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和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厦门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与港澳台沟通联系、交流合作的地位日益突出。厦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把握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把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文化提升战略规划,发挥地域优势,主动作为,努力拓展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涵,形成双向、直接、互惠的文化交流合作格局。
厦门市是文化部“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国务院台办“两岸新闻人才交流培训研习基地”。2013年4月,文化部正式授予厦门市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称号和牌匾,授予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为“海峡两岸文化研究基地”。厦门市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工作成绩斐然。
一、厦门市2013年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基本情况
2013年,共办理对外项目24批次,280人次,其中,出访项目14批次,出访人员178人次;来访项目10批次,来访人员102人次。
(一)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厦门文化影响力
应韩国光阳市政府的邀请,厦门歌舞剧院赴韩国参加光阳国际梅花文化节,与光阳市立国乐团联袂举办音乐会,中韩两国艺术家合作默契,浑然一体,精彩的演出得到了俄罗斯、瑞士等10国大使及韩国政府官员、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赞誉。
为庆祝厦门和马来西亚槟城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厦门爱乐乐团赴马举办音乐会,交响乐《土楼回响》浓郁的客家风情与磅礴气势深深震撼了槟城观众,槟州元首敦阿都·拉曼·阿巴斯及夫人杜潘莅临音乐会现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厦门市南乐团赴法参加“福建文化展示月”开幕式及“闽韵流芳”福建艺术团专场演出,借国际舞台传唱千年古韵,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老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国际文化交流活跃,友城文化交流成效明显
1.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影响日益凸显,赛事正逐步与国际著名钢琴比赛接轨
2013年11月,由文化部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在厦门举办。共有123名选手报名参赛,59名选手正式入围比赛。经过激烈竞争,中国台湾选手陈涵荣获第一名。现场观看比赛和演出的观众达13306人次,在线观看网络直播节目的达275300余人次。截至比赛结束,回看网络点播节目的达645200多人次。本届比赛特点突出:一是评委阵容强大,知名度高;二是选手报名人数及总体水平均高于历届比赛;三是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澳门乐团参与演出,更加凸显了赛事的专业性;四是举办赛前音乐会、评委点评会和优秀选手专场音乐会,组织获奖选手进行赛后巡演等活动。
2.对外文化交流交往日益频繁
德国莱法州音乐山庄室内乐团与厦门歌舞剧院、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艺术家们,联袂举行了“2013厦门国际友好音乐会”,来自34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国际友城嘉宾和在厦国际友人等应邀出席,音乐会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其影响力已超出音乐本身,成为一场高端、实效,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外交活动。厦门与爱沙尼亚摄影作品交流展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通过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借助摄影艺术手法,展示两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胜和城市风貌,促进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瑞士驻穗总领事馆、厦门市外办与厦门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瑞士游戏设计展”在厦门市美术馆举办,为数字媒体、游戏设计等创意行业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了国际交流的机会,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此外,法国尼斯嘉年华组委会艺术总监一行、新西兰吉普森集团主席一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对外联络部主任一行,就今后的合作意向和交流项目拜会厦门市文广新局,进一步促进了厦门与其他国家、城市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二、厦门市2013年对台文化交流基本情况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用好用足中央赋予厦门对台政策,不断创新思路办法、拓宽途径渠道,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格局。
(一)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成绩斐然
2013年,厦门市组织具有一定规模、批次、数量的文化艺术团体赴台湾开展交流合作,共办理对台文化交流项目33批次,4518人次。其中,出访项目20批次、出访人员389人次;来访项目13批次、来访人员4129人次。
1.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努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从2004年创办之初的以歌仔戏、南音等为内容的单项主题活动,逐步发展为集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美术和民俗表演等多种艺术门类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项目。“金桥·2013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以“两岸实验剧展”为主题,共举办了22场演出、6场学术交流(座谈)会、一个专题展览,两岸团队人员800多人参与了艺术节活动,观摩演出、观看展览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观众(听众)共约4.6万人次。本次艺术节亮点突出,体现了两岸艺术交流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拓展了两岸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首次邀请华东七省市部分对台文化交流基地文艺表演院团和专家参与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进了厦漳泉同城化文化建设的步伐,在漳州市设立分会场,组织台湾、厦门和漳州地区艺术院团举办戏剧演出,邀请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泉州)来厦参加艺术节演出,提升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贯彻落实厦门市委关于实施跨岛发展重要部署,安排在厦门思明区、同安区、海沧区等举办戏剧演出及其他交流活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城乡文化建设;推动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通过两岸实验戏剧展演和现代戏剧创作理念的学术交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关注和热爱戏剧艺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两岸民间艺术节十周年回顾展;实现了政府与企业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2.贴近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实际,打造“乡音之旅”的交流平台
