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乐小学有这样一件事,美术课老师彭进义给学生们讲《自画像》一课时,发现不少学生提前五六分钟便画完了,接下来便无所事事,注意力开始分散。
彭老师及时运用创造教育手段延伸课题,把学生引向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们画一个当我30岁时的自画像.话一出口,原本嘈杂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学生都瞪大眼睛望着老师。
随后,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30岁时,我可能是一个警察,戴着大盖帽;我可能是一位科学家,穿着白大褂;我可能是一名护士、空中小姐……这时,彭老师因势利导,把自己的长相和职业特征和学生们进行了比较,讲解了各行各业人员的个性、服饰特征,并鼓励学生们平时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情和衣着特点。短短的40分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像这样的例子在康乐小学还有很多。
创造教育,使教育由只灌输知识转变为以知识学习为基础,同时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们课前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创造教育也使教师从皱起眉头传授知识变为跟学生一起做游戏,千方百计运用学生们的右脑功能。如语文课注重发挥学生的左脑语言功能和右脑形象思维功能;数学课引导学生自己画想象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自然课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举办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美术课开辟左手画栏等等,激发了学生们勇于探索,大胆求新的创造精神。
(3)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学生。
康乐小学把学生活动划分为五块:课内活动、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而创造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建立了科技活动室,建起鸽子和兔子养殖角,开辟了花卉种植园,每周开展科技征答活动,学生必须读书、查找有关资料,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学校给学生们发放了科技活动卡,让学生们针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的事,展开想象的翅膀,找到解决的办法。五年级(2)班的学生兰晨亮就书包太重问题,想出了有趣的妙方:在书包上绑一只雨伞形气球,出门时打开按钮,气球便充满氢气张开,这样,书包的重量就会减轻许多。下雨时,可以挡雨,而当烈日高照时,又可以遮阳。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在枕巾四角装上按扣,防止枕巾滑落;用洗衣机洗鞋子;用机器搅碎饭帮助老人吃比较硬的食物;制造不倒翁热水瓶,防止热水瓶倒地炸裂伤人等许多点子。帮公交公司广告部设计候车亭,为特区工程公司制作我爱厦门,我爱鹭岛广告活动,由想象变成了现实,受到社会好评。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康乐小学创造教育的经验一经传出,很快便引来了各地同仁观摩取经,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等领导实地调研后,对他们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哲红校长表示,康乐小学有信心闯出一条以创造教育为切入口的素质教育之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4.鞍山市整体运作素质教育的显著效果
近两年来,辽宁省鞍山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强,素质教育现在已经成为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针对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形成的教育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鞍山市把整治教育环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战役.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严肃教育教学法纪、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不准擅自改变教学计划,不准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准进行频繁考试,不准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准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资料、乱搞竞赛,不准教师对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等,并作为教育内部的小立法,用以规范办学行为。全市很快建立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再塑了教育良好的形象,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扫清了前进障碍,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鞍山市重点做好五转变工作,一是转变薄弱学校;二是转变薄弱学年;三是转变薄弱学科;四是转变后进班;五是转变后进生。市里设立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每年500万元,采取资金配套、以奖代拨方式进行。建立了校际交流制度,从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选派校长、抽调教师充实到薄弱学校。此外,通过布局整体调整,采取改制、联办、合并、撤消等措施,力争到2000年前转变全部薄弱学校。在转变薄弱学年、薄弱学科方面,市教研部门开展分学科、分年级专题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在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优秀教师中开展了帮后进生、奉献爱心活动及讲奉献、铸师魂周六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已有8000多名党员干部、优秀教师与后进生结成帮教对子,成立帮教小组680个,使后进生转好率达到90%.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势互补,鞍山市实施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由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进行一帮一对口支教、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城区共100所中小学与农村100所中小学确立了对口关系。
鞍山市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破重点。一是学制改革。从1993年秋季开始,四城区(含两矿)开始实行由六三学制向五四学制的过渡。三县(市)也从去年秋季开始起步实行五四学制改革。二是课程改革。市里提出开全上足必修课、分类上好选修课、规范强化活动课的要求,积极建立并优化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为三大板块新的课程结构。按课程、分学科制定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为确保活动课程的落实到位,形成规范,市里制定了《活动课指导纲要》,出台了《关于加强活动课的几点意见》,并对全市活动课的时间、内容作出统一安排。
设立学校体育活动日、科技活动日、文娱活动日,并设立全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三是教材改革。开展了区域性欧阳代娜初中语文教材试教工作,并先后自编了乡土教材、实验教材共八种,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四是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开展教改成果推广月活动,编辑《优秀教改成果集》等方式,积极推广优秀教改成果,促其转化为大面积的教学效益。
现有市级以上重大教改实验课题百项。五是办学模式改革。在中小学倡导和推行规范加特色加示范的办学实验。目前全市已出现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色学校。在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在普教领域积极进行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因素的渗透。在城市初中进行了初三职业预备教育的实验,在农村初中形成了分流教育制度。
