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目前还在迅速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具体地说,第三次技术革命可分为六个阶段:1945—1954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和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1964年,是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1974年,是以分子生物、分子基因、微生物理论、基因工程为标志,人类进入了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1975—1984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1985—1994年,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1995—2004年,主要以纳米科技和生命科技为主。目前,高新技术的发展又将进入新的阶段。
逻辑型知识占据主流地位的最后一个具体的表现是,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强劲,越来越大。
在古代社会,科技作为一种隐在的力量作用着社会的发展,而且这种作用并不显著。进入近现代社会后,科技开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显在力量,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形态的变革或者说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种变革都是在科技直接的、有意识地推动下进行的,是古代社会所无法想象的。在古代社会,生产方式是小规模人力型的,生产工具居于次要地位,也几乎不变。进入近现代社会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取代了以人力为主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工具已经处于重要地位,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诞生了机械化生产工具,它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导致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解决了生产的电气化问题,使得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更为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智能型生产工具的产生,它使脑力劳动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使机械化生产开始向信息化生产转变,而且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
科技革命使生产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古代社会,世界普遍以农业为主。而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工业取代农业开始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纺织、冶金、机械制造、交通、采矿等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产业,也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随着内燃机、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以及新的炼钢方法和化工技术的出现,产生了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和造船等新兴重化工业,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这些重化工业逐步取代纺织等轻工业部门成为优势产业。如今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产业在广度和深度上再次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空间技术产业、海洋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蓬勃发展,其中信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群中处于领头地位,其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突破。因而,信息产业成为第四产业兴起的标志。并且,信息产业逐渐超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诸如商业、金融等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异军突起,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增大。总之,生产方式和生产形态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在高技术推动下,生产工具的变革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更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促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古代社会,由于科技发展缓慢,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一成不变,生活范围狭小封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非常贫乏。进入近现代社会,科技革命迭兴,使得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确立,使得生活资料以空前的品种和数量被生产出来,极大地改变、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电话和电报等的发明和使用,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造成的交通运输革命,使得人们不断超越时空的限制,彼此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生活空间开始逐步变得开阔。分散孤立的乡村生活开始过渡到集中、联系紧密的城市生活,或者说城市社会逐渐取代乡村社会。广播、电视和电影的发明和运用,各种报纸杂志书籍的出版发行,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不断深入,社会生活方式再次发生极大的变革。生产出来的物质生活资料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好,产品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环保。物质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趋于下降,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关注物质消费的质量。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方式。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空前的丰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娱乐方式如电子游戏、“卡拉OK”等纷至沓来,传统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得更精良、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报纸杂志书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出版发行,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发展自己,出现了电子图书馆、网络报刊等,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由于生产、办公、家庭实现了自动化,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幅度增加。休闲时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电子娱乐、跨国旅游等。休闲的目的不仅仅是恢复体力,更多的是用于发展自己的才能。便利的交通、便捷的通讯以及因特网正在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而因特网的诞生,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又呈现出虚拟化的特点。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专家能即时地指导远方的人们学习工作,也使得人们可以在家办公,还可以网上购物、聚会等。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更多样化,生活方式日趋网络化、电子化,生活空间得到空前扩大。
基于科技对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转变了对科技的看法和态度。在古代社会,国家并不重视科技的发展,甚至把科技当做末技看。进入近现代社会,国家开始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的发展。最显著的标志是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美国的科研经费从1941年的9亿美元,上升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50亿美元,再上升到1960年的136亿美元,再上升到70年代末的500亿美元,再上升到80年代初的800亿美元以上。2000年则达到了2280亿美元。日本的研发费用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0年的1.8%上升到1990年的2.99%,其中1987年的科研经费达到了680.1亿美元,超过苏联而跃居世界第2位。2000年则达到了1305亿美元。法国在1959—1967年间的科研费用年增长率达15%,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3%上升到2.2%。1987年研发费用为1198亿法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7%;1988年为1290亿法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1990年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联邦德国在1948—1949年的科学开支为8.52亿马克,1955年上升到15.73亿马克,1966年增加到88.4亿马克,1988年提高到597亿马克。加拿大地广人稀,但研发费用在1971—1986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2%,人均研究开发经费从60.4加元增加到280.6加元。苏联的研究开发费用从1950年的10亿卢布增加到1988年的350亿卢布;科研工作者的人均科研经费从1400卢布增加到6500卢布。正是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才推动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第五节新变革
进入20世纪末叶,人类历史上一场新的深刻的变革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就是信息革命。这场革命性变革可以和工业革命相比拟,甚至超过了工业革命。如果说工业革命把机器带入到这个世界,使社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脱出来的话,那么信息革命则创造出“聪明”的机器——电子计算机,使原有的机器变得“聪明”起来,即把微处理芯片嵌入到制造设备中,产生了各种计算机化的生产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同时,这些“聪明”的机器互联互通,组成一个巨大的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网络。它使社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把人从纷繁的非创造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与工业革命所基于的蒸汽机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不同,“信息革命是一场以电子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划时代的技术革命”,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先导和核心。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发明拉开了信息革命的序幕。自此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形成了信息革命的洪流。下面我们就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简要地说下这场信息革命。
微电子技术是当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基础的高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发明,其后集成度每隔3年增加4倍,特征尺寸缩小倍,即著名的“摩尔定律”。具体地说,集成电路初期仅能集成几十个晶体管,为小规模集成电路。而后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几百个晶体管。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集成的元件数达到了数万个,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芯片上容纳的元件达到了数十万个。1994年巨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集成度达1亿个元件。2007年集成度则达到了几十亿个元件。再来说说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以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存储器为主要特征,第二代以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为主要特征,第三代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特征,第四代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特征。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正在发展中。其中,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微处理器和微机,成为信息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微处理器自1971年被发明出来,发展极为迅速。最初为4位微处理器,如Intel4004。1972年研制成功了8位微处理器,如Intel8008。1973年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如Intel8080。1978年生产了16位微处理器,如Intel8086。1985年32位微处理器出现了,如Intel80386。1989年,Intel80486芯片问世。2001年英特尔推出Pentium4微处理器,速度为80486的40倍。借助于这些微处理器,发展出相应的微机,如286、386、486和Pentium微机等。在计算机硬件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系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操作系统的变化。DOS操作系统是最早使用的操作系统,不过,其操作指令复杂而又有严格的格式要求。1985年,微软首次发布了Windows操作系统。随后,相继推出了Windows3.0、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和WindowsVista。这些操作系统采用全图形界面和可视化操作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接着说说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产生于1969年,即ARPA网。1974年,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研究成功,消除了计算机互联的主要障碍。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核子中心开发出万维网(WWW)技术,并使之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90年代后,因特网(Internet)发展神速,把全球连为一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最后说下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有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卫星通信等。这里仅就光纤通信说下。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不受电磁干扰和保密性强等特点。1970年,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根有实用价值的光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用系统的光纤传输速率已从45Mbit/s增加到10Gbit/s,增加了200多倍。2001年底,40Gbit/s的系统已实现实用化。160Gbit/s速率ETDM和640Gbit/s速率OTDM成功进行了传输试验。
正如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先前的生产形态与方式、交换形式与方式、社会政治生活方式一样,信息革命对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生产形态与方式、交换形式与方式和社会政治生活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