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府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都市,伯颜以为元军一旦入城,将会给整个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不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和收买江南民心。他为此下令:元军驻于临安府郊,禁止入城。同时遣吕文焕持黄榜安抚临安府内外军民。三月初二日,伯颜入临安城。初十日,伯颜离开临安府北返,命董文炳等负责接管临安府库的钱谷收藏及册宝、仪仗、图书宝玩、礼乐祭器、车辂辇乘、户口版籍等。针对有人要求烧毁南宋图书典籍的提议,董文炳说:“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这样,南宋史馆所收藏的大量典籍终于被顺利地运往大都,获得保存。
十二日,阿塔海至宋宫宣读元世祖诏书,命废帝赵及两宫赴大都。于是,除谢太后因病暂留临安外,包括赵、全太后及后宫百余人皆在遣中,福王赵与芮、两浙镇抚大使谢堂、驸马都尉杨镇、知临安府翁仲德等以下数千人及三学学生百余人也从行。闰三月初十日,赵、皇太后全氏一行到达大都,在会同馆住下,与先前到达的祈请使吴坚、贾余庆、家铉翁、刘岊等会合。四天后,贾余庆病死。四月十五日,赵、全太后一行以及祈请使并属官奉命离开大都前往上都(即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入觐元世祖。五月初二日,元世祖接见赵等一行,降封赵为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八月,谢太后也被迫抱病北迁,降封为寿春郡夫人。
起初,赵与三宫、宗室都住在大都,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元朝政府鉴于全国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害怕让他们住在那里于自己的统治不利,又将赵及南宋宗室迁往上都居住。后来,全氏携赵出家为尼,终老正智寺。谢氏于至元二十年病死。赵长大后出家为僧,学佛法于吐蕃,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被赐死。
四、各地军民的抗元斗争
自至元十一年(1274,南宋咸淳十年)夏天起,元军从四川、京湖到两淮各个战场,对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全面进攻以后,南宋将领大多逃亡或投降。对于南宋降将之多,元世祖也感到吃惊,南宋灭亡后,一次他在大都召见诸降将时,问大家为什么如此容易投降?降将们回答道:因为贾似道重文轻武,“臣等久积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而送款也”。元世祖说:如果贾似道真的轻视你们,那也只是他一人的过错,宋主有何亏待你们?“正如所言,则似道之轻汝也固宜。”说得降将们个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历史上一切背叛国家和民族之人,不管他们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虽可以被人利用于一时,但最终是为人所不齿。
不过,与大多数南宋文武官员望风而降或狼狈逃窜的情形相反,也有一些地方守臣和将领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战斗,宁为玉碎,不作瓦全,表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反抗强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其中,李芾守潭州、李庭芝和姜才守扬州、马塈守静江府(广西桂林)表现得尤为壮烈,深受后人称颂。
(一)李芾领导的潭州保卫战
李芾,字章叔,历官有声,执法严谨,知临安府时,因得罪贾似道,被劾罢。元军攻占鄂州后,才被起用为湖南提刑,勤王诏下,李芾立即选拔民兵三千人,以土豪尹奋忠率领赶赴临安,自己再招集民兵为衡州守备。贾似道兵败丁家洲后,宋廷又任命他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德佑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时潭州守军已全部调往他处,而元军占领湖北全境后,游骑已进入湖南湘阴、益阳各县,形势非常危急。李芾仓促之间再招募数千民兵,并团结溪峒蛮以为声援,命刘孝忠统诸军,以李庭芝部将、知衡州尹谷为参谋。这时,吴继明从湖北率兵至,陈义、陈元率兵从四川归,李芾奏请朝廷,都留作潭州守备。
