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鹰架俱乐部的发展列入三年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做到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并制定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鹰架管理制度,如《俱乐部章程》,《会员修身要义》,实行了《俱乐部奖励方案》、《鹰架小组活动指导意见》、《鹰架俱乐部评优管理办法》,等等,使鹰架俱乐部各项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对于教师成长、发展问题,学校始终坚持四大理念:也就是教师的成长需要引领,需要指导,需要交流,更需要静心研究。
理念一:教师需要引领
做法:借外脑,重学习
观念决定行为,鹰架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知识网络的重构。所以,学校借助外脑,邀请各类专家来校指导,通过思维碰撞,开阔视野,促进教师学习,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理念二:教师需要指导
做法:重教研,勤实践
光有理念,不会操作,那只是一句空话。
学校着力教研组建设,推出“教你磨课”主题活动,各教研组根据教研主题集体备课、轮流上课,精进水平。语文教研组被评为下城区先进教研组。组建教学“游击队”,到各班级推门听课,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议。每年举行“长寿杯”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并邀请专家、同行来校听课评课,指导有针对性,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快。期间校内有12人次参加过省级以上课堂教学展示和比武,其中全国级达5人次,市区级多达90余次。
理念三:教师需要交流
做法:讲人文,多互助
一个完整的人需要交往,需要情感。所以,鹰架俱乐部努力让教师在交往中学习他人,在快乐中超越自我。他们打破学科界限,年级界限,推行鹰架小组自主活动。小组成员自行组合,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开展自主活动。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全由各小组自行安排。活动要求有主题、有方案、有成效,期末召开交流汇报会。小组活动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
俱乐部开展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应更关注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教师辩论赛,“亲近人文”诗词朗诵会,开展了“我的成长碎片”系列活动,着眼于感悟和发现教师个人的成长,使个人经历成为大家的共同经验,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沟通中互相理解,互相关爱,让教师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氛围更加和谐了。
理念四:教师更需要静心研究
做法:找问题,重反思
前三者能够通过借助外脑,铺路架桥,创设环境等方式来运作,许多学校都在这些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教师作为成长的主体,如果缺少了自己静心研究这一关键环节,那么许多工作将会徒劳无功,甚至成为教师的负担。
那么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学会主动地成长起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呢?那就是引领教师走向研究的道路。“一点研究”可能就是一个切入口,一条有效的实施途径,他可能引领着我们把美好的希望变为现实。
基于这样的思考,于2004年3月,尝试在鹰架俱乐部中推行了“一点研究”这种基于草根式的行动研究。也就是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围绕平时工作中细微的又实际存在的“一点”开展研究,这一点可能是自己实践中最得意的、最成功的一点,可能是最困扰自己的一点,也可能是让自己失败的一点。就这样,俱乐部向教师发放了《一点研究需求调查表》,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响应。
在研究过程中,倡导老师研究什么就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就积累什么,把研究的过程与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把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就这样,教师们开始在研究的道路上起步了,尽管有过阻力,有过退缩,有过彷徨,但教师们还是执著地追求着。
一路走来,开展“一点研究”到现在已有三年时间,期间,有专家领导的诊断把脉,有科研部门的引领和扶持,有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渐渐的,我们惊喜地发现:学校的老师有了研究的目标,学会了研究的方法,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着,行动着,成长着。就仅2005学年,学校就有25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发表和获奖,其中全国4篇,省级4篇。对外交流讲座在省市级以上就有18次,其中全国级2次,省级7次。学校现有四个全国、省市立项课题,其中“一点研究”也成为市级立项课题。现在,全校教师参与一点研究的热情高涨,每学年确立的“一点研究”达五六十项,范围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反思一点研究,之所以在长寿校园里生生不息的延续着,可能与他的特点有关:
1.“一点研究”来源于教师自身。教师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从自己的实践中实事求是的找问题,解决问题,消除了对科研“高深空难”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带着自己的兴趣、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一点研究”服务于教学工作。老师就自己日常教学中关注到的一点,做深入系列的思考、整理和提炼,并将平时的上课、写文章、作课题三者统一起来,学有所用,研究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破解当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难题。
3.“一点研究”最终指向于人的发展。过程可能比结果更为重要。一点研究不在乎教师是否拿到大奖,他的课题是否能立项,在乎的是老师们是否找到了工作中自己最闪亮的一部分,或是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在乎的是老师们是否能将满腔的热忱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研究中,在乎的是他们是否在研究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在乎的是老师们是否凭借这小小的一点研究让自己的生命闪光,让自己的激情飞扬!可能这才是开展一点研究终极的意义所在吧!
