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6600000009

第9章 就业准备(1)

案例4-1 感动中国——大山深处的支教者

徐本禹,一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当他站在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向人们讲述他执教的那所小学,以及他深爱的那群孩子时,观众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这个自称所做的事情只是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的普通农家子弟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只身来到贵州偏僻山村,孤身支教。

评议:徐本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感动中国的根本原因就是: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勇担责任。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4.1 思想准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毕业生求职就业前都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只有有备而来,正确认识所面对的机遇、挑战,正确对待压力、挫折,才能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

4.1.1 就业思想上的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学生在择业时,思想上常常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主次不分。部分人以选择一个好地方为目的,择业以地域为主而非以事业为主。

(2)定位不准。不少人对自己期望值偏高,只要是不符合自己原先划定条件的单位则一概不考虑,甚至宁可暂时待业。

(3)物质至上。只顾眼前利益,求职择业以金钱为主要衡量标准,忽略职业的发展前景。

(4)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想依靠关系网得到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贪图安逸,忽视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5)缺乏自知之明。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缺乏必要的自我分析能力。有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却不知道这些职业应具备些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6)这山望着那山高。部分毕业生存在违约现象,诚信意识有待加强,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4.1.2 就业思想上的必要准备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就业,是走向独立的起跑线,是锻炼自我,提高自身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1.要树立远大抱负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的栋梁。理应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的召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青春和未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要积极参与支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项目,尤其是2003年6月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奉献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2.要更新就业观念

不打破旧的思想,就不能纠正思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现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为新的就业制度所代替,上大学已不是职业的保证,而只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一些大城市和高层次的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补充已逐渐饱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已经明显呈现向下的趋势。中小城市、乡镇基层单位、非国有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广阔渠道。可是,有些学生依然存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存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家庭观念,存在“人不亲土还亲”的故乡观念。这些旧的就业观念严重地妨碍了大学生适应就业新形势能力的提高。

3.要正确认识自己,自觉适应社会

选择职业前应该首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长,自己的各种素质能力可以做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在素质、能力同现实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搭起一座或几座桥梁,择路而行。要尽量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了解改革给社会带来的新变化,了解改革向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还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使自己正确地选择就业目标,及时调整工作志愿。

4.要正视现实环境,勇于参与竞争

正视现实环境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改造环境、成就事业的第一步。好比一颗种子洒向大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土壤,都要先扎下根来,然后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就业制度的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旨在充分调动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然而,人才市场不够完善,高校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长期投资与短期行为相冲突,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等社会矛盾,都会在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一味地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暴自弃只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毫无价值。择业竞争机制的引入,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也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和更为自由、广阔的择业环境。

每位毕业生都要适应这种现实,冲破传统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竞争的挑战和压力,承受在人才市场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健康的择业心理和竞争意识恰恰是建立在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基于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客观评价之后,逐步形成确立的。

5.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艰苦奋斗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发展也不平衡,有很多较为落后的地方需要大学生去开发、去创业、去改变,同时也就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前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要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立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祖国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艰苦的锻炼,没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逐渐积累,又怎么能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担当重要的责任呢?

6.正确理解专业对口

学以致用是我们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专业不对口使一些同学产生困惑。有些同学机械地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社会需求完全一致来理解专业对口,这显然是不妥的。应该看到,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有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有时会发出奇异的光彩,能够解决仅靠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

7.要有立大志、干小事的思想准备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作起。古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一定要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思想准备。如果整天想着做大事,而不屑于做小事,不仅社会不欢迎,而且“大事”也做不好。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耍花架子,不靠嘴皮子,这就是一种能力,一种生活的能力,一种能干大事的能力。应该把自己远大的理想落实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中,立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要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去从事每一项极普通、极平常的工作,在寻常的工作中看清终极目标,创造光辉的业绩。

