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内宏门街北端兴建城隍庙。
元贞元年(1295)
潞州人李孟诏为太子师,以汉学儒风教授二太子,即后来相继称帝的武宗、仁宗。
大德七年(1303)
八月初六,河东地震,长治坏学宫,文庙墙仆。壶关山崩地陷,民居少有完善者。潞城儒学、孔庙、宫倾圮。沁源县学倾圮。
延祐六年(1319)
漳水泛滥,坏农田2000余顷。
至正十七年(1357)
曹州红巾军入太行,陕西行省左察罕帖木儿遣将合上党县尹与之战于壶关。
为防红巾军攻入,陕西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儿调关保虎、林赤同守潞州,并采用曾任兵部尚书的上党人李惟馨计谋,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儿峪(今东阳关附近);屯并州,塞井陉口,以杜绝太行各关隘。
至正十八年(1358)
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由襄入黎,攻占县城,城隍庙毁于兵火。
至正十九年(1359)
八月大同路蝗,襄垣县螟蝝。潞州及壶关、潞城、襄垣,沁之武乡,辽之榆社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疑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爆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明
洪武三年(1370)
壶关人郭翀举乡试第八名,次年会试榜眼及第,官吏部考功主事。
明洪武六年(1373)
延安侯唐胜宗重筑潞州城,砖瓮四门,周5774 丈,即38.49 里。
洪武二十一年(1388)
迁泽、潞无田民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闲旷之地,令自耕种,免徭役三年,并给钞锭以备耕具。
永乐元年(1403)
又迁泽、潞等州、县无田民赴裕州垦荒。
永乐六年(1408)
沈简王朱模由沈阳改封至潞州(初因年幼未就沈阳)。
成化七年(1471)
二月潞州雨雹,沁州、沁源、武乡大旱民饥。襄垣县山雷击大蛛,皮肉满川,可装十余车。
成化二十二年(1486)
潞州(今长治)、屯留、潞城大旱,禾尽槁,人相食。次年潞州、屯留荐饥(即报饥之意)。
弘治十年(1497)
正月戊午朔太原、屯留地震,屯留尤甚,如舟将覆,屋瓦皆落。
弘治十一年(1498)
二月以旱免泽、潞、汾三州及平阳、汾州二卫弘治十年租调。以旱灾免泽、潞等州夏粮。
弘治十二年(1499)
襄垣肖家垛刘龙赴京赶考,中探花。
正德七年(1512)
潞城、曲沃诸县黑眚乘暗伤人,形如犬,民间夜燃火击金鼓以御,两月化白气蔽日西去。长子大旱,壶关饥,禾苗尽槁。
嘉靖元年(1522)
潞城县石埠头村陈卿联合附近的秦虎龙等举起了反抗明王朝统治的义旗,陈卿起义爆发。
嘉靖七年(1528)
正月陈卿亲率义军奋勇作战,杀死官军指挥李爵等及官军多人,起义军大胜。
十月山西巡抚常道,会同河南巡抚潘埙、总兵鲁纲合兵进击起义军,晋、鲁、豫三省官兵围追堵截,陈卿全军覆没。
嘉靖八年(1529)
陈卿起义被平息后,兵科给事中夏言到潞州善后,二月,夏言上疏嘉靖帝割潞城县所辖地16里、壶关县10里、黎城县5里,共31里,为新县版图,赐名平顺。奏请潞州升为潞安府,同时增设附郭长治县。
是年,飞蝗从东北飞来,遮天蔽日,禾苗吃尽,病饿而死者甚多。
嘉靖元年至四十五年(1522—1566)
福宪王在沈王府周围修筑城墙。城墙内为黄土夯筑,外用青砖砌筑而成。周长3里,高2.5丈。南建端礼门,北建广智门,西建西华门,东建东华门,四城角建角楼。楼阁飞檐凌空,屋顶琉璃金碧辉煌,昔称“皇城”。(现古城建筑已毁,仅存西北角一段城墙的残垣断壁)
嘉靖三十八年(1559)
潞城合室万镒堂中医郭忠镒创制的大风丸问世。
万历十年(1582)
沁州、武乡大疫,有全家死者。
万历十一年(1583)
武乡李庄北石山夜崩数十丈。
万历十四年(1586)
