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除了陆地面积为960平方公里之外,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不愧为列国中的大国。
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统一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且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在全国建立郡县制度,他还开辟了巡狩制度,或东巡、或南巡,既及陆地,亦不放弃海上,可以说兼具了陆、海双重视野,堪称千古一帝。
然而中国各地毕竟存在极大的地理气候差异、人文和社会差异,秦始皇的“统一”其实至今仍还是一种理想。尽管文字在书面上是统一了,但方言歧异现象特别严重。乃至有这样的笑话:过去部队招侦察兵,要的都是莆仙人,因为他们之间讲话不怕敌方窃听。
由于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包括政治统治中心的变更等等因素,各地的经济生活水平既多有不同,而且还时常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状况。但对地域文化差异较为敏感的人们还是总结出不少地域特征,譬如“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讲山东人喜欢像晁盖那样,时常劫富为生;江南人则多习文,过优雅日子。四川青城山那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民间俗称张天师)曾修道于此。青城山主要供奉张天师和太上老君。峨眉山则是佛教的圣地之一,峨眉山上有著名的金顶,天气合宜时,可以看到佛教奇景——佛光。二王庙里供奉的李冰父子所修都江堰真的是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如今仍在造福四川。还有青羊宫、武侯祠、宝光寺等均为仙人所居。说到绍兴人多做师爷,那绝对与绍兴人文化素养高、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皆适宜作幕为胥。明人王士性《广志绎》说:“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如山阴、会稽、余姚,生齿繁多,本处室庐田土,半不足供。其儇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在传统时代,各地有代表性的职业倾向经总结提炼,确实具有了可一一对应的巧合性。明清时期出现了各地商帮竞相争胜的局面,人们多渲染山西商人大气却霸道,徽州商人儒雅却清高,江西商人精细却刻薄,成都人称呼陕西人为“老陕”,特别鄙视陕西人穿着羊皮袄。在汉口各商帮的脸谱也在相互攻击中被勾勒出来。一首描述江西商人的竹枝词说:“银钱生意一毫争,钱店尤居虱子名。本小利轻偏稳当,江西老表是钱精。”
近代的风水似乎有些南移,俗语中多有了南方人的身影,譬如“广东人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当时广东人在前面呼喊,福建人则提着钱袋子跟随,湖南人冲锋陷阵,最后的胜利果实归浙江人。比如陈嘉庚先生等人捐资出钱成为福建华侨的代表。民国时期,湖南名人杨度说:中国要亡国,除非湖南人全死光!
从古代到近代,虽然各地人自成特色,但彼此还是在同一个舞台上唱戏。他们甚至彼此分工,各显其长,配合得天衣无缝。文化多元与中华一统的景观,令中国人安逸,令外国人着迷!
(原刊《川航》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