8.要正视成功与失败,勇敢地面对挫折

择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相碰撞的过程,又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双向选择”的结果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了固然喜悦,失败了也不要悲伤。职业选择体现一个人多层次的价值系统。谋求理想的职业,实际上是在寻找理想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但最佳结合点往往很少。在择业中如果一遇到挫折就苦闷、焦虑、失望,就感到脸上不光彩,甚至感到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到头来永远不会成功。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能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加快自强自立的转化过程,成为新的开拓者。在择业的过程中,挫折是一种鞭策,是造就强者的必经之路,应该把挫折看做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就业意味着人的社会化的完成,从此可以享受应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旅程就从此开始。

4.2 心理准备

案例4-2 不要女生的就业歧视

小郝是一位2006年的应届本科生,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还算是热门专业,但在学校组织的人才交流会以及一些社会上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多次求职仍没有找到工作。她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本班的男同学不相上下,成绩也比许多男同学优秀,可是他们已经找到了工作。在招收计算机人才时,一些单位或公司干脆要求只招收男的,一看是女的,连面谈的机会都不给。一家公司更令人气愤,他们说,我们公司除了搞专业以外,还需要一些社会应酬,你的专业水平还行,可是相貌不符合我公司的要求。小郝说,她们班的女生不多,可是不少人遇到了和她一样的遭遇。如果找不到工作,她准备考研。

评议: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求职者受歧视的事情时有发生,遇到的就业门槛各式各样,因此,要正视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平等就业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就业歧视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并产生影响,这是在短时期内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才能正确地面对就业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挑战,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

4.2.1 心理素质

从学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会有很多痛苦和挫折,特别是在择业期间,学生的心理往往复杂而多变。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自我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个体在家庭、社会、学校等外在环境的熏陶下,经过长期的修养,逐步内化而成的一种心理结果。心理素质的强弱体现在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对冲突的抵抗力两方面,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活动效率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当然也会对求职择业产生作用。择业是广大毕业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

1.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正确认识自己、科学择业的前提。择业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目标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正确分析个人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妥善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参与竞争、实现就业目标的基础。就业目标确定以后,如何把目标转变为现实,走上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荐、面试、笔试、竞争、试用的一系列过程中,既有严峻的考验,也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要应付好这样复杂多变的局面,处理好形形色色的问题,就必须具有乐观、顽强、冷静、缜密、果断的心理品质。要能够及时调整自我情绪,镇定面对外界变化,在每一步走过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尽可能把目标变成现实。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顺利就业的保障。从大学到社会,首先面临的是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能够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形成对新单位的归属感,从而开拓新的工作局面,保证就业起步的顺利。

2.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准

(1)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清楚地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能力、水平以及出身、背景、形象等都能够做出客观评价,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不妄自菲薄,不自以为是,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2)人格完整。人格结构各方面能平衡、协调发展,没有明显的冲突和分裂,对事物反映正常,没有偏激的行为,与社会合拍,与集体相融,与他人关系良好。

(3)情绪稳定。能够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支配自己的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胜不骄,败不馁,自尊自重,自信自爱。

(4)意志坚定。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调整行为克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都具有自觉、坚定、顽强、果断的特点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敢于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

(5)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积极接纳他人,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相互沟通和交流,人际关系和谐。对别人不依赖、不欺凌,为他人所接受,受他人信任,给他人带来安全感。

(6)正视现实。能够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主动适应和改造现实,不逃避,不推诿。既能在现实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又不沉湎于虚幻的梦境,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妥善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4.2.2 心理问题

案例4-3 苦恼的刘勇

刘勇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他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他;单位看中他的,他却看不中人家。毕业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时下,他处在焦虑、忧郁、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他到底该怎么办?

