘城”、“十字街”、“里四外八”、“五角星”等五十多种。跑场的好坏常常决定着秧歌队水平的高低。

【小场】小场主要表演《十女献花》,由十名端花篮的女舞者在场中心表演,她们唱着“欢庆丰收年,十女来献花。咱给大家拜个年,问大伙可安乐?先问大爷都可好,再问大娘可安乐?全村的老少都可好,过年可快活?”等吉祥的歌词。

第六节柳林秧歌

1、旧时“柳林秧歌”的表演——四月庙会

旧时的“柳林秧歌”是一种娱神活动,每逢农历三月三十至四月底,临清都要举行规模很大的庙会。每到那时,邻近九座大庙的舞队要抬着本庙宇的神像同时出动,举行接驾仪式,然后进行游街表演,即“泰山奶奶出行”。在这一个月的“接驾”、“出行”、“进驾”、“送驾”仪式中,除了祭奠祖先,感谢神灵,还有庆祝丰收之意。祭祀时,舞队的“头行”是“扛箱子”抬着“奶奶”的“嫁妆”,“二行”是“架鼓队”,“三行”是“柳林秧歌”,随后还有高跷、龙灯、狮子、彩船、渔家乐等各种民间舞蹈。

2、旧时柳林秧歌的展示内容

旧时表演的“柳林秧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表现梁山英雄化装进城在路上边歌边舞的情形。二是展示攻破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的战斗场面。现在保留下来的仅是第一部分。“柳林秧歌”中的14个人全部扮成《水浒》中的人物,由吴用扮演“伞”,刘唐和李俊扮演“头鼓”,柴进和花荣扮演“二鼓”,顾大嫂和扈三娘扮“头锣”,孙二娘和乐大娘子扮“二锣”。武松和鲁智深扮两个“和尚”,金大姐扮“丑婆”,宋江扮演“老鞑子”。

3、泼辣火爆的艺术表现

“柳林秧歌”的特点是整场表演都处在泼辣火爆的气氛中进行,从开始的猛烈进入,到收场时干净利落,都渲染着激烈热闹的情绪。音乐伴奏的锣鼓点始终快速有力,而舞蹈中的舞步又要求扎实稳健。从而表现了梁山好汉搭救卢俊义的迫切心情,同时保持情绪稳定、掩而不露的状态。该舞具有动作快如风、稳如松的特点。

第七节青岛秧歌

青岛地区的秧歌主要是指胶州秧歌、即墨秧歌和崂山秧歌。它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1、青岛各秧歌在三种表演形式上的异同

第一是扭。十种秧歌十种扭,不扭不称其为秧歌。扭是秧歌最突出的特点。演出者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或激情似火,豪迈奔放,或如春风摆柳,婀娜多姿,表演者击鼓子,甩绸子,挥扇子,一切动作都围绕着“扭”字进行。其中胶州秧歌柔美舒展,富有曲线之美。扭时腰身前倾后仰,双臂轻摇,脚踏丁字步,先落脚跟,再落脚掌,脚步抬重、落轻、走飘,被誉为“扭断腰,三道弯”,在全国全省都负有盛名。即墨秧歌平稳大方、韵味隽永,崂山秧歌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都各具特色。

第二是唱。除了单纯地在行进中表演的秧歌之外,唱是秧歌的又一特点。胶州秧歌、即墨秧歌、崂山秧歌都是如此。唱的内容都与百姓生活和愿望密切相关。如庆祝胜利,喜迎佳节,盼望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传达男欢女爱等。就唱腔和伴奏而言,胶州秧歌比较完备,唱按曲牌来唱,曲牌有“南锣”、“打灶”、“男细腔”、“女细腔”等,以唢呐、笙和锣鼓等伴奏。跑场音乐也有曲牌,如“得胜令”、“水浪音”、“句句双”等。其他两地秧歌的唱腔和伴奏就略显简单一些。

