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
该问题是目前已有的成果中论述较多的问题。汤云为、陆建桥(1998)认为,这实际上是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是一种两难选择,统一性勿容置疑,灵活性也不可缺少。具体原因概括为:(1)黄菊波、杨小舟(1995)认为主要是会计的模糊性和不同的会计观点的并存;(2)毕秀玲(2000)认为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矛盾,当相关性与可靠性相矛盾时,若同时重视相关性和可靠性,只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3)戴奉祥(2000)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是一个社会公共选择问题,若事无具细地由政府包罗企业会计处理的全部规则,交易费用过多,就可能会因缺乏效率而流产,因此政府只能就一般的会计规范作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市场主体自己选择会更有效率;(4)唐松华(2000)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是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5)李姝(2003)认为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所独具的技术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决定 了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存在的必要和必然;(6)王运传(2006)认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客观因素,如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计量属性的多样性、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涉及利益的复杂性(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发展与会计实践发展的不同步、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公共契约性等;也有主观因素。其实,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根本原因应当是契约成本的存在。诸如会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实务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全竞争等原因都只是会计政策存在的前提和表象。契约成本的存在,公认会计原则不能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完全的限制,只能是一种不完全契约。作为不完全契约的公认会计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留下的选择空间,即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3.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立场
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1)刘叔申、王林(1996)认为包括公认与合法原则、成本与效益原则、适用性原则。其中公认与合法原则,这是所有学者都认可的,实际上企业不可能超出剩余权选择会计政策。(2)张业修(1997)认为,可比性、一致性、重要性、谨慎性、整体优化等都是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则。(3)曲晓辉、齐平茹(1999)认为选择会计政策应从企业总体目标出发,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以法规制度为限度,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前提。(4)邵毅平(2001)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是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一贯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成本与效益原则,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则。笔者认为,合法性原则、公允性原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效益性原则是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也就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应当站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哪一方的立场来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受选择立场的影响,不同的选择立场可能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对同一问题的判断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综合我国会计学者研究的情况,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主要有国家立场、所有者立场、管理者立场、利益相关者立场和复合立场。胡春元(1996)认为从中外有关理论的发展来看,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可分为投资者立场、经营者立场、国家立场、双重主体立场和复合立场。他认为产权理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由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应是一个复合的立场。而李端生、朱力(1996)认为,选择会计政策的正确思路应该是企业立场,“复合立场”只能作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努力方向,而不应成为现实要求。而唐松华(2000)则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各利益相关方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并不等于说股东、债权人、国家的立场就是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强调选择会计政策应考虑的因素与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完全是两回事。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由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当局立场。笔者认同该观点,因为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企业管理当局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是由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的。
4.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胡春元(1996)将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报酬因素;二是负债因素;三是政治成本因素;四是股价因素。张洪新(1997)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注意企业市场价值、财务杠杆、奖金计划和税收等因素。唐松华(2000)认为,与各种不同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的合约就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王运传(2003)将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概括为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企业主体自身因素。黄文锋(2004)提出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三级链: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产权制度;此外,市场和法律制度、信誉也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王富利(2005)提出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和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因素。
5.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黄伟华(1997)将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即配比观念;真实收益观念;决策有用性观念。王运传(2003)在此基础上认为作为左右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选择,首先要体现会计目标的特性,即会计政策选择要根据会计目标来定位;其次,由于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其目标要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也有的学者认为,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认识是伴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与人们对财务报表的态度密切相关。曲晓辉、齐平茹(1999)认为,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理论可大致分为资产计价论、收益确定论和多因素论三种。并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理论不断第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纯粹以资产计价或收益确定为目标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而多因素论显然有深厚的现实基础。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进行了研究。龚光明、李晚金(2004)提出,会计政策选择必须考虑理论逻辑和经济后果两个重要方面。刘小年、吴联生(2004)认为,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应该在综合信息中立和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具体为在确认、计量上保持信息中立,在会计报告上考虑经济后果。杨成文(2005)撰文系统地论述了会计政策选择目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不直接等同于会计目标。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应当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以决策有用的真实收益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实现形式。
6.经济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胡春元(1996)认为,产权理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而绝大部分学者主要是运用契约理论、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经济后果理论等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企业的契约理论是过去二三十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其核心观点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联结体。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决定了必然要用契约的观点理解会计政策的选择。唐松华(2000)从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和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全竞争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从契约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并就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出现的偏差提出对策。陈向民(2000)讨论了在企业契约的影响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机制安排,指出由于企业契约具有的交易特别性(资产专用性)和可塑性,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某些产权的特性。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吸引企业的所有者不会愿意完全将会计政策选择权全部让渡给管理当局,往往采用大股东——管理当局共同控制的局面以防止道德风险和交易胁迫。刘云中(2000)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的一种契约。契约成本的存在与否以及各类契约相对成本的大小影响着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吕博、孙尉(2000)认为,企业之所以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由于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这三个契约变量所引起的,即契约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卢通(2001)运用产权理论和契约成本来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认为契约成本的存在(不完全契约)使管理当局有能力、有动机对会计政策选择施加自身的影响,最终导致财富在各主体间进行重新分配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戴奉祥(2002)通过对企业的契约本质与会计的契约特性分析,认为契约理论是现代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并对债务契约、代理契约及社会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