评议:刘勇为什么如此苦恼?——应聘受挫、梦想破灭、心理失衡。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他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他。”——缺乏应聘、面试的技巧。

“单位看中他,他却看不中人家。”——职业的自我定位过高。

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是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1.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负心理。有的毕业生还没有从精英意识里解脱出来,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身价不凡,应该得到社会的优待,让人感觉浮躁、不踏实。有的毕业生面对学校、社会提供的众多需求信息仍不满足,挑三拣四,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毕业生择业多变,“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望着那花俏”,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有些毕业生只看重收入高、条件好、工作舒适安定的单位,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时,一开口就是“收入”、“奖金”、“住房”等,结果往往因为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而被单位拒之门外。这些毕业生在择业上要求过高,过分挑剔,往往难以及时找到满意的单位。

(2)虚荣心理。有些毕业生由于虚荣心过强,不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不顾及自己的专长爱好;择业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城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这类人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他们择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也有一些毕业生看到别人进了大公司、大企业,就一定要找个差不多或更好的单位,否则便觉得“丢人”。他们全然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今天跑这家,明天找那家,到头来,“老熊掰玉米,两头都落空”。

(3)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在择业去向上缺乏个人独立的决断,犹豫观望,优柔寡断,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坐失良机。他们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在职业选择上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和社会关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自卑心理。由于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一些人总是处于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的心态当中。具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总觉得自己竞争力不强,畏首畏尾,表现怯懦,即使社会需求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也不敢前去应聘,不敢主动、大胆地与用人单位交谈,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在“双向选择”中往往一次受挫便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听天由命。事实上,越是躲躲闪闪、胆小、畏缩,越不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这种心理严重妨碍了一部分毕业生正常的就业竞争,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的毕业生也陷入“不战自败”的困惑。

(5)焦虑心理。对于处于压力下的人们来说,焦虑是较为广泛存在的。适度的焦虑可以防止惰性,增强进取精神。对毕业生来说,可以迫使自己去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但是如果过度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沮丧消沉,长期不能化解,那么就会成为心理障碍,不利于主动性的发挥,给就业带来困难。在面对中意的岗位时,会因为过分小心谨慎而失去常态,无法成功应对。在面对别人择业成功或个人遇到挫折时,焦虑心理就会进一步加剧。

(6)嫉妒心理。嫉妒心重的人,在择业中惟恐别人超过自己,有时还以别人的失败为自己的安慰。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同乡、同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应当注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变嫉妒为羡慕,奋起直追,“你行我也行,我比你更行”,通过不懈努力,缩小差距。

(7)怯懦心理。面对择业这样一件人生大事,多数学生都承认会有些紧张,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于紧张、害怕,就会导致心神不宁、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谈吐失常,甚至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不仅会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甚至“到手的鸭子也会飞了”。怯懦是成功的大敌。这种现象与心理负担过重、患得患失有关,也与应变能力差、自我克制力不强有关。因此,需要在平时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临场经验,丰富实践经验。

(8)急躁心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早日确定就业去向,落实就业单位,有的毕业生常常担心落到最后没人要,便急于求成,“病急乱投医”。他们匆匆忙忙地和一些并不了解的单位签约,等到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遇到更好的工作时,就开始后悔,要求毁约。这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就业机会,给别人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在别人眼里失去诚信。

2.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变机制,政府机构精简,工人下岗,农民进城,机关减员,部队裁军,高校扩招,这一切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社会习俗和风气的影响。社会习俗和社会舆论也给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甚至屈从于家庭或外界的压力,导致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难以发挥。

(3)就业本身的困境。就业工作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各种问题和利害关系都同时表现出来,择业就是要在冲突当中进行艰难的选择。对于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都很缺乏的毕业生来说,难免陷于困境,不能自拔。

(4)身心发展的不协调。虽然到毕业时,高职高专学生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一些人虽然心理素质不稳定,个性心理特征不完善,却又不愿意寻求指导和帮助。因而在求职择业时总是无所适从,产生心理问题。

4.2.3 心理调适

案例4-4 置之死地而后生

王松性格十分内向,一到人多的场合就脸红。最初的时候,一听说要去面试了,心里就打鼓,底气不足,一与考官们谈话舌头就发僵,思维就停滞,平时的机敏慧黠全不见了。尽管每次他都跟自己说:“要自信,要放松”,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准没用,该忘的还是忘,不该忘的也想不起来。为此在最初的三个月里,都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单位。