第三是演。秧歌是自娱性的广场艺术。因而决定了秧歌在演出形式、手持道具、人物扮相等方面也有一些大同小异之处。秧歌表演四面有观众,跑场只能以圆形为中心进行。胶州秧歌跑场多采用“正挖心”、“反挖心”的程式,即墨秧歌用的则是“十字穿心”、“四门斗”、“疙瘩圈”等。在所持道具上,胶州秧歌用的是扇子、手绢、木棒,而即墨秧歌除扇子、手绢外,还加了拂尘、雨伞、货郎鼓等。在人物扮相上,三地秧歌也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活跃人物都是男扮女装,这种状况本是封建社会女人绝少出面使然,现在因男角能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而沿袭至今。其次是各地秧歌都有个领军人物,但外表性别和称谓却又有些不同。胶州为男性,叫“膏药客”、“膏药秆子”,即墨叫“老媒”,崂山叫“老妈”。其中崂山的秧歌常以踩高跷的形式出现,老妈头上缠着簪,手持长烟袋,高高在上地扭动着腿脚,令人捧腹。

第八节德平大秧歌

1、自娱自乐的农家娱乐方式—德平大秧歌

德平大秧歌是德平一带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用来庆祝重大节日和农业丰收的文娱形式。与其他各地的秧歌一样,“德平大秧歌”是农家人自娱自乐的方式,其布阵的方略、不断变化的队形、加上那不时出现的激昂与急速爆发的鼓点的节奏,使人们在乏力的农事之余有了对淳朴情感的最好的表达方法。

2、德平大秧歌的艺术特色

(1)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在德平一带传有“丁家村的鼓子、王连州的伞,赫(读hei)家的秧歌扭得欢”之说,集中体现了“德平大秧歌”跑、舞、歌三种主要形式。

(2)各具特色的参演角色

“德平大秧歌”是鼓乐、歌舞、杂技三者结合的典型,参加表演人员一般需60余人,其中有1台大鼓,1台小鼓,2个乐队伴奏,4个伞头,12个鼓子,32~48个彩角,伞头、鼓手、彩角服装各具特色。

(3)多种多样的表演阵容

在表演套路方面有四门斗、跑金台、龙摆尾、迷魂阵、四马弹蹄、跑五角星、剪子鼓等几十种阵容。

(4)壮观的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方面,“德平大秧歌”为大型广场秧歌,队伍庞大,场面壮观,表演豪放、粗犷。

(5)基准的表演动作

开场后,四个伞头同时表演,分四线行走,活动于腰胯间不停转动的华丽的秧歌伞在伞头手中和空中上下左右前后盘旋,娴熟的技巧让观众不得不赞叹伞头的成熟和干练;鼓子手相继上场表演,雄劲的鼓点让小伙子们风采尽现,彩角姑娘们手持荷花灯随鼓点扭起秧歌来可谓婀娜多姿。

同类推荐
  • 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创新中感受快乐、在教学中体验快乐、在培养中得到快乐、在沟通中享受快乐、心理健康永远快乐、爱学生的教师最快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我的大学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我的大学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名人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名人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讲述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与智者同行

    与智者同行

    本书精选富有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和哲理故事分类编排,为读者提供解决人生旅途中各种困惑的智者诠释,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热门推荐
  • 穿越成鼠

    穿越成鼠

    一名有为青年在因莫名停电事件,穿越重生在一只仰望星空被流星砸中的老鼠身上,得到一个残缺的系统,开始他异界修炼之路。虽然是老鼠,咱也有成龙成凤的愿望。虽然是老鼠,咱也不是谁想打就能打的对象……擦,好歹老子也是方圆十公里土地上的霸主,竟然要老子去给人当宠物……好了吧,你是老大,等我翻身做主人的时候,老子要收一千个人宠……虽然他拥有在这个世界上横行霸道的权力,让天下人敬仰,他心中依旧有一份遗憾——啥时候咱能成为真正的人?
  • 春华引

    春华引

    当魅惑天下的狐妖遇上了清心寡欲的和尚,和尚终究还是爱上了妖只是一的心已经被和尚伤千疮百孔了。她依旧爱着他,为了他她奉献了一切。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算计,阴谋他们会走向何种境地?(这个结局是并不完美的看不了虐文的同志们可以不看)
  • Medical Essays