此外,鞍山市还加大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力度。1984年,在普及初中教育基础上,小学升初中实行对口直升,免试入学。1990年,初中升高中实行部分指标分配到初中。去年,又制定了《初中生学业考核与升学考试改革总体方案》,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与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适度分离的办法。在中招改革上,一是变以往主要考智育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核。全面考核必须达到及格,学生方可报考上一级学校。二是变以往的单纯的分数竞争为学校办学水平的竞争。实施重点高中招生指标60%分配到初中,并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的办法。三是变由过去的主考书本知识为知识、能力、操作技能全面考核。
实行了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外语听力、口语考查。政治考试把行为表现与实践能力纳入其中,按6∶2∶2比例记入成绩之中。对不及格者,不发毕业证书,不允许报考上一级学校。在考试改革上主要实行三个取消,一是取消小学一、二年级所有考试;二是取消中小学期中考试;三是小学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鞍山市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来抓。一抓师德,二抓能力,三抓科研,四抓管理,五抓待遇。制定了《鞍山市教师公约》,用以规范教师行为。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向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高玉兰、白金凯等5名教师的学习活动。及时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师岗位能力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上来。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基本功训练活动以及说课、讲课、评课的教学竞赛。坚持不补学生补教师,不考学生考教师,利用寒暑假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专业知识考试,去年暑假和今年寒假,两次对全市26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考试。此外,建立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考评制度。目前,在中小学已形成500人的学科带头人、50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
5.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
在福州,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几年前,市教委为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取消小学择优选送学生进重点初中的办法,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没想到,方案尚未正式出台,消息传出,全市哗然。一场酝酿已久的改革胎死腹中。
然而,仅仅数年,同样的初中招生改革方案今年出台后,在省电视台《大视野》节目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却有90%以上的学生家长对这一改革投了赞成票。
是今天的福州人望子成龙的心淡了,还是重点中学不吃香了?答案是:过去的薄弱中学现在办好了,家长们认为:何必让孩子去挤重点中学,何必让孩子那么早参加残酷的升学竞争。
社会的认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和成果。
(1)集全市之力,攻薄弱校之坚。
奋进中的福州基础教育如何取得薄弱校改造的突破,实现教育的平等性,始终是福州决策层关注的焦点。1992年初,福州市委、市政府发动了全市范围的振兴福州必先振兴教育事业的大讨论,在取得各界共识的基础上,福州作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把改造薄弱学校列入科教兴市规划,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一场薄弱校改造攻坚战。
同年初夏,福州市薄弱校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其时,市级财政预算盘子已定,为筹足第一轮改造的33所薄弱学校的建设资金,市委、市政府毅然停下了即将上马的市直机关办公楼等一批基建项目,挤出6646万元建设资金投入改造薄弱校工程。此后几年,福州在坚持财政预算安排优先向薄弱校倾斜的同时,又通过开征城市建设教育配套费、鼓励和引导华侨捐资、发展校办产业等渠道筹集薄弱校改造资金。
1993年元旦刚过,加紧进行中的福州薄弱校改造工程遇到了校园用地不足的困难。接到市教委的报告,市政府当即召开常务会议,拿出了一个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学校用地的方案,得到了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3月,这个全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保护学校用地的地方法规--《福州市保护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若干规定》正式颁布施行。28所薄弱校3445亩的建设用地被优先划定。
1996年,刚走马上任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学敏,亲自带领市五套班子领导走访最薄弱的福州40中学等学校,现场解决学校办学中的困难,提出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快薄弱校改造步伐的要求。由此,再次掀起了全市范围内更广泛的薄弱校改造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至1997年的6年间,福州仅主渠道增拨扶持市区薄弱校改造的建设资金就达2.3亿元,先后新建了6所投资均在1700万元以上、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中学,扩建、改建了2/3薄弱校的教学设施,扩大校园面积184.9亩。
今年,为了唱好初招改革重头戏,市教委所有领导到市区60余所中学调查研究,按照省定达标校标准逐校核准,制定出市区第三轮加强薄弱中学的工作计划。重新界定了23所市区薄弱学校,出台倾斜政策,制定40项具体建设标准,规划用三年时间使其软硬件全面达标,确保这些学校在2000年前全部办成达标学校。
市教委同时对薄弱校实行四个优先,即:优先配齐配好领导班子;优先挑选师范毕业生和引进的骨干教师;优先保证基建资金投入到位,优先按标准配齐必备的教学设施。规定师大20%毕业生,师专5%的优秀毕业生全部安排到薄弱校;每年为薄弱校补充师资230名,投入2000万元以上加强薄弱校图书、仪器、课桌椅及体音美器材设施;健全市区普通中学对口支教工作制度,16对32所重点校和薄弱校结成对口学校;同时定期对薄弱校进行评估,由市政府每年拨出50万元专款奖励达标中学。
(2)强教师素质之本,奠素质教育之基。
几乎是在薄弱校改造工程启动实施的同时,福州市教委就把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摆上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工程位置,确定了抓师德建设、抓培养培训、抓待遇提高的三个突破口,并多方采取措施,力促尽快取得成效。
1992年秋季一开学,福州市教委就召开了师德建设千人动员大会,在全系统中开展以赛管理育人、赛教书育人、赛服务育人;比廉政、比奉献、比态度三赛三比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1994年后,福州市师德建设每年一主题,先后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以园丁杯
竞赛为载体、五创五比为主要内容的群体创优活动;以讲文明、守规范、倡四有、正校风活动为载体的创无私奉献形象、敬业爱生形象、自尊自重形象、艰苦奋斗形象、奋发争先形象的树新时期教师形象活动。
1996年,福州以轻负担、优质量、高素质为主要内容,再掀实施素质教育高潮。市教委为此出台一系列规定,要求教师做到三严格、八不得:严格组织好教育活动,严格按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授课时数;不得使用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科书或练习资料;不得布置超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得经常搞统一考试,不得利用节假日补课,或变相搞有偿补课;不得随意拉学生参加各种庆典活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更不得把学习差的学生排斥在考试之外或逐出校门。
与此同时,市教委靠典型引路,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教师身边的先进人物。评选表彰了福州市十杰教师和福州市十佳青年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十五大代表郑捷等5位教师的先进事迹,组成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到各校进行巡回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