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过引入“生态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生态课堂的引入势必将更大范围的彰显师生的主体性。下城区经过数年的摸索,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倡导开展“生态课堂”的建设。在生态课堂的理念下,学生的义务与权利势必得到统一,教师角色势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情趣交融整体感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009年11月23日下午,下城区区小学英语教师齐聚一堂,与杭州各区县的教师们一起,围绕“情趣交融,创设多元语境;整体感悟,篇章整体教授”的主题,共同探讨小学英语篇章教学的有效教法与创新途径。此次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童话剧等方式,将课堂学习的权利还原给了学生。
英语童话剧可谓“小”节目,“真”生活。大成实验学校展示音乐剧片段The Sound of Music,明珠实验学校展示说唱Illnesses,东园小学展示课本剧The Wolf is coming,胜蓝小学展示课本剧A Big Orange。孩子们扮演剧中人物,大大方方地用英语对话,语音语调,身势语惟妙惟肖,博得了场内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与会心笑声。
英语学习的初衷就是让英语语言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学生通过饰演剧中各种角色来演绎生活,且通过这一活动将英语学习与自然习得建立起有效连接,从而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目标。
另外,来自东园小学的田远斌老师神秘异常地带着孩子们走进了Lucky or Unlucky的故事,故事语篇围绕一只快要失事的热气球以及气球上快坠落的Mike and John,要学生们边与老师做“幸运与不幸运”的游戏,边带着大胆的猜测与想象,观图、说故事,针对性地投入第三人称单复数将来时的学习,最后让孩子们结合图片将整个故事以小组、个人和全班参与的形式复述出来,达到整体感悟故事的效果。
来自青蓝小学的祝海燕以脑力激荡的“头脑风暴”开始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围绕In a dark,dark town这一主题,让孩子们在说词语,说句子,说片段中大胆猜测,最后每位学生叙说一个充满遐想的情景故事。授课教师从“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已有认知、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的理论高度实施教学。全面关注学生且高度有效的小组合作是篇章教学的精彩一笔。
1.学生权力的回归
生态课堂提倡义务与权力的统一,要求首先把生态课堂的主因子——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还给学生。所谓权利,至少包含如下五项权利。
(1)自由表达与展示的权利。从生态课堂的实际来说,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看法的权利是最为基本的权利。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之后,教师才能让每一个首席生态因子充分活跃起来,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2)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利。围绕学习内容与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等事项,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实现思想交流,方法互补,智慧碰撞,多元学习,多重提高。
(3)自选学习内容和安排活动的权利。生态课堂应允许学生走出自己不感兴趣的、已经学会的知识之外。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走出课堂。
(4)偶尔出错或“越轨”的权利。生态课堂尊重学生,尊重人权,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
(5)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权利。生态课堂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方式。只要这些权利落实到位了,学生在生态课堂学习的地位就得到了保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生态课堂不止呼唤学生主体角色的真正回归,同样呼唤教师主导角色的真正回归。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三点。
(1)由“老师”变成“导师”、“引导者”,教师成一名特殊的学生。没有这个角色的转变,主导因子就不可能为课堂的主体因子提供各种需要的、到位的、温暖的服务。
(2)教师退居“后台”。生态课堂的活动主题和展示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活动更多地应该退居到“后台”。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将过去教师自学备课的那一套教给学生,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者应该实践和掌握的。
(3)由“主讲”到“善喻”。老师不是“操手族”,也不是“无为而治”,应该做自己作为教师该做的事。教师应做到巧妙地引导而非牵着学生鼻子走。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学生权力的回归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生态课堂的建设就会成为可能,课堂这一特殊的生态场会在更大程度上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优质教育。
下城区江心岛中学——教育要引领,而不要迎合
构建生态课堂,是江心岛中学奉行的教育理念。陈锋校长认为传统的课堂就像一个暖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不会思考,不善提问,如同“盆花”。
“花盆效应”削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态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知识的舞台,也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电台,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媒介。
有些老师平时高高在上,不注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到要开公开课之前,就命令全班学生上公开课时人人都要举手,谁不举手课后就找谁麻烦,这就是典型的“蛙水”师生关系,需要时才想到要跳进“水”中,关键时刻才想到下达这样的命令。“其实,师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对话,平等信任,民主互尊的,应该变‘蛙水’关系为‘鱼水’关系,鱼永远离不开水,水能给鱼动力和灵感。”
为了让“生态”的教学理念渗入到江心岛中学的课堂,该校继“沟通你我他信箱”之后,又开辟了“教师工作坊”,利用教师个人网页的留言板,以网上聊天的形式,成为同学可信赖的伙伴;数学老师借用开心辞典、幸运52等综艺节目方式,对重点概念进行层层铺垫,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英语老师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硬环境,根据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的需要,采用分组形、马蹄形、V字形、弧形、扇形、圆形等课桌排列方式,增加生生交往和师生互动,避免产生课堂死角,成功营造了鱼水般的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应该重建学科文化,为孩子搭建一个理想的课堂!在理想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不愁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
教师‘教’得有效,学生也‘学’有所获。”作为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省特级教师,陈锋校长认为,应该坚持学科文化追求,结合学科的特点,通过情感陶冶、艺术渗透、活动参与和融通生活,创设和优化学科文化情境,为学生搭建起理想的课堂生活,改变孩子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将孩子从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才是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生态课堂的根本出路。
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标准化生产的零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一提抓教学质量,有的学校就把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把学生逼得死去活来,这注定是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该校在师生关系上力求合理的“民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种努力本身便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充分尊重。
——转引自浙江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