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美相较,法国代议制的产生和巩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法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即三级会议。此时的三级会议还只是国王征税的工具。1789年,国王重开200年弃置不用的三级会议。第三等级代表以此为契机宣布三级会议为国民会议,成为法国现代议会的开端。法国大革命爆发两年后,即1791年,制定了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它规定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采用一院制的形式。最高行政机关作为议会的执行机关,由议会任命。但是,新建立的代议制随着掌权的共和派和君主派不断变更,时而一院制,时而两院制。直到1875年,重建两院制,即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至此,法国两院制才最终得以确立。法国议会有权创制法律和修宪,有权监督政府,包括质询、倒阁和弹劾的权力。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选举方式是不同的,国民议会的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每5年改选一次。参议院议员由各省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1/3。虽说法国两院都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以及修宪提议权,但是,由于人民主权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第三共和国以来,国民议会比参议院享有更多的权力。
代议制和选举制紧密相联,没有选举制就没有代议制。这是因为代议制政府的权力来自民众的委托,而选举是最好的委托形式。如果脱离了选举,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因而,选举制特别是普选制的确立与否决定了政府民主性的程度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程度。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于第二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它规定议会议员实行“自由选举”。但是,在1711年,议会对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作了严格的限制,使有选举权的选民只占成年人数的5%。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壮大,要求参与政治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1832年,英国对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它一方面增加了城市代表名额,另一方面降低了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但工人阶级和妇女仍被排斥在选民之外。1838年爆发了历时十年的大宪章运动,它极大地推动了普选权的扩大。最显著的是1867年英国又对选举制作了重大的改革,使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928年又制定了男女平等选举法,进一步降低了选民的资格。1948年修订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复票制,实现了“一人一票,一票一值”;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女公民都享有选举权。1969年,把选民的年龄降至18岁。至此,英国的普选制度才最终得以完善。
如果说英国选举制的演变体现了渐进性,那么,法国选举制则是经过资产阶级和旧的专制势力长期的反复斗争才得以确立的,表现出剧烈的波动性。早在1789年大革命之初,法国就宣布并实行了不受财产、种族、性别和教育程度限制的普选权,成为世界上最早宣布实行普选权的国家。但是,1791年的新宪法却规定,只有“积极公民”,即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人,才有选举的资格。这样一限制,法国2500万居民中只有430万人属于“积极公民”,拥有选举权。随后,在共和派和君主派反复较量中,普选权也经历了一个扩大和限制、实行和取消的曲折的过程。直至1875年,法国选举制才基本稳定下来。它确定只要年满21岁并且在选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男子就有选举权,不受财产和教育程度的限制。
到1944年,又规定男女公民只要年满21岁都有选举权。1974年,又将选举年龄从21岁降为18岁。总之,最早开始普选权的法国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才完善了自己的选举制。
与欧洲大陆不同,美国不存在旧的阶级势力。因而,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相对稳定,普选权也较早得到了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联邦宪法时,并没有对全联邦的选举资格作出规定,而是让各州自己制定选举法。这些选举法大多规定,唯有达到一定数量财产的白人男性公民才有选举权。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才取消了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大多数的白人男性公民获得了选举权。
1870年,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而被拒绝或剥夺公民的选举权,黑人也获得了选举权。1920年,联邦宪法修正案第19条又规定妇女和男子有一样的选举权。至此,普选权在美国基本得到确立。1971年,联邦选举法将选民年龄从21岁降为18岁,进一步完善了普选制。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普选制的确立,“大体上经历了严格限制选举权、逐步放宽选举权、形式上确立普选权三个发展阶段。发展总的趋向是:由限制选举制到普选制;从不平等选举制到形式上的平等选举制;从间接选举制到直接选举制;从自由投票制到强制投票制;从公开投票制到秘密投票制”。由于普选制的确立,参与竞选的议会议员和行政首脑需要奔走各地进行演说,以争取选民的支持。这需要大量竞选经费。而随着高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竞选中,竞选的费用变得越来越昂贵。以美国历届总统选举为例,1828年的竞选费用首次超过100万美元,1952年花了1100万美元,1972年约为1亿美元,到了1996年则增长到7亿美元,2004年的选举经费超过了15亿美元。
美国议员的选举也是如此。目前,众议员的竞选费用超过100万美金。参议员的竞选费用更高,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2000年竞选国会参议员时,一共花去2900万美元。需要说明的是,候选人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党的提供。
而这些钱又是通过政党向各垄断财团、工会和个人募捐获得。如2004年美国大选中,有150家以上的公司、工会组织和民间基金会,向民主党和共和党捐款1亿多美元,比20多年前多出近100倍。这不仅在美国,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是如此。总之,西方国家的选举离不开金钱,其实质是选举“金钱”的制度、选举“资本”的制度。
与代议制、选举制三位一体的还有政党制。如前所述,政党制是民主制的中枢。因为政党通过选举实现自己的政治意愿,政党通过议会将党派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政府是执政党的政府。