毕业前,他心灰意冷,不抱任何希望地去试最后一次。心里说,就这样吧,面试完了就回老家,不再在这里混了。由于已经预知了这次也不会成功,倒很随意。他和人事经理聊得很投机,反正不过是一个路人而已,就当聊聊闲天吧。一放松下来,思路就特别清晰,海阔天空地足足谈了三个小时,最后走出来的时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回去后稍微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李,就到火车站来买票。王松看着广场上人流涌动,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在这里竟无立足之地,看来是无缘留在这方热土了。正当准备踏上离去的火车时,手机却突然响了起来……

最后,他与那位人事经理成了同事。

评议:在最初的三个月里为什么没有找到工作?

——性格内向、情绪过于紧张、缺乏自信、临场发挥欠佳。

最后一次应聘为什么会成功?

——不过分看重这次应聘、保持平常心、有放松的心态。

一句话:抱着“必败”之心去面试,压力消解,轻松过关。

1.心理调适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由不平衡到平衡,再会产生新的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每个人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改善自己的心境,寻求最佳途径,实现自己的目标。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这些挫折和冲突常常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既不利于择业,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有效地消除心理问题,不致因情绪波动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从而保持稳定、健康、积极的心态,自信、乐观地面对求职和就业。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也是个人对环境不断适应的历程。在人生的某些阶段,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社会对个人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致使个人感到适应特别困难。为此,如果个人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更换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保持协调,就可以度过难关顺利进入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相反,就无法通过难关,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滞留现象。滞留的时间越长,适应的困难越大,不仅影响自己的当前,还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总之,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应当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以利于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2.心理调适的方法

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促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心理学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状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1)自我转化。当发现不良情绪很难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读一种喜爱的书籍,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利用假日郊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2)自我宣泄。不良情绪埋藏于心底,隐藏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因此,当挫折带来焦虑和紧张时,消除不良情绪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宣泄”。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一定要适度。适度宣泄是无破坏性的。

(3)自我反省。冷静与理智是表示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冷静对待,控制心境,切莫冲动和急躁;摆脱干扰,仔细分析是自身原因还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用人单位条件太苛刻?冷静思考,有利于稳定情绪,找出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也就是自我辩解和自我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当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就不必钻“牛角尖”。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承认现实,以求得解脱。

(5)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入睡困难、血压增高、头痛等症状,见效迅速。如果在择业过程中遇到不良心理反应,可在有关心理工作人员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训练。

(6)理性情绪。人的不良情绪往往来自人的非理性观念。要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有的学生择业受了挫折便消沉苦闷或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对自己、对现实认识不清,对未来问题估计不足,才导致或加剧了不良反应。如果消除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情绪问题就能够得到克服。毕业生要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有效加以纠正,并推动自己向理性观念转化,就会有助于排除不良情绪。

当然,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我重塑法、环境调节法、广交朋友法、自我暗示法、幽默疗法等。这些都是克服和战胜不良心理良好的方法,但最主要的还是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就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练坚强的意志,接触社会,多方面体验生活,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因一时困难而退缩。

3.科学的择业心理

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业就是竞争,文凭仅仅是学历证书,而不是进入机关、企业等单位的通行证,这就带来择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因而要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1)正视现实。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视社会是毕业生择业必备的心态。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脱离社会,逃避社会是不可取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多种经济形式及各种经营方式迅猛发展起来。毕业生的择业目标由原来只盯住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单向选择,转变为面向各种所有制的多向选择,尤其是新的用人制度的试行,打破了部分毕业生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观念,树立了职业流动的意识。

