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辉武祖籍湖北西部的神农架。爷爷和奶奶挑着一副担子,两个箩筐,逃荒要饭来到这渭水河畔,落脚在一个小镇的破庙里。
1966年15岁的米辉武已是户县二中初二的学生了。初中毕业后,是升高中再上大学?是学文、学工还是学医?他还没来得及选择,十年浩劫
开始了。神州大地一片史无前例的混乱,到处是天真的激动,莫名其妙的派战。他想不通,疑惑不解,无法忍受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径,从此慢慢地逍遥起来。他把自己封闭在小天地里,采集些小草标本,学习中医书刊,贪婪地充实自己。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信仰,也不能没有自己的追求!这个追求应是干一番对人类有益的事业。
1968年10月底,来辉武约了几个要好的伙伴,去了新疆。
在新疆,他寻觅拜访百岁老人,询问他们长寿的奥秘,他采集中草药标本,向药农请教,记录本写满了珍贵的长寿经验,艰苦的生活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和精神的充实。
来辉武爱上了中药,爱得如醉如痴,有钱都花在买书籍、订报刊、买药方上。有时连家也不顾,甚至忘了妻子和孩子,早在1983年以前来辉武就是户县、咸阳一带小有名气的年轻干部。
1974年,平头布衣的来辉武,已是八中团委书记兼校办工厂厂长。以后先后担任了县委机要秘书、地区行政公署秘书。
他从中医古典著作中得到新的启示,会心自得地笑了。并自言自语说:中医学理论真个妙,说是治病,也是治世;为人治病,也为自己;可医肉体,也可医灵魂!
来辉武徜徉在祖国的医学宝库里,他在春秋《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中看到古人是怎样摄生的。他在唐代《千金方》、元代《格致余论》、明代《遵生八笺》中看到古人养生延年的论述,关于人的发育、成长、壮大、衰老的阐述,关于耐老、不老、增年、延年的药物、防病治病的论述。养生、摄生、道生,古代医学家主张适应环境,调摄精神,卫固身体,防避外邪。古人认为:医已病之病,为下医;医欲病之病,为中医;医未病之病,为上医。防病防老,延年益寿,就是大医之道。
人生百病,分为内病外病,人体五脏六腑之病称内病;体表、外伤、经络之疾,称外病。内病与外病,亦可内治,亦可外治。我国医药学理论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结为气为阳,味为阴.薄气者入阳走表,味厚者入阴走里。内治者,服药须先入胃,经消化道分别清浊再输送到全身。药物之糟粕不能入于经脉,能入者乃是药物的气味。
来辉武的思绪在祖国医药学的病因病理中游转,对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的认识清晰了、明朗了。
他在先人遗留的《山海经》、《楚辞》及著名医药学专著《中藏经》、《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外科大成》中,看到了药衣疗法、药被疗法、药榻疗法、香佩疗法及药枕疗法等文献资料后,坚定了他的信念。
沉寂的夜,窗外是咸阳古道。渭水河畔,头道塬,二道塬,望去愈显苍茫,一首孩提时的民歌在耳边响起:
哎个姑娘来俏生生,红袄袄,红兜肚,毛茸茸的黑眼睛。
……曲调在夜空中盘旋飘荡,红兜肚三个字却落在来辉武的心上。他想起孩童时兜肚上还绣着蜈蚣、蛇蝎。捂在肚脐上,能遮风防寒。他从药碾中倒出碾好的清香药粉粉,小心翼翼地装进白布中,缝成一个兜肚。这兜肚长不过一尺,宽不过半尺,厚不过三分,重不过三两。他撩开自己的衣襟,把兜肚捂在肚脐上。热乎乎的感觉和贴膏药一样,戴取方便多了。
他说,抓住元气,抓住内病外治,抓住四气五味和神阙穴。这都是从祖宗遗产里挑拣出来的。他不过把那些东西揉了揉,搅了搅,变了变花样。他说得太轻松了,发明、发现是创造,综合是更高层次的创造。关键是药物的配伍要十分严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不但不能治病,还有危险。
内病外治的红兜肚诞生了。
红兜肚是来辉武总结了500多位百岁老人的长寿规律,综合了500多年来长寿的秘方、验方、民间药方,由50多种中草药研制而成。巧合的5,还因为它的发明者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5,又是农历5月初5生日。阴阳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五官,内有五脏。手、脚有五指。5!5!5!美好的象征。来辉武把他发明、创造的小裹肚起名叫505神功元气袋.
经过数百万名患者严格的使用,他们赞誉505为神奇的裹肚、传统医学之结晶、怯病强身之瑰宝.有人说这是医学的奇迹。他嘿嘿一笑,他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元气袋?它扶正培本,平衡阴阳。他看重的不是奇迹,而是疗效显著,能减轻病痛。
505药袋子神了,奇了。
1990年4月,在北京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上获《神农杯》优秀奖;1991年5月,在法国巴黎第82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获发明铜奖;1991年6月,在美国纽约第14届世界发明家博览会获发明家奖;1991年11月,在泰国曼谷获中国星火计划项目展示会金奖;1992年1月,在印度尼西亚获金奖。
1992年5月,中国星火计划成果在墨西哥展出获金奖。
奖、铜奖、银奖、金奖、大奖36项奖。他珍惜它,那是社会对505和来辉武发明创造的尊重和认可。
来辉武说:患者是我的上帝.
