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所创立的“自叙传”体“自我抒情小说”,也是新文学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从出版小说集《沉沦》开始,郁达夫“自叙传”体系列小说的问世,无论采用何种人称、身份来进行叙述,都脱离不了自己身世的影子。他的小说直接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重点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和主观情怀。
他认为,自我抒情小说“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因此,在新文学小说发展史上,郁达夫是率先提出将作家的“我”与小说中的“我”完整和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作家,也是率先将“自我”、“自我抒情”提高到小说创作至高无上地位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重点在抒发自我情感、主观情怀上,而不在单纯的反映社会,提出一般性的社会人生问题上。
同时,他的小说创作还完成了自我抒情由直接抒情到塑造自我抒情主人公的重要转变,提出了相应的“抒情对象化”的艺术规范,从而引领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创作的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纵深发展。如新文学之初的“寄托小说”、“身边小说”的问世,以及大量的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的问世,都表明自我抒情小说创作能够典型地反映五四青春时代的蓬勃朝气和现代中国人渴望自由的伟大心声。郁达夫的自我抒情式小说创作,影响了新文学的众多作家,开创了新文学小说文体“自我抒情小说”的范型。
在“左翼小说”创作流派中,茅盾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引领者。他的小说以“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时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反应,力图以“宏大叙事”的艺术方式,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全貌,从而纠正了部分左翼作家片面地理解与表现革命的创作倾向,开创了以“社会剖析”为主导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特征的小说范型,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艺术规范。在左联成立之后,茅盾以自己亲身的创作实践,影响了一大批左翼青年作家,使他们的创作能够更加自觉地从时代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上,来把握与描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讽刺和批判社会现实的丑恶。特别是他所强调的社会结构剖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小说创作主张,更是促成了“左翼小说”观念和艺术样式多样化创作局面的形成,使“左翼小说”在新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同时,“两浙”作家在左联作家群当中也是骨干,殷夫、柔石、楼适夷、徐懋庸等人的创作,也是引人注目的。
在30年代出现的“新感觉小说”流派中,“两浙”作家,如穆时英、施蛰存等,以其特有的都市书写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新文学都市小说创作的审美传统。穆时英开创了新文学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首次被正式纳入新文学的艺术审美视阈。他的那种充满现代意味的艺术表现和传达,在当时就被称为“穆时英笔调”、“穆时英作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模仿。施蛰存则是开了都市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之先河,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来创作都市小说。他的《梅雨之夕》可谓是典型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亦被认作是中国新文学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山之作。这类小说注重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深入挖掘人的微妙心理感觉活动,展现都市人们被压抑和被异化的心理意识,如小说《魔道》中写主人公的变态心理,就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意味。作者运用意识流的方式,通过自由联想,展示出主人公的怀疑、恐惧和性的潜意识。
同时,施蛰存还将这种艺术创作方法运用到了历史小说创作领域,如《石秀》,就通过心理分析方式,表现出了性欲与伦理的冲突。《将军的头》也同样如此,注重将种族意识与色欲情感的尖锐冲突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引人深思。在“新感觉小说”流派中,“两浙”作家成功的艺术创新实践,推动了新文学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入发展。
40年代出现的“后期浪漫小说”流派,与前期的浪漫小说创作有所不同,其特点是在注重主观抒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形上色彩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感悟式的艺术表现与传达,故又有人将“后期浪漫小说”看作是“后期现代派小说”。在这当中,“两浙”作家的小说创作,显得格外突出,主导和引领着这股创作流派的发展。像徐……的小说创作就透露出一种先锋性的特色。尽管他的小说善于编织奇幻虚渺的爱情传奇,努力做到雅俗共赏,但就他的小说创作特点来说,仍然极具艺术创新价值。他的叙述注重象征性的寓意,善于以“我”的生命感悟方式,将人物心理、性格展示出来,使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具主观情感色彩。
无名氏也是“后期浪漫小说”流派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注重生命的深层体验和思考。在艺术表现上,他善于在大喜大悲的情感漩涡中,以浪漫主义抒情方式展示人生的悲欢离合,大段大段的心理剖析与诡谲神秘的故事情节糅合在一起,凸现出了浪漫小说所具有的巨大叙述张力。他的小说创作充满情感张力,其特点是张扬个性,书写美的极致、丑的极致、善的极致。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思想感情也总是处于从高峰跌下深渊,又从深渊跃上高峰的大幅度跳跃之中。“就艺术野心来说,无名氏就是要通过浪漫主义极度夸张渲染的手法,直逼生命的两极状态,考验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最后的境界,即写出生命可能的境界。”诚如无名氏自己所说:“具最高觉解者,精神本处峰巅,其他精神相形之下,只见其小、其卑。
谁迷谁不迷,觉者自知。无论如何,绝不能使不迷者复迷。”无名氏的浪漫叙述,体现了一种大江直泻而下冲决一切的狂放,乃至无节制的喧嚣之气势,给予读者陌生、新奇的阅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名氏是一个勇敢的向艺术极限挑战的作家。初登文坛之时,《北极风情幽》和《塔里的女人》就以独特的笔致而为时人所喜爱。用极端之笔写极端之文,无名氏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这种生命极致的精神,具有一种形上的存在体验。
在新文学的诗歌创作流派中,“两浙”作家主导和引领的主要流派有早期白话诗派湖畔诗派、新月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自胡适抱着“自古成功在尝试”的信念,开创白话新诗创作之后,用白话创作新诗就逐渐成为新潮。周作人、陆志韦、沈尹默、刘大白、俞平伯、沈定一等“两浙”诗人的创作,形成了新文学最初的白话诗派。
他们大胆地用白话写诗,并注重白话新诗的艺术提炼,对新诗的音节、韵律、形式和表现手法等都作过多种探索。如周作人的《小河》,运用法国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和欧洲的俗歌内容相结合,沈尹默的《三弦》,注重用双声叠韵营造新诗的节奏感,都增强了白话新诗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是沈定一的《十五娘》,熔古典词曲和民歌于一炉,开新文学白话叙事诗创作之先河。全诗以口语入诗,造句自然、风格清新,富有民歌风韵。在五四情诗的创作中,“湖畔诗社”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们以“专心致志地作情诗”的方式,创造了新诗创作的情诗范型:单纯、直白、天真、质朴、浪漫、清新、自然,善于借助丰富的情感想象来表白、袒露心中的理想爱情。他们的情诗创作,丰富和活跃了早期的白话新诗创作,激发了人们的新诗创作热情。在前后新月诗派中,“两浙”诗人对新诗创作的规范化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