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新校本培训方式。通过教师互助、短期辅导、反思教学等方式实现培训方式的创新。如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利用寒假、暑假举办短训班,针对本校教师欠缺的知识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省经费和时间,又紧密结合了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比较显著。此外,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进行深刻解构,使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因为反思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活动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而且是一个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用社会的、他人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做比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他人对自己认识、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过来认识分析自己的过程,是一个在解构之后又重构的过程,是一个在重构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行动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也包括对与之相应的潜在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还包括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所以,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能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逐渐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三、教师培训方式创新
(一)基于教育成长,构建培训基地
教师的成长路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经验式成长(自发的、粗放的、依赖经验积累与传递的、服从行政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自然成长);一种为学习型成长(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理论认识、学习他人经验);另一种为研究型成长(通过问题研究、开展探索实践、依靠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实践创新等途径发展)。
在多元化教师培养体系中,为强化教师专业特色和保持专业水准,落实专业功能和专业标准,需要建立定位明确、功能独立、协调有力、资源集中的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基地。与此同时,需要建立一支能够联系大学和中小学,具有将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与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结合起来,将深刻的教师教育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技术措施结合起来的教师教育队伍。
【案例分析】下城区教师成长工程
教师成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杭州市下城区全面启动“教师成长工程”,通过设立教师成长专户、开列教师成长“菜单”、建设教师成长基地,有效地激活了学校、教师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对在职教师培养实现了体制、形式、内容、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新突破,体现了众多创新点。
1.教师成长制度保障机制
为了落实教师成长工程,确保机制建设顺利开展,下城区教育局在环境、组织、制度、时间、经费等方面加以保障,形成一套良好的保障运行机制。
在培养机构与制度保障方面,充分发挥教育研发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利用教师成长基地举行各类教师专题培训班、各科教学研究班、先进教育技术、新科学知识学习班等。同时,建立教师联络小组制度、教师双周教学礼记制度、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制度、教师自培与外培制度,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制,将下城区先进的教育经验介绍出去,同时又能合理的引进区域外部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信息交流机制保障方面,通过各类信息载体,及时、动态地传递教育信息,建设区域信息交流机制,并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保障区域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信息畅通,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教师和教育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
在成长支持机制方面,尤其重视培训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落实好各级学校培训者培训计划,安排较高层次的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培训培训者的任务,使“培训者必先受培训”富有成效。此外,通过课题研究、培训反思形式提高教师的不断进步。为区域内各校长、在职特级教师开展了系统的培训课程、社区挂职、中小幼校际交流实践、校长沙龙、后备干部论坛等平台。
2.成立教师成长专户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区教育局按全区中小幼每个教师每年200元的比例,统一拨出专项培训经费60万元,设立“教师成长专项”,并为各校设立“教师成长专户”。经费由教育局统一调控,不直接拨到学校,但教育局将培训权下放给校长,由校长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培训。校长的任务就是负责将“教师成长专户”里的培训费用完、用好,以发挥最大的培训效益。
“教师成长专户”实行校长负责制、培训机构竞争制和教育局监督实施的管理体制。区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教师成长登记卡”制度,学习费用以学分为单位,每一学分拨学习经费5元,每半天学习为3个学分。学分由区属继续教育机构认定,范围包括校本培训、学历培训、新教师岗前岗后教育、教科研专题活动、新课程及其相关的培训、外出考察等。区属的教师进修学校、社区学院两家培训机构必须设法通过改革培训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教师参训,以最大限度地从各校的“教师成长专户”中划转资金。
下城区此举就像是培训者出“菜单”、受训者“点菜”、教育局“埋单”。实现了调控权、管理权、培训权的分离,即政府出资,把好调控权;校长统筹,花好每分钱;机构考核,收好每分钱,实现了培训机制、体制的创新。今后教师自己可以按照培训机构的培训“菜单”按需“点菜”,避免了以往“强制培训”的弊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从培训内容到形式都充分重视教师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培训的问题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3.开列“主食+杂粮”培训菜单
教师知识结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未来的教师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这给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为突破过去教师狭隘的以学科为主的知识结构,实现“营养平衡”,下城区教育局将教师成长菜单定为“主食+杂粮”。