以闽南文化为纽带,以传统艺术为载体,以乡音乡情为媒介,2013年深入持续打造“乡音之旅”厦门专业艺术团体赴台湾南部巡演这一文化交流品牌,积极推动和加强了传统闽南地方戏曲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对台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融,也使“乡音之旅”这一品牌的效应日渐凸显。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台办、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年来,精心组织两个批次的专业艺术团体深入台湾南部地区巡回演出。4个团队入岛巡演共有144人次,历时32天,演出56场,辐射台南、高雄、云林、屏东、台中28个社区、庙口,为台湾中南部乡亲送去了精彩的戏曲演出和歌舞晚会,吸引了观众5万多人次,受到了台湾中南部民众的赞誉和追捧,进一步加强了两岸民众的沟通,增进了两岸人民的了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013年“乡音之旅”巡演特点突出,体现了六个更加。一是交流演出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在以传统戏曲为主线的同时,增加了厦门歌舞剧院民乐团作为巡演交流的团体之一,以中华民族的民乐、民间歌舞,以及台湾民谣、流行金曲等艺术表现方式,进一步拉近了两岸文化认同的距离,同时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巡演地点选择更加民间,融合更加深入。28个巡演地点都不与往年的演出地点重复,旨在点多面广,让更多的台湾中南部乡亲能够体会到“乡音之旅”的魅力。三是巡演地点选择点多面广,辐射面更大。巡演的辐射面首次延伸到台中,并首次进入客家人居住地内埔天后宫演出。四是巡演交流走进校园,巡演活动更加贴近青少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走进台南大学,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走进成功大学,厦门歌舞剧院演出团走进十鼓文化村,并与十鼓艺术团联袂演出。五是巡演时段设置与传统节庆结合,安排更加合理。上半年与台湾当地的民俗传统节日相结合,下半年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相结合,既受到了当地宫庙、社区的欢迎,又达到了与当地民众在中秋佳节之际通过乡音乡情,奉送祝福的目的。六是“乡音之旅”品牌效应更加凸显,民众反响更加热烈。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民众的赞誉,越来越多的民众从陌生到喜爱、到追戏,并得到社区、宫庙的再度相邀,“乡音之旅”这一品牌愈发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3.努力拓展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推动两岸民间民俗文化交流
一年来,厦台民间民俗文化交流互动频繁,成效明显。厦门充分发掘闽南文化优势,形成“一区一节一品牌”,同安区“元宵民俗美食文化节”、思明区“海峡两岸思明民俗文化节”和“郑成功文化节”、海沧区“保生慈济文化节”、湖里区的“福德文化节”等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逐年提升。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歌舞剧院、厦门老年文化艺术交流团、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艺术团等先后赴金门、台湾等开展各艺术门类的交流活动,为厦台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5月,厦门老年文艺团一行115人前往金门、新竹、南投等地,开展了3场海峡两岸老年文化交流活动。此次赴台参演的演职人员,平均年龄62岁,其中70岁以上6人,年龄最大的已76岁,是厦门组织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业余老年文艺团体。老人们以饱满的热情为台湾同胞带去了歌仔戏、南音、答嘴鼓等多个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节目,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和喜爱。
4.不断加强两岸艺术教育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艺术培训从一般性交流走向实质性合作,组织厦门艺术学校舞蹈老师赴金门为棠风舞蹈团进行舞蹈教学和舞蹈肢体训练示范。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艺术教育,厦门艺术家们通过展演、讲座、示范、教学的形式,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大陆的表演艺术及闽南传统文化做了全面的展示和传播。2013年9月,邀请以台中市政府副市长黄国荣先生为团长的闪亮台中乐团和CPE钢琴重奏团来厦与厦门歌舞剧院厦门乐团合作举办《2013厦门·台中秋之韵》音乐会,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5.加强艺术研究基地建设,“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正式挂牌
为提升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经中共厦门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并于2013年1月18日挂牌。一年来,研究院不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对策研究”。向文化部外联局台湾处提交了《“走基层下南部”拓展对台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路径与重点》等调研报告。同时,在全国刊物发表了《歌仔戏〈蝴蝶之恋〉给两岸合作带来什么启示》、《新形势下两岸电影产业整合与文化认同》等研究文章。
6.全力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亲情的纽带。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和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3年,继续全力推进落实《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落实制定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阶段建设方案》,推动出台《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和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组织开展2013年“文化遗产日”宣传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第七届莲花褒歌(山歌)比赛等闽南文化传承品牌活动。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项、传承人13人,推荐翔安拍胸舞、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惠安石雕(惠和影雕)、厦门珠绣手工技艺等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目前,全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个,其中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10个、市级36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122人,其中国家级10人、省级36人、市级76人。
7.涉台文物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
