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十月三日,在浙江音乐厅,作为浙江省首届艺术节的节目之一,浙江省缙云县婺剧促进会向杭州婺剧戏迷送上了一份节日大礼——新编廉政婺剧《却金馆》。从观众席上不时爆发的掌声,便是该剧成败的最好映证。
《却金馆》自从呱呱坠地之日起,便争议不断:用婺剧来图解政治,有没有艺术感染力?创作的音乐,有没有婺剧的味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人有幸在一流的演出场所耳闻目睹,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长两短”,虽不中,亦不远矣。
第一长,长在立意。这是一部新的《官场现形记》,编剧对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体察入微,借贪官温州瓯江知县梅天的言行,以古讽今,入木三分。梅天身为朝廷命官,自有俸禄,可是入不敷出:迎来送往,请客吃饭,需要钱;养有十三房二奶,买脂粉,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从老百姓身上来,居然连朝廷的赈灾银也敢贪墨,真是丧心病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不服怎么办?梅天上面有靠山——亲家锦衣卫指挥纪罡,帮他罩着,下面有帮凶——一帮如狼似虎的爪牙,帮他压着,将灾民当作暴民,关进大牢。偏偏碰到一个书生意气、软硬不吃的新任温州知府何文渊,当场退回梅天“孝敬”的五万两银票,并加训斥。于是,梅天改走“夫人路线”,得知何夫人喜欢弹琴,在师爷的带领下,将五万两银票塞入琴中,将琴献于何夫人。何夫人不明就里,付了琴款,收下了琴,却被梅天抓住了把柄。像梅天这样贪财好色、瞒上欺下、不择手段、拉人下水的贪官,现在的社会还少吗?观众看的虽然是古代的贪官梅天,其实是现代贪官的化身,所以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真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却金馆》不仅是丽水市反腐倡廉的“活教材”,完全可以推广到浙中西南整个婺剧流行的传统地区。
第二长,长在剧情。戏曲首先具有怡情悦性的娱乐功能,同时也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明太祖朱元璋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但是,戏曲在片面强调教化功能的同时,往往失之概念化、脸谱化、抽象化,缺乏感染力,失去娱乐功能,违背艺术自身的规律。在《却金馆》中,主要是正生和小丑戏,角色不全,如果剧情中矛盾和冲突不够,可看性不强,就难以吸引人。编剧在构思整个剧本时,一定是煞费苦心的,精心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冲突:第一个,何文渊自闯瓯江县衙,结果形成了衙役殴打朝廷命官的冲突;第二个,梅天在送给何夫人的琴中,塞了五万两银票,结果形成了拉人下水的冲突;第三个,何文渊和梅天先后向朝廷告发对方,监察御史和锦衣卫指挥两个钦差一起审问,结果形成了公正执法和徇私舞弊的冲突。在一个又一个的冲突中,把剧情带到了高潮。在近年来新编的历史婺剧中,《却金馆》的戏剧性,可能仅次于《江南第一家》了。
第三长,长在表演。虽然是临时组的班底,可缙云毕竟是名副其实的“婺剧之乡”,人才济济,不论是挑大梁的主角,还是跑龙套的配角,都很优秀、很敬业,况且特邀了浙江婺剧团著名的正生黄维龙出演何文渊,更是锦上添花。代表正义和邪恶的两个主角——何文渊和梅天,演得出神入化。黄维龙的做功到家,唱腔高昂,饰演的何文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演得比《辕门斩子》的杨六郎还要出彩;金一鸣的丑角也不逊色,饰演的梅天凶狠狡诈,阴险毒辣,丑态百出,曲尽其妙。一正一邪两个主角,仿佛两根擎天柱,把整台戏都撑起来了。此外,施得土饰演的师爷、汪光明饰演的灾民、申德宁饰演的监察御史,虽然都是配角,也是各尽其妙。
有了这“三长”,《却金馆》不愧是一部成功的廉政婺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却金馆》作为一部新编的历史婺剧,远没有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先前的争议,也并非空穴风。个人以为,还存在“两短”:第一短,乡土美不够。婺剧作为流行于浙中西南地区和赣东南、闽北地区的地方戏,地方特色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最能体现地方戏泥土芬芳的是唱腔,非常遗憾,《却金馆》的音乐据说已经有所修改,也还优美,但据我的直觉,婺剧味道还是不够浓。希望在优美的同时,更有婺剧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乡土特色。此外,何夫人的服饰非常靓丽,梳了一个松松的头,拖了一个长长的辫,穿了一身粉粉的裙,活脱脱一个大美女。可是,这个美女不像端庄稳重的官夫人,倒像一个年轻活泼的如夫人,或者是艳若桃李的歌姬,美则美矣,缺乏婺剧的个性。仔细查看比对《却金馆》的原始剧本,何夫人的形象没有这样张扬突兀,没有这样格格不入。这或许是导演二度创作之故吧。
现在的婺剧服饰蔓延着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追求惟美,美轮美奂,不论角色,不讲身份,连丫环也穿得像小姐似的,结果观众连主仆都辨不出来了。譬如《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三百余口,本来是人人劳动、粗衣淡饭、勉强温饱的节俭人家,族中每年给每个男人发一身衣服,每两年给每个女人发一身衣服,仅能遮体御寒,而我在视频里看到了一大群穿着华丽服装的丫环。
第二短,古典美不够。作为传统婺剧,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古典美。如果穿一身典雅的古代服装,说一口时髦的现代汉语,就不够协调了。戏曲是演给读书人、不读书人、老人、妇女和小孩同看的,语言的通俗易懂是第一位的,应尽量做到口语化。同时,为了体现古典美,有时也可用一点“如此”、“拜别”之类比较简单、人所尽知的文言。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家说你半文不白;用在地方戏剧中,却是恰到好处。在《却金馆》中,整个语言风格过于现代,缺少古典韵味,使用白话中的口语倒也罢了,偶尔还使用白话中的书面语甚至是时髦的专有名词。仿佛是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古镇,突然看到一扇铝合金门窗,显得格格不入。譬如,“浙南山水”不妨改成“处州山水”,因为古代浙江没有浙南、浙北的概念,而以钱塘江为界,以西、以北统称浙西,以东、以南统称浙东。
一管之见,未必允当,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