但是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供需形势也不平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且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政策不断更新,社会将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较好的环境,就业选择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将会为毕业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2)增强自信。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肯定看法,是择业过程中最宝贵的心理品质。自信意味着对自我的接受和对价值的认可。自信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保证。拥有自信能给求职者带来良好的精神面貌,也能给用人者带来积极的印象。拥有自信才能让求职者“往低处流”而不是“往高处走”,不执着于热点行业,不拘泥于大城市,不盲从于潮流,敢于面向基础,走向一线。只有自信者才能在那些别人不去的地方,发现创造的机会和发展的机遇,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3)发展自我。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促使广大学生个体意识觉醒,使他们具有实现个人抱负的强烈愿望和进取精神。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业以自我发展为目标,强调个人才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4)敢于竞争。竞争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职业选择也不能例外。面对人才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优胜劣汰的“买方市场”,毕业生要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迎接社会的挑战,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经受磨练和考验。在心理上消除传统就业依赖感,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心理准备。敢于竞争还要敢于开拓。要摆脱专业对口观念的束缚,破除行业就业的思想,勇敢的面对未知的事业,探索新的事业发展领域,开辟职业发展新天地。

(5)不怕挫折。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动机不可能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在择业的道路上,要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与竞争相伴随、挫折与创造相伴随、挫折与人生相伴随。要前进,必遇挫折;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要成长,必须屡经挫折。战胜挫折可以锻炼意志,增强能力。

挫折往往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潜能,使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智能达到激越状态,从而有利于冲破障碍,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实现目标。挫折是试金石。在挫折面前是前进还是后退,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或痛苦、职业成功或失败、理想实现或落空的重要问题。

(6)目标多元。在经历了从政热、经商热、外企热等热点之后,现在学生就业目标趋向分散和多元,参与社会的方式更加多样,就业选择更加具有理性,不再盲从和依附,没有人在“一棵树上吊死”。单一的选择方式逐渐被抛弃,就业目标呈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经济利益和经济保障成为一些人首要的考虑,但同时也不放弃对发展和成才的期望。

(7)面向未来。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已经为毕业生创造了美好的未来,为毕业生立志成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1世纪的毕业生,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历史地落在毕业生肩上;同时,投身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和艰难曲折。但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把第一次工作看成是职业生涯的起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不断积聚实力,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成功。只有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眼,把就业看成是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局面。

4.3 知识准备

案例4-5 优异成绩遭碰壁,企业到底看什么

周华是一所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一直为找工作的事情奔波,但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谈到找工作,他显得十分无奈,他认为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的要求有点高,并且自己一开始对找工作也十分自信,因此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才落到如今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每次都是排在前几名,一些单位以为他可能不太喜欢交际等类似原因而不要他。“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在用人单位的眼里才是优秀的?”

据了解,周华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但在人才市场上却屡屡受挫。最令他不解的是,像他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这么难找工作?成绩单在企业招聘中到底占多大的分量?

对于企业用人标准,某外资企业的刘先生认为优秀的学生并不单纯指高学历或者学习成绩优异者,而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实干的作风。他说:“索尼是搞电子制造业的,我们很清楚出色的工程师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在日本、中国都有许多好的大学,学生们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缺少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恰恰是工程师最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在选择人才时很在乎他在成绩单以外的东西,比如具有挑战性的竞争精神,对事物的好奇心等,发挥人本身的潜质。”

国内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才招聘的王女士表示,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大批毕业生,对于他们的选择标准是首先要喜欢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存在巨大的潜力;要注重团队精神,因为很多工作要求员工通力合作,特别是现代企业讲求集团式的经营,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要敢于担风险;善于与自己竞争,优秀人才更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考虑怎样击败对手,大多数优秀人才关心的是怎样按照自己的高标准努力。另外,我们还要根据所需要的职位特点来考虑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在考虑综合素质后,就是看谁更合适,并不只是单看成绩表。

4.3.1 知识结构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反映着客观世界各个领域物质运动或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即各种知识在知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互相协调、比例恰当、具有一定层次的知识系统;是进入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内涵。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

