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类:
[1]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美]拉尔夫·泰勒着,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日]佐藤学着,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傅建明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袁振国着:《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王思震着:《教师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英]邓尼斯·恰尔德着,蔡笑岳,等译:《心理学与教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徐勇,龚孝华编着:《新课程的评价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傅道春着:《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彭钢,蔡守龙主编:《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刘旭东,张宁娟,马丽编:《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19]董洪亮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王坦着:《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21]马兰编着:《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李远蓉,朱霞,邓磊编着:《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9]朱永新主编:《创新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0]陈永明,王荣德着:《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32]刘捷着:《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傅道春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张祖忻,等编着:《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5]谢利民主编:《教学设计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蔡铁权,等着:《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郑金洲着:《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刘良华着:《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类:
[1]吴刚平:《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人民教育》2002年第11期。
[2]许洁英:《课程意识:新课程中教师发展的生长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0期。
[3]和学新:《课程意识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因素》,《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4]王长江,王恩军,李新乡:《课程意识的涵义、价值与生成》,《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2期。
[5]沈建民:《试论课程意识缺失的课堂表现及其培植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
[6]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7]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8]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9]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7期。
[10]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11]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
[12]闫寒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评价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1期。
[13]沈建民:《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新视野》,《教学月刊》2006年第6期。
[14]崔允漷:《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人民教育》2004年第13/14合期。
[15]钱旭鸯,蔡铁权:《教学目标阐明》,《物理通报》2007年第10期。
[16]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人民教育》2004年第1,2期。
[17]王坦:《合作学习简论》,《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1期。
[18]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4期。
[19]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0]沈建民:《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渗透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21]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8期。
[22]沈建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新思考》,《天津教育》2004年第9期。
[23]蔡铁权,钱旭鸯:《教学设计概述》,《物理通报》2007年第8期。
[24]沈建民,俞雪丽:《探究案例的设计与解读——以“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为例》,《物理教师》2004年第6期。
[25]沈建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天津教育》2005年第11期。
[26]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年第1期。
[27]赵洁:《教学案例写作模式探微》,《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第8期。
[28]沈建民,吴利敏:《让教师在校本行动研究中成长——一则校本行动研究案例及解读》,《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8/9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