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就是查资料。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和困难的时候,当然可以向老师、父母、同学请教,但是,通过查询资料获得答案可能会更加便捷和准确。
刚上小学2年级的冉冉,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会立即问妈妈。妈妈总是会趁机培养孩子的查资料能力。面对孩子的疑问,妈妈会说:“哎呀,这个问题我也不会,我们一起来查资料好不好?”如果是词汇之类的问题,妈妈就会说:“这个词我们能从词典上查到,你去把《现代汉语词典》拿来吧!”然后,妈妈会带领冉冉从目录开始查询,一直查到冉冉需要的结果。几次之后,冉冉就能够自己查词典了。
有一天,冉冉问:“妈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恐龙是怎么变成化石的?”妈妈没有立刻回答她,而是拿出一本介绍恐龙的图书说:“这本书里肯定有答案,你自己翻翻看,看看目录上有没有‘灭绝’或‘化石’等字样。”妈妈一边说,冉冉一边看,并回答说:“有。”妈妈紧接着问:“第几页?”“57页!”冉冉回复道。冉冉翻到那一页后,自己就阅读起来了。
父母在和孩子点滴的交往中就可以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查资料的能力。孩子一旦具备了这个能力,学习效率便会大幅度提高。那么,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呢?
▲给孩子留下“爸爸妈妈爱查资料”的印象
莉莉的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热油烫伤了手,看着妈妈红红的伤口,全家人一时不知所措。爸爸说:“是不是抹点牙膏?”妈妈说:“要不要用水冲一冲?”正在犹豫时,爸爸说:“先不要瞎弄,不然会弄巧成拙呢!莉莉,给妈妈吹吹伤口。”
爸爸说完,就走向书柜,找了一本关于家庭医疗保健的书籍,很快,爸爸心里就有数了,说:“先用凉水冲冲,然后再涂点烫伤膏。”妈妈去处理伤口了,爸爸把书递给莉莉,并补充了一句:“莉莉,你看看还有其他方法吗?”
爸爸的榜样做得很好。爸爸并没有凭自己模糊的经验对妈妈的伤口采取措施,而是赶快查询相关的资料并得到了有效的答案。父母这样做,孩子便会明白,查资料可以获得有效而准确的信息。因此,父母平时爱查资料,孩子自然会受影响。
▲让孩子知道“问资料书”比“问父母”更可靠
当面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疑问时,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查资料找到确定的答案。在引导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用自己模糊的概念误导孩子。比如,孩子问父母一个字的发音,父母如果不是特别确定的话,就不能对孩子说“好像是这样读的”或者“应该是这样读的吧”。父母对学问不严谨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所以,只要父母不确定,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并建议孩子查资料。
第二,教孩子“问对人”。这就如同生病了要去医院,而不是去公安局一样。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不一定知道。因此,父母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什么是相关的资料。
只要父母给孩子指对了路,孩子感受到查资料的好处和便捷时,便不会缠着父母问问题,而是去找工具书查资料了。
▲教给孩子查资料的具体方法
孩子的学习是逐步积累的过程。一个成年人查字典的时候,依照自己的方法快速翻看两下,可能就会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孩子肯定不会这么熟练,要从拼音或者笔画开始查询。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查资料之初,要手把手地教给孩子查询的方法。
比如,查字典的基本方法,从一本书中找有效信息的方法,从网络中搜寻信息的方法,等等。如果是通过文字资料查询,父母就要交给孩子如何从目录查起;如果是网络资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如何输入关键字,如何选择有效的信息;等等。只有让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步骤,孩子才能通过查资料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别让孩子太依赖网络资料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学会利用这个资料库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太依赖网络,因为很多中小学生开始利用网络帮自己完成各种作业。有的小学生上网查“清净”、“集体”、“喜好”的反义词,关于这种基本问题,孩子首先要开动大脑思考,然后再借助网络查询资料;有的孩子还在网上抄袭他人日记,当成自己的作业交给老师。所以,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少隐患。还有,网络资料的准确性有限,要让孩子多方确认,不可“听信一面之词”。
孩子一旦太依赖网络资料,不但学习能力不会提升,连基本的动脑能力都会减弱。因此,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打着查资料的借口,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亲子阅读 工具书
工具书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需要,广泛汇集相关的知识或文献资料,按一定的体例和检索式编排,专供查资料线索的图书。
我国工具书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就著有字书《史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秦朝时代,以李斯的《仓颉篇》为代表的工具书开始兴起。从两汉时期起,《方言》、《说文解字》、《别录》、《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词典和书目成为文人墨客的参考资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工具书也不局限于单纯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了,年鉴、手册等综合性或学术性的工具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