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施“细化”和“循序渐进”,在大致掌握工作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对应该做的事情进行具体的步骤划分。
在学习“四个技能”之前,先要学习本章的“认准目的”“了解内容”“考虑顺序”这“三个铁则”,而这也正是一切工作整理术的基石。
Rule是一切工作整理术的基石
“……的专家”这种表达一般是指某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其基石即基础技能,与经营者是相通的。这就是在章前页中所提到的将工作“细化”和“循序渐进”。
在“细化”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再加上开展工作时不可或缺的“听取”“传达”“分步”“行动”的技能,成为能够确实地取得成果的人(即商务专家),这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首先掌握“三个铁则”
记忆要点
想合理地安排工作,就要遵循认准目的、了解内容、考虑顺序这“三个铁则”。
将介绍作为一切工作整理术基石的思维方法。为了将工作“细化”并“循序渐进”,要在掌握了工作的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应该做什么。
为此,则必须学习“①认准目的、②了解内容、③考虑顺序”这“三个铁则”。
如果不能扎实地掌握这“三个铁则”,那么就无法良好地运用本书所提出的“听取”“传达”“分步”“行动”的构架和技巧。
只依靠性情和运气的话,工作的成果也是不稳定的。为了可靠地取得成果,首先让我们来掌握“工作的铁则”吧!
工作的铁则:目的/内容/顺序其一 俯瞰全局后“认准目的”
第一个铁则是“认准目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不对目的进行确认就立刻开展细致的工作,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例如,有一天,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上司给了你一些资料,并且告诉你“阅读一下,把内容进行整理汇总”,这时,你会怎么做呢?
课长:小T,下个月要提交给部长的报告书是要用来判断这个项目今后是否还要继续的。请根据长期效益,给出一个结论,能做吗?
一周后……
课长:之前让你做的那份报告书,可不可以加上下个月要进行的限时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呢?我想对今后项目的进展也是有影响的。
又过了一周……
课长:报告内容的草稿写好了吗?完成到什么程度了,能让我看下吗?啊?这报告书是什么啊?只写了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完全没写可以用来判断项目是否继续的信息。小T,这个根本就用不了嘛,重写!
大多数人应该会首先对这些资料到底写的是什么进行确认吧,然后可能还会问一下“整理的内容是做什么用的呢”。应该不会有人什么都不问便立刻逐页阅读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依据目的的不同,资记忆要点为了在不偏离对方期望的前提下自信地开展工作,你要牢记:不仅要在接到工作的那一刻,即使在工作暂停后又开始的时候,也要对“最初”的目的进行确认。
料整理的方法多少会有所变化。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情况哪怕变得稍微复杂一点儿,便会有人忘了这个思维方法。
例如,下面这件事。
小T是按照领导要求的来做的啊,但是为什么这些努力都白费了呢?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T失败的原因在于忘记了本来的目的而太过于专注眼前的事情。如果能够始终牢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可以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吗?
比方说在学生时代,一周后就是期中考试了,应该坐到课桌前好好学习了吧,但是往往会为了制订紧密的学习计划而浪费很多时间,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吧。
又或者,在年末大扫除的时候,找到了一本久违的书就开始着迷地读下去,结果大扫除基本就没什么进展,这样的经历也是有的吧。
就算埋头于眼前的工作,也要始终做到认准工作的目的。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在不偏离对方期望的前提下推进工作。
说说我自己吧,我总是很喜欢用“最初”这个词。
接到工作委托的时候,我“最初”会先进行思考。或者,吃过午饭或休息回来后“最初”会先确认下工作的目的。
如果养成这个习惯,你就能常常对工作的方向性进行修正,做到不偏离轨道地向前推进。
工作的铁则:目的/内容/顺序其二 深入研究“了解内容”
认准了工作目的,就能够掌握工作的全貌。接下来,让我们致力于第二个准则——深入研究“了解内容”——这一项的学习吧。
“工作”还是一块儿大疙瘩的时候无法着手具体的工作。比如说,即便把“增加收益”这个模糊的目标告知新人,大概对方也不会明白“该从哪里着手好呢”。
那我们就试着深挖一下“收益”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就会注意到销售额和费用之差一事了。这样就会明白要考虑“增加销售额”和“降低费用”的方法了。
“逻辑树”对我们把握工作的内容有所帮助。我经常站在“树”的顶端把握一下工作内容,然后把要素做成分解开的形状。
例如试着考虑一下“增加茶馆收益”一事吧。增加销售额的方法和减少费用的方法(切入点)就产生了变化,“树”的顶点设定得越详细,就越有可能进行详细的研究。
没有遗漏没有重复这样进行整理的方法,我们称之为MECE(Mutually Exd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在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之时,我会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MECE了。
记忆要点
将工作用“逻辑树”细化后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时,应做到为了让个别要素达到MECE而进行淘洗。
前面提到的如果把“增加茶馆收益”一事做成“逻辑树”,虽然已经把所有的因素都划分了,但是如果不把“增加销售额”作为切入点,而是致力于“改善服务”要怎么做呢?