他,为了给他的上帝奉献一片爱心,竭尽一片痴情,就像青藏高原藏民朝拜喇嘛活佛,历尽艰辛,翻山越岭,一步一叩首那样,熬了20多个春秋。他说是爬山,就像脚蹬祖先遗留下来炮制中草药的药碾,那铁铸的药碾如一弯月牙,他两腿使劲地往前一蹬,碾滚上去了。他两腿一松劲,碾滚下来了。上去了,又下来……他爬上一个陡坎又一个陡坎,爬过一个高坡又一个高坡,多少个陡坎、多少个高坡,就像他当初怎样想起搞505一样的说不清楚。他爬上去了,又滑下来,爬呀爬,又爬上去了,一步一步地爬,终于爬上了中国医药光彩瑰丽的峰巅,采来一枝五彩的鲜花。向他的上帝奉献出一份厚厚的重礼--505神功系列产品。
三、专利发明:智慧与韧性的结晶体
专利发明,不同于一般的小发明,其发明必须是以前人们所没进行过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开创性的。这样的发明自然也是最不易的。有的人认为:只要我多读几本关于创造发明的书,多掌握些发明的知识,我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大发明家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过于天真了。事实上,没有哪一项专利发明,不是发明者殚精竭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之后才取得的。
1.东方魔水的诞生之路
上海外滩,行人如鲫。一位秀发如云、身材苗条的少女却有些步履沉重的她漫无目的地走着,黄浦江畔的景色仿佛与她无缘。
忽然一阵江风吹来,当她下意识地捂住头发时,已经晚了--一头秀发被风吹落在地,她的秃头出现在众人面前!
哈,女秃子!旁边无聊者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尖声笑道。
那少女狼狈万分,她一手捂住光头,一手从地上抓起假发套,飞也似地哭着跑开。
回到家之后,少女不吃不喝,只是一个劲地哭,趁人不备,她竟跑出门外要投河,幸亏被家人拦住,才没有酿成悲剧。
一个偶然的机会,少女的父亲听说浙江乐清县向东乡泥羊村有位名叫赵章光的医生在治疗皮肤病上小有名气,不但疗效不错,而且很负责任,便辗转打听着来到乐清县泥羊村。
在一间破旧的农舍里,一家人见到了赵章光。这位乡村医生身材瘦削,却显得精力充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坚毅的目光。他说起话来态度不急不躁,十分和气。只是长期地劳累,使人能隐隐感到他身上的一丝疲惫。
赵大夫,请您想想办法吧!那中年汉子急切地说:我女儿18岁了,几年前一场大病后成了这个样子。为了治她的脱发病,我们去了许多大城市,也花了不少钱。可是都没有办法。赵大夫,您就救救我女儿吧!
少女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望着这一家人期待的目光,赵章光沉默了,像这样的事情,他碰到的已不是第一次了。
每一幕悲剧都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一声声饱含希望的恳求,使赵章光这个初涉杏林的乡村医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天底下有这么多内心在流血的脱发患者,不能解除他们的痛苦,我还算什么医生!血气方刚的赵章光,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默默立下了誓言:治秃。
我一定要让患者拥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促使赵章光这位乡村医生开始了他艰难的探索。他几乎没顾上去想结果,便把自己的青春韶华,自己的生活乐趣全部系在了那桩神圣的事业上。
他有意识地收集起有关资料,并热情而认真地接待每一位求治的男女老幼,仔细观察、询问,对致秃的因素不断地琢磨、探索。他相信,只要一门心思钻研下去,秃头肯定是可以治愈的。
赵章光认真细致的研习药书,分析病例,探究病理。最后,他得出一个别人忽略的问题:精神紧张也是脱发的重要原因。
白天,他背药箱,走乡串岭,搜集流传在民间的偏方;夜晚,他点灯熬油,查阅医书,在古今防秃治秃的配方中遨游、筛选……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南齐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朝《外台秘要》、明代《本草纲目》、清朝《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等书籍都曾为他提供灵感与启发。
他凭着自己的感悟,将古方反复甄别、比较,加入自己选出的特效药,组合成一个个新药方,并配制成几种药水,开始尝试为患者治疗。
六个春秋过去了,试验进行了80次、90次、100次,赵章光仔细记录着每一次的药剂用量、用药感觉、锲而不舍地努力着,成功女神终于被这条硬汉子感动了。
一天清晨,赵章光还没有起床,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好友林甲奶兴奋地喊着:章光、章光,我的头发!你看我的头发长出来了!赵章光冲出门外,望着甲奶满头的新发,这个倔强的乡村医生流下了滚滚热泪。
赵章光曾对人说:究竟失败了多少次,试验了多少次,老实讲,我也没有详细记录,100次失败只是个大概的数字,那时候经常失败,碰得眼冒金星。但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个脾气,认准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当然,也不能蛮干,还要动脑筋。