厦门市是最早提出涉台文物保护的城市之一。市政府在全国最早颁布了“厦门市涉台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涉台文物保护受到台湾同胞的好评。经过多年努力,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已普查登记的涉台文物古迹达250余处,先后公布两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共63处。厦门市政府还为所有的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抢救维修了一批涉台文物。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台胞到厦门各涉台文物古迹点参观探访、寻根谒祖达近10万人次。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情意丹青·闽台缘》书画展,成为台湾文物界首次在厦门市举办的文物展。郑成功纪念馆完成馆舍维修并重新对外开放。
8.实施项目带动,全力推动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一年来,厦门市积极搭建厦台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文化展会活动,以展会和活动带动厦台文化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构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和投资交易的重要平台和会展品牌。
2013年,成功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本届文博会与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2013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2013中国厦门国际运动健身器材展同期举办,形成了“两会两节一展”的“大文博会”格局,在突出两岸、突出产业、突出投资、突出交易上有了全面提升。本届大文博会主展馆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共计14个展厅,总展览面积达9.5万平方米,吸引了两岸参展企业2295家,设置展位近4800个,上海、山东、河南、云南等43个省市区组团参展,台湾参展企业973家(其中文博会台湾参展企业637家),基本覆盖了台湾所有县市,设置展位近1200个,成为大陆地区吸引台湾企业参展最多的综合性文化展会。经过4天的展示、研讨、洽谈,本届文博会产业投资签约项目126个,总签约额375.4亿元,签约项目整体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其中合同项目68个,合同金额达到169.8亿元,比增达66%。
4天的展览现场成交活跃,文博会主会场与各分会场文化商品与文化服务现场交易总成交额为7.4亿元,同比增长22%;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现场订购销售图书4230万码洋,达成138项图书版权贸易,协议版权出版总码洋6600万元;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签约及合作意向金额11.6亿元;2013中国厦门国际运动健身器材展展会达成的合同交易额和现场销售总计1.86亿元。观展总人数达到37万人次,其中主会场观展人数25万人次。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抓好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核心二期”建设,完成整体概念规划,园区管理运营机制逐步完善,准入门槛和招商优惠政策基本制定,联发华美文创园、厦门海峡两岸建筑设计文创园等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二)对台广播电视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厦门卫视对台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5月,厦门卫视正式推出深度纪实类栏目《两岸秘密档案》,该节目立足于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视角,携手台湾优质制作团队,两岸记者、主持、后制深度协作,节目全程在台北虚拟演播室录制,创出两岸团队合作新模式。同时,也发挥了厦门卫视驻台记者的优势,深入台湾北、中、南采访,掌握一手资料,深度还原真实的台湾。目前已累计推出《弹丸金门》、《遣返风云》、《黄金密档》等23期节目。6月14日起,厦门卫视在原有3名驻台记者的基础上,先后增派4名出身闽南、熟悉闽南文化的记者驻点高雄,在大陆率先实现常态化深入台湾南部采访,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凸显厦门卫视“闽南化”驻台报道特色。在2013年度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电视节目创意高峰论坛上,厦门卫视的《两岸新新闻》栏目荣获“2013两岸四地最具创新活力电视社教栏目十强”。
2.闽南之声广播对台工作卓有成效
2013年以来,闽南之声共向国际广播电台传送《闽南听戏台》、《大陆风情》等节目300多期,通过国际台强大的全球传播网络,向全世界华人传递闽南乡音。目前,闽南之声广播先后有三档节目与台中广播交换播出,分别是《大陆风情》、《吃喝玩乐EASY GO》、《明星第一等》,内容包括旅游、美食、闽南语原创音乐等。
3.厦门音乐广播继续加强与台湾亚洲广播网合作,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改版升级
厦门音乐广播每周向台湾亚洲广播网提供一档一个小时的音乐节目《轻松咖啡馆》,节目内容主要是向台湾的听众介绍大陆的原创流行音乐,通过网络传输给亚洲广播网。该节目覆盖北部台湾台北、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在首页和首页大头条区域,重点突出“台海”和“闽台”特色。改版后,仅首页信息量的推送就增加50%以上。
4.厦门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以海峡两岸共有文化元素为题材的专题片、纪录片,获得好评
摄制了纪录片《远去的王船》,真实记录了厦门岛内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畲族部落钟宅村在村落拆迁改造前,最后一次规模盛大的“送王船”活动。摄制了纪录片《博饼》,对厦门中秋博饼节首次跨海至金门举行开博仪式进行了全程拍摄和记录。影视动漫创作中心以闽台两地红砖古厝建筑为题材,策划、拍摄《红砖大厝》专题片,讲述红砖厝这一闽南特有的古老建筑在海峡两岸的起源、传承历史及21世纪人们对红砖厝的守护历程。
(三)对台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
厦门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出版交流活动和文化品牌为载体,以闽南文化为特色,以贴近两岸民众为着力点,形式不拘一格地在各个层面深化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品牌效应凸显。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图交会”)于2013年10月25日至28日在厦门成功举办。图交会展场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会场共设展位1000个,两岸共有610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本届图交会两岸出版精品荟萃,两岸业界人士齐聚,配套活动内容丰富,业界对接成效显著,充分展示了两岸华文出版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参展图书订销两旺。大陆343个出版集团及出版社、台湾285家参展机构参展,参展单位数量为历届之最。参展图书20.4万种70余万册。现场销售、馆配订购图书124万册,总额4230万码洋,比第七届图交会增长37%。其中现场销售额约250万码洋,比第七届图交会增长19%,成效显著。
2.项目对接凸显实效。两岸出版单位共达成版权项目签约138项,比第七届图交会增长14%;大陆图书版权入岛从第七届的48项增长到本届的75项,凸显了图交会在两岸出版业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业界活动务实专业。图交会更加突出活动组织的务实创新,努力为两岸业界交流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实现了四个创新。一是首次举办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活动;二是首次举办两岸出版社与作家对接会;三是首次举办“寻求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海峡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推介座谈会;四是首次举办两岸出版机构新书首发式和推介活动。