阿里海牙既下江陵,即分军驻常德以遏制来自湖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兵,而以主力进攻潭州。李芾先派部将于兴到湘阴抵御,于兴战死。九月,再派吴继明出战,军队尚未出城,元军已经包围潭州。李芾亲自登城,与诸将分地而守,城内百姓不论老弱,都自动结成保伍,协力守御。元军用隍水灌城,用火炮轰城,李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潭州军民在武器给养极端缺乏的情况下,顽强奋战,“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元军派人来招降,都被李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刘孝忠中炮受重伤,李芾继续拼死指挥战斗。阿里海牙亲临城下督战,城上矢如雨下,阿里海牙流矢中胸,“疮甚,督战益急”。潭州外城被攻破后,李芾又筑月城拒守。潭州军民经过七十余天艰苦卓绝的防御,大小数十战,终究势孤力单,不能支持。当月除夕,元军攻城,“蚁附而登”,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而死。李芾见事已急,召帐下亲随沈忠,再三嘱咐道:“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次日,李芾与全家人皆壮烈殉国,沈忠奉命杀死李芾及其一家后,四面放火,也剖腹自杀。潭州百姓听到这一消息,“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最后,吴继明、刘孝忠以城降。
(二)李庭芝、姜才领导的扬州保卫战
李庭芝,字祥甫,进士出身,后入孟珙幕中任主管机宜文字。孟珙去世后,又成为京湖制置使贾似道的部将,历官两淮制置安抚大使兼知扬州、京湖制置大使等。襄樊失守不久,宋廷再次起用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守扬州。姜才,少年时被金人掠入河北,稍长逃归,从军淮南,“以善战闻”。因为南宋对从北方归来的人不予信任,所以尽管他战功很多,只做到通州副都统。贾似道出师时,姜才为孙虎臣部下的先锋。兵败丁家洲后,姜才收兵赴扬州,元军乘胜追击。姜才设三阵迎战于三里沟(在扬州西南),打败元军。
接着,又与阿术率领的元军战于扬子桥(在扬州东面),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傍晚,姜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虽被流矢贯穿肩部,仍“拔矢挥刀而前,所向辟易”。阿术无法攻破扬州,就以“大军筑长围”,“务欲以久困之”。于是姜才与李庭芝一起担负起保卫扬州的重任。
德佑元年(1275)十月,伯颜率主力长驱临安府,以阿术统偏师加紧包围扬州。这时,镇江、滁州等地已相继沦陷,扬州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到了冬天,“城中食尽,死者满道”,但扬州军民依然顽强坚守。二年二月,太皇太后谢氏和恭帝相继派人持诏书来“谕降”,李庭芝登城告使者:“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同时命姜才等人以箭将使者射退。不久,元兵数千护送后宫及赵北上途经瓜洲,李庭芝和姜才率兵四万连夜袭击瓜洲(在扬州南面),企图将赵一行夺回,结果没有成功。阿术几次派人持元世祖劝降诏书入扬州,向李庭芝、姜才劝降,两人焚其诏书,杀掉来劝降之人。
七月,益王赵昰自福州派人召李庭芝、姜才南下。李庭芝以淮东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己与姜才率兵七千人,东向经泰州入海道赴召。李庭芝等人一离开扬州,朱焕就开城投降元朝。扬州既降,阿术驱兵追赶,包围泰州,同时将李庭芝、姜才部下的妻子押解到泰州城下劝降。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等开城门向元军投降。元兵入城,姜才因疽发于背,力不能战,李庭芝跳莲池自杀不成,两人一起为叛军所执。面对阿术的威胁利诱,李庭芝、姜才誓死不屈,最后都惨遭杀害。
(三)马塈领导的静江府保卫战
马塈出身将门,一家父兄皆以忠勇闻,而马塈与其兄马方的表现尤为突出。咸淳中,马塈先后出知钦(今属广西)、邕(广西南宁)两州。邕州地近少数民族,又与大理国为邻,马塈统治有条理,“边陲晏然”。宋廷因马塈治边有功,以左武卫将军召入朝,但他尚未来得及动身而临安已经沦陷,因此以广西经略留守静江府。
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夏,阿里海牙着手对广西进行大规模进攻。此时,马塈集中所部及峒兵守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而自率三千士兵北上守严关(在广西兴安县西南),以阻止元军的深入。元军久攻严关不下,派总管俞全等入关招降,被马塈杀死。又派人携带谢太后和恭帝的降诏入城,又被马塈处死。阿里海牙再写信给马塈,只要他以城降,“许以广西大都督,反复千余言,终不听”。七月,元军以偏师入平乐(广西平乐),迂回至临桂(广西桂林),夹击宋军,严关破,马塈退守静江府。