赵章光将他研制成功的这种治疗秃头的药水命名为101,这数字不仅记录了他数年如一日默默吞咽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涩,也表明了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为更多的皮肤病患者解除痛苦的决心。
他的初衷很朴素,很实在,他并没有料到这项发明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没有想到这项发明解决了一道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从泥羊村走向乐清县城、走向温州、走向杭嘉湖、走向郑州、北京,最终走向布鲁塞尔、日内瓦、纽约……
2.不知疲倦的发明家伯斯艾
伯斯艾的童年是穷困的,青年时期也充满艰难。从小他就懂得要上学就得自己赚钱。他为邻人剥畜皮,打杂,给厨师当帮手。这些活又脏又累,连成年人都不愿意干。
他上大学后,为了交付学费,几乎天天早上到池塘边捕青蛙,卖给动物园喂蛇;晚上,到田里捉田鼠,卖给哥伦比亚大学做试验,后来,连这些也不够了,他好不容易在美国生物研究所找到搜集标本的工作。可是,这工作要求他每年春天、夏天和秋天都要在野外度过。这意味着他无法继续求学了。就这样,他终于离开了学校,走向了广大的社会。
等待着伯斯艾的,却不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在密执安州北部的冰天雪地里,曾留下他孤独的足迹。他在那里捕狼,一个人和数百只狼搏斗;南部的沼泽地区,也曾是他跋涉过的地方,捕捉那里特有的蜥蜴。那些日日夜夜,是他时时准备以生命为代价度过的。
大海的深处是多么阴暗啊,可是大海的上面,却有那么璀灿的星空。人生的旅程也是这样,有时阴霾四起,有时却是阳光灿烂。伯斯艾想到这里,脸上浮起微笑,他想起妻子尼莲娜,他们一见倾心相识两个星期就结婚了,婚后有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妻子的体贴,女儿的爱戴,抵偿了伯斯艾30年的艰辛困苦。对于命运还有什么索求呢?
不!伯斯艾微微地摇摇头。尼莲娜说过,自从认识他的第一天,就感觉到他的身上有一种追求的力量。这力量在我心里。伯斯艾喃喃自语:我总不能满足,不能安于现状。也许,这是从小的艰难塑造给他的性格吧。
伯斯艾站在海边,并不是在这里消闲,他喜欢大海,海像他自己的命运。现在,他站在这里思索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他有志于搞出冷冻机,加工速冻海味。他做过多次试验,曾办了一个通用海产公司。但是,他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买鱼做实验的钱都没有了。
昨天晚上,尼莲娜劝慰他说:虽然已经借了不少债,但是试验还得做下去,中断了不合适。伯斯艾心事忡忡地说:已经好几年了,眼看家里没有什么钱了,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你和孩子们。我们吃点苦倒不算什么,可是……尼莲娜没说完,伯斯艾就大声说道:不成!不能让孩子们吃苦,孩子们的权利是享受童年的欢乐,过早经受苦难是剥夺他们的天真!
尼莲娜又一次感到丈夫苦难的童年在他心里刻下了多么深的伤痕,尽管他是个强者,但灵魂的深处依旧有脆弱之处。
夫妇相对黯然。最后,伯斯艾振作起精神,说:我将尽力去做,我相信能够成功。
现在,伯斯艾在码头上徘徊了几个钟头了,一个方案在他心里逐渐成熟起来,他向停泊的渔船走去,他准备向船长们求助。他们终年出没大海上,每捕到一船鱼都要经历平常人难以想像的搏斗。然而,他们的鱼往往只能在大港口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因为不能保鲜,所以几乎是一船大鱼连成本也赚不回来。他有信心说服这些船长,一方面,他的发明将直接使他们受益;另一方面,他相信他们,这些和大海一起生活的人们是粗犷的,也是深沉的。帮助求援者,是他们引以自豪的。
伯斯艾找到了几个渔船的船长,他们围坐在一条大船的甲板上,听伯斯艾谈他的计划。他说,这几年自己一直致力于速冻机的研究,已有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最近,试验已难于维持下去了。
船长们都认识伯斯艾,也听说过一些伯斯艾的轶事,比如:做起试验就像傻子一样入迷等等。伯斯艾几乎天天都来买鱼,他们都觉得他是个厚道的主顾,他只要新鲜的鱼而不计较鱼的大小。所以,看到伯斯艾欲言又止的样子,船长们都笑着问他:我们早就听说你在研究速冻法,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法子有什么用场。
大家知道,这里的鱼的价格比运到内地的要贱三、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六倍。我看到由于夏天气温高,你们不得不把辛辛苦苦打来的鱼廉价出售,心里常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你们减少损失。
伯斯艾接着说:我的理想,也就是我正在着手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鱼的鲜度,如果成功了,不也是大家的成功吗?新鲜的鱼运到内地,价格对大家都有利。甚至还可以把鱼运到别的内陆国家销售。我真想看到这一天。
请你说出来,我们能帮你做什么?船长们倒是爽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