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8700000101

第101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7)

2. 三摩钵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三摩钵提”意译“等至”、“至等”、“正受”等,亦属“三摩地”,指注意力已令心理无高下波动和昏沉亢奋地平等运行。此处特用来解释,以所悟的圆觉心,觉知“心性及与根、尘”,即身心与环境,皆是幻化;于是以幻止幻,运用幻化去开悟幻化的众生,由此发明内心的“大悲轻安”,普行菩萨行。由于菩萨行幻,知是幻故,可以不受幻相约束,但却能增长和圆满菩萨行,所以将幻化比之为长苗之土。

其实这里用的全是隐晦的语言。它所谓的起幻行幻,实际就是一般大乘佛经讲的菩萨大悲,以及由大悲推动的菩萨行。在修习过程,是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后,遍及尘世一切方面的具体运用,一般名之为“无分别后得智”。上述经文证得的圆觉,相当于“根本智”,此处之起幻行幻,相当“后得智”。

3. 禅那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禅那”略称曰“禅”,是稍习佛教的人都懂得的一个概念。这里的解释也与一般不同,它是把禅那视熄灭一切差别的观念来使用的。按理,起幻行幻已经含有无差别的意思,但幻相还是以有差别为特征,此无差别似乎是回归圆觉自身,但却外化为可受用的“世界”和“身心”,身心世界虽在尘域,却又不受烦恼涅槃等差别的扰碍。由此发明内在的“寂灭轻安”,即是灭除一切差别而令妙觉随顺,与寂静境界的合一。

以上三种方便,皆以“轻安”为鹄的。此“轻安”是一种身心轻松安适的心理状态,表示不论运用何种方便,都不要当做负担。由此结论:“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亦称“究竟涅槃”。

上述三法门可称作“圆觉门”,要进入此门,还需另外的方便,名曰“依于未觉幻力修行”,由此可以从“未觉”通向“究竟觉”之路,总称“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包揽了《圆觉经》提倡的全部“止观”。其核心内容是修习上述三法门的不同配置。譬如:(1) 单修奢摩他;(2) 单修三摩钵提;(3) 单修禅那;(4) 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5) 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6) 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7) 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8) 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9) 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0) 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11)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12)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3)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14)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5) 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和禅那;(16) 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禅那;(17) 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奢摩他;(18) 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9) 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20) 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1) 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22) 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23) 齐修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4) 齐修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于是最后,(25)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很明显,这些内容已经包含在上述的三种修习法门中。可为什么还要搞出个“二十五轮”来,繁琐而贫乏,与整体经文的简明如此不同?这与其静修的特殊方法有关,如经谓:“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唯,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应“渐修”者,“顿悟”者是可以言下便悟的。

四、 世界之性与幻、一与多、不动与动的统一

“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这是《圆觉经》画龙点睛的话。“圆觉”是“净性”,“现于身心”是“幻化”;性即是“一”,幻即是“多”,一即是“不动”,多即是“动”——这众生同一的净性,随众生各自类属而呈现相应的身心特征,差别无数,而它们统统是虚妄幻化的产物。因此,幻与性、多与一、动与不动,就不是绝对隔离、绝对对立的。佛说: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认为既有的身心乃是“实有”,这是愚痴者。佛针对这类人,指出你这“身心”是“幻”是“垢”,对修习达到远离幻垢者,说名“菩萨垢尽”。把实有、幻垢和离垢对立起来,把愚痴者和菩萨对立起来,都是祛病方便之言;若真的实现“垢尽”,“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垢既然没了,说净者也就没了:人、法全无分别,世界就变得一片清净。经谓: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如是“六根清净”,乃至“六尘清净”,四大、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悉皆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佛法清净。故也可以这样说: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由此一切清净,推知“一切不动”;由此“一切不动”,推知“觉性遍满”。结果是: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个“光明遍满”无疑就是《华严经》描述的华藏世界的境界了:一切浸沉在光明普照之中。此处则是“觉成就”者的境界——觉者(佛)眼目中的世界,但行动于其中的,已不是虚幻的来自十方的诸佛和大菩萨,而是生活在现世界中的“菩萨”们: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因此,觉悟就是确立了无差别观念,并以无差别观去认识世界,去处世应事,此谓之“缘觉普照,寂灭无二”。就此而言,经文并无别样新意。但它强调,这种境界当下众生即可以做到,因为众生“本来成佛”,这比其他经籍更加突出: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这番言语,在表达什么呢?至少顿悟者可以这样解读:一切佛教修习,全是多余的。唐宋涌现出的许多禅宗大师自由放任,就是榜样。

