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为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需要建立和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一般而言,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工作应按照以下四个工作环节来进行。
(1)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明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是实施评价工作的第一步。评价内容是通过评价目标体系体现出来的。一般来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课堂学习目标和一般性课堂发展目标两个方面。下面着重说一下课堂学习评价目标的编写。为了避免因86流于笼统、空泛而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造成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评价指标应用具体、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在这方面,国外有一个ABCD目标编写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其基本要求有:
第一,应明确学习主体是谁,即教学的对象(audience,A);第二,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应能做什么,即外显的行为(behavior,B);第三,应说明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即产生的条件(conditions,C);第四,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即评价的标准(degree,D)。下面是运用ABCD模式编写评价目标的几个例子。
【例1】 认知评价目标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ABCD模式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可省略。相对而言,对象、条件和标准是三个可选择的部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习主体是明确的,因此可省略对象部分。同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条件和标准有时也可省略(若不提条件,则该条件是师生都不言而喻的条件;不提标准,一般即认为要求学生达到100%的正确率)。下面是小学语文里“草船借箭”这堂课在符合上面情况下编写的一个具体的评价目标:“能说出(解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其一。其二是,利用ABCD模式编写的评价目标是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编写的,通常称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虽有优越性,但它只强调了外在的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而要体现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学生内在的变化有时需要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来编写有关的评价目标。
(2)选择评价方式,设计评价工具
有了评价标准以后,还需要选择评价方式,设计评价工具,这是在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式,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究竟选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依据和手段。一般来看,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评价工具通常是评价表。教师在设计制作评价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评价表的形式既可以是评价表格,也可以是评价项目清单;不仅要有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而且要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评价表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评价表的设计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都能体现出来。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既可以设计在一张评价表上,也可以用不同的评价表分开设计。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为保证评价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实施者在收集学生评价资料数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多渠道收集资料;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收集的资料不仅要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评价资料收集上来以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在分析评价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讨论;应对来自各种测评手段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应尽可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是量化表述与质性表述的有机结合。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光得出一个客观描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制订改进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通过改进以后达到目标时的行为表现;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要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评价反馈的策略主要有:给予反馈与不给予反馈、单独反馈与公开反馈、全部反馈与不完全反馈、群体反馈与个体反馈、正面结果反馈与负面结果反馈,等等。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因此,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促进力量。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把被评教师看作评价的对象(但不是被动的客体),也看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差异的评价。教师在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式,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化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主动创新。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多元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为了使评价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学校领导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体,如前所述,被评教师本人也是主体。此外,发展性教师评价也强调让同事、学生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一般包括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和复查面谈等四个主要阶段。
(1)初次面谈
评价者与被评教师的初次面谈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初始阶段。
一般说来,初次面谈主要解决如下问题和议程:进一步明确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旨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个过程和步骤,使评价双方做到心中有数;确定评价的重点,探讨评价信息和数据收集的种类、渠道、方式和步骤,确定征求意见的人选;为整个评价工作确定时间表。
(2)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键阶段。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必须大量掌握有关被评教师的信息,只有大量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发展性教师评价才有坚实的基础,被评教师才会对评价的结果心服口服。收集信息的类型、渠道和方式要多种多样。
从类型上来说,信息包括口头信息和书面信息两种;从渠道和方法上来说,课堂听课、教师自我评价、广泛征求第三方意见和查阅资料等都是获得信息的途径。
(3)评价面谈
信息收集完毕以后,进入评价面谈阶段,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部分。评价面谈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总结被评教师的工作,探讨其优点和成就,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不足的方法;商定被评教师的未来发展目标;确定被评教师的进修需求;撰写评价报告。
(4)复查面谈
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被评教师需要继续得到评价者及他人的关心,需要在资源、精神等方面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而且,评价双方应定期举行中期复查,反省既定目标的适切性及达成度,必要时可调整或修订目标。如果目标达成,一轮完整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结束,进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一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
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举例
新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求评价多元性、主体性和开放性。新课堂教学评价既有量化的测验法,又有质性评价的档案袋法、苏格拉底研讨评定法、观察法等,也有综合运用质性评价法和量化评价法的学生成长手册。下面着重论述量化的测验法和质性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法。
(一)测验法
测验法是针对评价对象,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编制高质量的量表,并施测于评价对象,以获取评价信息的一种方法。测验法的关键是编制量表。要设计、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量表,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测验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测验可靠性程度的指标。它大体包括内容一致性信度和分值稳定性信度两方面。前者是指测验内容之间的相关程度,要求其等同相关。后者是指同一测验先后两次在同一被测体中实施,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也就是稳定性相关系数。
2.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反映测验准确性程度的指标。换言之,一个测验必须能测出它所要测定的功能或达到其测量目的才算有效,这种有效的程度称为“效度”。到目前为止,估计测验的效度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与预定要测量的内容间的一致性程度。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的方法一般采用“双向细目表”,来保证测验取样的合适性。效标关联效度是从测验分数与效标间的一致性来评价的,即测验分数与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所谓效标,即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它是指测验所要测量或所要预测的行为特质,这一行为特质,通常以另一种测验分数或活动来表示。
3.测验的难度
难度是指测验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测验质量的一个数量指标。
测验的难度可分为客观性测验难度和主观性测验难度两种。客观性测验难度通常用答对某项目人数的百分数来表示;主观性测验难度用被试在某项目得分的平均值除该项目的满分值来表示。
4.测验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某项目将被试的水平区分开来的程度。如果在某项目上得高分的被试实际能力水平也高,得低分的被试实际能力水平也低,那么该项目就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法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性状况的评价。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它不只是简单汇集学生作品,而是有意义、有目的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材料。二是,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但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或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三是,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四是,记录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收集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