元军乘胜追击,进围静江府,阿里海牙再次派人招降,被马塈用箭弩射回。元军连续攻城三个月,马塈夜不解甲,率宋军前后百余战,“城中死伤相藉,讫无降意”。次年正月,静江府内城被攻破,马塈率士兵巷战,受伤被俘,敌人砍去了他的头颅,“犹握拳奋起,立逾时始仆”,充分显示了他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城中百姓看到城被攻破,有的焚烧居室,有的投水自尽,誓不与元兵两存。面对静江府军民的顽强抵抗,阿里海牙进行血腥报复,将全城军民“悉坑之”,再次暴露了蒙古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性。
(四)四川军民抗元斗争的失败
德佑元年(1275)四月,京湖、四川宣抚使朱禩孙降元后,宋廷在次月即以张珏为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并命他派军队入卫。可是,这时从四川通往江南的水、陆交通早为元军截断,加之四川抗战也处于困难境地,故蜀兵不能成行。六月,成都安抚使昝万寿以嘉定(四川乐山)及三龟(在乐山东北)、九顶(在乐山东)、紫云城(在四川犍为县东南)降元,泸、叙(四川宜宾)、开(重庆市开县)、达(四川达县)、巴(四川巴中)、渠(四川渠县)等州郡,也在一月内相继沦陷,元军实现了对重庆府的包围。
重庆府被包围半年后,援尽粮绝,形势十分危险。十二月,张珏率领军队经过与元军的多次血战,终于进入重庆府,并攻克了元军所设重庆周围的一些据点,迫使包围重庆府的元军退走。蜀地形势稍有好转后,张珏就派士兵数百前往广东寻找流亡在那里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并在钓鱼城营建宫殿,准备迎接两王的到来,以重建南宋政权。
景炎二年(1277),元军加强了对四川残存州县的进攻,涪州、梁山军(重庆市梁平)、万州(重庆市万县)、泸州、咸淳府(重庆市忠县)相继被攻破或投降。元军再度包围了重庆府,并多次派人向张珏招降,都被张珏拒绝。三年二月,张珏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兵攻入城内。张珏率兵巷战,战败,以小船载妻子东走涪州,中途投水欲自杀不成,遂为元兵俘获,最后壮烈牺牲。景炎元年十二月,张珏入重庆府后,钓鱼城由统制王立继守。起初,王立尚能严加守备,以“兵民相为腹心”,同时不断攻打合州周围为元军占领的州县,收复了果州(在四川南充北)、青居城(顺庆府治)、遂州(四川遂宁)等地,与张珏在重庆府的抗战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二年,元军加强了对钓鱼城的进攻,尽管城中粮食极端缺乏,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景,但军民仍然顽强守御。三年二月,重庆府沦陷,张珏被俘,元朝得以集中兵力围攻钓鱼城。此时钓鱼城已几年得不到外界消息,元兵向钓鱼城招降,并宣称:张珏已降,南宋已亡,“尔既无主,为谁守乎?”在这种形势下,抗元斗争已完全没有出路,为了城内十余万军民的生命,祥兴元年(1278)三月,王立被迫向元军献城投降,从而结束了钓鱼城三十多年来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第二节 流亡政权的建立和南宋的最后灭亡
一、张世杰、陆秀夫领导的抗元斗争
张世杰,范阳(河北涿县)人。少从元将张柔,后奔南宋,入吕文德军中,积功至都统制。襄阳降元后,张世杰奉命守鄂州,鄂州沦陷后,率先响应勤王诏书,带兵入卫临安。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宝佑四年(1256)考取文天祥榜进士。李庭芝守两淮,闻其有才能,将他辟置幕中,历官主管机宜文字、参议官。德佑元年(1275),元军下江南,僚属大多逃亡,只有陆秀夫等数人不走,因而被李庭芝推荐至临安,累迁为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礼部侍郎。
德佑二年三月,益、广两王在陆秀夫、苏刘义等人的护卫下来到温州,进驻江心寺,并派人到清澳(在浙江温州)召来陈宜中,张世杰也应召从定海(浙江镇海)率所部兵来会。为坚持抗元斗争,他们假托谢太后手诏,以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四月,两王随陆秀夫、张世杰、苏刘义、陈宜中等人由海道转移至福州,并于五月初一日在那里建立起流亡政权。
众人拥立益王为帝,改元景炎,册生母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封弟广王为卫王,陈宜中为左相兼都督,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文龙为参知政事,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改福州为福安府,以王刚中知府事。同时,召李庭芝为右相、姜才为保康军承宣使,两人最后没有成行,详情已见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