东晋以来,凡涉禅的经论无不叮嘱防治禅病。相比《起信论》、《楞严经》等,《圆觉经》所治的禅病,重在避免“邪见”,慎重选择“善知识”上。佛说: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这整段话,是为“善知识”及其“正知见”树立样板的,内容则是《维摩经》的翻版;而要求无条件地供养自己的法师(禅师),不论他是如何现诸尘劳、种种过患,则是《般若》经类的一贯主张。但这样的善知识,必须没有下列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此中“作病”和“任病”,是出于对“圆觉”不生不灭又为生灭之所依的性能不解造成的;“止病”和“灭病”是对“圆觉”作了二乘的理解造成的。经文要求,既不能过分属意于随顺圆觉而行,又不可以放任自流,不随顺圆觉而行;至于息念和断惑,离圆觉更远了。

五、 附记

宗密在调和宗(禅)教(经)关系,将华严与禅宗统一起来方面,是个开创式人物。他对《圆觉经》的疏解,则是这种调和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圆觉经》实际意义的一把钥匙。裴休的《大疏序》说:“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严》法界,宴坐于《圆觉》妙场,究一雨之所沾,穷五教之殊致,乃为之疏解。”此说也可以看做《圆觉经》体系的思想来源:《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和《华严经》是它的主要参照系。其中未及《楞严经》,其实《楞严经》也不缺少这些资源。

裴休的《大疏序》,表达了宗密对《圆觉经》的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把握《圆觉经》的思想特质和文章色彩,颇有帮助,值得一读。

同类推荐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命运,不是由别人操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要相信命运能左右一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全面的人生。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御龙天帝

    御龙天帝

    纵观天下之大,惟我御龙无双!!!(^ω^)
  • 噬妖记

    噬妖记

    心有恶,便成妖,心怀善,可炼妖。当心中的兽欲与妖源结合时,便可觉醒体内妖种,先养妖,再炼妖,后斩妖,拥有不可思议之力量,成就超凡脱俗。秦然一个普通联盟军,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实力强大能够将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的炼妖士,却机缘巧合发现自己身上所藏的秘密,为了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他必定要走上了一条血腥的斩妖之路。
  • 摩罗之欲

    摩罗之欲

    茫茫众生皆为欲生,为欲而活,为欲而死。欲有千种,钱、权、名各有不同。而初入尘世的少年该凭借什么来实现自己心中的复仇之欲,是手中的利刃还是一颗永不放弃绝不服输的心。
  • 穿越成女配之金缕玉衣

    穿越成女配之金缕玉衣

    这是一个关于女鬼综穿之旅的故事。主线任务:找一个可以相伴永久的“东西”(东西:人、妖、魔、鬼、怪、神、仙),副线任务:1.找齐所有品种的“东西”做闺蜜;2.拆散不喜欢的男主女主;3.协助喜欢的男女主。且看她如何大展身手吧!
  • 归云曲

    归云曲

    你我殊途,终究不能在一起可我,依然爱你,即便我忘了你,即便我不再是我等你百年,只为再次遇见谢谢你 世上之魂,是善是恶,皆可渡
  • 仙帝之主

    仙帝之主

    大道万千,成仙者自古有之。任你是人,是妖,是灵,是魔。不渡凡尘七情六欲之苦,休谈大道修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人要对女儿负责

    女人要对女儿负责

    男人可以同时周旋于多个女人,有的女人也不例外。但是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男的得到的评价都好听过女的。风流、花花公子、始乱终弃、渣男……
  • 灵墟大陆

    灵墟大陆

    灵墟大陆,强者为尊!少年起于微末,历经九死一生,终成自己的大道,主宰世间沉浮!【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各种求啦!】
  • 小拽小拽的牛人

    小拽小拽的牛人

    唐璇是名门毒暗器唐家大小姐,也是跆拳道黑带,就在她刚领取黑带的那天有场比赛让她被直接ko昏迷过去来了一场华丽丽的穿越,变成了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还有一个装清纯的恶毒白莲花姐姐,跟一个一心想要治她于死地的狠心继母的丑女傻子。没事,她笑了。她说:“这一世,辱我者,我必要你生不如死;伤我者,我必要你粉身粹骨;负我者,我必要你万劫不复...可是,那个邪魅腹黑的男银又是肿么回事?。。。且看这一世她如何逆转乾坤,站在世界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