    Medical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门赘婿

    帝门赘婿

    帝氏豪门,少年无双!掌控九处,凌绝世间。双亲绝命,家族无情,三年隐忍,龙潜深渊。再归时,执剑屠世家,西蛮王宫立坟冢。帝凌曰:我若为王,世无西蛮。不服?战!
  • 雪汐和缘

    雪汐和缘

    雪与汐,传说中,有一位人儿不知从何处而来,人们只依稀记得好似来自那个.........被称之为....的地方,她如慧星一般出现在,自此,帝都开始中如江湖一般热闹!!!!缘!如奇也!
  • 万法诛天

    万法诛天

    秦轩,一个当代的天才书法家,重生在一个儒家兴盛、道家衰败的大殷皇朝。作为儒家秀才,却是得到了道家传承,他该如何在只兴儒学的皇朝,扬道学,证道统?如何以儒家武学破虚空,以道家道法证苍穹,诛天际,灭苍穹?
  • 重生后成了大佬们的团宠

    重生后成了大佬们的团宠

    重生的标准套路是什么?林星繁振臂高呼:抢渣女的路,让对方无路可走!有花不完的钱,每天都在买买买!抱大佬的粗腿,做大佬的团宠,尽情造作放肆撒野。婚前的江少城睥睨天下:“呵,女人是个什么物种?甜宠?不存在的。”婚后的江少城殷勤献媚:“媳妇儿你饿不饿?媳妇儿你渴不渴?媳妇儿你爱不爱我?每日例行表白:林星繁,我爱你。”身为有钱有权的昆城第一少,江少城结婚之后在林星繁面前膝盖软得就没站起来过。林星繁:“坊间传言你和我的婚姻只是一桩交易?”江少城:“女王大人你别闹,我膝盖跪得有点疼,今晚促膝长谈聊聊人生?”
  • 霸爱独宠绝世倾城妃

    霸爱独宠绝世倾城妃

    他是北阅一棵仙草,她是北阅一株野花。他冷漠如斯,她顽皮可爱。他绯闻不断,她恶名连连。他霸道强势,她天真执着。为她,他冰山化身绕指柔。为他,她蛮女化身温柔妻。“娘子,父皇又让人给我送女人来了。”“关门放狗。”
  • 我在古代靠农业发家致富

    我在古代靠农业发家致富

    一朝穿越,两亩薄田,三间草房,家徒四壁没爹没娘,极品亲戚倒是一堆容颜没想到别人的穿越红红火火,到她怎么就凉凉了呢不是说空间在手,天下我有?可去你的吧,这空间就两亩地瓜,是打算给让我来古代卖烤红薯吗侯野一旁暗搓搓,谁家的小娘子,快到怀里来想娶老子的女人,是活腻歪了么?给媳妇儿挣钱,挣房,挣地位!娘子的秘密,不说、不问只求一辈子不挑明,你也不离开罢后来痞爷变侯爷,只是我一个人的侯爷
  • 士别十年

    士别十年

    《士别十年(精)》是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国内文学大奖得主尹学芸经典作品集,包括《士别十年》《李海叔叔》《转指甲》《阵亡》《祥瑞图》,写尽人世种种微薄的艰难与微薄的善良。这些小说取材领域特别广泛,跨越乡村与城市,涉及底层疾苦、体制生态与知识分子纷争。在看似不算宏大的篇幅中,于日常中见真知,刻画了各个生存环境中的世道人心,从中可看见一幅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城乡地区的家庭生活画卷。本书荣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真切揭示了人性沉沦蜕变的悲剧。《李海叔叔》,首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榜首,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是一部互相仰望着度过艰难岁-的两个家庭之间的人情往来史。《转指甲》叙写了小镇青年的传奇人生。《阵亡》是对于一个消逝已久的精神时代的祭悼与凭吊。《祥瑞图》写出了由一幅画所引发的人世与情感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