试想一下可以列举什么。
试着做“逻辑树”的话,是无法说明“为什么改善服务与收益增加有关”的。
像这样如果切入点错误,进行MECE操作就会变得困难了。这样做的话,容易使对方产生“还有其他的应该考虑到的事情吗”这样的疑问,可能就会没有限度地追究各种可能性了。
正因为如此,为了更有效率地推进工作,用MECE进行整理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也有不使用MECE反而更容易理解的情况。
比如,要提高餐厅提供的商品的质量,则有食物/饮料/其他这样的切入口。虽说是很粗略的区分方法,但是如果食物和饮料已经占了销售额的绝大部分,其他的内容即便不进行细分,对工作也没什么影响。
将工作使用“逻辑树”进行细分后,用MECE进行整理,是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的十分必要的事情,让我们一起牢记吧。
工作的铁则:目的/内容/顺序其三 考虑高效率的顺序如果能够把握工作的目的,并能够将工作内容划分为更易操作的一些部分,接下来就只剩下上手工作了,这样的认识正确吗?
答案是“NO”。即便知道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当这些事情是复数。
1.从各个店铺将问卷单进行回收。
2.对回收的问卷单进行整合,分析内容后整合问卷的分析结果。
3.使用问卷的分析结果,在企划会议上进行演讲。
时,是有必要根据各个工作的前后关系进行组合“考虑顺序”的。这个便是“第三个铁则”。
无论是何种工作,都是有输入(工作中的要点)和输出(工作可以完成的因素)的。
比方说有的企业要求员工考虑“将在各店铺进行的顾客调查问卷的结果整合一下,在下次的企划会议上进行演讲”的工作。首先,对工作的顺序进行整理。
像这样,就可以将工作分为:1.从各个店铺将问卷单进行回收;2.对回收的问卷单进行整合,分析内容后整合问卷的分析结果;3.使用问卷的分析结果,在企划会议上进行演讲。
这样一连串的流程,如果能够分解为输入(工作中的要点)和输出(工作可以完成的因素),就可以像下图一样进行整理了。
记忆要点
如果使用“逻辑树”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将一个一个的工作进行细化。同时,绝对不能忘记是针对所有的工作,来决定好IPO和负责人的。
像这样对输入和输出进行明确后再考虑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的做法,称之为IPO。
IPO是指对工作流程进行整理的思维方法,如果用前面介绍的“逻辑树”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将一个一个的工作进行细化。同时,绝对不能忘记是针对这些所有的工作,来决定好IPO和负责人的。
使用IPO进行整理时,只有一点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的。输入和输出才是程序的内容能够清楚地进行的决定因素。至少,要按照“Who:负责人”逐个分配工作,如果不这样做,由谁负责执行就会变得暧昧不清,恐怕工作也会停顿不前了吧。
比方说,有针对部门内部的课题一览,“截止日期之前将各自的想法发邮件给小A”这样一项工作。工作负责人有10个,到截止日期时到底会有几个人给小A发邮件呢?
非常遗憾,半数以上的人都没有发邮件,很多努力去做但是没有得到回应的人,就会有“到此为止,剩下的就是对方的责任了”这样的想法。但是,为了得到回应,我们还需要下一步工作。
工作的负责人是复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就会淡薄,大家都在想“应该是××来做吧”。但如果分摊开来的话,如在“小B是1~5,小C是6~10”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很清晰地划分每个人的责任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