至今,“鹰架”的独特优势和积极成果已初步显现。
长寿桥小学教师逐渐组建起学习型团队,提升了职业的专业化。学校教师有90余人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比赛中取得佳绩,占全校总人数的70%以上。学科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学生在省、市、区的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获奖人数达到了300余人。
在下城区2005年课题申报中,学校五项校级课题成为了区立项课题。仅2005学年,学校就有25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发表和获奖,其中全国4篇,省级4篇。对外交流讲座在省市级以上就有10余次,其中国全级3次,省级4次。省级立项课题《基于多维学习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获浙江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重构学习方式促进主体发展》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在校师生学习热情上升,人际氛围和谐,社会满意度提高,学校连续获得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杭州市模范集体、杭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杭州市满意度较高的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五节 激励创新
一、激励理论
激励即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根据激励手段的指向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激励方式。科研管理的外部激励就是通过改变外部影响因素来激发教师科研的工作动机。也就是通过强化职工劳动和工作的结果,以强化其劳动和工作行为。例如,工资、奖金、嘉奖等。教科研制度的内部激励是通过改变个体内在心理和知识水平或倾向来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也就是通过提高在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激励其工作动机的目的。教科研制度的外部激励主要用于满足教师的高级需要。
例如,荣誉和成就的需要,承认和尊重的需要,发展成才,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下城区对教师的科研激励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外部激励以正向激励为主,以奖励和引导为主,较少运用惩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以内部激励为主,因为对于教师而言,除了物质层次的满足之外,对于精神层面的满足,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对现实的教学和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加会尽心尽职地参与和钻研;三是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如果和内部激励结合不当,则会异化内部激励。教师的忙于发表论文,教师的为科研而科研等现象的产生,和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错位有一定的关系。
二、激励创新
可以说,下城区在提高教师科研内在需要上花了很大工夫,但是内在的激励需要和外在的奖励结合在一起的。外在的激励,目的不在于异化原来的内在激励,而是教师的内在动机得到更好的激发出来。
(一)鼓励教师参与科研,突出科研评选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我们对教师提出了科研的要求:比如:一星级教师必须有校级及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且在近五年内,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论文发表;在区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三等奖以上;在市级课件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以上。这些被认定的优秀教师除了享受由区财政专项拨款列支的津贴,定期到区内外学习锻炼、合作研训等优厚待遇外,还要承担“走校服务”,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培养、培训青年教师等义务和责任。
(二)开展各类科研骨干培训
比如:区级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无立项课题的科研积极分子培训、学校教科室负责人培训。同时,还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杭州市走进新课程系列活动、初中新课程研讨活动、学校德育与班级集体建设研讨活动、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等,共计百余人次。教育局通过选拔出“教科研之星”、“十佳科研之星”、“教科研先进集体”、“教科研先进个人”,表彰先进,带动全区。
(三)进行校本科研
基层校园在教育研究中心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校本的科研特色。比如:
长寿桥小学的“鹰架”俱乐部,青蓝小学的“科研俱乐部”,朝晖实验小学五年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细节培养,东园小学的德育研究,朝晖七区小学的新概念集邮,现代实验小学的“问题自我生成式”校本科研培训,星辰幼儿园的“南北幼教牵手互助”活动,天水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特色实践研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另外还有:青春中学德育导师制;凤起中学后1/3学生课题研究;光明中学课题引领教研组建设;景成实验学校研究性学习;风帆中学以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江心岛小学以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品质的实践研究;文龙巷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求知小学教育生态背景下的儿童积极生活构建;健康实验学校智障儿童社区化课程的支持系统构建;景成实验幼儿园父职教育;新华实验幼托园亲子园运作模式策略;东新实验幼托园互动主题墙创设;凤栖幼儿园0~3岁散居儿童入户指导;朝晖幼儿园生态式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朝晖五区幼儿园动手动脑园本课程的构建。
(四)科研促发展
科研带来了下城教育的发展。除了上述显性的教科研成果,下城教育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和教科研工作密切相关。比如:理念层面:以“生命观”为本质和核心,以教育多样性、公平性为基础的教育生态观,并以教育生态观为统领,提出了“三二一”教育发展目标。实践层面:直属单位体制创新;全国首创督评“一室两中心”的组织架构,及成立全国首家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名校(园)集团化办学中的嫁接办学、教育联盟、移植办学;教育文化年;特色品牌建设活动;市民大课堂;“携手1+6”系列活动;“三满意”创建活动等等。使科研的成果在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体现出来。
这些年来,下城区共有102项课题被省市有关部门批准为立项课题,68课题成果在省市成果评审中获奖,正式出版专著、参编教材或获奖的教师280余人次;在杭州市级以上的评比中论文获奖的教师900余人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中教学工作通过了杭州市首批专项评估,各学科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继续名列全市前茅。而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下城区着眼于科研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分不开的。当然前面的路还漫长,我们不能说,下城区的科研创新完全彻底地解决了在文章开头提出的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相信通过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收获总会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