①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生产,行业、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大学生无论是选择职业,还是确定方向,或是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都离不开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储备。这不仅关系到是否能进一步发展,是否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而且关系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否尽快适应、胜任工作;还有助于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又是工作中必备的优秀品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人文与社会、历史与地理、经济与管理等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较宽的基础教育,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未来更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其中,文化基础知识是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铺垫,也为专业的拓展做好准备。要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遵循宽基础、厚积累的原则,努力扩大知识面。

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指各自所学专业的有关知识,是知识结构当中的主要内容,是走向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主要方面,也是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专业特色,也就不成其为科技人才。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社会分工和职业专门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也是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基本方向。因此,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运用为目的。

③综合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职业转换越来越频繁。一方面,交叉科学、边缘科学的知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所以要认识到学习各种不同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加强基础和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加深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兼容性,提高自身修养和创新能力。

(2)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要求。从共性上看,首先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大学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或向什么方向专业发展,都需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较广较深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专业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历史和现状、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熟悉,并且善于将所学专业与相关领域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再次要有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现代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强”。“程度高”是指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内容新”是指知识结构中应以反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新知识、新信息为主;“实用强”是指从业者具备的知识素质在工作中要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从个性的要求看,以管理类职业为例,该类型职业主要包括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外贸管理、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选择此类职业为目标的求职者,不仅要具备职业的共性要求,还要根据管理职业的实际需要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律,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管理理论和知识要占较大的比例,同时也要有税务、工商、外贸等管理知识的模块。再比如教育类职业,该类职业的范围包括大中学校和各类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从业者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掌握教育科学的有关知识。除了职业的共性要求外,不同类型的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要求。

因此,大学生应当根据社会职业的需要,结合个人的专长,充分了解各种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共性和特殊要求,在求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日臻完善,为成为有竞争力的有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捷径可走,也并非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通过明确职业目标、分析目标要求、判断自我不足、充实和完善等过程,不断调整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3)现代知识结构的主要模式。现代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宝塔型知识结构形如宝塔,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宝塔型底部,依次而上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为高峰塔顶。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的精深,容易把所具备的知识集中于主攻目标上,有利于迅速接通学科前沿。现今我国学校大多是培养这样知识结构的人才。

②网络型知识结构是以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为中心,和其他与该专业相近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形成网状连接,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知识网。它的特点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形成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这种人才非常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进入中国的外资机构尤其重视此类人才。

③帷幕型知识结构是指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组织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的要求,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依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些差异。以企业为例,企业要求其成员具有开发、生产、销售、财会、管理等整体知识结构,而对企业中处于不同层次的个体来说,要求掌握上述知识的比例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强调个体知识结构与组织整体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岗位在组织中的位置及具体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适应性。

④“T”型知识结构。由日本学者提出的“T”型知识结构是一种适应性较强,在现代社会有较广用处的知识结构。竖杠是指专业知识,横杠是指一般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其特点是既强调基础知识的宽厚,又强调专业知识的精深。这种知识结构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比较合适的知识结构。

2.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原则

(1)广博与精深相结合。要处理好主攻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系,集中主要精力学好主攻学科知识,同时要有计划地学习一些跨学科知识。只有知识丰富的人,才可能有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层次与比例相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基础层次是指大学生应该必备的各种科学文化和基础知识,它是参加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中间层次是指一般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它是在专业方向上得到发展,投入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最高层次是指关于某个专业或某项事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它是走向社会和开创事业的直接准备。三个层次的各部分知识比例必须恰当和协调,既要将那些对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知识放在中心的位置,又要使一切相关的知识在整个结构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3)积累与调节相结合。大量相关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强化整体效应,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不断分化综合的发展趋势。调节,一方面是要更新知识,防止知识的老化;另一方面是要增强实用性,防止与自己主攻方向无关的知识所占比例过大,最终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影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天平上忽视或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知识结构的倾斜。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缺乏实践的理论又是空洞的。没有实践,理论就会枯萎;而没有理论,实践就会缺乏指南。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除了重视“第一课堂”的学习外,还应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走向社会,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4.3.2 知识类型