所谓“主食”指的是学科教学的专业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操作性实践与指导等。为了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更加多元的培训素材,在科学的、权威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和“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建设性的、开放的、具有专业成长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课程体系,使培训课程不仅渗透着通常的思想观念转变和人文精神建构,理解客观世界和生命的价值、意义的知识及解读、阐释这些知识的能力的提高等,而且富于实践性和探究性,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提升,下城区成立了由教育研发中心负责的主食培训结构。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时效性,教育研发中心经常组织研究员以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的方式,对校园实施教师成长工程的需求信息进行调研,将信息作为部分参考。每学年初,中心通过网络公布各部门的研训菜单,供学校教师选择。中心各科教研员则围绕本学科分别组织学科培训和课堂教学研讨,通过集思广益,达到不断改革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同时,各科教研员还根据各学校的需求到学校做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和而不同”的倡导和对特殊情况的指导。
“杂粮”指的是综合内容,包括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即通用知识,教师职业所需的有关知识,即教师职业知识,以及时事政治、法律、商业、金融等有关知识和信息。主要由社区学院请各行各业的明星作专场报告。这些专家除了介绍本行业、企业和专业知识外,还谈自己有关行政管理、效率效益、人才培养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实现了不同思维的碰撞,许多教师能从此学习到社会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对自己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法的改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4.组建教师成长基地
下城区在区域内部分特色学校建立了教师成长基地,成为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的主阵地。基地采用区域、学校两级分层管理的体制,区域专门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负责收集信息、制定行到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等工作。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各有关部分、各教学基地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和推进成长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协调教学,人事、财务、宣传、后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基地建设服务。为了逐步深化区教师成长工程与教师成长基地建设,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科学评价机制。下城区教育局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质量轻负担为指导思想,借助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力量,增强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力度,研究制定科学评价学校、教师标准,促进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将教师的校本教研实效与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评星挂钩;投入专项经费,奖励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形成目标一致,互相学习,互惠共享,共同成长的优秀教师群体。
在空间安排上,提供宽松的活动空间和环境,让教师充满活力地去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培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供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
如对话课堂、讨论课堂、交流课堂、网络课堂,自修课堂、微观课堂、反思课堂、研究课堂、实践课堂、操练课堂、参观课堂、观摩课堂等。
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践针对性,包括课堂组织技术、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听评课能力、班主任工作艺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作共进能力等方面内容。
在形式安排上,改变以往教师培训的“老面孔”,采取“百花齐放”的创新形式。如圆桌式、马蹄式、对话式、活动式等培训课堂形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等学习形式,真正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品质,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适度竞争的、开放的、具有自我提高的继续教育机制,保证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培训方法,灵活培训模式
随着各种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师培训方法也不断出现。面对众多的培训方法,如何克服培训方法的缺点,发挥培训方法的优点,在综合培训的目标、时间、经费、人员数量、特质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培训方法、创造新的培训方法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培训方法的创新和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1.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
在培训中应该积极实践多种培训模式。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园本培训模式”等。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下城区幼教培训方法创新
下城区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学校特点,在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众多值得推广的有益经验。以下城幼教系统为例,在继承了传统教师培训优点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途径、新方式的实践,积极探索适合幼儿教师培训成长的有效方法。
在培训中,大量采用参与式培训,以小组合作头脑风暴为基本形式,为教师们创设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学习平台。通过这种多方位、多层次、多端口的互动参与式培训,教师们彻底改变了以往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性,提升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合作建构学习的最大价值。
在参与式培训中,强调多元表达。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理念与见解。如在进行《增强家长工作艺术性》的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们对家长工作的现状做了细致、生动的刻画,并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表达:有的采用小品表演;有的借助诗歌倾诉;有的则以漫画呈现……既增强了培训活动的趣味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多元才能及创造力,使大家在快乐中获得启迪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