太原、平阳、汾阳、汾、泽、潞安等属大旱,赤地千里,饿殍盈野,疫疠死者枕藉。三月发帑赈之。潞城旱饥,自春抵秋,旱不雨。长治风霾蔽天,春霾经旬不止,五月方雨始种,八月恶霜伤禾,大雨如注。襄垣春至五月旱,岁大饥。沁源大旱,民多饥死。
万历十五年(1587)
长治、长子、潞城疫。太原、平遥、泽州、沁州、辽州(左权)旱大饥。自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诸州县民因旱饥死者无算,甚有弃婴儿于原野。长子、泽州春夏大旱。沁州大旱,自春至七月不雨,民多逃亡饥死,弃婴儿于原野。武乡大旱,春至七月不雨,民多饥死,弃婴于原野。长治、长子春大疫,死者枕藉。
万历十六年(1588)
上党贡院成立,位于府衙之西(今长治二中址)。
万历四十二年(1614)
武乡地震,有声如雷。武乡城垛几倾,人民有死者。沁县、长子均震。
万历四十三年(1615)
武乡、沁州蝗飞蔽天日,禾稼大损。长治旱。
万历四十四年(1616)
长治、潞城飞蝗蔽天,食禾立尽。
万历四十五年(1617)
二月望日武乡地震,山阴白气冲天。夏五月襄垣彗星见形如帚。沁州、长子复旱,飞蝗头翅尽赤,翳日蔽天。沁源蝗。八月武乡彗星见。
崇祯四年(1631)
三月四日襄垣昼晦。沁州、武乡雨土石。夏五月沁州、襄垣雨雹,大如鹅卵,方三十里折树伤禾,击死牛羊无数。壶关雨雹。五月长子飞蝗蔽日集树结枝。冬十月沁源木稼(木稼,即木冰,雾凇),十九日雨,天寒甚,树凝成刀枪形。
崇祯五年(1632)
李自成部属王自用、马守仁从河南修武转战山西,进入辖区内。
十月四日回族紫金梁农民军由陵川入长治,蔓延壶关,驻扎平顺。
崇祯六年(1633)
沁源大饥。沁州、武乡雨雹伤稼。秋,壶关、大旱民饥,壶关黄山生白脂,民取为食,时谓黄山面。
崇祯十三年(1640)
大旱岁饥,荒郊僻巷掠人而食,无敢独行者。
清
顺治元年(1644)
二月李自成部将刘芳亮兵取潞安府,挟沈王回洪北走,留刘忠守城。刘令拆平四关厢及附近村舍。
十月清兵自太原来夺得潞安。
秋季潞城一带瘟疫流行,多数病人腋下股间生一肿块,病人口吐淡血即死,吃药无效,亲戚朋友不敢前往问吊。
顺治二年(1645)
沁州、武乡,五月大雨雹连三日,大如鹅卵越户牗追人,击死牛羊无数,伤麦700余顷,高岸崩折,化与巨浸。人民哭声震天,流亡载道。
十一月清兵驻潞安城西南隅。
顺治三年(1646)
襄垣、长治蝗。武乡疫。长治七月飞蝗蔽天。武乡大疫,朝病夕死,有全家绝者,全县避前山,城市虚无人焉。
顺治六年(1649)
一月十一日雨雪雷电交加,飙风大作,太白星昼见。日有豹入城,居民大骇。
三月至六月姜瓖乱兵先后攻下沁州、屯留、潞安、潞城、黎城、襄垣、长子、壶关等城,收系各官,大封伪职,沈烈为总兵,郭天佑为副总兵。十月十六日,清军攻破潞安,官军入城问罪,城中及乡镇凡附叛军者,皆杀无赦,屠戮数日方止。
顺治十六年(1659)
《潞安府志》纂成刊世,由知府杨俊修,李中白、周再勋纂。
顺治十七年(1660)
由于交不起贡绸,在绸行焦海福、王好善带领下,织机户群起焚机罢市。赴京请愿,因艰于盘缠,中道而返。
康熙元年(1662)
秋淫雨,倾塌北城及四角楼。
康熙二年(1663)
北城及四角楼维修工程竣工。
康熙九年(1670)
长子二月大雪厚数尺,二十日始晴。长治淫雨连绵,城垣倒坏。黎城自春徂夏不雨,岁复饥。
康熙十七年(1678)
城郊针漳村外地面出现幻影。池沼人物清晰可见,远看波涛东逝,一望无际,人曰“地镜”。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免本年地丁钱粮。四月,给养老帛、绵、米、肉。
康熙三十年(1691)
长治五月霜,六月旱蝗,漳水涸。长子秋蝗飞十日,禾不为灾。武乡三月大雪。夏大旱。
康熙三十八年(1699)
五月潞城潞河村常通妻一产3男,礼部、户部奖给小米五石,布十匹。
康熙四十七年(1708)
沁州二月大雪一昼夜,深四五尺,街衢清融竟成洪波,车旅不行者数日。大疫,城乡传染。夏大旱,自四月初十至六月十八,三伏将尽,亢阳不雨,冬无雪,次年正月始雨,麦苗死者过半。
康熙四十九年(1710)
武乡六月大雨雹,形如鹅卵,夏麦尽伤,长百余里,宽二十余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