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下午去汉口的船票,离开船还有四个小时,我在岳阳楼读法国作家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汪裕荪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3月初版,196页,精装,1.50元)。这本书1679年在法国出版,它是乌托邦小说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对笛福、斯威夫特的作品影响很大。
主人公西登大尉的经历与作者相仿,出生于新教徒家庭,十六岁入伍参加战争,退役后学习法律,获得了法律博士学位后,开始到欧洲各国旅游。1655年,西登从荷兰搭上一条开往东印度的海船“金龙号”,航行了三个多月,在大风中搁浅,一船四百多人陷入了与世隔绝的境地。他被众人推举为首领,组织小分队深入大陆探险。后来才知道,他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塞瓦兰。此后数年,西登游历了塞瓦兰国,记录了该国奇异的生活、文化、民俗和政治制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于1516年,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出版于1623年,詹姆士·哈林顿的《大洋国》出版于1656年,这几部书大都以对话、议论为主(《太阳城》通篇是对话),着重于描述理想的政治制度。《塞瓦兰人的历史》在结构上与早先的乌托邦小说大同小异,但风格新颖,细腻地描写了航海的艰辛、遇难后的慌恐、同行者之间的关系、异域的景色、土著的生活百态,更像是一部游记体小说。
船晚点了三个钟头,刚离码头天就黑了。本来舍车乘船是为了过嘉鱼看赤壁,过了城陵矶,天阴得连一颗星星都看不见,两岸一片模糊。赤壁是看不成了,白等了半天船,到汉口又是后半夜,我后悔不已。同舱还有一位叹气的人,他从宜昌上船,也是为了看赤壁,吊古战场,坐了二十多小时的船,比我还冤。他是北京知青,1968年下乡到陕北,去年被选送到武汉上大学,父母都是水电部设计院的工程师,在葛洲坝工作。
说起在陕北的生活,他欷不已:“以前我从未想过中国有那么苦的地方。有一年,二百多天没下雨,吃水要到十里外挑,几个月不洗澡,身上的味比羊都难闻。在山上干活时,我羡慕羊,羡慕狗,羡慕天上的鸟,它们都比人活得好。离开队里那天,你猜我心里想什么?我想,一辈子该受的罪我已经受完了。来武昌头一天,报完到,我在江边一直坐到天黑,看着江水白白流淌,我心疼得不行,如果我是神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长江引到陕北,让每个村子都有水。”
我问船员,赤壁到了吗?他说,早过了。我俩站在后甲板上,唱起了知青歌曲:
雪花飘飘,飘到了我这小小的院子里,生的艰辛,死的孤寂,永远铭记心底……
“你听过陕北民歌吗?”
“我在西安听过恩凤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了好多民歌,我给你唱一段原滋原味的信天游。”
人人都说知青好,可怜人受罪谁知道?/撂下枕头铺上炕,我想妹妹好凄慌。/半夜里想去看妹妹,狼吃狗咬不后悔。/不走大道走沟沟,崖畔上踩出下个小路路。
白日里想你捏不起针,黑夜里想你乱翻身。/秫秸顶门门不牢,哥哥不来狼叼了?
白格生生脸儿毛茸茸眼,搂在怀里乱颤颤……
哥哥你是偷吃的狗,半夜里来三更里走。/一步走不了一,不情愿你就住下吧……/ 红公鸡打鸣窗棂棂亮,叫声哥哥快穿衣裳……
这首歌曲调优美,情真意切,歌词纯朴自然,俗俚风趣,叙事和对话巧妙穿插,珠联璧合,这是我听过的一首最美、最有地方特色的知青歌曲。
我望着一江春水,黯然神伤。忽然,赤壁对我来说变得毫无意义——折戟沉沙,江山易手,乌托邦的愿景,都抵不过这首歌对我心灵的冲击。那种从绝地生出的情、从悲苦中生出的美,常人无法体味。我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过江》,下船时送给他。
放歌过赤壁,心潮伴涛声。可叹长江北去,怎不到关中?深怨盘古蛮干,又恨大禹偏心,做事太不公。九州八成水,一举沃江东。 挟三江,带五湖,千万顷。鲲鹏送我,扶摇直上济长城。再拜西天王母,飞来昆仑冰雪,瑶池绕黄龙。穆王知我意,八骏助英雄。
(原载于2006年6月29日《南方周末》阅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