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将对全书进行一个总结。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是对本书主要研究结论的总结;第二节是对本书的局限性分析,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本书对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企业价值评价指标的有用性、价值评价指标、加权值变动对信用评价指标的影响、知识资产评价模型、企业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实证研究分析了相关因素。
综合前面各章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企业价值评价指标的有用性研究中,用事件分析和多变量方法,检验了1999-2006年间沪深市8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公布前后CAR、CCAR变动趋势和与价值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不管财务信息公布的好坏,所有的CAR都在公布前,有着明显的波动并持续到年报公布之后,但没有规律性。公告日前CAR的波动比公告日后的波动更频繁。各价值评价指标都影响着CAR,但ROE、PER、EVAR、PBRG、k、PERG、K和交易所最明显。价值评价时,不要只依赖于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等),应该考虑增长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价值评价指标和市场其他因素。
2.信息披露方面,我国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
信息披露的不严肃性。
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
信息披露的虚假性,等等。
3.价值评价指标、加权值变动对信用评价指标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同一企业各一级指标排名和最终企业排名之间的差异始终很大,既初始权重下出现的问题始终存在。上述分析表明,各项信用评价指标在上市中小企业中的差距较大,并和其自身的综合评价不存在正相关。这是由于:上述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主要以财务状况来衡量企业的信用能力,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可比性强的优点,但是模型中行业竞争情况、企业管理水平、领导者素质等定性指标不能被反映,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也没有被充分考虑,所以不能提供准确的综合信息。很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是上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存在背离的现实因素。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信用档案缺乏,信用中介服务力量弱,信用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失信成本低,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建议:
(1)政府应当尽快完善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2)对于一些信用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向各银行推荐,可优先贷款和授信,并享受基准利率等。
(3)在信用评价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流转快、周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可能性较大的特点,应该减少对企业报表的过分依赖,突出实地检查,随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行业竞争情况、企业管理水平、领导者素质、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4.知识资产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中,导出知识资产评价模型和各资产对企业总价值贡献程度。实证分析结论:本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算出企业的知识资产价值和各个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根据实证结果,技术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不高,尤其是2006和2007年,技术资产的知识转换倍数很低,这与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高有关。因国内大部分产品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环境下,营销资产的投入加大,没能带来期待的收益和企业价值的贡献。
5.多元化企业价值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中,利用结构层次分析法,导出多元化企业价值评价模型和各影响因素分析。实证分析结论:结构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克服过去一些定量模型弊端,较系统地算出多元化企业价值。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非财务成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所有权变量和负债比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大,这说明对公司治理的重视、资本结构最优化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本书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
一是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性。目前我国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市场的结构不完善、现有的主板市场容量小,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监管落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信息披露问题、一些历史遗留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
二是公司价值评价方法的相对性。价值评价(评估)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运用金融、财务理论、模型与方法,对各种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价和评估的过程。任何资产都是可以进行估价的,但不同类别资产的估价难易程度不同,估价过程也各异。目前价值评价(评估)方面最大的争议主要是如何估计真实的资产价值和资产价格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调整到真实价值的水平(包括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问题)。价值评价(评估)具有系统性、动态性、技术性、市场性、相对性、预测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由于价值评价(评估)是在一定时期的市场环境下,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评价(评估)的结果只能是相对的,甚至很可能是错误的。
三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高深的数学表达和精巧的建模技术已经成为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时尚,金融经济学也愈来愈走向数学化、模型化。但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有许多方面很难用数学理性的方法完全予以描述和说明。还有市场有效性问题、信息的处理问题和行为决策问题等一直是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争论的问题。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书对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价指标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研究,今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公司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还须对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价指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第一,多变量分析模型。多变量分析模型是因素相关分析时最常用的模型。自变量的选定是很重要的。本研究中使用的多变量分析模型中,只能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其他资料等因素。考虑更多的因素进行分析,也许更能正确地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时间窗的问题。在事件研究中,时间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何能够合理确定时间窗、如何正确地考虑时间窗中金融时间序列,这是今后实证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信息的类型和信息含量。信息类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公开信息与非公开信息、企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有利信息与不利信息等等。本研究中信息只分为财务信息与市场信息。影响国内外投资者的信息因素、好坏信息、经济社会政治等宏观信息等也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价值的变动,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信息质量与管理舞弊等行为的检验问题。Amir和Lev(1996)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研究发现公司自愿披露的一些信息,如市场规模、市场渗透等,要比公司强制性信息对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大,而且认为投资者会认为这些资源披露的信息是可靠的。
第五,必须依靠信息披露规范机制和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的支持,通过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