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阅读时,大脑必然要跟着思考。当孩子对书中的内容有疑问、体会和感悟的时候,他很希望有人能够倾听,能够和他交流,能够给他启发,而最适合的人选是谁呢?是父母。
6岁的小雅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读故事。今天的故事是《小马过河》。妈妈和小雅一起慢慢地读过一遍之后,小雅就开始像平时一样问妈妈:“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什么意思?”等到小雅的问题全部问完,就该妈妈针对故事的内容反问小雅了。
“这个故事里有几只小动物啊?它们分别是谁啊?”妈妈和蔼地问道。
“4只,马妈妈、小松鼠、牛伯伯和小马。”小雅毫不犹豫地回答。
“嗯,记性真好!为什么小松鼠说河水很深不敢过,可是牛伯伯却说河水很浅?”妈妈接着问。
……
就这样,妈妈先把故事表面的问题和小雅讨论过后,再深入讨论这个故事给现实生活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久而久之,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雅经常能把故事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还会通过故事给同学讲道理。
如果父母能够常常和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孩子的思维不但能得到扩展,也会真正从阅读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感悟。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
▲针对阅读的内容提问孩子
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需要妈妈和他一起读书的话,妈妈完全可以在读完书之后,针对书中的内容对孩子进行提问。比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当然,妈妈的提问不能如此死板,可以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啊?发生了什么事呢?地点在哪里呢?”等浅显的问题。这样一问一答式的讨论,可以检测出孩子读书的专注度和理解能力。
▲和孩子探讨故事里的道理
任何一个故事都暗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孩子往往都特别希望听到关于故事以外的论述。父母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把故事所讲的道理讲给孩子,特别是将这个道理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比如,探讨《孔融让梨》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孩子以后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处理,等等。
父母只要愿意和孩子进行探讨,也许便能从孩子的回复中获得宝贵的人生提示。而如何讲解才能让孩子把故事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正确引导孩子对反面人物的认识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秦桧陷害岳飞的故事。当老师问及大家对秦桧的看法时,同学们都纷纷表示了憎恨和厌恶。可是,班里一个思维特别活跃的男生却说:“我认为,秦桧没有那么讨厌,至少他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被后人所唾弃,就不能做他这样的人,他给我们做了坏榜样,值得我们警惕。”同学们听了男生的回答,都觉得有一定道理。
很多文学作品和人生故事中都有一些品性不端正、行为怪诞的人物形象,当孩子读到这些人物时,很可能会产生憎恨心和厌恶心。此时,父母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从结果找原因,让孩子明白反面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找到了原因后,孩子便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懂得如何避免成为类似的人。
▲不要鲁莽地拒绝孩子
“爸爸,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儿子兴奋地对爸爸说着。“好了,好了,儿子啊,爸爸正忙呢,一会儿听啊!”爸爸搪塞着说道。
“哼!”儿子撅着小嘴转身离开了。
孩子爱读书、爱分享是好事,只是急于分享,所以搞错了时机。此时,即使父母因为忙着手中的活而无暇听孩子的话,也不能鲁莽地拒绝孩子。父母可以说:“哦,是吗?又有新体会了啊?不过,爸爸现在有点忙,如果现在听你讲的话,就会听不清;要是一会儿听的话,就会听得很清楚。为了听得更清楚一点,你先稍微忍一忍,爸爸一会儿再听啊!”
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有给孩子说这些话的时间,都听孩子说完了。其实,父母如果花费一点时间委婉地拒绝孩子,孩子下次就会知道,父母忙碌的时候是听不清自己说的话的,下次就不会再在父母没空的时候要执意分享了。而父母的委婉也不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让读书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养成读书后就分享的习惯。父母可以把最近的读书感悟讲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成长。而且,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有时,孩子的一两句话就可以让成年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只是看成年人是不是足够敏感。
同时,当孩子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分享给父母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抱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矫正孩子思想的心态。只有父母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倾听,才会深刻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孩子也会更加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父母。这样,还有助于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亲子阅读 父子骑驴
一天,父子俩牵着一头驴走在大街上。
当他们路过一个客栈门口时,只听客栈的伙计说:“这俩人真笨,有驴居然不骑!”于是,父亲就叫儿子骑上驴。
走了不久,路过一个私塾,先生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这时,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
走着走着,路过一个药店,只听有人说:“这人也真狠心,让这么瘦弱的孩子走着,自己骑着驴!”父亲无奈,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啊?”
此时,父子俩真不知如何是好,干脆都下来,把驴的4条腿绑起来,并用棍子担在中间,俩人扛着驴走。可是,当父子俩扛着驴过桥时,一不小心把驴掉到了河里,结果驴被淹死了!
思考题:
1.父子俩为什么听别人一说,就要改变骑驴的方式?
2.如果您是父亲,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儿子,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