三、厦门市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工作主要启示
厦门市在对外对台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启示就是,始终围绕把握一个机遇、发挥两个优势、抓好三项工作、坚持四个特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把握“一个机遇”
我们紧紧抓住文化事业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的有利条件,整合优势,以闽南文化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主动作为。
(二)发挥“两个优势”
一是经济特区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二是闽南文化中心城市优势,着力增强闽南文化对外对台影响力和凝聚力,努力增强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对中华文化、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与时俱进,努力构建对外对台文化交流两个主导平台;强化精品意识,做大做强“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乡音之旅”巡回演出、“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奖赛”、“欢喜大围炉—两岸闽南话春晚”、“两岸共同新闻”栏目等一系列对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交流活动。二是不断拓展文艺演出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努力推动厦门市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从艺术生产与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培训以及图书、文物、美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进一步把闽南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积极向世界展现闽南文化的魅力。三是着力加强对外对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一方面不断推动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充分挖掘和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贴近台湾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增强厦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厦门与台湾文化产业的对接,培植和营销品牌,加大对台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打造产业发展与合作平台。
(四)坚持“四个重在”
一是重在特色。着重挖掘闽南特色的文化资源,创立、培育一批具有鲜明闽南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二是重在项目。推动并组织一批大型的、系列化的、品牌化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项目,全方位开展文化推介活动。三是重在成效。从实际工作效果出发,不盲目追求活动排场和人员层级,扎实推动一批精品文化剧目、文物精品、电视剧精品以及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开展入岛交流和对外交流。四是重在影响。定期策划并组织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重点项目开展对外对台交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四、2014年厦门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站在祖国统一的高度部署和规划厦门的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大局,做好厦门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交流工作规划。要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以及两岸关系新发展,充分发挥厦门市对外、对港澳台交流的优势与特点,着眼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眼于影响和争取岛内民心,密切国际之间以及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着力推动厦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交流工作的新突破、新进展,努力构建交流新格局,进一步贯彻十八大的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地方、民间的国际交流”,同时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积极贡献。
(二)抓重点求有效,扎实稳步地不断推进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台湾中南部地区为重点区域,继续认真办好“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奖赛”、“欢喜大围炉—两岸闽南话春晚”、“两岸共同新闻”栏目等一系列对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交流活动,壮大对台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探索与台湾其他媒体的合作交流,将“两岸新闻采编与媒介管理高级研修班”打造成为两岸新闻专业人才培训的新品牌;设立闽南语译制中心。重点扶持《闽南“活”文化记录工程》发展项目,继续积极推动厦门市专业与民间文艺团体、各艺术门类和娱乐综合节目入岛交流。
(三)丰富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认真做好品牌培育和营销
按照全国文化厅(局)外事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四化建设”,在制度化管理、机制化建设、品牌化发展和系统化运作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要继续改革创新,进一步挖掘闽南文化内涵,加强国际间以及两岸文化产业对接,拓展中外及台海文化产业合作,从“文化旅游会展、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品、创意设计”等方面,加强对外对台文化产业招商合作,发挥新的文化业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文化交流。以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作为产业基地和合作平台,吸引台湾及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入驻,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对接。要培育品牌,提升营销力度,重点筹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进一步扩大中国国际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办好南洋文化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文化交流走向互动互惠双赢。
(四)加强艺术研究基地建设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开展对台文化研究工作,使之建设成为祖国大陆研究台湾文化艺术的思想库、信息库,成为对台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艺术创作中心,推动两岸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4年将就《“服贸协议”在台爆发纷争对两岸交流合作的启示》、《龙应台与台湾文化政策考察》等两岸相关的文化议题进行观察。
201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