1.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是指通过与各个不同学科相关的研究模式所获得的产生于某一具体学科内的知识,如化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这类知识是运用相关方法探究问题,不断积累的结果。

实践知识,即以任务为中心的知识。实践知识与人类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如架桥、教育人、处理政务、保持身体和精神健康等。实践知识中的问题是以任务为中心,这与理论知识中的问题截然不同。以任务为中心与以问题为中心在目的和探究过程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以理论为中心的问题需要的是单纯客观的智力方法,以便形成具体的理论与方法。而以任务为中心的问题由于产生于活动的情境中,因此必须有适合此情境的具体方法。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如事实、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等。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交流,它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比较容易获得,其传播和复制的成本较为低廉。

隐性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由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5个要素共同组成,可细化为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专业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相对主观,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非结构化和专有属性,其传播成本较高,范围较小。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实践知识和隐性知识,从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4.4 能力准备

案例4-6 “最牛大专女生”

曹晓洁是江西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两年制专科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福富软件、印度INFOSYS、IBM上海等3家跨国软件公司先后相中。《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相继报道这位来自四川农村的22岁大专毕业生的求学、求职经历后,网友纷纷称其为“最牛大专女生”。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之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中打出了“不要报酬,只要三个月试用期”的牌子,个别地方竟然出现了群体性的“零薪酬”行为,种种求职“怪招”让我们看到这个冬天大学生就业的阵阵“寒意”。在如此寒意中,一个曾经两度高考失利的大专生被三家跨国软件公司相中,纷纷开出优越条件让她在职实习,不能不令人惊叹。

为了学好专业知识,曹晓洁在大学求学时,学完英语还学日语,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学习的机会。竞选学习部副部长,组织了英语角和大小活动、晚会和典礼等各项活动,不仅学到了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优秀的“领头羊”的能力。在学校与IBM公司合作创办的IBM先锋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她带头成立“七匹狼”小组,要的就是“穷追不舍、不放弃”及“懂得合作”的“狼的精神”,从本科生云集的基地中脱颖而出。老师给她的四字评语是“异常刻苦”。

评议: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完全是大学生的自身原因,但还是有不少的优秀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当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抱怨社会太残酷、家人没有“能力”时,是否也该有所自省,看看别人的“最牛”是如何练就的。

一个人有了知识,会增添无穷的智慧,如果再具有很强的能力,便如同插上翅膀,可以在天空翱翔。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具备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形象地讲过一个故事:孩子要离家远去,妈妈主张给孩子多带些干粮,爸爸主张给孩子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在学生毕业前,我们应给学生以“猎枪加干粮”,“干粮”即知识,“猎枪”即能力。

因此,每个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还应该争取更多地培养自身的能力。从某种意义说,能力就是传说中的“金手指”,它比知识更重要,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4.4.1 能力结构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的智力、知识和能力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中的综合体现。它是在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理论、新制度和新实践。它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等,它是由观察敏锐性、记忆保持性、思维灵活性、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意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创新带来的。那些思维敏锐和有创新精神的,能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在新问题面前充分地发挥其创造才能、以创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人,才是创新性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做到: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有敏锐的创新精神,要有批判继承和开拓创新精神。任何发明创造都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人们要有效地创新,就要继承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批判继承性和思维独立性的统一,是创造能力必备的思维方法。要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的手段做出最佳选择,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犹豫和草率都可能让人追悔莫及。

人们的决策过程,是一种活动的思维过程,其中心环节是选择,要对各种方案做出优劣判断,进行取舍。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何种职业走向社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对自己决策能力的一个检验。因此,平时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决策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让别人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3.交往能力

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即为交往能力。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许多事业成功者都是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自己的事业成功的。通过交往,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交往技巧,以使别人能准确、完整地接受你的想法。

