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该是个人的事情,但就现在许多家庭来看,学习却已经变成了全家总动员的事情。有的父母的确是遵循了自由的模式,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学好;还有的父母则是完全相反的做法,对孩子的学习又管得太紧,要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父母来决定,也许短时间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时间长了,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依依从上小学1年级开始,妈妈就对她的学习抓得很紧,每天晚上妈妈都要坐在一旁陪读。但妈妈一会儿因为她做作业不认真而撕掉她的作业本,一会儿又是训斥她做题不过脑子,少写一个运算符号……
妈妈一直认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很重要,女儿必须一步一步走稳了。她怕自己不在旁边辅导,女儿就不会认真写作业。慢慢地,依依形成了依赖性,写作业时连努力思考都省了,因为妈妈一定会在一旁给她指出错误的。
后来,依依进入了初中,妈妈的辅导能力已经跟不上了,但依依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却没有改变,被动的学习开始让她吃了苦头,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差。妈妈格外着急,她疑惑不已:女儿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天天看着她学,难道基础还没有打好吗?
这位母亲没有引导女儿学会自主学习,女儿的学习基础当然会有缺陷,她的基础自然也就没有打好。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都会出现问题。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学习。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
学习是谁的事情?学给谁看?当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时候,他恐怕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本领,都将决定他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同时,父母也要学会放手,不要总紧紧抓着孩子,要相信他自己会去主动学习。其实,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父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自由发展的同时,再给予恰当的指导,他就会明白学习的目的。
▲告诉孩子学习不是那么困难的
有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是因为他觉得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会说:“那么多生字要学,那么多数学题要做,那么多英语单词要背;要写语文作文,还要写英语作文;书上字那么多,题那么多,好恐怖!”
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学习也是由易到难的。没人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用害怕那么多知识学不会。一步一个脚印就可以了,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日久天长,知识自然就会越学越多。”
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小方法,比如编个顺口溜帮他记忆数学定理,或者用趣味故事帮他记忆语文生词,还可以让他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通过知识的活学活用,让孩子明白学习其实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随时提些小问题,引导孩子去寻找答案
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组成的,只要有心,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能成为学习的课堂。比如,洗碗的时候,父母可以向孩子询问关于浮力的问题;择菜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光合作用的问题;买菜的时候,将算账的事情交给孩子;参观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鼓励孩子记下来自己回家查字典寻找答案,等等。
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父母能激发起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他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调动起他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给孩子做主动学习的表率
有一位父亲一直很喜欢读书。每天吃完晚饭后,父亲都会坐到自己的书桌旁,认真地看书。在他的影响下,9岁的儿子也爱上了读书。开始的时候,儿子遇到问题就跑来问父亲,后来他发现父亲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自己查找各种资料解决的。儿子也开始效仿父亲,再遇到问题,自己通过开动脑筋、翻阅书籍来主动寻找解决方法。
爱学习的父母,一定可以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父母在家中为孩子创设出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来,这样的身教远比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有用得多。
亲子阅读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个叫匡衡的孩子。他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非常穷,没钱供他上学,他也买不起书。不过,他还是跟着一位亲戚学习认字,可以看一些简单的书了。
匡衡识字之后,对学习就更加渴望了。但他买不起书,于是只好借书来读。在当时,书被视为是读书人的宝贝,不轻易借人。匡衡农忙时节到有钱人家去打短工,但却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后来,匡衡长大了一些,成为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所以,他干活的时间多了,看书的时间少了。一天下来,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经常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完。匡衡很着急,但他家穷,也买不起点灯的油,晚上也没法看书,这可怎么办呢?
一天晚上,匡衡在床上躺着,忽然他看到东边墙壁上透过来一丝光线。他走到墙边一看,发现那竟然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工具将墙缝挖大了一些,使得透过来的光亮也更多一些,他就这样凑着灯光继续读起书来。
后来,匡衡凭着他的主动而又刻苦的学习,成为了著名的经学家,还做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