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注意树立家长的成功心理。认为教师和家长是使学生成功的两翼,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要做到四个一:一个目标,一盏灯,一张桌子,每天陪学生一小时。通过开设学生成功心理讲座等方法,使家长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方面,能统一认识和步调,变责怪埋怨为帮助鼓励,使学生尽快从心理上扬起求知的风帆。
(4)成功教育的成功。
致力于上述学生学习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的改进,使上海市闸北八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乃至思想品德和意志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普遍形成了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对照学校的情况是年级越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越低,而闸门八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到初三时学生的自信心已接近重点中学水平。这所在全区生源最差,学习合格率原来仅为30%左右的薄弱学校,1990年-1994年的合格率却上升到98%~100%之间,1995年以来又连年为100%.毕业生的六科总分已跃入全区上等水平。
成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注意,被誉为城市教育的希望工程.海内外教育工作者络绎不绝地前去参观考察,并请他们去作报告。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称赞: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并要求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
五、说长论短:专家评说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理论极待突破
1997年,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政策学习、经验交流上,还是在舆论宣传、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过这一年的努力,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很多地方,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涌现出一些先进典型。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些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不能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就停止改革的步伐,但是,要想使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完成基础教育的跨世纪转轨,就必须高度地重视这些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是重要的,但仅凭经验又是不行的,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呼唤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研究。
如素质、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学生素质、教师素质等等。这些基本概念是构建素质教育理论的要素,对它们的阐释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概念目前已经得到一些解释,但是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其它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很不清楚。正是由于这些基本概念不清楚,使得相当多的实践工作者搞不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影响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和方向。
(2)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目标体系。这种目标和目标体系,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又要体现跨世纪的时代性和未来性;既要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的科学性,又要体现建设一个高度民主、繁荣的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人文性.目前,素质教育理论在目标上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目标分类上,对于每一类目标的具体要目则研究不多。至于其是否具备了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等等的特征,更很少得到研究。比如,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特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究竟指什么,包括哪些具体目标,又如何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目标研究薄弱,必然地影响到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使得增减内容、调整结构以及诸如此类的做法缺乏总体根据。
(3)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来看,这个理论上的主渠道还没有成为实际上的主渠道。不少地方素质教育是在主渠道之外进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这个主渠道怎样搞素质教育研究不够,不能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例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应该怎样地使用教学语言?应该怎样地进行教学评价?
其根据又是什么?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有关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必将会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
(4)教育者素质的研究。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对各级各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学历上的要求,更是作为教育者的素质、素养的要求。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者的素质就决定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成败。这一点目前已经得到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识。而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质,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从理论上搞清楚跨世纪的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才能完成自己教育角色的转变。
(5)素质教育外部环境的研究。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必然要求整个社会的参与。对于一个地区和学校来说,它要求社区广泛的有深度的参与。在理论上,就要求重新反思家校合作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这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也是整个社区的事。国家教委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整体区域推进在实践上是正确的,但到目前为止,在理论上的解释不够。这个问题的研究,将会引起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革命性的变化,增进基础教育的活力以及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6)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
这个方面的研究既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关系的研究,也包括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如何发挥自己的实践效用,理论工作者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防止理论知识脱离实际,实际工作脱离理论指导,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互指责。这无论是对于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实践的深入都是不幸的。就理论上说,应该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其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改善关系,把他们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素质教育知识的社会学研究。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作为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作法是错误的。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作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才能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显性危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的显性危害可以列出很多条,但归纳起来讲,主要是:其一,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95%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其二,只重视智育(实为只重视考试知识的教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素质低下;其三,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应试教育的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的摧残上。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举行频繁的各类考试、按分数排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用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极大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有些中小学生承受的过重负担与压力,就像一个弹簧经常突然受到超过其弹性限度的外力作用,表面看来,这种外力去掉之后,此弹簧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其实,经常受到这种外力的作用,此弹簧的弹性已受到损坏,并逐渐老化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也正是这样,往往要过若干年以后,才能看到学生身心遭受摧残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3)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
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广大教师应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问题:
①要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所在。作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包括很多内容,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
其一,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就是教师要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而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它只注重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全体学生;只注重考试知识的教育,忽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注重应考训练,忽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其二,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如何看待与衡量素质教育的质量?我们认为,一要看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二要看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核心问题是把考分作为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认为考分高,就是质量高;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在应试教育下取得的考分是进行片面的知识教育的结果,它只是智育的一部分。我们所说的教育质量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三,树立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几个方面。
而应试教育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得多,课堂灌得多,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多;教育通过加班、加点、加压和应试训练,学生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就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因为中小学生80%的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衡量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要看他能否下功夫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