4.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知识和能力影响组织的活动,以求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它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工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尽管不是每个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一定都从事组织管理工作,但是每个人将会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需要运用组织管理能力。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生产方式,系统化的工作方式,都使得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科学管理越来越重要。一些用人单位愿意招聘学生干部,就是看重了他们在校期间管理能力的锻炼。

同类推荐
  • 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

    中职计算机实用教程

    本书以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为指导,讲授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基础、因特网的应用、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应用、Excel2007电子表处理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及PowerPoint2007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七大部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影子(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影子(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是林焕彰的童诗集,收录了《妹妹的红雨鞋》《影子》《叽叽喳喳的早晨》等100余首优秀童诗。其中《影子》入选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教材。作者带着深沉的爱,专注地观察着儿童的生活。他将对孩子的爱心,化作灵感的源泉、想象的催化剂、幻想的翅膀,“自动自发”地将生活经过提炼,纳入到他的儿童诗的内容和形式中,写出被孩子们理解和喜爱的诗篇。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动物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动物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朗诵诗歌集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朗诵诗歌集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小村长的大世界

    小村长的大世界

    生活总不能一成不变,人生总得有点追求,传奇或许无法复制,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创造奇迹的那个人呢?金长锁第三次回村竞选村长终于如愿以偿,新官上任三把火,金长锁意气风发,磨拳擦掌大干一场,没想到第一把火便烧着了自己的屁股……
  • 一舞风花雪

    一舞风花雪

    这是一段穿越架空历史的故事,熟悉的设定,还有战乱与枭雄,离别与相聚,还有爱很情仇,还有选择与放弃,只不过少了些搔首弄姿,多了些风花雪月。
  • 巨龙剑圣

    巨龙剑圣

    传说中的巨龙沉睡在属于他们的剑中。只有强者才能唤醒巨龙举起龙剑。他们保家园,抗妖魔,被人们称为——剑圣
  • 前世今生之狐遇

    前世今生之狐遇

    一个萌萌哒的千年狐仙VS一个冷清女孩的故事
  • 被迫百年成王者

    被迫百年成王者

    一次意外让少年开启了成为王的一生少年和住在他思维里的凌晨发生的故事“我被迫成王面临进退两难该如何是好”第一次写书不喜勿喷
  • 蜕变之快穿位面

    蜕变之快穿位面

    前世轮回,现实虚幻,穿越重生,影视艺术与架空朝代相互交织结合。前世惨淡,是现实不如意的平庸学子还是被残酷规则逼迫成为的不堪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上官玉被意外选中,历万千之位面,尽千万人之不能忍,只为心中一丝不甘和遗憾。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心无旁骛,徐徐图之……笑看上官玉如何戏精上身,在困境中成长,在绝望中蜕变。不后悔,不回头。新书《重生秦梓》是讲配角重生,主角转世的故事,转世和重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欢迎大家起来捧场。新书《位面衣橱》,对此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是这本的升级版本,。新书不会被切,会坚持最后,大家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敬惊警

    敬惊警

    “我们已经按计划进入土星同步轨道,请求指示。完毕!”“在确认地面情况安全之后,按原计划登陆。完毕!”“明白,确认安全之后,按原计划登陆。完毕!”“完毕。”
  • 第一野战军(中国野战军1)

    第一野战军(中国野战军1)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将一直以来打游击战的小股部队,改编成比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其中经常担任战略级作战任务的,有四大主力(四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等虎将的指挥下,在陕西、甘肃、宁夏经历九大战役,最后解放新疆。以牺牲1.8万人的代价,歼敌51万。
  • 善恶牧师

    善恶牧师

    一个私生子如何在这魔兽世界之中生存,一步步走向巅峰,领略不一样的人生。主角恩露,一点恩露赐永远,浑噩无声尽欢颜,踏平天下不平事,挑灯看花一世间。