近现代意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它是在科技和生产力逐渐发达,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君主专制势力,在掌握和巩固政权、形成和完善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的。众所周知,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交换就逐渐突破地域限制并取得与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交换的广泛发展,使自由、平等的竞争成为必需。为保障这种竞争以及在竞争中获得的利益,新兴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反对专制和特权,要求参与并管理国家权力,而自由组织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团体进行选举是其最佳的选择。由于存在着竞争,使得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就必然组织代表自己阶层的政党,为本阶层的利益而斗争。并且,代议制也为资产阶级各阶层组建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创造了条件,使其在掌控议会选举和立法权上更有效、能更好地维护本阶层的利益。而议会外的阶层也组建自己的政党努力去争夺议会权力。同时,随着代议制的确立和议员选举的制度化,议员选举越来越不可能是单个人的事情,特别是竞选经费更是大挑战。这样,就不得不组织政治团体来参与竞选。
近现代意义政党的雏形可追溯至十七八世纪的英国议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以及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时出现的议员联盟。而第一批近现代意义政党的出现是在19世纪,它们是由各地的选举委员会联合成全国性组织后产生的。它们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党员,而主要是为本党候选人募集竞选经费。因此,这些早期的政党主要吸收一些有钱有影响力的社会名流作为自己的党员。这些社会名流对选民的影响超过了政党的影响。这种政党就是所谓的“议员党”。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就属于这类党。随着普选制的确立,政党开始组织、引导选民参与选举,并争取他们的选票以便把本党候选人选入议会。这种政党是“群众性政党”,如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就属于这类政党。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政党介于这两类政党之间。英国工党是这类政党的典型。它不直接吸收党员,大多以工会组织成员集体地间接加入党的组织,并由工会和社会团体等代表组成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指定参加竞选的候选人。这类政党还有北欧的社会党等。
由于西方国家的公民有组织政党的权利,因而政党数目都较多,形成了不同政党制度。以政党数目为划分标准,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制以两党制和多党制为典型,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法国则是多党制的样板。下面就具体说说两党制和多党制。
所谓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存在两个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其他政党无法与之竞争,并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之位,以此实现轮流执政。目前,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其中,以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最为典型。
英国是最早确立两党制的国家。自政党产生以来,英国就一直是两党轮流执政,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为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执政时期。辉格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主张维护王权。1688年两派共同发动政变,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至此,两派开始在维持现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轮流执政的宪法惯例。辉格党在1694年首开组成一派内阁的先河。1783—1830年,托利党执掌政权近百年。这一时期为两党制的萌芽期。第二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工业革命后,英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先的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而辉格党则演变为自由党。经过多次选举改革,两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保守党或自由党通过选举获得下院多数席位,即成为执政党,获得组阁执政权。下院最大反对党为法定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至此,两党制得到确立和完备。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至今,为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时期。由于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行为,鼓吹自由贸易的自由党开始衰落。同时,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1924年后,工党开始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从而确立了现代英国的两党制。
美国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其两党轮流执政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87年至1824年,为萌芽阶段。1787年制定宪法期间,形成了两大政治派别,即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人。前者主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后者反对中央集权,主张扩大州政府权力,保障公民自由。联邦党由于内讧以及亲英立场,到1817年已名存实亡。共和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美国没有反对党的唯一执政党。第二阶段从1828年至内战前夕,为形成阶段。在1828年大选中,共和党一分为二,即民主共和党和国民共和党。民主共和党由于竞选胜利而得到了发展,并正式定名为民主党。而国民共和党因连续竞选失败而渐趋没落。新成立的共和党开始在北部诸州取代由国民共和党演变而来的辉格党,并成为民主党的主要对手。至此,美国两党制开始确立。第三阶段从内战结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最终确立阶段。19世纪50年代末,由于在废奴问题上发生分歧,北方的民主党人加入共和党,而南方辉格党人则投靠了民主党人。随着内战的结束和垄断的发展,共和党和民主党得到了发展,也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基本稳定了下来。并且,轮流执政的格局也很稳定,1861年以来的130多年里,共和党执政80多年,民主党执政近50年。至此,美国两党制最终得到确立。
多党制主要表现为,多党并存,并且无一政党在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议席而单独执政,需要两个以上的政党组成政党联盟才能够联合组阁,获得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